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哈瓦那剪影
這裡是世界說#開放中的國家#系列,民主化的緬甸,打開門的古巴,核協議以後的伊朗……甚至是,未來的朝鮮?我們的目標是,殘忍地打破神秘,專治各種不服。
世 界 說 陳 仲 偉 發自 古 巴 哈 瓦 那
△ 哈瓦那街頭一張頗有象徵意義的照片哈瓦那的公交車旅程
某次從機場回城區的漫漫路上,一路源源不斷有人上車進城。原本熱帶氣候特有的悶熱難耐,被塞的密不透風,著實是悶罐車,混著體味,讓人透不過氣來。出於車廂密度超過人道極限,在一個人頭攢動的樞紐站,面對揮起手臂成片的人群,司機不願停車,卻迅速被人群圍住,面對並不准點的公交系統,大概乘客也沒有等待下一趟的耐心,擋在車前吵嚷,雖不通西語,但此起彼伏扯起的嗓音已經讓人燥郁。
司機耐不住一群人,最終索性讓大家都來體驗,車剛開出沒多久,一位男乘客又忘記了提前提醒司機下車,司機一個急剎車,儘管車廂里大家動彈不得,並無人摔倒,但彼此重重的貼在一起,如同千層餅。這一出火上澆油瞬間點燃了車廂里乘客的怨氣。剛才車外的吵嚷轉移到車內,車索性不開了,對司機的群起圍攻,司機的申辯,高亢的女聲與嘶吼的男聲都沒有停下來的意思,讓人窒息。令人驚異的是並沒有人要下車,忍受著非人的煎熬,大概有心下車的早已泅渡海峽移民美國了吧!不知這是否時常會上演,我有幸成為現場目擊人。
△ 古巴擁擠的公共交通。日常用水在哈瓦那
在僅有兩層樓的哈瓦那火車站,時時都有候車的古巴人對著沒有水龍頭的金屬自來水管口飲上一氣。供水在哈瓦那及古巴主要城市很成問題,儘管這是個多雨的熱帶國度,哈瓦那並無通向每家每戶的自來水管,而是從水廠通過暗渠和地下水管道系統通向家家戶戶的水窖,如果裝自來水管那是居民自家的事。水廠每三天向水窖放水,如果沒能儲備足夠三天的用水,就只能去黑市高價。遇到海拔高的位置,水壓便會很弱,哈瓦那住宅區罕有高層,供水也是主要的困擾。
△ 古巴人民用桶儲存飲用水。
古巴的出版與閱讀
在海明威最愛的「兩個世界」旅館邊上,哈瓦那規模較大的書店裡,經典類小說無論是西語原著還是西語譯作都還不少,而馬列著作更是犖犖大端。不過版本老舊,罕能見到近年出的書,似乎有一本畫冊出版於2009年,是2012年能找到最新的書了。而一本巴蒂斯塔的傳記吸引了我——封面中巴蒂斯塔的頭像被裝在鐵窗里。如果2月份來,能趕上哈瓦那書展,到時可以開開眼界,否則看書就去國立圖書館吧!在這個熱情洋溢的國度閱讀似乎並不發達,音樂與舞蹈可能才是對抗匱乏的日常生活的主要形式。
古巴人如何出國
通常古巴居民出國,除了申請簽證,還只能去雙方有外交關係且有互派使節的國家,對於古巴,主要是拉美的厄瓜多、阿根廷、委內瑞拉、玻利維亞等國。為了外交人員與探親團聚的便利,早在古美關係正常化之前,哈瓦那一早就開通了與美國的包機,之前要經停巴哈馬中轉,如同開通直航之前的海峽兩岸,對60歲以上的老年公民,還可以申請真正的直飛包機機票,但僅限於探親團聚,對觀光客是不開放的。
△ 通行古巴與美國的航班。藝術與政治
在哈瓦那國家藝術博物館,我仔細地篦過一遍所有藏品,1957~1961年間在古巴井噴式湧現的當代藝術作品都不見了,巴蒂斯塔晚期的藝術文化如同發生在沙俄倒台前後白銀時代或者魏瑪共和國時期的小規模翻版,這期間薩特與波伏娃,瑪雅·黛倫與梅索斯兄弟,迪亞哥·利弗拉與弗里達·卡洛,一股腦湧入古巴,古巴忽然成為拉美與歐洲左翼知識與藝術思潮的天堂。如同古巴祖母級詩人Carilda Oliver Labra 1958年出版的詩集「發燒的記憶」,那確實是一段發燒的記憶,言論空前的自由,只要稍微有勇氣承擔不足道的風險;各種藝術流派紛呈。
擊退豬灣入侵,卡斯特羅開始著手文化戰線,1961年6月30日,革命後的古巴第一次召開知識分子座談,卡斯特羅提出「在革命里,一切都如常進行,反對革命,一無所有」,「反革命者無權可享,因為革命本身應當擁有權利,生存的權利,發展的權利,勝利的權利!」
此後多家報館被關,Carilda Oliver Labra,這位哈瓦那大學法學系高菲德爾四屆的師姐在此後也長期無法出版——她早年大量創作的愛情詩被認為淫穢下流,回到家鄉做英文老師;這期間,古巴基礎教育倒是得到大躍進式的發展。在蘇聯功能主義的影響下,建築也日趨保守,充滿當代藝術風格與實驗精神的「國家藝術學校」成為爛尾樓。
