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前有敵人後有追兵,Facebook的聊天機器人能成功嗎?

過不了多久,你就可以在Facebook上與機器人聊天了。

在今天舉行的F8開發者大會上,早已被提前曝光的聊天機器人正式登場,這些機器人「Bot」將會為你分擔日常生活中的繁複瑣事,包括查閱新聞和天氣、為你的愛人挑選節日禮物,預定機票及旅行行程,安排約會事宜等等。

在Messenger中使用機器人預定鮮花

Facebook官方花了大力氣來推動這項服務,首批加入的不光有1-800 Flowers, Hipmunk, CNN, eBay, Disney, Staples,Shopify, Salesforce, HealthTap, OwnersListens等等大牌公司,還在Wit.ai上提供了一個開發套件方便技術人員打造自己的機器人。

但對於科技行業,這樣的故事還算不上動聽。

前有敵人 後有追兵

就拿身邊的產品為例,微信的公眾號和服務號實際上早已集成了上述的絕大部分功能,並且支持第三方API的接入,採取真人與 Bot 參半的方式,提供即時客服。

除此之外,騰訊還在不斷倡導「微信,是一種生活的」的產品理念。通過接入智能家居,調控房間參數;在服務號里預約航班、酒店和行程;查找最新的招聘信息;籌劃慈善募捐以及在線醫療諮詢等等體現其平台的服務性。至於打車、購物、交友和娛樂,更是尋常到不能再尋常的事情。

使用微信控制房間中的智能設備

雖然這些功能還沒有達到人機對話的程度,但在豐富性和選擇自由度上要比聊天機器人高出一截,至少在目前來看,無法識別語音的機器人在購物時的效率上仍舊偏低,體驗未必會好於其他方法。

在Messenger中購買衣服

而把眼界放寬,全球也有很多產品提供著相似的機器人服務。

比如在Telegram上,這裡的機器人不但功能多樣化,而且使用方便,藉助於 Telegram 上的機器人,用戶可以快速在線搜索 GIF 圖、圖片、電影資料、維基百科詞條等一系列內容發送給聊天對象。重點是,完成這一系列任務你需要做的只是在聊天框里輸入「@」字元並跟上對應的機器人名稱和搜索關鍵詞即可。

在Telegram上使用機器人

聊天軟體Kik也在不久前推出了自己的聊天機器人商店,Kik將提供16個由一連串合作夥伴打造的新機器人,合作夥伴包括Funny Or Die、天氣頻道(The Weather Channel)和Vine。新機器人將能夠讓用戶快速輕鬆地提取所需的信息,尋找有趣的GIF動態圖,獲取約會秘訣,以及玩遊戲。

Kik同樣允許開發者自主開發機器人,並將它們帶到Kik的Bot Shop商店。每款機器人上線該商店之前都需要先經過該公司的審批,用戶可以通過點擊Kik搜索欄的「Find People」標籤來物色新的機器人。你也可以在Web上了解Kik機器人。

Kik Bot Shop

著名的企業辦公軟體Slack也在不久之前推出了一套新的Botkit開發套件,方便開發者設計,研發並將機器人功能嵌入到產品中。這個套件不僅可以很好的適配Slack網頁版API,同時也可以用於Facebook Messenger和其他開放平台。

在Slack上已經出現了不少有名的機器人,比如Blockspring、差旅支出軟體機器人Birdy和GitHub的 Hubot等。

Birdy機器人,鍵入/info Ron Martin之後,就可以得到相關信息

Blockspring機器人工作圖

而在人工智慧上耕耘多年的微軟,也在Build 2016上發布了Bot Framework套件,幫助開發者為他們的應用建立聊天機器人,並將 Cortana 作為交互的核心,試圖把 Cortana + Bot Directory 打造成下一個 iOS + AppStore當開發者在Skype 上開發一款 Bot,微軟 Cortana 可以從旁協助,甚至直接和機器Bot 進行溝通,讓使用體驗更順暢。比如用戶在為下一次的假期訂機票旅館時,Cortana 就可以適時地介入,從你過去的旅遊經歷、甚至是之前的聊天內容中,提供建議。

Build 2016 Cortana + Bot 展示

而這一功能不僅將登錄windows及WP平台,也會實現iOS,Android甚至是AR產品HoloLens 的覆蓋。

根據爆料,Google也將在5月份的 I/O2016大會上,推出自己的機器人項目,在這之前,Google Now 助手已經顯示出了谷歌在人工智慧和語音識別方面的實力。

為什麼是機器人而不是App

也許你會發現,雖然移動應用市場還在繼續發展,但我們手機中的App並沒有無止盡的增加。很多人的使用習慣已經固定,移動App要比移動網頁方便許多,但是琳琅滿目的各類應用卻並不能激起用戶不停打開App使用的慾望。

與之相應的是超級App在我們生活中所佔去的時間越來越多,類似微信、Facebook這樣的社交軟體已經形成了平台效應,幾乎你能想到的功能在這裡都找得到。而隨著API的不斷開放,超級App的功能只會越來越豐富,不斷向一個迷你的操作系統轉移,形成Android或iOS之下的一個新生態。

