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娘的寂寞——緙絲(二)
如果把一般織造方法比作「正規軍」的話,那麼緙絲的織造方法就是「游擊部隊」。
上回書我們說到,緙絲採用的是「通經回緯」的特殊工藝。很多小朋友表示一臉懵比。於是這期,小織女畫給你們看!
一般的梭織物(如雲錦)都是「通經通緯」的:
圖中連續排列的紅點是經紗的橫截面:一根藍色的緯紗按照一定的上下規律貫穿一整排的經紗;可以改變兩種紗線的上下規律,形成花色圖案。
而緙絲是「通經回緯」的:
由許多裝著不同色彩紗線的小梭子,游過了局部的經紗,又掉頭拐了回來。哪裡需要A色紗,A就去跑個來回。哪裡需要B色紗,B再去跑個來回……由此,形成花紋圖案。
正是這種靈活機動、有去有回的「游擊戰術」,使得緙絲技藝可以處理各種結構複雜、花色暈染微妙的圖案。
如王金山先生用緙絲技法織就的毛澤東的草書詩詞
如 沈子蕃緙絲梅鵲圖軸(現藏於故宮博物院),可以表現出中國水墨畫微妙的暈染過度效果
再比如:清乾隆的緙絲雲龍紋朝袍(為什麼我覺得龍袍像個卡哇伊的百褶裙)緙絲可以勝任精巧繁複的、甚至是無規則的圖案花型:
目前,蘇州緙絲有很多銷往日本。主要用於製作和服的丸帶、袋帶。
其實中國的緙絲技術也傳到了日本。日本也有從事緙絲織造的工匠。中國近代,緙絲技術受文化大革命很大的衝擊,一度失傳。如今,國家也有相應的政策支持:眾望所歸,2006年,緙絲織造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由於緙絲織造耗時極長,且應用領域較小,目前發展很有限,願意學習這門工藝的年輕人也不多。
但我個人覺得,緙絲無論是其藝術品觀賞價值,還是特別的織造工藝,抑或是工匠日日月月年年的心血,都足以使其成為瑰寶。作為高端定製的奢侈品、以及藝術品投資領域,緙絲都會有不錯的發展。
你看如今發達的科技,可以做出高智能機器人,可以發射火箭導彈,但是緙絲這一原理樸素但工藝精巧的技法依舊無法用機器來實現。
「山寨」「高仿」產品屢見不鮮,可是緙絲織品卻摻不得一絲假。
想想覺得,這是種遺憾:在傳統手工藝式微的今天,緙絲傳承者越來越少,了解緙絲的人越來越少。而它費時費心的手工製作模式更使得緙絲「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不可能的事。
想想又覺得幸運。木心先生有首詩叫《從前慢》: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 馬 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想來緙絲也真是個倔強的傢伙,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科技時代,偏偏就執拗地慢著。
慢著點也好。
別人家的絲絲線線漫著機油、漫著機器的金屬氣味,而緙絲的經緯間,瀰漫著的,是織匠手心的餘溫,是織娘日日年年的情意與寂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