而後在官方的藝術史編纂中,這些出格的作品消失了,儘管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在古巴並未像在蘇聯被整齊劃一式的強制執行,但毫無疑問,大量那個時代的先鋒作品與藝術家們一起流亡並在這個國度銷聲匿跡了。
另一邊廂在邁阿密的古巴文化與藝術博物館,關於是否收藏與拍賣那些古巴境內聽話的藝術家的作品的爭議,卻導致這家維繫古巴社群與文化的博物館關門。1988年,為了籌集善款維持古巴文化與藝術博物館,該博物館舉行展出與拍賣,然而不少流亡人士以政治標準——藝術家是否公開抗議卡斯特羅政府來看待藝術藏品,儘管拍賣順利舉行,卻在爭吵中進行,有人甚至500美元買下親政府藝術家的作品併當街燒掉。此後十多個博物館董事會成員辭職,兩度發生雷管爆炸,導致邁阿密市政的公開干預,以博物館商業利用文化遺產建築要求收回。儘管援引憲法第一修正案,博物館起訴並贏了官司,但關於藏品爭議依舊不斷。最終在1999年,市政府宣布因財源緊張,考慮公開出售這棟隸屬於市政當局的土地而收回博物館的館址建築,主要藏品被董事會捐給邁阿密大學Lowe藝術博物館。
△ 古巴文化和藝術博物館。
革命將族群撕裂,讓政治立場成為敏感話題,並拖上藝術陪葬,在佛羅里達海峽兩岸上演著不同版本的故事。
從革命的烏托邦到革命的博物館
漫步大街小巷,令人驚異的是博物館遍布老城區,這大大方便了外來遊客觸摸這個國度的歷史。僅1996年到2004年之間,哈瓦那拔地而起70座博物館,古巴前所未有的開始絮絮叨叨的自我緬懷、自我闡釋,正如芝加哥藝術學院教授Rachel Weiss的觀察「博物館的古巴代替了烏托邦的古巴」,儘管這依然是經過意識形態編輯之後的陳列,但是革命意識形態的創作力日趨衰竭就如卡斯特羅兄弟的老去,這是不爭的事實。
直至今日何塞·馬蒂、切·格瓦拉、菲德爾·卡斯特羅依舊是古巴的主題,在高大的政府或是紀念性建築上,時常能看到他們漸趨褪色的孔武面龐。
△ 古巴內政部大樓外的切·格瓦拉頭像。
買不起新居,那就換房
隨著勞爾· 卡斯特多放寬對私營經濟的管制,個體私營經濟大量湧現,但私營僱主很不樂意僱傭來自國企的員工,「偷懶、偷東西」是主要的槽點,斯科特在《弱者的武器》中所記述的東南亞農民日常的反抗形式,在吃大鍋飯的集體中一樣不少的被複制出來。
直到90年代,古巴人都無法售賣自家的房屋,然而喬遷新居並沒有成為神話;在那時古巴人發明了自己的方式交易——換房,只要兩家覺得彼此條件差不多,於是就都有了新居,一舉兩便。
△ 顏色極為艷麗的古巴民居。等待戈多
私營經濟的不彰部分也源於時間意識的淡漠。
在這裡剛好趕上中古留學項目第一屆醫學院留學生畢業,據校方說會有記者來採訪,希望畢業生在校等候與迎接,可是一天過去,記者也沒出現,也不知道是不是改期,明天會不會來。在哈瓦那國會大廈北側Obrapia街的郵局總局,一場火災導致一條街停電,問到隔壁僅憑自備發電設備還不曾黑燈瞎火的國營酒店何時能來電,對方前台滿臉茫然。
時間意識淡漠是西語拉丁文化的特點,只不過在古巴表現的尤為突出。趕飛機在古巴是一個要命的事情,慢悠悠的節奏中,沒有人會急你所急,計程車、公交都沒點兒。
△ 哈瓦那的一條慢行道,生活就這樣不緊不慢地進行。
再見吧,網路審查
如今上網已經方便了很多,不少酒店與網吧,網費已經從之前的6~10外匯券降到每小時2~3外匯券,即便如此按照古巴人均收入水平,一個月也只能上10個小時,無怪乎提供免費Wi-Fi的公園,沒白沒夜的人群蜂擁,人們抱著手機與親人、朋友聊天,或僅僅是上網。
面對我郵件發出的Skype/WhatsApp/Facebook採訪請求,多數古巴人以網路不好婉拒,而接受我訪談的古巴人往往不是在厄瓜多就是在阿根廷旅行。
△ 奧巴馬宣布,谷歌開始布線古巴的互聯網接入。儘管源於硬體設備,古巴網速依然緩慢,上網依然昂貴,然而與國際互聯網接軌的速度早已將我們甩開,從古巴短暫回國逗留的朋友在Facebook上問我用什麼VPN,末了他告訴我,下周回古巴,就不再為這事困擾了。
- END -
【如需引用、轉載請聯繫世界說】
世界說 - 知乎專欄
為你提供國際資訊和全球故事 和你一起生活在別處我們的微信公眾號:globusnews
推薦閱讀:
※它是現存的五個社會主義國家之一,也是迷人的奢靡與懷舊之國
※在古巴做田野調查,我學到了什麼?
※沒有護照可以僅僅憑藉第三國的簽證買機票嗎?
※卡斯特羅為之奮鬥的古巴,改革中的迷茫和探索
※卡斯特羅教會了我們哪些人生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