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互聯網的庸眾

我想,在互聯網誕生之初,網路上是沒有庸眾的。

那麼在互聯網之末,也應該沒有。

每個人都有潛力成為一些領中的專家。這裡的專家,並非說一定要是達到國際水準的,受到世界公認的科學家,技術家,而是指對於這些範圍內的話題,他們能提出起碼的創見。這些創見具有庸言緋語所不具有的洞察力,創新性,給聽眾帶來價值。

可惜往往當這些專家們,不論是富二代之中關於如何包養美女,如何買超跑,如何一擲千金做房地產買賣的專家,還是一般窮二代那些關於如何出國,考試,當公務員,學習化工,生儀,計算機等等方面的專家,當他們打破自然和社會的隔閡,歡聚一首時,當他們開始談論那些和彼此「專業」都不相干的話題時,就出現了以下的現象:

1000個人轉發,「請寫下你現在手中書本第457頁第2段的第3行的句子是什麼「

這1000個人,我不願意否認他們在各自領域的專業性,但他們以上的表演,將不啻為網路垃圾信息最大的製造者,和網路社區(如果還值得我們這麼稱呼的話)最大的庸眾。這種信息,不能給聽眾帶來任何價值,反而會激勵他們內心展現自己在線的基因,拉無數的人下水。你想這種毫無門檻的東西,連一個比我還不如的人都獲得了」參與,體現,傳播和認可「,我又何故要缺席呢?

對,因此,數不盡的專家學者,那麼本來對社會有價值的人,都縱身跳海了,雖然他們明明知道等到第二天,又會有「請寫下你現在手中書本第3457頁第4段的第2行的句子是什麼「這樣的東西把自己的排行榜洗白。

毫無疑問,互聯網把人變得浮躁。在互聯網成熟之前,我們所見,所聽,所看,絕大部分都是人類精英中智慧的結晶,哪怕你看的是盜版。這些結晶,拉了我們一把,縮小了我們和精英的差距,給我們成為下一代,各個領域中的貢獻者,鋪平了道路。

我們看的新聞報道,是專業的,從來不是抱怨,流言和傳聞;我們聽的搖滾cd,是專業的,從來不是東施效顰,矯揉造作,強說愁;我們看的教材,電視劇,電影,顯然也都是專業的,他們中的太多都成為了經典。我們從來不會聽一個傳媒系畢業的新聞剪輯出的cd,也不會看一個導演寫的中學科學教材。這些東西,有些價值到現在還沒有變,不過另外一些時至今日,已經變的面目全非。

草根化的潮流擴大了參與面,激活了一些交流互動,但如果不加控制,其帶來的庸俗瘟疫就會蔓延,而我們每個人都會成為受害者。

網路的浮躁與參差不齊,讓樂意在其中發現價值的人感到十分難堪。看看「知乎」,即便"stackexchange" ,長期在劣幣,混亂,弱智和民科的籠罩下無法倖免。我們只好得出,真正創造價值的社區卻不得已都是封閉的這種自我打臉的結論。

享有盛譽,言簡意賅而又一針見血的經濟政治雜誌《經濟學人》是不會允許一個交大畢業的工科生去發表什麼言論的;可是校內對一個小學生都不設門檻,那麼其不忍卒讀的程度也就不難意會了。可問題是,《經濟學人》每個人都能買得,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把時間花費在校內這個毫無價值的地方上呢?

我想這批人中的少一部分,還是依舊對網路社區所蘊涵的價值真心不死。的確,在一個連mit 錄取者,國內知名高校畢業生都來玩的地方,即便有再多的不堪,又如何能掩蓋掉這些金子所散發的燦爛?

經驗帖,業內人士的獨到分析,闢謠,科普,甚至科研,算是我們能在校內這一堆斷壁殘垣中所能找到的,為數不多的燦爛。這些在從前往往應該是出書,慎重編輯和裝潢的東西,搖身一變成為了網路時代毫無成本的碼字軟文,毫無門檻的發表,對於這些文字的權威性本身,就打上了一個問號。雖然在這個意義上,本文也不能倖免。站得高,風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可惜曲高和寡,這些作者們也只好站低一點,甚至隨性而來,信手拈來了。

數一數過去的一年,你在「找出手上書中多少頁多少行中的那句話「,」記得你是和誰一起看的泰坦尼克「這樣的展開雙手擁你進入地域的帖子上花了多少時間,數一數你在釣魚貼,闢謠貼,反闢謠貼的論戰中自得其感意淫快樂上花了多少時間,數一數你在校園牛人,政經明星,韓寒,白岩松,加藤嘉一的醍醐灌頂中飄飄欲仙,第二天醒來卻又自覺與己於事無補,無所想幹上花了多少時間。

這些浪費掉了的時間,全部加起來,如果都花在一本權威的書,花在活生生的人,花在身邊的cd,花在最近的親情上,是不是早就把一個人煉就成了仙。能否擺脫網路社交這種虛偽的參與者存在感遊戲?我想如果能,從這一刻起,你就走出了平庸。

虛擬社交這是一場浩大的社會實驗,成本是作者的激情,代價是觀眾的生命和時間。

Bo

2013 新年

2016年 題圖侵刪


推薦閱讀:

人在什麼時候可以不顧一切堅持信仰?
黑塞:我永遠沉醉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過去上海各國租界是如何劃分的?
世上有動物成精的么?

TAG: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