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24個時區,為什麼以英國格林威治時間為零點?

上日報了,感謝日報君和編輯(′?_?`)

————我是正文分割線————

地球被劃分為24個時區,以英國格林威治時間為零點,而地球經度的0°子午線也從格林威治穿過。這都是為什麼呢?中國人發明了指南針,而日不落大英帝國發明了什麼工具來幫助航海,稱霸世界?電視和電台「滴」六聲的報時信號是由誰發明的?

這些問題,都能在倫敦格林威治的航海博物館找到答案。

本初子午線兩邊寫著世界各大城市的經緯度

格林威治位於倫敦東南,遊人到訪這裡的唯一原因是那條著名的本初子午線。距離子午線僅數百米的航海博物館往往被匆匆到此一游的人們錯過。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航海博物館,它沒有想像中的大——如果你要拿它跟大英博物館相比的話,但它要比大英博物館好玩。在這裡,你可以當船長「開船」出海,可以發「電報」給你家人,然後,還可以到天文台「發射」火箭!

哈雷的潛水罩

航海博物館與皇家天文台都位於格林威治公園內,兩者不僅距離相近,內容也密不可分,用豐富的展品和多媒體展現了英國如何憑藉先進的航海技術成為海上霸主。天文台於1675年由查理二世下詔而建,每年發布一份航海曆提供天文航海情報。而史上第一座航海鍾,就藏在天文台里。

天文台

在天文台上遠眺倫敦市景

作為展示「日不落帝國」海上輝煌史的大本營,博物館展出了許多軍艦模型和大敗拿破崙的英國海軍英雄納爾遜犧牲時所穿的軍服。但博物館也沒有過份炫耀英軍戰績,而是把重點放在科技發明上,從航海、潛水到觀星包羅萬有。

在天文台,有英國最大的天文望遠鏡,直徑為28英寸。兩台電視播放這台望遠鏡拍到的月球表面畫面。在未有能力環球航行以前,英國人就發明了潛水工具潛入水底。第一個發明供氧潛水罩的人,是英國第二任皇家天文台台長哈雷。沒錯,就是發現哈雷彗星的那個哈雷。這項發明是在1690年。

1715年,英國人John·Lethbridge將潛水罩改良,讓潛水員可以把兩手伸出罩外自由活動,潛水員能藉助這個裝置在水裡戴超過一個小時。

早期的潛水罩

早期的潛水服,鞋子很重,便於潛水員下潛

潛水艇

100萬英鎊「經度獎」

兩處博物館內容豐富,但最令我感興趣的是時間與天文航海的關係。航海博物館裡有許多精美的鐘錶。我想當然地以為,鐘錶只是用來給航海員看時間的,卻原來,航海表堪稱航海史上最重要的發明之一,挽救了無數人的性命。

博物館的介紹提及,直到18世紀中,領航員都無法斷定船隻所在的確切位置,這給航行帶來極大危險。船隻位置由經度和緯度確定,緯度可由正午太陽的高度來推斷,經度卻沒有參照物。

1714年,英國政府成立「經度委員會」,懸賞2萬英鎊(相當於現在的100萬英鎊)徵集確認經度的辦法。人們知道,每航行15°經度,時差1小時。於是他們想到,只要帶上一座鐘,根據鍾和當地時間的時差就能計算出船隻所在的經度。問題是,鐘錶都靠鐘擺擺動計算時間,上船一搖晃,鐘錶就失靈了。

「經度委員會」收到許多古怪建議,包括「把鍾放入真空罐里」。牛頓則潑冷水說,發明一座能在海上準確運行的鐘是「不可能之任務」。

這個「不可能之任務」被一個木匠約翰·哈瑞森完成了。他花了5年時間在1735年造出第一台航海鍾。在天文台博物館裡的這座鐘,跟一般的機械鐘沒啥大區別,只是有兩個互相交叉、擺動方向相反的鐘擺,擺到我眼花繚亂。

原來,奧妙就在於這兩個鐘擺!兩個鐘擺由兩根彈簧連接首尾,能互相抵消船體搖晃帶來的傾斜,哪個鐘擺「暈船」了,另一個鐘擺和彈簧就會把它拉回來。

哈瑞森又花了數十年時間,終於在1759年造出第四代沒有鐘擺、只有懷錶大小的航海鍾。英國政府竟然不捨得兌現獎金,拖了6年才給72歲的哈瑞森發了一半獎金,也就是1萬英鎊。哈瑞森發明的四代航海鐘錶都展示在天文台里,經過修復後,如今都在正常運行。

史上第一座航海鍾

每天午後一時掉下的報時球

在著名的本初子午線邊上的小屋上,豎了根風向標,風向標下有顆紅色球體。說明文字稱,這是報時球,每天下午1點會準時掉下來。報時球有什麼用呢?天文台博物館裡有解釋。

解決經度難題後,格林威治天文台把穿過格林威治的經線定為0°經線,格林威治時間為標準時間。起初,準備遠航的人們都會把鐘錶帶來天文台進行校正。但跑來格林威治始終麻煩。於是,1833年,天文台掛起紅色報時球,倫敦附近的人們都能據此校正時間。此外,天文台還使用烽火台、信號旗、電報等方式進行報時。

