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學校,應該準備點什麼?
02-03
對於不少家長來說幼兒園升小學或者小升初都會是一件很緊張的事情,我們可能會讓孩子去報各種的學習班,各種的輔導課。但我們可以回到一個問題的本源來思考,如果作為學校和老師,願意收,願意教的是什麼樣的學生?所有的奧數成績也好,各種物理競賽的成績也好,都代表了這是能夠給學校增加潛在的升學率和榮譽。而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各種獎項未必能有,其實在我了解的各種研究來說,這一群頂尖的孩子很大程度上是更多天生的因素。而並非靠後天父母的各種「卓越」的教育方法所造就的。所以在這一點上,一是沒有必要把自己的孩子和這樣的例子比,二是不要認為是自己的教育方法不當或者選擇的教育機構不夠好。這都不是問題的關鍵。而這裡,我要說的是對於我們大多數普通的大多數孩子來說,我們家長有什麼可以做的呢?我也有和我孩子過往的老師聊過,其實從大多數的老師來說,他們最希望看到的學生就是兩個字:好教。而這背後所蘊含的內容我分析了一下基本上是這些:
一、專註力這個可能是所有內容中最為重要的一環了。無論是幼升小還是小升初,幾乎所有的面試,這一點是老師最為看重的。其實這一點也往往是那些優秀生必有的能力。但對於這個能力的培養其實可能是會比較違背一些家長的常理的。對於很多孩子來說,專註力往往不是孩子面對枯燥的事情的耐受能力。而是她們對於一件事情的興趣,或者轉移自己不良情緒的能力。而我們通常認為的,將孩子置於一個枯燥的環境裡面讓孩子強行「忍受」來提高孩子的耐受力,其結果往往是很難達到父母預期的效果,有些可能在一些看得見的指標上得到了「可喜」結果,但背後的代價是孩子對於這類學習的厭惡感成倍的增加。舉個最為常見的例子來說:很多人學跳舞學鋼琴,最終其實只有少數發展到頂端的孩子可能會說自己的心路歷程是由於父母的「堅持」最終自己達到了今天的成就,但實際上,有更多的人是無法堅持下來的,甚至從此對於這一興趣愛好產生了厭惡感。這樣的所謂的專註力的培養其實並不是一個「培養」過程,而是一個篩選過程。而代價正是孩子的專註力本身。作為評價一個孩子的專註力,其實我們可以看其對於感興趣的事情能夠堅持的時間是多少,比如打遊戲,比如看電視。如果你的孩子能夠在這些內容面前堅持很久,說明孩子在生理上的專註力本身是沒有問題的。更為重要的是讓孩子如何對家長所期望的內容感興趣,比如,語文,數學等等。而這我們就要去了解一下,孩子為什麼對遊戲感興趣的。如何建立類似的體系,才是讓孩子形成更好的專註的基礎。這部分內容其實攤開可以單獨講一章,我這裡先簡要說一下。這一般來說分成幾個內容:激發
推薦閱讀:
簡單來說,就是讓孩子自己對這部分產生興趣,比如說,想讓孩子學舞蹈,可以從繪本,圖片,視頻開始,讓孩子更多的接觸到這方面的信息。提高她被動觸及的概率。
然後,讓孩子能夠有更為簡單,容易的入門。這有點像我們很多人在新上手一個遊戲或者一個APP的時候,不宜設置得操作過於複雜專業。易上手很重要。教學視頻,新手教程需要設計得簡單易懂。符合孩子的能力水平。如何突破興趣上的最大靜摩擦力很關鍵。獎勵獎勵要有技巧,不要過分,不要取代對於學習本身帶來的成就快感。很多人學習持續不下去的原因不是獎勵過了頭,就是太長時間只有吃苦而沒有獎勵了。而由於每個人對於這一部分的耐受都不同,如何設計好發展曲線是需要父母和老師共同交流和商討的。進階而隨著興趣的發展漸漸進入高階段的時候,我們可能就會真正達到預想的目的了,用學習的成就本身激發自己的學習動力。而這個階段需要做的其實還是需要關注和溝通孩子的發展。因為也許這其中還是會出現間斷性的波動。這很正常,每個人都會有波峰期和波谷期,即使成人有時也是需要安慰的,孩子更是如此。