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經:這一次中國真的不一樣(2005年預言中國終結全球化)
陳經:這一次中國真的不一樣(2005年預言中國終結全球化)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與戰略風雲學會會長袁嵐峰博士(微博@中科大胡不歸 )按:2005年時,中國的GDP數值還不及義大利,崩潰論和悲觀論調仍然是輿論場的主流。但陳經指出這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已經改變得太多,真的不一樣了。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經濟向來是居高臨下得「象研究試管中的蟲子一樣」,但對賬面數值還很低的中國,它們卻發現自己已經受到了面對面的挑戰。中國按比較優勢逐步發展各級產業,先發展初級的,再逐漸往上吃中級高級的,佔住了就不放棄。中國直奔全球生產基地的方向而去,斷了其它發展中地區的工業化機會,所以是「全球化的終結者」。以後不僅是中國去改革開放適應這個世界,世界也得調整改變去適應中國。歷史事實完全證實了陳經的預測!此文可以參照陳經2003年的文章《經濟版圖中的發展中國家》(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0NzQzMjU3Ng==&mid=2247483712&idx=1&sn=1902a3fb6dc256bd5da7ff4f2143c7af)。】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就中國入世達成協議
在替中國吹牛之前,先自吹一下。這些年我堅定的看好並鼓吹中國的發展,屬於「覺醒」得比較早的。中國政府很給面子,各種堅挺的經濟數據陸續出來,國際上也是四面出擊,動靜越整越大。如果照老一套把中國當一般發展中國家進行危機分析,不管是「正義人士」的悲天憫人與憤怒指控,還是敵對勢力的幸災樂禍,「中國崩潰論」好象說不太通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中國與發展中國家有很大區別。一些人「預料」中的加入WTO後農業、汽車業、零售業破產沒有出現,倒是這些悲觀預期一一破產。
「崩潰論」人士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傾向的影響,本來就沒多大市場,其預言不符現實,並不奇怪。但中國對發達國家擺出的挑戰姿態實在是讓很多人意外。 我對此是有預期的,但也沒想到中國的挑戰「來得那麼快,來得那麼直接」。不久前還是一些人拿「萬億美元資本外逃」嚇人,轉眼就是「熱錢」大舉,外匯儲備連續翻番,就快世界第一了。幾年前沒幾個人注意到中國政府偷偷搞海外資產,短短兩年內中國政府中國企業已象暴發戶一樣大搞全球收購,火得讓人眼珠都掉下來。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說了多少年,也必將一直說下去。但是這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已經改變得太多,真的不一樣了。四小龍這樣已經爬上岸的經濟體的巨大發展,改變的只是它們自身;中國的發展僅僅只是一個開端,就足以改變整個世界了。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經濟向來是居高臨下地象研究試管中的蟲子一樣,但面對現在的中國,它們不得不把自己也拉扯進去。