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教育不是拼爹拼媽

上午看到一個視頻,戳到了淚點。

視頻講述了一位父親帶著他患有自閉症的兒子去看Coldplay演唱會,當演唱會響起《Fix You》的旋律時,小孩突然哭了起來。

他像是內心深處被什麼東西擊中而受到喚醒一般,不住地抽泣起來。看著他下巴不斷地抖動,張著嘴哭泣時,我的心裡也不斷地被抽動。自閉症患者內心世界的痛苦在這一刻被釋放了出來,而他的父親不斷地撫摸他的雙頰,溫柔地將頭貼在孩子的額頭,然後相擁而泣。

一位父親帶著他患有自閉症的孩子去看coldplay的演唱會,當《Fix you》響起時 http://v.qq.com/boke/page/k/0/q/k01958aggkq.html

很感動,也很有啟發。

質量一般的畫面中,我分明看到了一位父親對孩子深沉的愛。

這也讓我想起了生活中一些家長對待孩子的方式,有的充滿權威一般的嚴苛,有的充斥不屑一般的放任,有的甚至覆蓋著近乎殘忍的冷漠。儘管這樣的家庭同樣有可能鍛造出優秀的孩子,但大多數情況下,在類似環境中成長的孩子,都難免會在心裡埋下了一生都難以忘卻的疼痛。

嚴苛權杖下的孩子隱藏著隨時可能爆發的憤怒,放任自生下的孩子顯現出無法慰藉的孤獨,冷漠對待下的孩子裹挾著同樣冰冷的自私。這些孩子在成長以後,因為如此這般的性格原因,或誤入歧途,或與社會隔閡,常常還被指責完全是自己的原因。

一個真實的案例發生在兒時的小夥伴身上:幼時被家長近乎嚴厲而冷漠地對待,經常打罵,經常限制,一切的目的只是要求他勤勞幹活、不要和別人玩。他的喜好也被壓制,原本愛聽歌愛寫作的他漸漸變得沉默寡言,學習成績提不上來,與人交際也格格不入。長大之後外出打工,被工友欺負,愛情受挫,最終精神崩潰,一度「瘋了」。

我記得他在聽劉德華磁帶時臉上洋溢的快樂,我記得他在作文被老師表揚之後眼神中轉動的歡喜,但我也記得他在多年之後,被人指指點點「他瘋了」時,走在路上的落寞身影。

或許,完全的將責任推到其家長身上會顯得有失公平,畢竟沒人真正懂得他內心究竟有何種創傷。但如果他的父母當初換一種方式對待他,多一些包容和鼓勵,多一些自由與支持,那他現在極有可能就是另一種生活狀態。

生活中的其他案例也給了我們另一種示範:我的一位前輩朋友是位產量豐富的自媒體人,是一名近乎瘋狂的足球愛好者,同時還是一位業務繁忙的創業者,他的生活是個大寫的忙碌。但即便如此,他總是能抽出時間陪伴自己的閨女。帶著她看電影,帶著她踢球,帶著她參加展覽,平時也給她上學習班,但從未壓迫式地強制要求,而是嘻嘻哈哈一般地引導著孩子去學習。每次看他和女兒在一起,都像是一對相聲演員似的,充滿快樂。

這並不是說嘻嘻哈哈就能帶給孩子良好的成長,而是在某種層面上,我們不難得出這樣一種觀點:但凡用包容、理解、愛與溫暖包裹孩子的,他們的成長都將呈現出一種積極良好的狀態。不一定每個人都能成為精英,但至少在生活中,他們的身心是健康的,他們的笑容是歡樂的。

前段時間看周沖老師的文章《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乍一看標題,還以為是一篇類似於咪蒙那種套路的猛烈雞湯。但看完之後,對其提出的某個觀點表示認同: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點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風化雨、自然無為的過程;真正的拼爹,是比拼父母的觀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處世方式。

對於「拼爹」或「拼媽」,常見的理解多半偏於拼「父母輩的權利、金錢或其他資源」。事實也多半如此,君不見,好多個被指「拼爹」的事例里,哪些不是拼的其「爹」背後的權利、金錢或資源?但對於普羅大眾而言,權利、金錢和資源都在金字塔的上層,並非人人具備。這時候,想要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人中龍鳳,拼的都是一種生活方式的熏陶,一種思維方式的引導,一種處世方式的培養。而在這些背後,其核心,在我看來,實際上拼的就一個字:愛。

正如前面那個視頻里所展現的那樣,那位父親不一定就擁有強大的權利、金錢或資源,但他擁有足夠的對孩子的愛。

前幾天,一個朋友在朋友圈裡分享了一條心理學方面的內容,大意是「當孩子向家長表達憤怒時,最渴望聽到的三句話:1、謝謝你告訴我你的憤怒;2、對不起,我無心中傷害了你;3、我的本意不是這樣的。」

看似簡單的三句話背後,實際上蘊含了包容與理解、尊重與平等、溝通與信任。要知道,孩子在表達自己的憤怒時,常常是隱藏著恐懼與渴望的。而他們最需要的,並非父母基於權威的居高臨下,並非基於經驗的說教,而更多的是理解,是尊重,是愛。

那些從來不傾聽孩子內心的家長,從來不說「對不起」的家長,從來不做溝通的家長,往往沉浸在自己的權威世界裡,以為是在傳遞愛,實際上卻在加以壓力,甚至埋下疼痛。

這樣的愛其實是包裹著自私的,因為孩子不僅是自己的心頭肉,更多的時候,他們首先是人。人所具有的情緒和情感,孩子都會有,這無關年齡大小,無關性別差異,更無關出身條件的好壞。

隨著時代的進步,許多家長都越來越重視教育,但對於教育本身,每個家長又都有著自己的理解。這種理解常常帶有太多的個人色彩,往往會基於自己的教育背景、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形成。無論何種方式,都不應該忘了,真正的教育拼的不是條件和資源,而是家長本身。沒有學區房也可以營造好的成長環境,沒有大官職也可以擁有好的成長渠道,沒有高學歷也可以製造好的成長氛圍。

關鍵在於,你得有愛,並且,懂得把控這份愛。

祝福所有的孩子。

PS:本文為作者原創,圖片均源於網路,謝絕不打招呼的轉載。首發於知乎問答:教育是什麼?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 木易的回答,以及公眾號【木易的島】(muyidd2015),歡迎關注交流。


推薦閱讀:

每個父母都應該給孩子嘗試,挫折教育!
教育面臨的最大問題:怎樣才能使孩子具備創新能力?
心疼!Jasper這麼小,就帶著陳小春上《爸爸去哪兒》了!

TAG:儿童教育 | 心理学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