到了1880年,英國全國都統一使用格林威治時間了。1924年,BBC率先使用五短一長的報時信號,1927年向全世界播放,這個信號被各國延用至今。當然,世界各國都採用了格林威治標準,也是因為當時「日不落帝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本初子午線與地球儀

天文台一角有個觀眾互動區,用各國語言包括中文寫著:「我感到時間停滯,當……」由觀眾寫下紙條來完成這個句子。當你失戀的時候?當你聽到寶寶的第一聲哭啼的時候?互動區旁邊的各國鐘錶,全部定格在10點10分,牆上寫著「時間能治癒一切」「時間最寶貴」「時間就是金錢」……

時間是如此抽象,但在這個博物館,時間又是如此具體,彷彿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被哈瑞森「放」進航海表裡帶出海,被BBC電台「放」進電台信號里送到全世界。

發射「火箭」上木星

參觀時遇上一班法國來的小朋友,在博物館裡玩得不亦樂乎。這裡確實是上地理天文課的好地方,互動遊戲豐富,小朋友們在玩樂中學習,絕對不會打瞌睡。

認識龍捲風的形成,你可以按按鈕控制龍捲風的高度;啟動吹風機,擺動模型船的船帆方向,你能了解到船是如何藉助風力航行的;在發電報區,根據牆上貼的摩斯密碼發出電報,坐在幾米開外的夥伴拿著聽筒,根據密碼破譯電報……

演示帆船利用風力航行

把船上的貨物搬到碼頭

博物館三樓的「甲板」區,不僅展示了船上電話、嘹望鏡等設備,甚至有一個模擬駕駛室。一位年輕的媽媽正在帶著她的孩子掌舵「開船」。選擇出發和目的地後,船就開動了,駕駛室外波浪滔滔,但也有電腦系統給出各種提示,幫助駕駛員作判斷。如今的海員上船前,也是使用同樣的駕駛室來訓練的。

模擬駕駛室

如果覺得這個駕駛室不夠刺激,天文台還有個「火箭發射中心」等你去挑戰。發射中心有三個觸摸屏控制台,由三個人作決定——發射火箭這麼大件事,需要團隊合作,群策群力。

首先,我們要決定目的地。選了木星後,電腦提示木星空氣稀薄,以及火箭能攜帶的重量,隨後讓我們挑選帶上船的設備。看著介紹,我猶豫不決,只能在時間快到時隨手選了三件——超重了!怎麼辦?已經不能取消了,火箭發射進入倒數!

此時,我才留意到,大屏幕右下角有個手語講解員,面部表情非常豐富,又吐舌頭又瞪眼睛的。火箭升空時,他非常激動,長大嘴巴兩拳緊握,彷彿自己就身在火箭上!

然而,火箭沒能飛向木星,屏幕出現了次日的報紙,頭版頭條大字標題:「火箭發射失敗,發射中心承認這是因為超重」。講解員聳聳肩攤攤手,失望無語。

航海博物館二樓大廳

蘇格蘭燈塔

學英語:「格林威治」還是「格林尼治」?

初到英國,一位英國朋友邀我到格林威治吃飯。見面後,我說起「格林威治」,他卻一臉疑惑,問到「你說哪裡」?我正愕然,他又恍然大悟,笑著給我上起英語課來。

原來,Greenwich在英語中,不僅「w」不發音,兩個「e」中也有一個不發音,所以準確的讀法是gren-ich,接近於「格林尼治」,而非green-wich「格林威治」。那為什麼中國普遍翻譯為「格林威治」呢?我想當初那位翻譯犯了跟我一樣的錯誤,望文生「音」。

儘管如此,「格林威治」這一譯名已經在中國廣為流傳,新華社譯名室審訂的譯名是「格林威治」,各種世界地圖、教材和媒體都統一使用。但如果你來到英國,可別忘了Greenwich的正確發音,否則,英國人很可能聽不懂!

24小時才轉一圈的大鐘與英式標準長度單位

格林威治公園秋意盎然

TIPS:

航海博物館:格林威治Romney路;

皇家天文台:Blackheath大道

電話:+44 (0)20 8858 4422

開放:每日10:00-17:00,免門票

交通:火車Maze Hill站或格林威治站,輕軌Cutty Sark站

- END -

撰文/攝影 駱儀

延伸閱讀

全球最大旅行書店,福爾摩斯也點贊

站著看戲是一種傳統——倫敦,下不起館子,看得起大戲(1)

駱儀,Lonely Planet作者,潛水員,跟你分享超過10年的背包旅行故事:從珠峰到深海,從撒哈拉沙漠到巴以隔離牆,從零下35度雪國到40度火爐……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駱儀 」(luoyi_gz) 查看更多旅行文章

原創文字及圖片版權所有,僅限知乎及知乎官方渠道發布,未經授權,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轉載或節選摘錄;歡迎轉發分享

推薦閱讀:

奇嵐推薦 | 我最美的樣子在你的想像里——德國Dahlem博物館
有哪些讓人難以忘懷的奇特博物館?
閉館後滯留於博物館過夜是否可行?
都有哪些恐龍博物館?

TAG:旅行 | 英国 | 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