許多發展中國家被長期經濟封鎖一片蕭條,卻毫無辦法只能看著發達國家政客們大放強盜邏輯的厥詞;而中國僅僅是加個息,就鬧得全球股市劇烈波動。也就是幾年前,發達國家的經濟新聞里一年也沒中國多少條消息,現在恨不得每小時都把中國拿出來說幾次。發達國家以前封鎖中國幾十年,不久前還在對「中國崩潰論」樂此不疲出錢出力,正納悶咋老不兌現,忽然就發現中國成全球經濟引擎了,周邊國家經濟增長就指望中國了,連中國不繼續買美國國債都會出大問題,搞得格林斯潘不得不小心向美國憤青議員解釋。
當然,中國的問題仍然多得很,一時沒什麼辦法的大問題都好幾個。所以,崩潰論雖然不斷改頭換面,仍然會繼續存在。就算是對中國有信心的,對人口資源環境技術這些因素的制約也頭疼得很,預期總是偏於低調,不敢太過樂觀。但無論是好是壞,都應該把眼光投向全世界,想想中國會怎樣改變這個世界,而不是研究試管中的中國經濟會長大還是死去。現在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沒有人,即使是美國,可以置身事外好整以暇地去做這個思想試驗。
「發展經濟學」研究發展中國家經濟,一大塊是發達國家經濟學家居高臨下觀察評論,另一大塊是發展中國家經濟學家椎心泣血恨鐵不成鋼。把這一套理論用到中國來,歷史證明那基本就是「全瞎」,各種預言破產無數次,可笑的說法不少,傳統理論無法解釋的現象層出不窮。現在外國經濟學家們已經學得比較小心了,來中國的好幾個經濟學諾獎得主都比較客氣,明顯不象過去那樣氣盛。而中國經濟研究,也成了一門顯學,中國經濟學家混得如魚得水。美國內部有非常強大的勢力需要樹立敵人,另一方面又要維持民主價值觀的正確性需要貶低中國的發展,所以就是威脅論崩潰論輪著來,搞來搞去自己不少人都糊塗了,談到中國可以直接把「SB」二字貼腦門上。所以,無論是經濟學理論,還是國際媒體宣傳,都不會有太多助益,對中國的事情還得靠自己推想。我發現中國的一些經濟類媒體(如 21世紀經濟報道)已經有相當好的獨立觀察思考能力,早已突破經濟理論與傳統宣傳的限制,當然也有不少我這樣的業餘有興趣的人在瞎想。經濟學家們也沒閑著,但他們是專業的,以前的理論學得太多受影響,還要搞數學背景,瞎說如果錯了也影響聲譽,所以說起話來就比較小心些,也比較注意論證。也有張五常那樣徹底的大侃或者在當局說不上話著急上火的左派經濟學家發些嚇死人的驚人之語,那不是主流。還好我是業餘的,大膽說說錯了也不要緊,蒙上了正好吹吹牛。
中國人喜歡憂國憂民,重點在一個「憂」字上。什麼情況不對勁,馬上就炒大了,上升到文明滅亡程度的不少。看到工人農民受苦了,就罵貪官罵精英罵政府罵改革開放。看到官員腐敗了,就說國將不國,沒希望了,大家出國混吧。看見妓女竊賊搶劫犯,就覺得中國道德完了,沒法住了。看見哪裡有民眾聚集,就想像中國遍地乾柴烈火,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等著革命拉清單吧。看見台灣鬧事,就想像美國日本有什麼天大陰謀要打仗阻止中國現代化進程。看見石油漲價管線計劃或收購受阻,就想像中國被人逼得掏大錢買油還不一定買得到。看見進口原材料漲價出口產品降價,就想像中國搞進出口無利可圖,工廠紛紛倒閉。看見紡織品鞋類等貿易爭端,就說WTO白入了,讓了利卻沒收到好處,盡受氣了。看見一些領域技術不行要依賴進口先進設備部件,就說光給別人打工了,越生產越吃虧,再搞下去就經濟危機了。看見銀行壞賬幾萬億,就想像外資銀行一來,老百姓就擠提,要崩潰了。
