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冰未盡吐新枝

假期一至,人氣紛雜,我也只能歇了。^_^。改篇吐糟舊文,對事不對人,稍微變下地點,隱去人物,大家可以當故事看 ^_^:

新舊交替,從來都像這殘冰新芽一樣,老的未去,新的已來,若能領會其中之意,方能與時共存。舊冰以盛景而逝,新芽以克難而出。如何選擇,全在知止。

最近又見到一處地方被開山做旅遊破了風水,地氣走勢都和幾年前不一樣了。亂開山則散氣,水土流失,人丁家財皆有所應,幾成定局。難怪變成爛尾工程。因此想起點舊事。不少小道友將來也要面臨這個問題,趁我還有時間,就先提醒下道士在山修廟的問題。

道人住山,告後客居。若欲闢地,立天真之觀,無祖師指點的話,最好有文書通達上下。得到「回復」再動手畫地。安龍奠土是動工時候的事情,此二者入意等等是問詢和正式契約公文之間的區別。原則上並非你想蓋多大都成,而往往山上很少有大型的建築群的出現。因為儘力保持乃至調整一地之陰陽風水是道士的本職。大肆開鑿往往並不合適。而所建宮觀大小規模一來與地有關,二來與主事道人德行道法高低有關。而不是誰都是越大越好,否則根本壓不住。不匹配,日久就會有問題。

明清以漸,道法衰微,時至今日,懂得道理的已然不多,而能真正得到」回復「的功行道德之士幾無。大都是按照老規矩,公文行函的科儀過場。能不能真的通誠達悃,真是兩說之事。穿成唱戲樣子的戲班越來越多,但實用之處並不大。都是靠著先輩之遺德了。所以現在多有私建或違建。雖然打著道教天真名義,卻只剩民間祭祀類的功能。這種不是不可以,但是要有一定的區分。但現在一般道人也分辨不出。修廟之風日盛,長久以往,淫祀漸盛,故氣重來也未可知。而再不懂風水胡建,不懂神系亂搭神位,當事者或這廟只怕不會太安生。

近代的道教發展被人間佛教和旅遊開發之風帶壞了,只重名位經濟影響,不重德行學問修養。本末倒置,養出惡習:以修廟致富為事業;以開山建廟為誇耀;以供奉祖師的名義大肆破壞山中水土植被乃至地貌。我原本很想推動嚴格審計這塊,不過後來想明白,浪費時間罷了。能聽勸的人講講自然會聽,而全靠強硬手段無非是逼得他們變得更狡詐姦猾而已,全都變成做假賬的高手,於人於教,全無益處。也就作罷,不再沾染這些破事。

以上這種修廟思路大謬。幾乎站在祖師立教的反面啦。那代人雖有恢復教務之職,但更重形式,不重乾貨,很多道理已然不懂,行事又太急功近利,不提也罷。但年輕道友要清楚,你們沾染不深,還來得及。所以是不一樣的,不能和他們學這些。並非長輩的所有事你們都要學。不要迷於他們的地位權利,就盲目跟隨,那些都是虛而不實之物。沒有山水自然,就沒有道人立錐之地,祖師更不用你這樣供奉,原來的廟根本不是這麼修的。完全不懂修行要義才會如此這般作。舉幾個例子:

一、某道院,這幾年一直有泥石流之禍,大大小小發生過好幾次了。雖然隱不外揚,但我們豈會不知。原因很簡單,就是他們沒完沒了的開山修道觀。青山水土不保,道人有何德立身其中?總以為越大越好,越富麗堂皇越好。哎,他師父在世的話,會把鼻子氣歪的。其師當年留下的四隅拱衛之局非常有助修行,結果到了這代手裡,就是越大越好。能佔多少地,能開多少山就要不遺餘力的折騰。氣散不聚,中氣漸失,香火根本補不上這問題,這又要繼續開山往高了修,繼續折騰那片青山,哪還能有好?就想留名於世,能有啥用,而且人一不在,修的再大也會荒廢。反成禍害。念在有過交往的份上,我姑且勸一句,聽不進去,也無所謂哈。

