標籤:

每一種思想,都是思想家與歷史的一種妥協

編者按:本文來自阿甘老師於7月3日在慧田微課堂(課題為「宋代儒家與柏拉圖主義」)上的部分互動;轉載者請註明來自微信第一原創哲學公眾號「philosophs」。

問:為什麼會產生儒家這樣的思想?或者說,儒家思想到底是為解決什麼問題而產生?

阿甘老師:儒家產生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言論相對自由,思想相對開放的時代,所以才會有「百家爭鳴」。

諸子百家之中,各個思想流派對於社會所關注的側重點並不相同。

孔子作為儒家學說的奠基人,其思想學說的側重點是個人的修養和道德素質的提升,正所謂「仁」、「義」、「禮」等倫理主張。

英國啟蒙思想家休謨曾說過,人的行為是由人的觀念所驅動。我們知道,社會是由人的個體組成的。

對於封建統治者而言,「社會觀念的多樣性意味著更高的社會不穩定性和更大的社會風險」。

所以,提升全民個人修養、遵循統一的道德準則成為穩定社會秩序的最佳選擇。正因如此,進入漢朝之後,孔子學說才被官方所採納,尊為意識形態的正統。

問:佛教進入中國,對儒家思想帶來僅僅是衝擊嗎?是否還有其他的東西?

阿甘老師:儒、釋、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三大基石。其中,儒家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釋、道兩家,可以說是主流意識形態之外的重要補充。儒、釋、道三個學派的關注的問題有所不同。

其中,釋、道兩家,尤其是佛家,對於自然、人生與宇宙的這些哲學根本問題,有著一套龐大而精密的理論體系與解釋體系。

佛學與先秦儒學的差異很大,可以說是迥然不同。宋代之前,儒學關注的領域都是「現世」,不管是王道、仁政,還是日常倫理,面對的都是現世生活。

這個「現世」,即是我們生活在其中,感知經驗所及的世界。

而佛學不同,佛學關注和思考的是「現世」以外的東西,即這個「現世」背後的根本原因,發生的起源、未來的走向等等。

正因如此,佛學滿足了唐宋時期知識分子對於超越性問題的追求和探尋,給唐宋時期士大夫階層關於世界和人生的思考提供了一套較為完整的解決方案。

問:面對懷疑主義,儒家或基督教倫理道德不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這一點儒家需要如何回應。是否需要新的形而上建構,還是需要用天理為新的道德作出證明?

阿甘老師:儒家思想,並不可簡簡單單理解為孔孟之道。孔子關注的內容,更多的是在於人的自身修養上。

而後世經過董仲舒和朱熹的發展,儒家逐漸轉變為封建統治的工具。實際上,這是對孔子思想的一種偏離。

一種絕對的倫理觀,更多的是為了維護社會體制而服務的。俗話說吃人嘴軟、拿人手短,作為封建體制中的一員,朱熹不可避免的要對先秦儒家思想進行改造,對封建體制進行妥協。

實際上,歷史上的每一種思想,都是那個思想家與歷史的一種妥協。陳寅恪把它叫做同情之理解,理解之同情。

每一種思想,都必然離不開其時代特徵。朱熹以它最大的努力,把先秦儒家學說完整的保留了下來。

即便如此,他在世之時,他的學說也依然沒能被當局接受,依然被當局定為「偽學」。

朱熹知道,一個完全脫離政治的思想學說,是難以生存和發展的。但是,在向政治妥協的同時,又要把自己的思想給傳承下去,這對思想家個人的表達方式和能力無疑是一種巨大的考驗。

如果想了解朱熹真正的倫理思想,這裡附上朱熹《朱子家訓》原文。一位思想家,對自己子孫後代所講所言,會比對封建統治者所講的主張,更能代表其本人的真實思想。

《朱子家訓》

君之所貴者,仁也。臣之所貴者,忠也。父之所貴者,慈也。子之所貴者,孝也。兄之所貴者,友也。弟之所貴者,恭也。夫之所貴者,和也。婦之所貴者,柔也。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

見老者,敬之;見幼者,愛之。有德者,年雖下於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雖高於我,我必遠之。慎勿談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長。仇者以義解之,怨者以直報之,隨所遇而安之。人有小過,含容而忍之;人有大過,以理而諭之。勿以善小而 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人有惡,則掩之;人有善,則揚之。

處世無私仇,治家無私法。勿損人而利己,勿妒賢而嫉能。勿稱忿而報橫逆, 勿非禮而害物命。見不義之財勿取,遇合理之事則從。詩書不可不讀,禮義不可不知。子孫不可不教,童僕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難不可不扶。

守我之分者, 禮也;聽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於身體,飲食之於口腹,不可一日無也,可不慎哉!

——摘自紫陽朱氏宗譜(互動環節完)

按照中國哲學的傳統,哲學的功用不在於增加積極的知識(是指關於實際的信息),而在於提高心靈的境界——獲得高於道德價值的價值。

《老子》第四十八章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這種損益的具體概念暫且不論,但是這表明,中國哲學傳統里有為學、為道的區別。

為學的目的就是增加積極的知識,為道的目的就是提高心靈的境界。中國哲學屬於為道的範疇。

為學和為道往往是對立的,正如現實主義與理想主義也是對立的。中國哲學的任務,就是把這些相互對立的元素整合為一個整體。

那麼如何統一起來?這也許正是中國哲學所求解決的問題。慧田微課堂在7月10日晚會講一期:「諸子之「道」——中國先秦哲學考」

1、為什麼要研究哲學?

2、哲學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現世的價值與超現世的價值

3、中國哲學的精神

入世與出世

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

4、中國的家族制度

5、孔子——儒家的仁愛哲學

6、孟子——儒家的政治哲學

王道與霸道

好貨與好色

7、墨子——儒家的第一個反對者

最早的俠客

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8、老子——入世的智慧哲學

上善若水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9、莊子——出世的智慧哲學

讀書無用論

君子之交淡如水

今日題圖為慧田讀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使用,查看詳情到哲學人公號下回復關鍵字「封面人物」。

推薦閱讀:

弗雷格:思想就是一個句子的意義

Via:慧田君編|有異議請私信其微信「cc2cc-net」
推薦閱讀:

王夫之的主要思想是什麼?為什麼曾國藩如此推崇他?
馬克思在西方國家的影響力?真的像咱們政治書上寫的那樣,力壓牛頓、伏爾泰等人排名思想家第一嗎?

TAG:思想 | 思想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