這樣一種思維傾向,再加上正義與愛國感情支持的憤怒情緒,就這麼年年一邊「憂」一邊「罵」的過來了。老問題解決了,新問題出來更多,程度還更厲害了,永遠可以「憂」下去。這當然無可指責,一般來說,只要不是那種社會大亂時期,「憂」多一些甚至主動去鬧些事,可以保持道德壓力,有助於社會進步。但這種思維傾向並不因其道德優勢具有先天的正確性,真要正兒八經搞起預測,多半不如多方平衡考慮的預測準確。
如果有人覺得只有「憂國憂民」才是有價值的思維方式,那麼我建議不要看其它類型文章了,也不必看我寫什麼了,甚至反過頭來攻擊我不憂國憂民,那也是正常行為,這道德水準,一個字:高!跟我學壞了就可惜了。但我相信有不少人其實沒那麼正派,就喜歡起鬨吹個牛什麼的,也喜歡沒心沒肺地自己過著好日子不顧受苦的工農聽些中國的好事,暢想一下未來,那我樂觀的歪理邪說可算是有用場了。道德正義人士不待見我也有道理,我一人瞎說不要緊,影響到意志不堅定的讀者也道德淪喪了,危害就大了。不過學壞容易學好難,又不能把我專政了,正義人士在華岳輪流批我只怕事倍功半。
其實要按照樂觀的路子來想中國,那簡直就能把事情全翻過來,開出一片有意思的新天。
先看看拉美的情況
發展中國家真不是什麼好詞。一提就是貧富分化、貪污腐敗、債務危機、經濟危機、政權更迭、環境污染、貧民窟、人道災難。世界人民其實挺有鬥爭精神的,象印度人民那樣樂天知命的是少數。出了壞事找根源,發達國家帝國主義從殖民時代開始就壞得毛孔里流膿,後來也是通過不平等貿易巧取豪奪證據確鑿,不光是中國,窮國們提起來都是苦大仇深的。主席藉此大勢劃分三個世界的陣營,是好招。
除了鬧共產的一大幫,拉美國家也是不甘心的主,也上升到了經濟理論高度。這兩伙從結果看,都遭到了巨大挫折,說得不客氣點,是失敗了。中國比較特立獨行,先是和別的共產黨國家基本鬧崩,被全球主要大國封鎖,自己硬來了二十多年,再後來忽然又搞起改革開放,有許多沒有先例的創新。現在看來,如果說發展中國家還有希望,那麼也只能指望中國搞出點什麼東西了。印度我原來以為還有戲,後來了解多了,覺得比拉美國家都差遠了,貧富分化程度超過人的想像,特別是可總結的經驗不多,好的是靠運氣,壞的就沒邊了。
拉美國家和美帝國主義經濟上打交道時間很長,糾纏很深,其經濟理論看上去還挺現代的,象那麼回事。它們的「發展主義」理論,特別是「進口替代」政策寫出來,保管很多人喜歡。根本目標是要工業化,打破發達國家支配的不平等的「中心——外圍」國際經濟結構。工業化靠三大手段,進行大量的投資,實施保護主義政策和嚴格的外匯管制,調整在稅收工資利潤就業方面的政策,以鼓勵本國企業的發展。工業化過程中要搞「進口替代」,擺脫對國際市場,特別是對發達國家的產品依賴,形成自己的生產能力,實現經濟上的獨立。這裡要說明一下,拉美從1930年代陸續開始搞進口替代時,由於歷史的原因,外資占支配地位,並不象中國那樣一革命全跑了。所以中國是從頭開始學習製造業,開始沒外資什麼事,拉美是替代,針對的就是外資。
至少從表面上看,這個經濟政策太正確了,拉美經濟學家也不是吃素的。而實際上,進口替代政策也取得了很大成果。拉美代表國家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在發展中國家裡算是不錯的,現在人均GDP比中國還高不少。它們1950年代就實現了輕工業產品基本自給,1960年代末工業品自給率80%以上。經濟實力、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不小提高。墨西哥還辦上了奧運會,沒點子本事搞不來的。那個時候,是發展經濟學的好時光。
這看上去和中國現在的局面倒有些類似,也是外資一大片,好多先進設備部件靠進口。很多左派要求的經濟政策也是要保護,要趕走外資,要自主生產技術進步。可人們知道後來拉美出事了,連串經濟危機,到底怎麼回事?
