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崇洋媚外
小時候,常聽鄰居的伯父伯母將香煙稱為「洋煙」,煤油稱為「洋油」,我很納悶,為什麼他們會這樣稱呼香煙和煤油呢?長大後,終於明白,這是由於老一輩人所處的時代太落後,很多生活必須物質比如香煙、火柴等都無法在國內生產,只能依賴於進口,人們便將這些進口的東西前面都加一個「洋」字。老一輩子人的崇洋媚外的情節估計來源於此。
對於我這樣的80後,出生於改革開放後幾年,那時候國內已經可以生產香煙火柴這樣的生活必須品了。但是有許多的東西國內無法生產,一般來說國內無法生產的東西往往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不是說咱們人多,發撥鐵人王進喜的精神或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就可以完成的,比如大飛機,現在大家知道全世界的民航大飛機基本上來源於兩家公司,美國的波音公司與歐洲的空中客車,當然前蘇聯也有一部分,名字好像叫做麥道。再比如,電腦中少不了的 x86 CPU,目前世界上只有三個公司能夠生產,美國的Intel 、AMD公司,台灣的威盛,這幾年威盛幾乎不生產x86平台的CPU 了,可以忽略不計。大飛機的製造與CPU 的設計生產都是具有極高技術含量的工作,這些領域國人大部分都是崇洋媚外的。特別是像老邪這樣計算機從業者,更深深地知道在這方面國內與國際的差距。
民以食為天,一日三餐是老百姓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可是也是最頭疼的事,媒體上三天兩頭就報道的有毒大米、有毒花生、大排檔上過期的肉、燒烤攤上使用老鼠肉等肉冒充羊肉等事件,以及各種各樣的內幕:火鍋店的老闆把客人沒有吃完的鍋底拿到後廚加熱給下一桌客人繼續使用,街上小攤賣的包子很多都是使用病死豬肉。諸如此類的消息,讓人不禁感嘆:外面餐館的東西幾乎都不能吃了。但是國外的麥當勞、KFC 等快餐店的生意似乎不受這類傳聞的影響,甚至包括有一段時間CCAV 爆出麥當勞的供應商出問題時,他們的生意也沒有受大多的影響。到了21世紀了,信息流通速度已經是以前的時代所無法比擬的,難道中國人在飲食方面真不如外國人?我覺得不是,是由於現在這個社會,人們的價值觀太單一了,以錢論成敗,以成敗論英雄,笑貧不笑娼。只要你有錢,人們就看得起你,而不管你的錢是怎麼來的。 於是,各行各業的人只向錢看齊,做茶葉的為了使茶葉看起來更加有色澤,往裡面添加各種添加劑,餐飲業為了節約成本,以假亂真,以次充好。大夥對於自己生產的東西心知肚明,於是出現了一些奇怪的現象:種菜的人不吃自己種的菜,養雞的人不吃自己養的雞,生產辣條的工人從不吃自己生產的辣條等。還是國外的東西比較靠譜啊,於是人們紛紛購買國外的產品,給小孩喝的奶粉一定要國外的,紐西蘭、德國、香港等,馬桶蓋要買日本的,電飯鍋也要買日本的,上街吃東西還是洋快餐靠譜,麥當勞、KFC 優先選擇。
現在國內的製造工藝、科技水平總體來說與國際的差別已經沒有以前那麼大了,但國人的心態與外國人還是有較大的差距。外國人開店往往是奔著百年老店去的,憑著認真、執著的勁在做事,而國人做生意像的是怎麼快速賺錢。
說了這麼多,好像老邪很愛國,從來不用國外的產品。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在現代社會,很多產品往往是全球協同開發生產的,比如現在的智能手機,CPU 可能是高通設計的,玻璃可能是康寧公司生產的,存儲可能是三星的,最終由中國公司組裝推向市場。但老邪還是儘可能的使用國內的產品,手機使用的是小米手機,羽毛球拍使用勝利的拍子,運動鞋為安踏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外國玩家和中國玩家玩遊戲時的態度大不相同?
※為啥中國傳統節日會一點點沒落,相反國外的節日在國內越來越盛行。 能具體化么? ?
※陸青拒絕崇洋 反思台灣民主
※中國女生是否不如日本、韓國女生優秀?
TAG:崇洋媚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