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興

棄,姬姓,帝嚳嫡長子,母為帝嚳正妻有邰氏姜嫄。堯、契皆為其弟。棄生於稷山,今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

姬姓部落圖騰為熊,姜嫄曾在求子祭祀活動中踩踏熊跡,後有孕而生棄。姜嫄其時,正是普那路亞婚時代,類似於這樣的描述,是那個時代對於生育的普遍描述模式。

姜嫄生棄時,棄未脫胎盤,出生時若卵而產。這是十分罕見的現象,姜嫄以為不詳,便將其拋入巷隘之中,因其形如卵,以致牲畜避而護之;棄于山林,有伐木之人照拂;置於河冰,更有鳥以雙翼為其保溫。姜嫄以為神示,而將其抱回,因本欲棄之,名之曰棄。

棄自幼接觸自然,對農作物種植頗有興趣,成年後更是精於農事。堯、舜用之主持部落聯盟農業生產,為部族首領,稱后稷。舜封之於邰,今陝西省咸陽市武功縣。妻姞氏。周的歷史自此而始。《詩經?大雅?生民》對這段歷史做了十分詳盡、精彩的記錄。

棄後數代,周部族首領皆主持農事。至不窋時代,夏後不務農事,不窋遂帶領族人離邰西遷至北豳各部族生活的地方,其地在今甘肅省慶陽市慶城縣。不窋死後,葬慶城縣帽盒山巔。

不窋之子鞠向當地部族學習畜牧生產,融入了當地的經濟生活中。

不窋之子為公劉。公劉時代,周人經常受到游牧部族的侵擾,加之北豳自然環境比較惡劣,公劉於是再次率領族人南遷至豳,即今陝西省咸陽市彬縣、旬邑縣西南。在豳,公劉帶領族人營建京邑定居,重務農業生產,沿漆水、沮水南渡渭水,開採各類礦產資源,經濟富足,社會繁榮,周邊不少部族也紛紛前來歸附。公劉子慶節時期,周已成為西部重要方國。

慶節後,皇仆、差弗、毀隃、公非、高圉五代人先後父子傳襲繼立,高圉被認為是能夠繼承后稷功業的重要首領,高圉時期,商王祖乙曾冊命高圉為豳侯,死後亦得到商王的褒揚。

其後,高圉之子亞圉、亞圉子公叔祖類、孫公亶父相繼為周之首領。

公亶父廣施仁政,周的影響力不斷提升。游牧民族進犯周人掠奪財物,公亶父為生民計,從樸素的人道主義觀念和和平立場出發,「不以利累行」,索性讓與他們,一再退讓後,公亶父及家人離開豳,準備回到邰,但因戰亂未能成行,於是沿沮水向西渡漆水,經梁山,至岐山腳下的周原安定下來。周原其地,為今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岐山縣左近,依山傍河,氣候宜人,土地肥美,實立國佳處。豳人則扶老攜幼,相與遷徙,復歸公亶父治下。在周原,周人務耕織,行地宜,行者有資,居者有畜積,民賴其慶。商王武乙也予以正式冊命,將岐賜予周人,從此,周人以地為號,始稱周。

在周史上,公亶父是一位關鍵的人物,上承后稷、公劉,下啟文武,周人認為王氣始於公亶父,因此尊其為太王,並與后稷、高圉一起享受報祭。也正是自公亶父起,「翦商」成為周的國家戰略。公亶父,堪稱周王朝的奠基人。

公亶父專愛妻子有邰氏太姜,不娶其他妻室,「內無怨女,外無曠夫」。其有子三人,長子太伯、次子虞仲,三子季歷。三子季歷之子妻太任,是商廷貴族摯任氏一系,顯赫非常。出於政治考量,公亶父希望季歷能夠有機會成為周人領袖,一來進一步鞏固姬周聯盟,二來更有商廷勢力蔭胄,因之,公亶父設計了太伯、仲雍、季歷依次繼位,季歷傳子的繼承規劃。太伯、仲雍二人為求自保,只得避居於南方,斷髮文身。這二人成為吳人的先祖。

