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東西能流行?
相信大家都發現了,自從互聯網時代以來,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樣東西特別火。
這個東西可能是一句話,一個產品,甚至就是一個表情。為什麼這些東西會迅速地在大江南北火起來?
這些像病毒一樣蔓延的東西背後有沒有什麼共同的特性?沃頓商學院的市場營銷教授、病毒理論的提出者喬納?伯傑針對這個問題寫了一本書,叫《瘋傳》。
他說,一切能瘋傳的事物都遵循了六個原則,分別是:社交貨幣、誘因、情緒、公共性、實用價值和故事。
先來說第一個,社交貨幣。
能瘋傳的東西一定具有社交貨幣的屬性。什麼是社交貨幣?就是分享出去之後,能讓別人覺得我更優秀、更優越的東西,這樣的東西大家都願意分享。
比如說,有一個生產飲料的公司叫斯納普,他們就利用社交貨幣為自己做了一次成功的營銷。
他們在瓶蓋裡面印了一些反常識的小知識,比如「據說袋鼠可以向後跳躍」,「據報道,每個人一生中都平均要花兩周的時間等紅綠燈」等等。
這樣的小知識既開腦洞,又有趣,只要你買了飲料打開瓶蓋就能看見,沒買的人就看不到。
所以,就會有很多人買了飲料之後把瓶蓋的內容分享出去,就形成了傳播。
再說第二個,誘因。
這個誘因起到的就是激活你購買慾望的作用,而且大多數情況下你是無意識的。
舉個例子:實驗發現,超市裡放法國音樂的時候,人們買法國紅酒的幾率高;播放德國音樂的時候,買德國紅酒的就多,也就是說,音樂能在無形當中影響商品的銷售。
還有一個特別經典的案例,就是1997年的夏天,瑪氏突然發現巧克力條銷量猛漲,但是他們並沒有做任何市場營銷,甚至連促銷活動都沒有做。
後來他們發現,銷量突然上漲的原因是宇航員登陸火星了。火星的英文恰巧和瑪氏是同一個詞。
當媒體鋪天蓋地報道火星的時候,消費者買瑪氏的慾望也被激活了。這就是誘因對事物瘋傳起到的作用。
接下來說第三個,高喚醒情緒。
高喚醒情緒既包括積極情緒也包括消極情緒,敬畏、幽默、興奮,生氣、擔憂都是典型的高喚醒情緒,這些情緒會自然而然地喚起人們傳播、分享的衝動。
一個典型例子就是蘇珊大媽。第一次參加英國「達人秀」節目的時候,蘇珊就是一個俗氣、豐滿的家庭主婦,並不是招人喜歡的類型。
但是,當蘇珊一開口,全場都被她的歌聲震驚到了,不禁對這個土裡土氣的家庭主婦心生敬畏之情。果然,沒多久網上就到處是蘇珊大媽的視頻了。
事物能瘋傳,必不可少的第四個因素就是公共可視性,就是必須能在公開場合討論、看到。
這樣一來增加了口碑傳播的機會,二來有實物還能刺激人們購買。
舉個例子,耐克在2003生產了一批黃色的腕帶,六個月就賣掉了500萬條,最終一共賣掉8500萬條,銷量驚人。這個事件的公共可視性就很強。
第一,它背後有個大眾樂於傳播的故事:著名環法自行車賽車手蘭斯,被診斷出得了癌症,只有四成活下去的機會,但是,他不僅戰勝了病魔,還重返賽場,連續獲得了5屆環法自行車賽的冠軍,而這個黃腕帶正是為他設計的;
第二,黃色沒有性別限制,而且閃亮耀眼,很容易在大街上形成群體效應,你看到大家都有,你也會想買。所以最終,腕帶供不應求,價格甚至一度炒到了原價的10倍。
事物瘋傳的第五個特徵,是實用性。
毋庸置疑,有用的東西大家都愛看,也都愛分享。比如說,美國有個名不見經傳的農民,沒什麼特別,唯一的特點就是只靠吃玉米為生,幾乎吃遍了所有玉米能做的食物。
網上有一個關於他的視頻,點擊量超過了500萬。視頻的內容就是教你怎樣用5分鐘,毫不費力地去掉玉米上的玉米穗。
這個視頻是他的兒媳婦給他錄的,一放到網上,就成為了熱點視頻,因為實用性強嘛。
最後一個,有故事的事件更容易流行。
舉個例子,如果你在網上買了一件衣服,沒穿幾天發現拉鏈壞了,就問客服,要翻修的話要多長時間、多少錢,這時候,一般人都會害怕對方說是自己弄壞的,不在保修範圍。
但是,如果對方立即跟你表示,沒關係,我重新寄一套新的給你,免費,而且兩天之後,你就收到了這件衣服,那你肯定會對這家店印象特別深刻,遇到朋友就給他講這次愉快的購物經歷。傳播就這樣開始了。
事物瘋傳必備的六個原則就說完了。聽完這六點,您不妨回想一下,身邊流行的這些思想、事件、產品,是不是都具有這六個特徵。
推薦閱讀:
※聽君一席話,不如讀一小時原著
※學習Anki精神——以知識點為單位的卡片
※你可以獲得年化收益15%以上,但這招你必須學會!
※【認真想】別混淆目的與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