二、武當山頂的祖師金殿原來每年都會出現幾次雷火煉金殿的奇景,而每次煉過之後的金殿污穢盡去,燦然如新,靈應之極。清代中期,道教不興,波及太和,在其周圍建了三座土木配殿,已經失去了原有天柱獨秀的格局。倒也算是在清朝那種惡劣環境下晦藏退密的應對之舉。不過雷火漸息,奇景罕見也是真的。而建國後,再加上氣候污染等原因,只出現過一次雷火煉金殿的奇景。後來裝上了避雷針,不但雷火繞殿徹底消失,還劈壞了須彌座,連帶著廢了門前的千年古松。這就有些無奈了,五百多年的金殿久歷天雷,反而無事。古松常伴,金木相生。也不用去修復折騰。這種借天地之力,自洽自足的系統是風水的高明之處。再延續千年未必需要修補。後人不懂修行規矩,胡亂修建,畫蛇添足,敗壞風水。這一百多年不得雷火之煉,才造成了局部的缺失才需要補換。

這金殿布局乃至紫禁城是一體成型的風水局,本來就是道士以求仙鎮國運之說動成祖修建的,更兼有修行溝通妙用的風水布局。若無真武祖師之德,歷代仙真久居山中之故,兩位張真人之功行,絕無可能如此大規模的建造的。武當因此而興。在道法沒落的時代仍保有一些高深道法,但其中有幾樣,和金殿密切相關。具體是什麼,只有功行足夠的道人間才會口傳心授,世間絕無流傳。也不用好奇打聽了。只不過能夠達標的道人自清以來逐漸也沒有了,所以也無所謂了,天意人事從來都是搭配的。道法來於天地,歸於天地也是平常之事。不過即便如此,常在天柱金殿值守仍有益處。^_^。其實太和山還有幾處也是修行要緊之所,現在也是荒廢之中。每次去,都要嘆息道法衰微。不過也好,最起碼不被人知,不受重視,也是保護的一種,就如金殿雖然靈應,但修行功能基本荒置,但也被保護下來了。留待再有道人出世。不過那是很久以後了。

三、再拿南山來說,好好的地方,建的各種亂七八糟的宮觀廟宇,旅遊景點,奇奇怪怪,惡俗難當。簡直是一種恥辱的存在。每次去,我都覺得臉上臊的很。不是連廟都建歪了,就是用塑鋼蓋房頂的,半點不透氣,粗製濫造的濫竽之作,一點風水原理都不懂,更別提通神明了,而且還要滿嘴瞎吹。大家可想而知,俺當時心裡得有多少羊駝踏過了。其實在經濟挂帥的社會背景下有此問題也算常態吧。那些也是掙扎求存最後反而失了道心的。實在不願苛責。不過還有神系顛倒的,這就是道人之大過了。神位錯置,上下不效,倒行逆施,必是迷信左道,鵲巢鳩占,在那道教名山,竟不罕見。真是無語。。。

還有搞笑的現代道教建築,最大的特點就是低矮和不通氣,兩氣鬱結,周流難續,濁氣日久難消。天真豈會下顧這種地方。修的再花哨,標新立異噘頭再大,也沒用啊。根本不知建廟風水之精要。卻被整天掛在嘴邊。。。連一般風水師都能看出來問題。他們完全看不出來,還沾沾自喜,這得多丟人啊。。。羞於為伍是我當時真實的感覺。