拉美出事,是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進口替代戰略失敗發生危機,不得不搞新自由主義市場開放結構調整全球化那一套。第二階段是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危害,連東南亞一起出事了。這第二階段的危害人們一般比較熟,二十多年造成許多巨大災難,引發全球聲討浪潮,連發達國家經濟學家也不好意思,說要重新認識了。就是外資在資本市場任意進出,外儲不夠,貨幣貶值這一套,我以前也說過。但進口替代怎麼就能出事哩?看上去真挺不錯的。
這就跟王安石變法似的,看上去是好好的政策,實行起來就滿不是那麼回事,最後走向了政策的反面。拉美國家搞進口替代工業化,本意是要擺脫對發達國家的依賴,搞了三四十年,結果反而是更依賴發達國家。
進口替代戰略最根本的缺陷,是封閉。搞了幾十年保護,本國的工業能力增強了,但是忘了世界市場。暫時減弱了國際市場的控制,卻犧牲了本國經濟對國際競爭的適應力。拉美國家實際上不知道在國際市場上該幹什麼,賣原材料吧,這有點子不上路,賣工業品吧,又沒競爭力。就這麼猶豫著,到要錢用的時候,到底賣上了原材料,和前蘇聯差不多。開始階段取得工業化初級成果的時候,還不是太要緊,各方面都比較順。等到了工業化的深入階段,問題來了。出大事了:對外貿易和國際收支狀況惡化!消費品自己生產了,算是替代成功了。可是工業化越搞越複雜,生產消費品的機器設備並不簡單,自己硬搞不知什麼時候搞出來,總要進口。加上生產所需部件、一些關鍵原材料,這進口的花費斷乎少不了。發達國家還趁機漲價。另外,拉美把外資國有化,得靠贖買,60年代後收了200多家,花費了巨額外匯。富人們崇洋媚外,大量進口奢侈品也要用外匯。國際上自家產品沒什麼競爭力,沒有靠得住的來錢的路數,連年外貿逆差。
本國人民靠不上,國際收支又惡化,拉美統治集團就剩一條路了:找發達國家帝國主義解決問題。借債當然是免不了的。既然這樣了,發達國家不是善男信女,開出條件來不怕你不答應,那還不是越來越依賴發達國家?就這麼走上了全球化的道路,連前面進口替代工業化的成果也毀了不少。
全球化也不解決問題,因為全球化競爭太殘酷了,連發達國家部分人都害怕,更別提拉美國家了。生產聚集到中國來了,拉美國家產品仍然是沒有競爭力,如果過小日子倒還可以混,想上檔次花外匯搞大事,國際收支就會惡化,實在繞不過去。
其實從拉美的經驗教訓來看,中國改革開放中的很多做法就容易理解了。
發展中國家大救星?
拉美完蛋了,經驗教訓還是比較清楚的。「拉美化」這詞也很熱,不少文章在炒,說中國已經拉美化唱衰或者要防拉美化搞和諧社會。
對照上面的分析,把中國的情況過一遍。中國不是進口替代戰略,而是先封閉發展搞了一段自主工業化,這一階段犯過很多錯誤,但也有一些問題解決了。因為犯錯誤,所以發展速度不盡如人意,大起大落,平均下來7%的樣子,本來可以高得多的。農業也沒搞好,農民沒多少進城工業化的。結果1970年代末期一看,生活水平基礎設施混得和壞典型印度差不多,實際上比很多發展中國家都差,比拉美國家也差不少。和發達國家那就拉開了很大差距,出去訪問的人十分震驚。