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聊聊Facebook的56個非傳統性別

本文來自Yummy女性愉悅社區,想要看更多,與作者直接互動,請在蘋果、安卓商店下載」Yummy愉悅「

2014年2月,Facebook的性別欄發生了變化,

只有「男」「女」的二元選項,被擴大到56個性別。

原來性別不只有男女!

原來性別可以那麼多元!

你了解Facebook的56種性別劃分嗎?除了生物性別的男和女,你知道自己的真正社會性別嗎? 以下是Facebook所列56種性別各自的含義:

Agender - 無性別。沒有發育性別、或者沒有感覺到自己有任何強烈性別歸屬的人。他們不見得認為自己沒有性別,但可能覺得性別不是自己的核心特質。

Androgyne - 兩性人(名詞)。擁有混合特徵或者兩種特徵都很強烈的人。更強調對內的自我認同。

Androgynous - 兩性人(形容詞)。和上面的基本同義,但更強調對外的表現。

Bigender - 雙性人。自我性別認定可以在兩種之間切換的人。兩種性別未必是男和女,可以是這裡提到的許多種其它非傳統性別。

Cis - 順性人。自我性別認定和出生時的生物性別相同的人。大部分人歸於此類。

Cis Female - 順性女出生時生物性別是女性,自己也覺得自己是女性。

Cis Woman - 順性女。和上面的基本同義,略微更強調性徵。

Cis Male - 順性男。出生時生物性別是男性,自己也覺得自己是男性。

Cis Man - 順性男。和上面的基本同義,略微更強調性徵。

Cisgender - 順性人。和Cis意思相同,一個全寫一個簡寫。使用全寫的人認為這樣更顯職業特色,使用簡寫的人認為這樣更日常更親切,沒有其他區別。以下四條同此,不再贅述。

Cisgender Female - 順性女。

Cisgender Male - 順性男。

Cisgender Man - 順性男。

Cisgender Woman - 順性女。

Female to Male - 女變男出生時被歸屬為女性,但是已經完成或正在進行向男性自我認同的轉變的人。這樣的轉變可以是完全心理和社會上的,也可以伴隨手術和激素療法。這個標籤可以是轉變過程中的暫時標籤,也可以是永久性的,表明這個人認為出生性別也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FTM - 女變男。和上一條意思相同,是它的首字母縮寫。

Gender Fluid - 流性人。在不同時間經歷性別認知改變的人。和Bigender(雙性人)不同的是,雙性人在兩種明確的狀態間切換,而流性人的變化是連續譜。事實上,幾乎每個人的性別都有流動特質,比如一位女性周圍都是其它女性時,她的女性特徵和認同往往會更強烈;但大部分人不會自我認同為流性人。

Gender Nonconforming - 非常規性別。拒絕接受傳統性別二元區分的人。事實上這裡的56種性別里很多都不是二元區分——但是選擇這一選項的人,強調的是自己的拒絕特徵:我不屬於傳統二元,但我也不會去精確定位自己的位置。下面有好幾個選項和它意思類似。

Gender Questioning - 性別存疑對自己的性別歸屬不完全確定、還沒有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性別認同標籤的人。

Gender Variant - 變體性別。和非常規性別類似。

Genderqueer - 酷兒性別。和非常規性別類似。「酷兒」(Queer)這個詞本意是奇怪,但是最近幾十年來已經成為非傳統性別的代稱詞語之一,並衍生出了「酷兒理論」這個研究性別角色的文化理論。

Intersex - 間性人。由於染色體或發育異常而擁有男女雙方性徵的人。

Male to Female - 男變女。參見女變男。

MTF - 男變女。參見女變男。

Neither - 男女皆非。參見非常規性別,但並不強調拒絕含義。通常是那些知道自己不屬於傳統二元男女、但是不熟悉相關術語的人。

Neutrois - 無性別和agender類似。

Non-binary - 非二元。和非常規性別類似。

Other - 其他。和男女皆非類似。

Pangender - 泛性別。認為自己是各種性別特質的混合體,每樣都有一點兒。

Trans - 跨性別。和順性別相對,自我性別認定和出生時生物性別不同。注意,跨性別不是非常規性別,跨性別者還是會使用男女二元論,只不過他們的自我認同恰好和出生性別相反。跨性別者可能有、也可能沒有經歷過性別轉換。