這種日後會成為反例的道教建築有不少,不一一說啦。做道士豈有不懂堪輿的?法侶財地,這外地多半就得靠堪輿之術的,還是多學點再建廟的好。祖師爺的臉都被他們丟光了。不過我看十有八九壓根沒把他們當自家徒裔才是最有可能的真相吧。穿上道袍,當上啥,不等於就是道士。有個字輩,不等於祖師爺就認。這種字輩的源流不過從元末明初開始成型的。很多前輩道士都是被追認的。。。很多時候,並不做數^_^。天上人間兩般事,何用虛名誑群迷?其實就連傳度受籙受戒都是一般無二,同樣參加儀式,只有準備好的人才會有所得。而大部分人圖個虛名陪跑而已。所以還是得在自身道德上下功夫吧。而受了不遵,真的會有麻煩。原來專門要學不小心破了戒律,出了這些問題怎麼辦,現在大部分人只不過沒有真的領受罷了,所以看著他們瞎折騰都沒事,因為他們根本不算數的,自然沒人管啦^_^。而以道士之名折騰太厲害的,自然有別司掌罰。並不屬於一個衙門啦,^_^。

廢話有點多,我們還是言歸正傳,^_^

宮觀分三六九等,而主要的評判標準,在其實不在其表。靈驗與否,在誠不在名。居士上香連山路都不肯走幾步,何誠之有?開著小車到山頂,腆著肚子進去求啥,人家都不太會理睬。香再高錢再多不如你身體力行,至誠以敬,那麼一柱清香自然上達天聽。這些本應該是道人講給信眾聽,教他們行之以誠。化漸民風。神道設教之本意也。而現在道士多是風骨全無,又不學無術,為了方便自己,阿諛俗情,開山破林,誠信不足,更無底氣,自斷根本,當然不會講這些道理給他們聽了。這樣的廟再大,也是劣等,或者根本不入流。天真不顧,神氣不降,您也就是穿著宗教的外衣搞旅遊三產吧。

哪如何才算是建廟正途呢?

我們在考察碑刻的時候見過一個建在山頂的小廟,相傳是老百姓當年一塊一塊背上去的石頭修的,純粹的石頭廟。修了十多年的才建成的一個小廟。就供一神。時隔多年,神像早已不見,不過建築結構還在,仍有特異之餘韻,想必當年盛時,百姓至誠,神靈常顧。香火斷了這麼多年,仍有痕迹,非常難得。雖然簡陋敝舊,毫無光鮮之處,除至誠以外,無一點可比於大宮觀,但以實論之,則是能引動天真下降之品級。這在荒郊山村真是不簡單的。據傳真正感染老百姓的是當年那位道人數十年的德行。施醫舍葯,救死扶傷,分文不取,卻久居茅棚,風餐露宿,老百姓自發的為其背石建廟,助其修行。嚴格來說,這才是真正建廟之正途。今世恐再無此等人物。

道人流俗很簡單,簡直不用你刻意去學壞,只要隨波逐流,隨著社會逐利趨勢,自然就不是道士了。學好必定難,但是難,也要往對的方向走。向道入道不是為了自欺欺人,騙吃騙喝的。永遠別叫世間之齷齪玷污了道心。這樣才有可能算作道人。修道就是人世之逆旅,別聽那些和光同塵的大話,這根本不是凡人能夠觸及的真人境界。現在不過成了懶散閑人自我安慰找的說辭罷了。

道家道教是依託于山水大自然的存在。大概是和自然界關係最密切的學派之一。我們講敬天,就是敬仰尊重愛護,生我等養我等的自然環境。在這個語境下就是大自然的代名詞。所以大肆破壞自然的事,是違背我們基本原則的事情。人和自然相依相伴,互相長養才是正道。而想修道,只有依託天地山林水草,那破壞他們,就是破壞我們的根。開環保會議的時候,這幫道貌岸然都說的很好聽,但各自回去,就繼續做開山建廟掙錢逐名之怪事。這樣不行的。做人有點良心,做道人有點原則,甘於平淡,別太假才行。所以修道必要先修其誠。

青山若常在,道門永無壞。為續真道脈,莫做開山怪。

請跟我念:莫做開山怪,莫做開山怪!^_^


推薦閱讀:

氣乘風則散?
現代建築 陽宅定向 可有靠譜的檢驗方法?
頤和園都有哪些風水堪輿的學問?
父親是風水師,我想買個能裝羅盤app的平板或者手機(主要是指南針功能)給他,主要是室外用,哪個比較好呢?

TAG:环境保护 | 风水堪舆学 | 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