原因很多,封閉發展、政治運動、左傾實踐失誤等等。但也不是表面上看那麼差,成就還是有的,與發展中國家實質已經不一樣了。有一個執行能力十分強大的領導政黨,做錯了會錯得特別大,可要做對了,那也不同凡響。政權獨立自主,改革方向可以自己定。土改搞成了,土地國有,後來建開發區三通一平,政府炒地皮大撈靠的就是這個。沒有外資,也沒內外債,搞改革可以重新設計,負擔小。有相當的自主工業能力,工業化上層次基本屬於一點就通,事半功倍,工業能力發展瓶頸比一般發展中國家高。社會穩定,勞動力勤勞肯干肯學習。
這說明中國要搞改革開放追趕生活與基礎設施水平,條件要好不少。但也得去做,還不能亂來。改革開放最根本的一點我認為是優勢產業搞得不錯,從而國際貿易有穩定的來錢的辦法。老老實實按比較優勢逐步發展各級產業,先發展初級的,再慢慢往上吃中級高級的。發展產業以產業競爭力為中心,決心發展的產業不靠保護,而是開放與保護平衡,引進與自研結合。到時候放開競爭,國企民營外企一齊混戰殘酷競爭,勝利者一定是國際上也有競爭力。這樣,一些產業在國際上有大競爭力,是較為穩定的來錢辦法。以前主要靠紡織品,後來又搞出了機電產品,都是很大塊的產業,一小部分就夠一小國混的,中國不客氣把產業機會全撈過來。
從這時起就和拉美等一般發展中國家不一樣了。它們找不著優勢產業,忙於應付各種危機,稍有風吹草動就大事不好。而中國有優勢產業,以優勢產業為依託解決各種問題不斷前進,年年都是高速發展。這與四小龍的路數相近些,是比較優勢論,而不是拉美髮展經濟學。要論問題,其實不比拉美少。貧富分化、腐敗等等也是比較嚴重的,人多地少資源少,要就業的人口實在太多,條件還不如拉美。但因為有靠得住的產業,解決問題的希望比拉美大得多。找不著優勢產業,一般就靠賣原材料了。除非是天生好運在家裡一鏟子下去挖出的不是石油就是鑽石的國家,賣原材料受價格影響很大,易受制於人,一般解決不了問題,從經濟原理上不如搞工業生產的國家出路多。
中國與四小龍一樣注重產業,但路數也有根本不同。四小龍搞一陣子就要升級,原有產業要轉移,這邊炒第三產業關起門來搞高物價內部通貨膨脹,外部貨幣升值,虛擬經濟超前消費,是一個炒作的路數,是往發達國家靠。中國是產業一級級往上吃,佔住了就不放棄,不怎麼炒作,而是長期低物價體系。這是一個注重生產能力的策略,而不是急功近利炒高名義GDP。這樣一來,就斷了其它地區競爭的念想,朝著全球生產基地的方向發展。本來說中國改革開放經濟增長這麼猛,人民工資該高上去了吧?結果中國是把消費工業品的價格降下來,人民工資增長不多,加幾次薪比起別的國家其實不算什麼,但實質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房子炒了一下子,連忙剎車,因為與國家戰略不符合。真要炒,各種物價一通漲,加人民幣升值,GDP早上天了。但就不炒不升值,就老實生產工業品自用,還大量出口,進口外國的大頭是原材料與先進設備,在中國經過數道加工,原理上有增值,國際收支不會成問題,倒是順差越來越多要想辦法。這是世界上從來沒有過的經濟現象。看上去與四小龍有些象,與發展中國家有些象,國際貿易行為模式甚至與發達國家有些象,又好象都有點區別。