這樣的「平台型商業模式」就成了機器人Bot最佳的生存土壤。因為平台型經濟的最大好處就是效率的提升。從大處舉例,打車軟體基於車輛供需情況的信息極大提高了打車的效率,從小處說,辦公軟體機器人可以方便的讓員工獲得想要的資訊和數據。在效率優先的理念下,更加智能的機器人將成為平台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從信息複雜度情況來看,互聯網內容的爆發已經呈現出一定的供需失衡,有太多的內容和信息充斥在網路空間,人的處理能力已經達到極限,所以需要由機器人來進行整理和篩選。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App其實也在遵循這樣的理念,例如新聞和音樂的個性化推薦等。

而機器人Bot爆發的基礎則在於技術門檻的直線下降。從上文中可以發現,幾乎所有的平台都推出了方便開發者使用的工具或套件,大部分又都是開源項目或有著開放式的API,具備一定的通用性:在Slack上製作的Bot同時也可以放到其他的機器人平台上。這使得開發者可以更靈活,更有創意的設計自己的機器人。

而文字和語音識別、搜索及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發展,也讓人們終於可以跳出圖形用戶界面的束縛,向新的階段邁進。

這些原因促成了今天關於聊天機器人以及智能Bot的廣泛討論。

展望「機器人」經濟

在上述原因的共同推動下,一套全新的軟體生態系統正在逐步成型。包括Kik,Telegram和Slack在內的多家公司都籌建了自己的「機器人商店」,提供成百上千的機器人產品,囊括了各式各樣的服務類型。

與之相關的企業也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既有提供某項專業服務的機器人開發者,也有為開發者提供支持的供應商,更有不少企業希望成為新生態中的「谷歌」和「亞馬遜」一類的角色,幫助用戶尋找機器人,或是促成機器人技術的交易。

觀察App行業發展的歷史,可以看出正是在蘋果和谷歌的大力推動下,App才成為一個巨大的經濟市場。與之相似,機器人經濟同樣需要巨頭的引領。在移動時代,微軟落在谷歌與蘋果的後頭,所以希望能夠在新的機器人時代到來時,起到領頭羊的作用。而崛起於App時代的Facebook,則更希望能藉此挑戰又谷歌和蘋果所統治的App生態體系。

機器人相比App的優勢在於,產品託管在伺服器上,降低了維護和更新的難度,同時安裝機器人的時間也要遠小於App,不同機器人的切換也要比App流暢許多,無需用戶不停的在App間切換。

但誰也不能保證機器人經濟能夠實現App行業這般的輝煌,移動web的輕應用就是前車之鑒。首先,低門檻意味著更為激烈的競爭,如何保持開發者的積極性和提供足夠的獲利空間是關鍵;其次,機器人在擁有數量龐大的產品和服務後,如何做到保護隱私和數據,同時不對用戶造成干擾;雖然機器人處於一個人機對話的界面,但對於語意的識別,和設計優秀的溝通文字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機器人爆發的時間點處在一個十分有趣的階段:年輕一代的用戶正在逐漸向虛擬化邁進,無論是沉迷微信、Snapchat這樣的社交軟體,還是即將到來的VR虛擬現實技術,「對話」的重要性都被提上了新的高度。流行趨勢的走向,證明了機器人Bot的市場空間,但他的成功或許也需要一款「殺手級的機器人」產品,進行引爆,並由此樹立起機器人產品的標杆。

在去年8月,Facebook就推出了名為「M」的人工智慧虛擬助手,「M」除了能做到回答問題、查閱信息等基本功能,也可以幫助用戶完成如購買商品、餐廳定位、安排旅行計劃等操作。可以看出「M」就是當下Facebook聊天機器人計劃的雛形。

如果能夠吸引足夠多的開發者,加入到機器人計劃中,那麼將極大的豐富Facebook Messenger的功能和定位,擺脫單一的即時通訊工具,而成為一個依靠雲服務和機器人Bot的大型商業平台。和微信在不斷擴大生態邊際一樣,Facebook也有機會打造出一個囊括信息傳遞,市場交易和生活服務的綜合性互聯網介面。

扎克伯格曾表示,Facebook的產品在達到10億用戶之前,不會考慮加入新的功能。但Messenger在全球用戶達到9億之後,Facebook便迫不及待的為其探索新的商業未來,而在扎克伯格眼中,這個未來,或許就是Bot機器人。


推薦閱讀:

廣告主福音:新型視頻廣告即將席捲Audience Network
Google 和 Facebook 的程序員在上班的時候喜歡用什麼操作系統?為什麼?
如何分析評價 Facebook 移動應用 『unbundling』 分拆理論?
怎麼看待最近臉書上爆出的台灣女讓中國老人滾出台灣的視頻?
如何評估收購 Instagram 和 WhatsApp 到目前為止給 Facebook 帶來的收益?

TAG:Facebo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