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準備以繪本為「武器」,掀起一場兒童教育的「文藝復興」
02-04
文/仇蝶「所有不賺錢的創業都是耍流氓,但咔噠是個慢熱型項目,好比養孩子,需要慢慢來,沒法那麼快出現金。」說這話的是咔噠創始人謝琳斐,周圍朋友給她貼的最多的標籤是「女王」。
推薦閱讀:
初見,白襯衫、圓波點闊腿褲里塞著嬌小的謝琳斐。因為素顏,稍顯疲憊,雖沒有照片里的女王范,但幹練不減。
「我們沒想做To VC 的生意,就想踏踏實實為兒童提供更多優質的內容讀物。」說這話時,謝琳斐聲音不大,語氣堅定。事實上,自去年九月成立公司以來,咔噠已經積累了一百多萬用戶。就在不久前,完成了元璟資本、華睿資本千萬人民幣的PreA輪融資。要做就做未來的2001年畢業於杭州師範學院,科班英語老師出生的琳斐,參與了浙江省小學英語教材改編,在不長的教師生涯里,她多次獲得教學比賽獎項,被教育局的英語教研員稱為:讓人眼前一亮的新秀教師。「沒有挑戰,想去體制外嘗試些新東西。」
去阿里是個意外的決定,因為認可謝世煌(阿里十八羅漢之一)宣傳的阿里企業文化,「稀里糊塗」跳槽去了那時候大多數人還看不懂的公司。「當時我也不清楚公司是要幹嘛的,也不知道要自己幹什麼。就想把自己分內的事情做到最好。」就這樣,在阿里網站運營和市場推廣的崗位上一待就是七年。阿里香港上市後,琳斐那顆不安分的心又躁動了,覺得是時候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了。於是毅然辭職去了澳大利亞,在民族學校教中文。那時,正逢琳斐女兒在南澳大利亞學習,「女兒一年差不多要讀200多本兒童繪本,但沒有一本是出自中國兒童作家之手。」於是,一個尋找優秀中國兒童作品,讓全世界孩子通過當代兒童故事了解中國文化的念頭,像一顆種子在琳斐心中發芽了。當時,琳斐還在澳大利亞,在一系列市場調研和競品分析之後,2015年9月,她最終決定回國,開始新的挑戰。「其實咔噠這個項目是我用排除法做的一個創業決定,電商模式已經到頭了,巨頭們留下的空間已然不多,O2O大家也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兒了,網紅生命力有限。」教師出身的琳斐,對於兒童教育行業一直很看好,也難怪一圈下來最後還是選擇了這個屬於未來的「朝陽行業」。
做真正給孩子用的產品「你想服務好孩子,你就要學會用他們的思維方式思考去感受周圍世界。」咔噠的卡通形象是一隻萌態十足的橘色螃蟹,也是琳斐想要傳遞的兩個關鍵詞:外表堅強,內心柔軟。兒童產品的消費有個特點:產品孩子用,錢父母出。琳斐認為雖然父母有否定權,但最終的決定權是在孩子手裡的。「產品對孩子的影響是最直接的,我們希望孩子在接受了咔噠內容後主動要求購買產品,而不是父母硬塞給孩子的玩具或是書籍。」
在琳斐看來,家庭親子陪伴是最高頻的使用場景,這也是她在咔噠內容打造上一直堅守的一個原則。在咔噠平台上,繪本中包括「情商培養」「探險奇遇」「奇妙科學」等11個欄目;在聽書版塊也涵蓋故事、兒歌等六個分類。這些兒童讀物大多由民間兒童文學機構、兒童出版社、兒童原創機構的內容供應商提供。「但很多內容生產者並不知道自己作品的市場歡迎度,只是通過傳統渠道鋪貨,以營銷能力衡量作品歡迎度,這實際上是和市場脫節的。咔噠提供的內容點擊率、讀完比率反饋,恰恰彌補了內容生產者無法銜接市場的弱點,幫助兒童內容生產者高效地創作出受市場歡迎的作品。」現在,每天使用咔噠APP的媽媽和兒童數量近10萬,平均使用時長達25分鐘,App各項指標達兒童行業前5%。在一年多的發展過程中,琳斐通過分析平台數據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咔噠原本的用戶畫像是三到八歲的兒童,但是用戶群自然擴大為零到八歲。反饋溝通後,她得知有百分之十五的用戶是孩子的母親,這證明零到三歲的兒童家長也在通過這款產品進行親子陪伴。
推薦閱讀:
※小孩不喜歡洗澡洗頭以至於哭鬧不止怎麼辦?
※羞於性教育,卻出口成臟「CNM」
※一定要注意這7種性格的孩子,長大後要吃虧!
※家長替孩子選擇培訓班是否一定是錯誤的?
TAG:儿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