發展中國家忽然發現國際經濟環境中出了中國這麼個國家,連發達國家在內,實在是沒什麼準備。中國93與94年搞人民幣貶值的時候,國際上沒什麼聲音,以為沒什麼大不了的。其實是很黑的,一傢伙貶了那麼多,算偷襲成功了。要擱現在,不升值都有人跳腳,要那樣貶值,得搞瘋一堆人。東南亞拉美在內,都發現搞生產搞不過中國了,外資轉到中國去了,基礎設施越來越好,產業聚集了,以戰養戰了。時間一長,一段正反饋過後,就根本沒法爭了。這中國政府為此是無所不用其極,別的國家差的不是一點半點,是真的沒法爭了。得建高檔次基礎設施,得相關廠家一起來,得有大群高素質低工資勞力,這哪條都是不太可能實現的。墨西哥就很受傷,拖著不讓中國進WTO。
但其實真的絕了搞生產和中國爭的念想,會發現其實也不算個壞事,甚至是挺美好的事。這樣想,中國簡直可以算是發展中國家大救星了。首先,不折騰搞生產了,世界各發展中國家爭來爭去,任外資評估,任它們搬來搬去造成許多災難。乾脆斷了這個念想,也就不會有這種禍事了。算是世界範圍內避免了重複建設。再一個,中國生產搞得好,又是低價策略,各種工業品價格比過去便宜太多了,不用幾個錢就能買很多中國商品,老百姓也高興。從各種工業品的產出消費來看,世界各發展中國家的GDP雖然沒怎麼大增長,生活水平其實提高了不少。最後,中國對原材料的需求急劇增加,對農副旅遊等特色產品需求也是大幅增加,原材料價格普遍上升並且難以回調,發展中國家賣資源賣特產也可以搞成順差,經濟明顯比過去穩定了,甚至全民小康也可以幻想一下了。
當然,如果對中國不服氣,那麼是不樂意的。憑什麼你生產我賣原材料?但其實很容易想通。現在也就是印度不太服氣。東南亞原先想不通,後來想通了。經過中國勸說,並且和中國貿易實踐嘗到了甜頭,和中國的十加一自貿區已經搞起來了正式實施了,轉眼就是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貿區。我估計會成為發展中國家自貿區的典範。印度也慢慢想通了,和中國發展經貿往來不抵觸,它還順差,在驚嘆中國製造業之強大之餘,覺得它和中國往來也挺不錯的。
中國也的確不虧待它們。它們和發達國家搞來搞去搞到了什麼?那真叫不等價交換。中國高價買原材料低價賣工業品,就夠意思了,還要怎麼樣?當然也不是說中國就虧了,實在是以前發達國家賣工業品價太黑。華為中興把國際電信設備價格打低了多少?發展中國家能不看在眼裡?人心都是肉長的,中國威脅論再怎麼炒人發展中國家自己有看法。你發達國家投資善款作秀搞再多,我們發展中國家再也不想被騙了!日本和韓國也惦記著和東南亞國家搞自貿區,那是假心假意的,先被中國搞成了,它們還不一定加得進十加一里來。加進來幹麼?日本韓國人不多又不開放農產品市場,小氣得緊。有什麼產品早通過在中國的合資廠賣過來了,自貿減關稅也沒什麼意思。哪象中國,說開放,就是真開放,全國每人二兩龍眼就夠泰國生產一陣子的了。中國和東南亞十國,那是真的合作前景大好。兩方面都是越消費越有消費能力,你買我的家用電器我買你的原材料與水果,經濟增長還在話下?
發展中國家想通了,剩發達國家想不通了。這中國不是才千把塊美元的人均GDP,總值還沒超過義大利么,不是說好長時間就要崩潰了么,怎麼就能鬧成這樣了?實在是想不通。
全球化終結者?