Trans Female - 跨性女。出生時是男性,但現在自我認同女性。

Trans Male - 跨性男。出生時是女性,但現在自我認同男性。

Trans Man - 跨性男。參見順性的相關討論。

Trans Person - 跨性人。不願明確指出自己從哪跨到哪的人。

Trans Woman - 跨性女。參見順性的相關討論。

Trans* - 跨性別*。加一個星號用來表示更加廣義的意思,包括跨性、變性、酷兒性別等等相關領域。下同。

Trans* Female - 跨性女*。

Trans* Male - 跨性男*。

Trans* Man - 跨性男*。

Trans* Person - 跨性人*。

Trans* Woman - 跨性女*。

Transfeminine - 跨性女(形容詞)。參見Androgyne和Androgynous的區別。較之Transwoman,Transfeminine更強調對外的跨性表現。

Transgender - 跨性別。和Trans基本意思相同。參見Cis和cisgender的相關討論。下同。

Transgender Female - 跨性女 。

Transgender Male - 跨性男。

Transgender Man - 跨性男。

Transgender Person - 跨性人。

Transgender Woman - 跨性女 。

Transmasculine - 跨性男(形容詞)。參見跨性女(形容詞)。

Transsexual - 變性別。不但自我認同性別與出生性別不同,還採取了醫學措施、改變了自己的生理和解剖特徵的人。

Transsexual Female - 變性女。

Transsexual Male - 變性男。

Transsexual Man - 變性男。

Transsexual Person - 變性人。

Transsexual Woman - 變性女。

Two-spirit - 兩魂人。來自北美原住民文化的術語,「體內同時含有男人和女人靈魂的人」。和兩性人Androgyne 基本同義,但和來自希臘文的冷冰冰醫學術語不同,這個北美詞語強調的是其神秘主義和浪漫主義特性。

看完這些,你是不是已經有點暈了呢?不知道大家是否看過《丹麥女孩》?這部電影根據世界上首位變性人士生平改編,講述一段跨越性別和性向的愛情,重現了那位最早接受性別重置手術的丹麥畫家與妻子的傳奇故事。

電影中的Einer (後來改名Lily)與妻子Greda都是畫家,因為模特失約,Greda為順利完成畫作說服了Einer穿上女裝救場。這次意外令Einer多出一個女性人格「Lily」,而後者亦成為妻子的靈感女神,讓Greda聲名鵲起。

只是隨著沉睡女性人格的被喚醒,Einer開始厭惡自己作為男性的身體,他漸漸發現Lily不但是藝術存在,更是真正的自己。Greda也沒有想到,只是臨時起意的遊戲,竟為自己人生投下了一顆震撼彈,她該如何繼續愛她的伴侶?

她們在各種社會非議和誤解中不離不棄,最後Greda鼓勵Lily徹底變成Lily……《丹麥女孩》講述了世界上第一個變性人的故事,其中也牽扯到複雜情感、性傾向的流動與轉化。電影用很細膩的手法,表達了人對於自己性別不斷深化的認知,以及性別的可能性。

Facebook在2014年的2月份將原來只有「男」「女」的二元選項擴大到56個性別,讓性少數者( lesbian, gay,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感到振奮,也讓沒有深入了解性別的人士長了見識:原來性別不只有男女!性別可以那麼多元!

這56個性別,並不是排他,更多的是一種認知方面的傾向,也就是,我更傾向於認同自己是什麼樣的性別。有時候這樣的認同可能字面意思接近,但用詞的不同卻能給個體帶來非常不一樣的感覺。

比如,有人對於「trans woman」(跨性別女人)這個性別比」transexual」(變性人)更有認同感,她說:我感覺我的性別是在男和女之間,但跨性別女人這個詞語能夠肯定我「跨越」性別的身份的同時,承認我女人的身份。

因此,56個性別並不是性別的所有選項和終點,而是承認多元,鼓勵包容的一個開始。有人說,應該在56個性別選項下面再加一個空格,可以自己填寫自己認同的性別,這樣是不是會更人性化呢?

在這56個性別裡面,有一些關鍵的字眼,是我們理解這些性別首先需要知道的。第一個是「cis」.「 cis」理解為「順」,順就是符合。也就是說順性別的人認為自己的性別與出生時被賦予的生理性別是一致的。cis與trans(跨)這個前綴是一組對比的概念。

第二個是,對於中性概念的使用。這56個性別雖然是基於二元的性別發展起來,但是也提供了不希望認同於這二元性別概念的選項,比如用「gender「這樣的詞語代替男女的性別。

觀眾提問1: 56個性別還是基於二元性別,該怎麼破?