季歷秉承公亶父執政理念,興修水利,發展生產,強化與羌人聯盟的同時更顯著改善提升了與商廷的關係,時值商廷邊患連連,商便倚重周人為西疆屏障,專任征伐。周藉此支持,對周圍部族實施接連不斷的軍事行動,不斷提升軍事實力,擴展影響力,武乙時代,「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文丁時代,先後對燕京之戎、余無之戎、始呼之戎、翳徒之戎發動連續的征戰,除落敗於燕京之戎外,余皆獲得勝利。與此同時,更東向滅程,今陝西省咸陽市東。向北,季歷則擊敗了義渠。這一時期,周部族鄰近諸多勢力弱小的部落方國皆以為之所服。此時周所顯示出的強大力量,較比從前的避居遷徙,已是天壤之別。每有戰勝,周則將所獲大量進獻商廷,以表忠心。儘管如此,商的快速崛起仍然引起了商廷的極大不安,商王文丁為遏制周人,以封賞為名將季歷誘至都邑實施軟禁,季歷為表心跡,絕食而死。季歷子三人:昌、虢仲、虢叔。

季歷死,葬楚山,今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商山。子昌繼位,為周第十四代首領。

昌繼位伊始,便再次通過政治聯姻娶商王帝乙之妹太姒為妻,自此,昌已成為商的「貴戚之卿」。孟子曾言,對於異姓之卿而言,「君有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去」,而對於貴戚之卿而言,「君有大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這一段論述,正是其後商周故事的本質所在。

太姜、太任、太姒,三重政治聯姻,使得周的影響力達到空前的高度。曾經公亶父所謂「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為周人一以貫之的發展思路所收穫的回報,做了絕妙而精當的註腳。

昌執政時期,是周進入全面快速發展軌道的時期。昌勤於政事,廣羅人才,太顛、閎夭、散宜生、鬻熊、辛甲等人,都先後稱臣於昌。

伯夷、叔齊,乃兄弟二人,子姓,墨胎氏,伯夷名允,叔齊名致。伯夷本為第七任孤竹國君亞微的長子,亞憑、叔齊皆是其弟。亞微希望叔齊做自己的繼承人,叔齊不願佔據本應屬於兄長的君位,而伯夷則更尊重父親的意願。最終,二人互相禮讓,雙雙出走,奔往周地。

一時間,文王賬下,眾賢雲集。文王更拜呂尚為軍事統領,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幫助周在歷次軍事行動中發揮關鍵性的作用。

與激進的改革派商王帝辛相比,周人對社會改革的推進則顯然更為穩健,因之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傳統力量。昌以明德慎罰為基本綱領,尊后稷、公劉之業,效古公、季歷之法,倡導篤仁、敬老、慈少、禮下賢者,奉行德治,懷保小民,免關稅與連坐之法,推行裕民政治。同時發布「有亡荒閱」的律令,維護傳統力量的基本利益,明確奴隸權屬,對逃亡奴隸進行搜捕,明令禁止藏匿逃亡奴隸,這與商王帝辛的奴隸解放理念截然不同,受到不少傳統方國勢力的普遍支持與擁護。周昌大力發展農業生產,「九一而助」。這裡的「助」,實際是一種勞役地租。其個人崇尚中道,生活節儉,常穿普通人衣服親至田間參與勞動。唯好飲酒,且酒量極大。昌曾一度為打消帝辛顧慮,住到鄰近朝歌的羑里。羑,音有,羑里其地,在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昌在這裡一住就是七年時間,其間細緻推演並系統整理了前人對於周易的研究成果,更初步勾勒出周禮的輪廓。

商王帝辛面臨東部的軍事壓力,在西部專任周人征伐之權。周收附虞、芮,攻滅黎、邗、密、崇,將治所由岐山周原遷至渭水平原的豐,今陝西西安,震動朝歌。周進而向南擴展勢力至長江、漢江、汝水流域,逐漸形成了「三分天下而有其二」的局面。在攻黎的戰爭中,昌與商軍直接對話,兵敗被俘。昌本人被帝辛殺害,並作為祭品獻祭於商王太甲。商廷祖伊曾向帝辛進言對周人斬草除根,帝辛自恃天命而未予採納。

nn昌嫡長子考,稱伯邑考,前文已及,其為帝辛駕車,因垂涎王后妲己美色而被帝辛誅殺。故昌罹害後,嫡次子發繼立。昌嫡子十人,三子鮮、四子旦、五子度、六子振鐸、七子武、八子處、九子封、十子載,另有庶子八人,十一子郜叔、十二子雍叔、十六子原叔、十七子酆叔名皆不詳,十三子鄭、十四子綉、十五子高、十八子葡,其後皆為諸侯。
推薦閱讀:

劉禹錫被認為有政治才能,曾被當做宰相苗子培養,但為什麼卻因為桃花詩兩次被貶?
「一步夾一騎團陣滾進」是種怎樣的戰術?
明史到底有多少真實性?
禪讓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如何評價知乎用戶溫體仁?

TAG:历史 | 中国古代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