西方國家的注意力集中在中國民主政治微不足道的星星之火的同時,中國政府悄然發動了一場全球經濟大發擊。中國政府1993年把人民幣一傢伙貶到八點幾的時候,引起的關注也許還不如哈利吳【袁嵐峰按:吳弘達】胡編亂造騙錢的勞改報告多——拿錢不幹活的民主人士們在走向終點之前,還是很好地完成了蔣干盜書式的歷史任務。也許有人注意到了中國政府不尋常的舉動,然後輕輕一笑:中國政府終於撐不住人民幣那扭曲高估的官方匯率,回歸到了它應有的位置。黑市兌換價仍然高過官方匯率不少,有人說中國以美元計的GDP高估了,騙人的,拿人民幣換不到那麼多美元。種種奇談怪論中,幾乎沒有人注意到匯率政策背後中國政府重大的戰略轉向。
現在當然很清楚了。從那時起,外資大增,中國開始瘋狂大搞基礎設施建設,各地政府瘋了一樣地招商引資,向著全球生產基地狂奔而去。進出口貿易額短短十年就從1993年的不到2000億搞到了上萬億美元。進出口貿易的瘋狂增長期是2000年後的五年,那麼大的基數翻了三倍,但原因要追溯到更早的產業布局中去。外匯儲備的增長更加驚人,2005年6月底估計已經突破7000億,年內突破8000億很有可能,十年增長二十多倍。這一階段偷襲戰式的瘋狂增長,使中國與一般發展中國家徹底區分開來,許多發展經濟學中新的現象不斷出現,人們終於認識到,對中國要重新認識。
中國加入WTO的談判很有意思。與美國簽完協議後,雙方代表都笑得嘴合不上。但至少從表面上看,美國女代表更象個勝利者,笑得更歡暢。她當然有足夠的理由去笑,我可以斷定,美國榨出了不少超出他們預期的條款。但沾沾自喜的同時,把中國政府看成不知世事上當受騙的冤大頭,就隱含著犯錯誤的危險。後來幾年國際貿易的發展證明,中國政府更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對於自己在國際貿易中的優勢所在更清楚,以至於談判中讓了一些也不在乎。如果知道中國從WTO中可以撈到這麼大好處,我相信美國不會這樣輕易放中國進去。當然,這也許對美國人要求太高了,加入WTO後貿易額三年就翻番的事,對人們的想像力是一種挑戰。但沒有後悔葯了。
中國政府十多年前說要韜光養晦,是明著說的。這是個很無厘頭的事,明著說要不出頭隱藏實力自己偷偷發展,有用么?敵對勢力能信么?你說不出頭,人家還不是圍你堵你逼你?然而奇妙的是,等中國政府幹脆結束韜晦偏向有所作為的時候,這韜光養晦居然可以算是很成功的一個中長期戰略了。這隻能說是人類的社會科學經濟學還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以致於美國對中國的了解偏差了很多,對中國搞了十多年既沒有意思也沒有成果的民主鬥爭。美國對自己的和平演變以及全球化那一套太有信心了。這也正常,剛把蘇聯東歐整趴下,東南亞小小的來一下就腥風血雨,怎麼能沒信心?
但是面對中國的情況,美國人的信心在減退,不耐煩的情緒在增長。全球化到底還管不管用?拉美東南亞蘇聯東歐都攻城略地搞出巨大成果了,中國又加入 WTO自投羅網了,還榨出了比預想更好的條款,怎麼會這樣?這WTO是為美國開的還是為中國開的?看看中美進出口產品結構,美國出口農產品礦產品,進口各種高中低級消費品,這美國不活脫脫就是搞「進口替代」前的拉美么?實在是有點搞笑。這美元是一年上千億地往中國逆差,還好是自己印的。但也不是沒問題,對中國的經濟鬥爭能力減弱了。以前中國鎮壓民主可以動真格經濟封鎖中國,後來也可以年年最惠國審查,人權報告滿天飛。現在搞個人民幣升值幾年搞不定,中國政府連句好話都不肯給,面子上都下不來。自己的議員還照過去那樣搞提案經濟威脅,實際上中國政府不威脅美國就不錯了,格林斯潘得小心解釋:美國經濟這個啊,不比從前了,這個內外債都不少啊,這個美國國債啊,這個中國政府不買的話啊……
