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棒,亂吃要出事的
本文由[企鵝吃喝指南]與運動App [ Keep ] 聯合策劃
特別感謝Keep專業營養師提供意見
從早期的「反手摸肚臍」、「鎖骨放硬幣」到前段時間很火的「A4腰」,圓滾滾的企鵝君已經受到了一萬點傷害,摸摸自己軟軟的肚皮,決定去辦一張健身卡,以跟上時代潮流……
隨著這股健身風潮越來越熱,能量棒(Energy Bar)也悄悄流行了起來。蛋白質、穀物或是碳水化合物,各種原料、各種口味層出不窮,還經常配上激勵人心的廣告標語,彷彿今天吃了它,明天就能變身大力水手。
然而,能量棒這種東西,學問比你想像的要深。為了讓你更科學地買買買&吃吃吃,企鵝君把壓箱底的知識儲備都翻出來了:
01|什麼是能量棒?
順便為士力架正個名
02|能量棒是怎麼火起來的?
關於太空食物棒的跌宕身世
03|能量棒有哪些種類?
04| 這麼多種能量棒,我該怎麼挑?
01|什麼是能量棒?
顧名思義,能量棒是小巧易攜,方便隨時補充能量的食物。一般來說,它應當具有科學合理的成分配比,以達到相應的營養功效,但很不幸的是,國內外至今都沒有關於能量棒的官方標準。因此,一個產品是不是能量棒,基本上由廠家說了算。有些零食的熱量比糖果巧克力還高,也不妨礙它打著「能量棒」的旗號進行宣傳。
中國人對能量棒的初印象,大多來自於士力架。而營養學知識漸漸普及之後,又有不少人跳出來指責士力架含糖和脂肪量太高,簡直有辱能量棒的名聲。不過,士力架雖然一向以「橫掃飢餓」,迅速補充能量為賣點,但它的包裝上只標明了「花生夾心巧克力」,還真沒宣稱過自己是能量棒。而且,能量棒的概念在1980年代方才出現,而瑪氏(Mars)公司早在1930年代就推出士力架了。
所以,說士力架冒充能量棒忽悠人的,實在是有點冤枉人家。
1930年代的士力架
不過,在能量棒大肆流行之後,瑪氏公司也在2009年以士力架為原型,推出了一款花生巧克力口味能量棒,名為「Marathon Bar」,一根的熱量只有210大卡,還含有13克蛋白質,算是契合了人們對能量棒的「健康」印象。
02|能量棒是怎麼火起來的?
能量棒的出身其實頗為高冷,是由太空食物演變而來的。
1960年代正是美蘇太空競賽的白熱化時期。因條件所限,當時的太空食物只能做成黏糊糊的膏狀,從牙膏管中擠出來吃。後來,美國的皮爾斯伯里(Pillsbury)公司研製出了長條形的太空食物,集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與維生素於一身,剛好可以放進宇航服中的密封艙,以備不時之需。隨後,公司又製造出面向市場的商業化版本,簡單直白地將其命名為「太空食物棒」(Space Food Stick)。它的口味頗為豐富,包括焦糖、巧克力、麥芽、薄荷、橙子和花生醬,外包裝則是銀光閃閃的鋁箔,從而給人以「太空感」。
宇航服中放置食物棒的位置1970年代,由於能源危機的爆發,太空探索停滯不前,太空食物棒的銷量也隨之下跌。皮爾斯伯里公司不知道搭錯了哪根筋,乾脆把「太空」去掉,將產品名改成了「食物棒」(Food Stick)……可想而知,這個毫無記憶點的零食只有在貨架上落灰的命運了。
1980年,加拿大馬拉松運動員布萊恩·麥斯威爾(Brian Maxwell)進入美國加州大學任職。為解決馬拉松運動中因糖原耗盡而遇到的臨界狀態(也稱「撞牆」),布萊恩和妻子決定研製一種能在運動中快速補充能量的食物。經過無數次試驗後,他於1986年推出了專為運動員設計的Power Bar,標誌著真正意義上的「能量棒」的誕生。
如今,我們很難確定布萊恩是否曾從太空食物棒中獲得靈感,但他的能量棒確實與太空食物棒非常相似,同樣以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為主要成分,方便隨時補充營養。
能量棒很快在長跑圈中流行開來,登山、自行車運動員也發現它確實能夠提升運動表現。隨後,能量棒的品牌遍地開花,分類也越來越細緻。2000年,布萊恩將Power Bar的專利以3.75億美元的天價賣給雀巢公司,能量棒的市場潛力,由此亦可見一斑。
03|能量棒有哪些種類?
