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個人都在練馬甲線?健身房的生意還是不好做
夏天來了,想要馬甲線和人魚線?
不用等馬甲線和人魚線成為剛需,健身已經成為了一件很潮的事了。根據大眾點評的數據,過去一年,中國健身房最多的前10個城市中,有8個城市的健身房數量增長率超過50%。
點擊這裡查看其他城市情況(GIF原圖)
健身房看起來發展得熱火朝天,其實並不是一個好做的行業。
一家健身房的前期投資非常大,盈利周期卻很長。以健身連鎖品牌美格菲為例,2000年該品牌在上海淮海中路開出第一家大型健身會所,13年之後才開始實現盈利。
美格菲位於淮海中路的會所初期投資金額達到1200萬元,當年的會籍費是一年6000元。之後幾年,競爭對手越來越多,會籍費用持續走低,直到2005年關店,最後一張卡的會籍費跌至一千元。上海美格菲健身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何樹森認為,如此低廉的價格根本無法維持健身房的日常營運。
城市商業中心交通方便,人流量大,成為早期健身房選址的首選,但高額的租金和水電費會給公司帶來很大的負擔——怎麼辦?壓力就轉移到銷售和教練身上,這也是為何健身房通常銷售時間為一到五年不等的會員預付卡。
類似的也包括私教課程。以預付卡的形式賣掉一定數量的課程後,教練可以獲得一定的銷售提成。問題在於,健身房私教質量參差不齊,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教練管理體系。「管理教練是我最最頭疼的問題。」何樹森說。為了保證教練的教學質量,美格菲採取無銷售提成的方式,教練每節課的收入與公司五五分成,但這樣一來,教練的收入並不是很可觀,結果就是,「美格菲很難留住好的教練。」
優質教練的流失是大型健身房的普遍現象。眼下的趨勢是:優秀的教練離開連鎖健身房品牌,創立自己的小型工作室,以專業化、小規模的一對一健身課程吸引顧客。
一定程度上,小型健身工作室的比例可以衡量一座城市健身產業的發達程度。不管是數量還是比例,上海和北京的小型健身房都遠超其他城市,是中國健身行業最發達的地方。
2015年,曾在國家體育總局擔任康復師的周琳在北京開了一家小型健身工作室,全部提供私教課程。私教課程按次收費,不再採取辦長期卡的會員制,一次課程300到500元。
按照周琳的說法,小型工作室必須通過優質的課程來吸引消費者,這符合國外更成熟健身產業的發展模式。「國外有優秀的教練不斷編出新穎的課程來吸引人,你來了一次,就會來第二次、第三次。」
在上海,消費者的健身需求越來越多元,隨之而來的是越來越精緻的工作室——東南亞風格的瑜伽會館或是牆上畫滿塗鴉的拳道館。「上海的健身房非常分散」,森融健身CEO王浩說,「以後『萬能的健身房』會很難繼續存在。」這家健身創業公司曾推出過一款O2O健身產品「燃健身」,目前的主要業務為為健身商戶提供SaaS(軟體即服務)管理系統。據王浩說,大多數客戶是小型健身工作室。
不僅是北京和上海,包括南京、成都在內的新一線城市對小型健身房的需求也在增加。
李鋼是一名南京的健身愛好者,他平時的健身地點選在小區中一家有簡單器械的小健身房,會費一年700元。運動員出身的李鋼儲備了一些專業健身知識,兩年前,他開始在線上提供一些付費的健身指導,為客戶定製飲食和健身計劃。這些健身計劃不需要專業的器械和場地,客戶的健身目標以減脂為主,每天在家鍛煉三四十分鐘即可。
但現實是,小型健身房在新一線城市還沒有火起來。
北京和上海以外,小型健身房比例最高的城市是武漢,但這個比例也不到10%。一個原因是,相比北京和上海,新一線城市更難吸引經驗豐富的教練。
目前新一線城市仍以綜合性健身房為主。連鎖健身房的品牌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如果一線城市的連鎖品牌想要進入其他城市,當地的本土品牌是阻礙之一——儘管這些品牌發展得遠不如一線城市品牌成熟。