其實對於大多數兒童來說,天生的專註力並不會缺乏,專註力其實是我們的重要本能之一。就像餓了要吃飯一樣,專註力是我們進行捕獵的重要基本生存本能。但也就像餓了要吃飯這個本能,如果被長期喂飯所取代了,那麼,這個能力也就會得不到充分的發展而形成發展滯後和不完善。二、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對於幼升小來說,更多的是語言的學習。而對於小升初來說則是更為綜合。可能在幼升小的孩子家裡往往會有各種拼音板,或者識字貼。但事實上,這其實不是這個階段孩子語言學習的主要內容。這個階段孩子的語言學習其實更依賴於是和父母之間日常的會話交流。特別是父母在與孩子之間交流過程之中,對孩子語言構片語句的解釋和校準。而同時,如果這些語言能夠伴隨日常生活的活動形成互動關係的時候,會大大提高孩子學習的效率。可以讓孩子由諸如:「我不要那個碟子!!哇~~~(哭)」(大家無法知道孩子為什麼不要那個碟子,但孩子已經進入失控狀態了,很多家長則將其歸結為無理取鬧。)進步到:「我不要那個已經用過的吐過垃圾的碟子,我想要一個乾淨的新碟子」孩子能夠清楚的表達自己的需求,便於成人(老師)的理解。同時進而也了解成人的意圖和原因。比如還是上面那個例子,大人可以和孩子說明:再洗一個很麻煩,他可以使用新碟子,但是他要負責自己洗這個碟子。如果還要更多,那在要之前先將之前的洗好了。(這裡就是日常生活的互動,完整的規則的構建和理解。)而對於小升初的孩子來說,這部分內容則需要升級為更為複雜的語言表達,更多抽象概念的描述,轉達和執行。並且還需伴隨一些預見性的判斷。而這一方面是孩子的語文的學習,閱讀,也是需要父母和教師給予合適的解釋和提供孩子一定的場景的體驗。並且也包括更多同伴的互動和交流,而且很重要的就是團隊合作的活動。
團隊活動的作用不僅僅在這一條,同時也是對接下來幾條都會有很重要的支持和影響。我們知道,生物界團隊合作的動物,如果落單之後,或者單一飼養的話,容易在智力上的發育容易不良。我們人類也是如此。孩子在團體活動中就是對於未來社會化生存做最好的練習。而組織孩子們共同活動對於孩子在社交,社會規則,情緒控制,自我認可各方面都會有影響。這其實也就是很多人會說不要讓孩子悶在補習班裡面或者各種海量的題目裡面,試卷是無法替代這部分內容的。過多的讓題目佔據孩子的時間,就會在這些方面「獲得」看不見的損失。而至於團隊活動的例子。我相信前一陣子我們微信裡面爆的日本孩子跳馬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了。三、對於規則的敏感這一點說得白一點就是守規矩。但是,這一點不單單是聽老師話會乖乖坐好這樣,它還包含了對於規則的理解和維護。有些孩子可能並不是不守規矩,很有可能是對於規則缺乏足夠的理解。而對於有些學生來說,他們不但能夠自己遵守規則,並且還能夠維護和向同伴解釋規則。而這個行為里則又包含了更為高階的能力。對他人感受和認知的理解。這不單單是表現在課堂紀律上,其實更多的是表現在活動,遊戲的過程中對於團體活動的規則的理解。而這個能力則會更多的影響到未來孩子成年後在團隊裡面所處於的角色和他人的關係。而這個能力的構成背後除了語言的發展之外。良好的親子關係帶來的良好的溝通模式,進而習得與他人的情感和需求的預測和判斷。而基於此才能夠發展出較為有體系化的對於規則的內容的理解、傳達和維持的能力。並且更多的團隊活動也可以促進孩子處理各種規則可能不能覆蓋的突發的狀況的能力。四、情緒的控制和管理這一點我們國內可能不太會讓人注意,孩子對於自己的情緒的控制和管理並不是完全天生的。很多時候當遇到挫折,突發事件或者同伴之間的衝突等等合適的表達自己的情緒,調節自己的狀態的能力都是很重要的內容。這對於孩子在課堂也好,還是同伴活動之中的表現都會產生影響。