能量棒本身缺乏一個準確定義,分類更是五花八門,腦洞大開,有些品牌甚至推出過女士專用的能量棒,但其實噱頭大於實際作用。因此,企鵝君兢兢業業地做了不少功課,把能量棒從常見到小眾分成了三大類,以正視聽:
穀物棒 / 堅果棒
Cereal Bar & Nut Bar
穀物棒是最接近於零食的能量棒,主料有燕麥、小麥、黑麥等,其中又以燕麥為主料的Granola Bar最受歡迎,不僅購買方便,自己也可以在家DIY,顏值還很高,是能量棒中人見人愛的小公舉。此外,有些能量棒也會以堅果、果乾為主料,輔以部分穀物,外觀和口感方面與穀物棒相差不太多。
健康嗎:穀物棒大多以燕麥為主料,而燕麥本身含有較多纖維素,是極好的碳水化合物來源。一般來說,專業能量棒品牌生產的穀物棒會添加額外的蛋白質等成分,並控制糖量,以達到更合理的營養配比,而看到零食品牌的穀物棒則要小心——它很有可能含有大量的糖、油,熱量爆表卻沒什麼營養。
另外,以堅果為主料的能量棒則會含有較多脂肪,但多為對人體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而且蛋白質含量也頗高,適當吃一些沒有壞處。
好吃嗎:烤過的燕麥香氣四溢,再加上甜甜的果乾和脆脆的堅果,絕對是老少皆宜的大眾化口感。
怎麼買:美國能量棒品牌Clif的穀物棒、Kind的堅果棒都頗為出名,許多早餐穀物品牌如Nature Valley也有推出穀物棒。
蛋白質棒
Protein Bar
健身的小夥伴們對蛋白質棒大概都不陌生。一根蛋白質棒一般含有10-20克蛋白質,占每日蛋白質攝入量的20%左右,它和蛋白粉一樣,可以在健身前後為你補充蛋白質,以促進肌肉生長,而又比蛋白粉更加簡便易攜,因此頗受歡迎。健康嗎:理論上,對於不太健身的人群而言,均衡的日常食譜已經可以提供足量的蛋白質。但是中國居民飲食大多以碳水化合物為主,普遍缺乏蛋白質,而減肥的小朋友們怕胖不吃肉,蛋白質攝入更是不足。因此,適當吃一些熱量不高的蛋白質棒,對於營養均衡有一定好處。
好吃嗎:不同品牌的蛋白質棒口感差異較大,有的鬆散有粉末感,有的偏韌而有嚼勁,偶爾也會黏牙,需要花點時間找到適合你的那一款。
怎麼買:目前國內最流行的蛋白棒莫過於Quest Bar。超市中最常見的是維維嚼益嚼,但它的蛋白質來源是大豆粉,營養配比也不盡合理,購買需謹慎。
運動能量棒
Activity Bar & Endurance Bar
運動能量棒其實是能量棒的始祖。但對於大眾而言,它是最神秘的一種能量棒。
運動能量棒又分為動力能量棒(Activity Bar)和耐力能量棒(Endurance Bar)。動力能量棒一般在運動前食用,含有碳水化合物和一定的蛋白質、脂肪,為身體提供全面營養。而耐力能量棒則是為長跑、自行車等高強度耐力運動設計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極高,幾乎沒有蛋白質和脂肪。
健康嗎:這些能量棒大多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熱量來源。在高強度運動時,它能快速補充能量,但如果你窩在沙發上把它當零食吃,它就會迅速堆積成腰間的游泳圈。所以,如果你有勇氣把它當零食吃的話,企鵝君只能說,請收下我的膝蓋……
好吃嗎:運動能量棒的口感多樣,有的近似於穀物棒,有的近似於蛋白棒,但質地一般比較易嚼,便於在運動過程中迅速吃完。畢竟,在你跑了幾十公里,精疲力盡的時候,它的味道如何,真的沒那麼重要。
怎麼買:國內的康比特是較為出名的運動能量棒品牌。美國的Power Bar,Clif Bar等也有很全面的產品線,但只能通過某寶代購。
4 | 這麼多種能量棒,我該怎麼挑?
拿起一包能量棒,你的第一反應大概是看營養成分表:熱量高不高?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如何?脂肪越低越好吧?
事實上,營養成分只能反映能量棒的一部分特點,要想挑到用料良心的能量棒,你還得學會看配料表,從而弄清楚以下幾個問題:
1|它的蛋白質來源是什麼?
能量棒中的蛋白質是從不同原料中分離提取出來的。來自於牛奶的乳清蛋白的氨基酸配比更合理,被消化後會優先進入肌肉組織,有助於增肌減脂。而大豆蛋白的吸收率相對較低,且有可能對女性的子宮肌瘤和乳腺增生產生不利影響,因此選購的時候要特別小心。
2|它靠什麼提供甜味?
最佳的甜味來源應當是天然的水果乾,這意味著更多的維生素和纖維素。其次,甜菊糖(Stevia)、羅漢果苷(Mogroside)是較好的天然甜味劑,提供甜度的同時不會引起血糖劇烈波動。如果配料表中有大量的白砂糖、麥芽糖,你就要得小心了——它不僅會齁死你,還會毫不留情地飆高血糖。
3| 它的脂肪來源健康嗎?
減肥的小夥伴們或許視脂肪為洪水猛獸,但其實脂肪也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之一。來自堅果的不飽和脂肪酸不僅有益心血管健康,還能增添能量棒的風味,含量略高一些也無妨。但如果配料表裡儘是純純的花生油、黃油甚至反式脂肪,那就趕緊把它扔了吧。
至於不同場合適合吃什麼樣的能量棒,企鵝君為懶得看字的你畫了張表。請叫我活雷鋒。
圖|來自網路 ?歸原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