中國政府不韜了,拿著美元上全球橫著走了,收購到美國老家了。明明一堆大問題,卻好似沒什麼影響繼續高速增長,什麼時候增長的氣勢下來,各方面也不太敢放話了。這還有沒有天理?沒天理,有硬道理,事實就是硬道理。中國政府真金白銀撈到手了,你那民主分裂經濟崩潰的道理就得改。你管我是不是發展中國家,我在國際貿易中是撈到了,我資源也買了,順差還越來越多,還巨額外儲。我年年上許多大項目,我軍艦象下餃子一樣造出來。我年年增長接近10%,要只有7%都直嘆氣發生危機了,而你6%就燒高香了。我人均1000的,可以拿美元砸得你人均5000美元的不敢吭氣。我2008年辦奧運的,可以比你2004年辦的先準備好場館。我的優勢產業優勢很大,我逼得你出陰招搞配額搞特別條款搞環保標準,你們國家勞工遊行反全球化。你的優勢產業就說不好能優多少時間了,你台灣政府式地戒急用忍,關聯廠子仍然會轉移到中國,不然混不好。我還往科技里砸大錢,R&D經費三年就翻倍,排世界第三,就不信砸不出個響兒來。不就是錢么?我國際貿易收支情況這麼好,我怕誰?我國內壞賬就算幾萬億,比你們國債比例還要少,你還想我崩潰?不服氣我再發多些國債,多搞出些壞賬來,我還增長得好好的,氣死你。我是國家,錢就是我印的,我造出的基礎設施與工廠是真的,你沒基礎設施沒工廠再怎麼財政健康都是空的,要飯的財政最健康了。你要有技術,我敬你一尺,轉移給我大家好說,要多少銀子好商量,管夠。你技術封鎖,我還就不信了,主席說,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全球化,到中國這,就終結了。大小通吃,產業聚集。人傻錢多速來,幾億農民,幾十家地方政府等著哪。搞資源那得靠老天,搞生產我們就不客氣了。其實不用勸,你自己就來了不是?想投機,您上別地兒去,我們這政府嚴打得厲害,套在上海的房地產上了吧?你全球化再玩不出什麼花樣了,到中國這就是終極形式了。你內部怎麼炒高第三產業虛擬經濟GDP上天我管不著,你要是搞高科技NB到再創個IT業出來那我也佩服你。可你搞不下去了吧?撞慧星也撞不出什麼錢景吧?你要全球化搞生產,我GDP總額比不上義大利,你也得天天關注中國在搞什麼。
發展中國家想通了,和中國自貿區貿易協定串著來。發達國家沒想通,但也是遲早的事。不然和中國打核戰爭?人澳大利亞不就想通了么?其實也就是美國日本沒想通,管線收購石油爭端到處使壞。可是既然放出了全球化這個東西,又讓中國挺了過來,那你再使壞就沒用了。
以後不僅是中國去改革開放適應這個世界,世界也得調整改變去適應中國。不服氣就斗,誰怕誰!
作者簡介:筆名陳經,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碩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與戰略風雲學會研究員,微博@風雲學會陳經 。二十一世紀初開始有獨特原創性的經濟研究,啟發了大批讀者。2003年的《經濟版圖中的發展中國家》預言中國將不斷產業升級,挑戰發達國家。2006年的《中國的官辦經濟》系列文章對中國的經濟奇蹟做出了深入、系統的解讀。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與戰略風雲學會,受過科學訓練的理性愛國者們組建的智庫。科學素養,家國情懷,橫跨文理,縱覽風雲。《周易·文言》:「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覩。」(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0NzQzMjU3Ng==&mid=2247483652&idx=1&sn=d1e87f74efa09aae6a71bb825bf1acda)
微信公眾平台「風雲之聲」
知乎專欄:http://zhuanlan.zhihu.com/fengyun
一點資訊:http://www.yidianzixun.com/home?page=channel&id=m107089
今日頭條:http://toutiao.com/m6256575842
推薦閱讀:
※中國經濟是否正從「投資導向型」轉向「消費導向型」?有哪些指標可以衡量?
※中國GDP還能超過美國嗎?
※孫立平:中國經濟必須殺掉五大寄生蟲!
※如何看待時隔 8 年重啟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對於銀行業會帶來哪些影響?
※緊緊把握經濟形勢的一些新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