美格菲已經在9個二線城市開設了會所,但目前的重點市場仍然是上海。2006年,美格菲在成都春熙路開出一家大型健身會所,7年之後卻因為虧損關店。此外,公司早前在武漢、西安、烏魯木齊等城市商業中心開設的門店在2004年、2005年左右全部交給業主自行經營管理,只保留美格菲的品牌。一線城市的品牌在二線城市的挑戰也和整個行業的發展有關。2000年前後,健身房集中在城市商業中心;2003年開始,部分大型商業健身房成為社區配套設施,幫助開發商吸引購房者。
這種模式下,健身房前期的投入全部由開發商承擔,健身品牌公司只負責開業後的運營和管理。此外,租金也比城市中心地段低了很多。2004年,美格菲在上海金橋社區開設了一家佔地12000平方米的大型健身會所,這家三層會所更像是一個體育場,包含器械房、操房、游泳池及網球場、足球場等各種球類場地,會籍費高達一萬元一年。
這個價格在綜合性健身房中處於頂端——類似的價格水平還包括瑜伽會所的收費,很多是一萬元以上一年;如果按照每周去兩次健身工作室的頻率,一年的消費至少要三萬元(一次300元)。
根據健身房從業者的觀點,高端人群對健身消費的價格因素並不敏感,因此這類場所供不應求。但普通綜合性連鎖健身房的消費者卻更看重「性價比」。一線城市普通連鎖健身房的年卡費用一般在4000元左右(甚至更低),新一線城市的價格大多在2000元左右。
挖財的消費者記賬數據顯示,即使在一線城市,一年的健身類消費也只是兩千元出頭。看起來,大多數人在健身這件事上還是不願投入太多。
互聯網健身產品的興起正好切中了這一點——「99元包月」的低價誘惑曾風靡一時,但這種模仿美國「ClassPass」的模式並沒有在中國成熟起來:以燃健身為例,這款健身應用目前更多向線上社區發展。
其中最大的原因在於連鎖健身房的抵制。
在何樹森看來,目前的O2O健身只是在利用健身房的場地,無法給健身房帶來收益和客戶倒流。「整個健身行業的發展還沒有達到與互聯網合作的水平」。何樹森說。
他對於未來健身產業的設想是,大型連鎖品牌開始向專業化發展,在達到一定規模後可以與互聯網相結合。「例如在寫字樓周邊有游泳館、瑜伽館、各種館十幾家,還有私人教練專業的場地。消費者在網上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平台。」何樹森說,「但這個想法必須建立在比較大的投資基礎上。」或許這個願景會在一線城市先得到實現,因為新一線城市目前的健身主力軍恐怕還是一大波跑步機極客。
當然了,不管在哪個城市,健身房最大的存在感還是大街小巷無處不在的銷售,和健身房裡披著私教外衣的銷售。
寫到這裡,新一醬已經迫不及待想要聽到你們關於健身房的吐!槽!
數據說明:
1.由於歷史數據中沒有商戶具體信息,圖三中的健身房數量為「健身中心」類目下的所有商戶數;圖一和圖三的健身房數量不包括此類目下包含「撞球」、「撞球」、「棋牌」、「動漫城」名稱的商戶數。
2.大型連鎖健身房指:一兆韋德、威爾士、美格菲、青鳥健身、浩沙健身、力美健、英派斯、金仕堡、舒適堡、中體倍力、中航健11個健身連鎖品牌;小型工作室指名字中包含「工作室」和「studio」字樣的商戶;其餘歸類為中小型健身房。
文/傅穎聰 視覺/王方宏
新一線城市研究所擁有文章版權,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微信id: TheRisingLab。
推薦閱讀:
※中國許多城市的人口密度太低了
※玉林是個怎樣的城市?
※國內哪些城市有明顯異域風情,有出國的錯覺?
※廈門和大連哪個城市發展前景比較好?
※為什麼中國城市不像美國城市一樣用方格網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