主播回復:前面略微提到了,56個性別裡面有一些超越二元性別的選項,但有人認為應該完全打破二元性別,脫離這個框架。說者的出發點應該是看到二元框架的局限性,不希望繼續被這樣的框架所統領。

但由於性別學說的發展是一個歷程,我們認識性別的方法,不應該是用一種否定的方式來進行的。比如說,我現在認同這個性別,但不一定是要完全否定之前的認知,而是認為,這樣的認知是一個歷史性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也只有從歷史和社會的角度和框架來看問題,我們能夠更加系統和全面。

因此,基於這樣的理解,接受原來狹隘的性別二元認知是局限於當時的社會歷史環境,但並不意味著我們現在還會繼續受制於它們。另外,否定自己的認知的發展,其實對自己的否定,這感覺並不好受呢!為何不理解為自己是在成長的,並且成為了更好的自己呢?

觀眾提問2: 性別認同和性傾向是什麼關係?

主播回復:這個問題是人們常常搞混的問題。性別認同與性傾向有一些關係,但兩者是不同的東西。

舉例丹麥女孩,電影與真實人物的生平有些不一致,電影里的Einer是在與一位男性畫家的戀愛中加深了自己對於女性的認同,因此電影中的Einer更多的是呈現一個異性戀者的狀態。但根據野史記載,Lily和Greda在巴黎後期常以女同性戀者的身份出現。

為什麼電影和野史有不同的描寫?可能從編劇本身的考慮,這樣劇情的走向也不同,但我們應該知道,lily的性別認知,跟她愛什麼樣的人,是沒有關係的。她作為跨性別者(性別認同),可以愛男人,也可以愛女人,也可以愛其他各種性別的人(這裡說的是性傾向)。

性別認同是對於自己性別的認知,而性傾向是對與他人的情感關係的認識。也就是說,性別認同是向內的,而性傾向認同是面向他人的。性傾向就包括很多啦,我們平常說的Lesbian, bisexual, gay這些都是性傾向,而ta們的性別身份可以各種各樣哦! 其實就是,我們可以以不同的性別認同,去愛自己想愛的人!

觀眾提問3: 性別的細分和界限是否使茫茫人海中尋找戀人更不容易?

主播回復:這個問題可以參考問答2,也就是性別細分跟尋找愛人是兩碼事。我們也知道,在愛情的交往過程中,我們跟彼此會有很深入的了解和交流,性別的認同是一回事,但是否被一個人吸引,也不只是基於性別的,也包含各種各樣的其它品質。

當然,我們會被一種或多種不同的性彆氣質所吸引,注意,是氣質哦!氣質的表現更多的是外顯的,與我們自己的認知和理解有關,而你喜歡的那個人是否認同ta自己有這樣的性彆氣質,或者跟你想的一樣,那就不一定了哦!所以,其實沒那麼複雜,我們去愛自己愛的人就好了!不過,如果你的愛人不希望自己被當作某一種性別來對待,這就需要我們來調整自己認知和在關係里與愛人好好溝通了。

@辛德

記得看2004年的《康熙來了》,有一次就採訪了幾位類似lily這樣的男性生理性別,內心卻住著一個women的人,但他們也都接受了這樣的自己。其中一個人說,自己總是容易被異性戀直男吸引,很痛苦。

@Remnant

我仔細的看了這56種,感覺有些性別的定義能覆蓋住我的部分,但又不是完全的相同。那這算不算就意味著我只是和這個性別的人有相似之處,但並不是這種性別呢?

@順和

大概是高二的時候知道了「智者學派」並不只是古希臘學派的一個分支,「智者」,就相當於「professor」吧,不僅是古希臘未成年男性的導師,也是他們生活上的監護人,古希臘是崇尚男男之戀的,未成年(男)長到成年後可以選擇繼續跟他們的智者生活,也可以去當別人的智者……

@匿名

Facebook增加這麼多性別選項,有什麼實際的存在意義嗎?我看很多性別之間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啊,別是炒作吧。怕被打,我也匿了。

@辛德

看完了丹麥女孩,我有一個問題,主角內心有男性和女性兩個人格,分別是Einar和Lily。那Einar和Lily究竟誰才是強勢性格?是Einar在壓抑著Lily,還是Lily自己壓抑著自己呢?

主播回復:這都是有可能的,因為跨性別是性別身份,而ta會愛上什麼樣的人,則是性傾向的範疇,她可以是異性戀雙性戀或者同性戀泛性戀。具體看我最新那個觀眾問答2哦!

本文來自Yummy女性愉悅社區,想要看更多,與作者直接互動,請在蘋果、安卓商店下載」Yummy愉悅「

推薦閱讀:

知乎對於「性別標籤」的反對是不是有一些極端?
男性和女性的行為差異有哪些?
為什麼正規髮廊清一色都是小哥?
男人和女人誰多?

TAG:性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