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米羅:怎麼大風越狠,我心越盪!

何處尋求真相,世事莫道尋常。這是「莫道尋常」的第73篇文章,又是一篇雞湯,不喜歡的請趕快逃離。

作者:米羅,英凡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某某銀行網路金融部副總。

前天江南憤青來重慶,某朋友約了一群圈內人小聚,算是接風。朋友圈還真是小江湖,有像我這樣的銀行從業,搞電子銀行,搞網路金融,搞交易銀行,有支付機構的夥伴,有投資人,還有騰衝某客棧的美女老闆。

其實人多的時候,話題很難統一,每個人都有自己側重的領域,除非讓女人聊包,讓男人聊球。大家七嘴八舌,三五成群,各有各的嗨,而我本質上是一枚安靜的美男子,更喜歡傾聽,不喜歡發言,所以我聽得很用心,總結了一下,有幾個挺有意思的觀點,不論對錯,供大家參考。

  • 提出觀點,比觀點的對錯更重要。

  • 故事背後的邏輯,比故事本身更重要。

  • 投資是投人,而非項目。

  • 支付不是場景,未來在收縮。

  • 信貸沒有任何積累,歷史的信用不代表未來。

  • 銀行的核心競爭力是政府背書,國家信用。

  • 聽別人講的是故事,自己學來的是知識。

  • 裸貸,跟風控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 賺錢,跟能力無關。

  • 互聯網金融其實很苦逼,銀行依舊高大上。

  • 屌絲逆襲的不二法門,承擔更高風險。

  • 期限錯配,是玩轉信貸的基礎。

上述觀點不做一一分析,也不是我今天要探討的話題。有了許多圈子、許多聚會之後,自然而然要思考一個問題,每天打交道的這些人,哪些是有能力的,哪些是值得欣賞的,哪些是盡量遠離的。人的精力總歸是有限的,不要浪費在無謂的人身上。

還有一個近期比較熱鬧的事情,好多銀行從業跳槽了,跳的人一定是靠譜且有能力的嗎?還真的不一定,也是魚龍混雜。於是,有朋友找上門來,問我有沒有參考意見,怎麼識別你們這些銀行從業,表面看來都是靚麗非凡,錄用哪個,拒絕哪個?

話說,弊行業還真是一個神秘行業,由來已久高大上,哪怕蹲在蒼蠅館子吃小面,張口閉口也是十幾億的生意,還真能把不懂行的唬住,並且現在也有一些中層、高層往外跳,那可都是領導,總不能說領導沒本事吧?

上帝是公平,讓我習慣於沉默,又讓我習慣于思考。我現在把自己怎麼判斷一個人的標準拿出來,那些非銀金融機構,也可以參考,擦亮眼睛,選擇靠譜的人。

一是,不裝逼。理論上講,裝逼是很容易識別的,「我有個朋友叫柯林頓」,這就是典型。如果有人張口閉口都是名流人士,暗含的意思就是「你看看我認識這些人」,還是敬而遠之,我始終堅信,這是一類極其自私的人,只懂索取,不懂回報。

還有一類,特喜歡在媒體出鏡,給自己打各類標籤,有位CEO,天天發朋友圈,要麼是被這個電視台採訪,要麼是被那個報刊報道,每天努力得為自己打標籤,XX優秀企業家、XX優秀青年、XX傑出導師,等等。 有人說,這是為了宣傳自己的公司,但仁者見仁,淫者見淫。

二是,說人話。什麼叫不說人話?就是你跑過去跟他聊,「怎麼看待互聯網金融」,他一本正經得跟你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益補充」。那些把書面報告八股文背得滔滔不絕的人,動輒就把你帶到新聞聯播里,你壓根就沒法跟他進行人世間的交流。說人話,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得有人情味,你跟他說,「一線網點的壓力好大」,他跟你說,「絕不辜負分行黨委的期望」。

我朋友在跳槽之前去找他的上級交流,說,「自己經濟壓力比較大,每月一萬的房貸,又有兩個孩子,現在工資太低,想跳了」,他的上級說,「你辜負了總經理室對你的培養」。大概就是這樣,請自行領會。

三是,懂得少。原來本科的時候,隔壁宿舍有個同學,別人給他起了個綽號,叫「啥都懂」,就是無論你聊起那個話題,他都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碰到,尤其是小圈子聚會時,本來有人聊某個事情聊得好好的,大家也聽得津津有味,總有人跳出來說,「啊,這個事情我知道啊,是這樣這樣的。」 如果是偶爾一個事情也就罷了,什麼事情都跳起來喊自己知道,必然是什麼都不知道的。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叫《風險從業的生存法則》,裡面就提到,真正專業的風險從業,應該「只懂風險」,這裡的「只懂」,指的是專業性。在銀行,無論是搞某業務,還是搞風險,我欣賞那些勇於說,「這個領域我不懂的人」,哪怕碰巧啥都懂,也要學會聆聽,這屬於起碼的尊重。

四是,有底線。有所為有所不為。我給好多支付公司講過課,有的收授課費,有的不收,並且是堅決不收,為什麼區別對待呢?跟弊行有業務合作的,堅決不收,這屬於避嫌。底線,很多時候跟對錯沒有關係,但底線絕對能看出一個人的堅守是什麼。當前這個時代,因為價值標準的單一,導致心靈失守,缺乏內心的堅持,這也是我比較看重底線原則的原因。

五是,小夢想。我喜歡有小夢想的人,大夢想有時候過於縹緲。就例如我們說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好衡量,總不能無恥得說復興了62%吧,反而設立一些小的目標,更具體,更容易落地,不會迷茫。以我自己的感覺,有夢想有什麼好處呢?有夢想抗壓。我一心想在金融領域發出自己的聲音,有一定影響力,但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之外再碼字,其實特別考驗意志,有夢想就可以緩解一些,時不時自己給自己一些動力。

差不多就這些吧。在銀行這個體系,能力是最不重要的,因為大的機制就是去能力化的,這樣就導致我們評價一個銀行從業時,只能看他的職位、看他的履歷,你看不到他的業績,因為有可能換個人放在那個位置上,也是那樣的業績,無論是不是這個人努力之後的業績,都無從判斷。但職位好,履歷好的老鼠屎到處都有,這也是為什麼好多互聯網金融機構、民營銀行抱怨,靠譜的人難以尋覓的原因。

而我列的這幾個小標準,其實都很接地氣,你在跟一個人聊天時,聊一個小時,基本也就知道了。在古代,對修鍊有成的人,稱為真人,什麼是真人?就是言行如一的,可以是壞人,但不是虛偽的人。

其實,判斷一個人,真的不用窮盡三代,看其言行就好了,「莫管他是仙是凡,但看他如何與你打交道」。我自己結交朋友,也有大領導,也有小兵,但我始終告誡自己,不要隨意打標籤,這是「官」,這是「兵」,我只有一個標準,「你怎麼跟我打交道」。我正常與你交互,不卑不亢,不裝不慫,只看你怎麼跟我打交道。

「不裝逼」,「說人話」,最起碼說明這是個真人,「懂得少」說明有一顆向上的心,對自我有清晰的認知,「有底線」就不會迷失,「小夢想」就可以在紛紛擾擾的世界中前行。

如此,甚好。

weixin.qq.com/r/e0PXz4D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國開行、中安信業和建行開創的助貸模式最初效果如何?
假如突然拿 1 億元去銀行存款,會不會被審查?
銀行卡密碼為什麼只有六位數,設置的位數越多豈不更安全?
行長逼做註定處不良的貸款,如何自保?

TAG: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