對於其未來在社會群體裡面其他人對其的評價,以及自信心和領導力都會有相關性。對於情緒控制和管理最糟糕的教育方法就是養育者和教育者出於情緒發泄而進行的懲罰,次之則是只是為了懲罰而懲罰(僅僅讓孩子知道不可以這麼做,但並沒有對孩子應該怎麼做作出明確,細緻,體系化的展示,引導和修正)。這會完全忽視了人正常的情緒起伏的過程。而要求孩子強制接受各種規則,要求或任務。孩子沒有時間和空間去面對自己內心難以平復的情緒壓力。長期以往,孩子則會缺乏足夠的能力去調試自己的情緒。對於孩子的情緒來說,我們首先要有個概念,人類情緒是伴隨著生物性的。腎上腺素的分泌。大腦皮層的興奮灶等等,都是需要時間調整的。當激烈的情緒起來的時候,平復是需要時間的,這就和人激烈運動之後,需要調整呼吸和心跳一樣。急剎車式的方法是有害的。當孩子遇到挫折,煩惱,壓力的時候。有情緒是人之常情。而且作為孩子來說,平復也沒有成人那麼熟練,可能需要比成人更多的時間來調整。那麼,引導孩子如何調整就變得很重要。讓孩子自己獨處一會,或者哭一會,或者發一會脾氣都是可以理解的。當孩子的勁過去之後,再和孩子溝通和交流就會變得容易一些。而平時也可以分享一下養育者自身是怎麼處理自己的問題的。包括坦誠布公的和孩子說,有些事情可能作為成人也會很困擾,增加孩子的認同感和理解,孩子可能可以更好的發展自我。而不是去面對一個其實成人都無法做到的完美形象,這其實對於孩子來說就會時時刻刻會有挫敗感。
同時,孩子在團隊活動中,如果能夠和其他孩子和老師積極的互動,也能夠更有效的習得除了和父母以外的個體如何進行情緒的交流。要知道,我們人和人之間首先交流的就是情緒,隨後才是思想。五、自我認可度高簡單來說,就是自信。但我們這裡說的自信不是通常意義上的自信,這種自信更多的是面對挫折,不確定性的時候,自我的認可度。這一點到了成年會有比較明顯的分別,當你對一個人指出他在認知,行為,思想上的錯誤的時候,高自我認可度的人更多的會聚焦於事情本身,而低自我認可度的人則會講別人的評價轉移到對自我的否定。簡單舉個例子:當一家店裡面真的客人多,服務員少,高自尊的人往往就會分析和接受這個事實,或者選擇耐心等待,或者選擇換一家店;而低自尊的人則會覺得服務員是不是瞧不起自己,老怠慢自己,而忽略了人多服務員少這個事實。在孩子這裡也是,有些孩子被指出錯誤之後更多的是去分析如何更多有效的糾正錯誤,但有些孩子則會覺得被老師說了,接下來一天心情都不好了。而這些思想方式往往也是從與養育者長期互動中,漸漸習得的。通常來說,家長喜歡用道德去打擊孩子妄圖通過刺激孩子的自尊來激發孩子動力的教養方式,往往更容易培養出低自尊(自我認可度低)的孩子。而強調事件本身,讓孩子學會如何去做對做好的家長往往更能夠培養出高自尊(自我認可度高)的孩子。而反過來,越是低自尊的孩子往往還可能激發起老師對其強化其低自尊的教育模式,反之亦然。六、肢體的發展在幼升小階段有個比較明顯的指標就是握筆的姿勢。到底孩子是三指抓握,還是拳握法,這是孩子大腦神經鏈接和手指精細肌肉群發展的重要指標,而這背後則是一些日常生活的參與度,養育者的教養方式的顯現。而且,也影響到孩子未來做作業寫字的速度。
而這方面還包括更多自理能力的內容。 在我的這個回答裡面其實也已經講得非常詳細了:如何培養寶寶的運動習慣? - 知乎用戶的回答而以上的這些內容,大多是難以量化衡量的。但是,作為老師,的確是可以在面試中感受到孩子的這些內容的。簡單的組織一個遊戲;講一段故事或者題目然後讓孩子模仿和複述。而這背後則是養育者教養方式的體現。有些孩子可能試卷上的指標看來很好,但作為老師來說,她們不是需要一個現成打包填滿的思想盒子,而是在接下來3年5年能夠跟得上發展甚至更有潛力的孩子。而構成更大的潛力的因素,基本上就包含在以上這幾條之中了。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