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審訊的學問

一說起審訊,人們腦海里常常浮現下面的畫面

:「威~武~

:「大膽刁民,我且問你,你到底是招還是不招?」

:「青天大老爺在上,小人實在是冤枉啊!」

:「你這牙尖嘴利的潑皮,給你三分顏色,倒是要開染坊了,來人吶,給我大刑伺候!」

或者,是這樣

黑漆漆的屋子裡,突然亮起強烈的燈光,直直地打在一張蒼白的臉上,長條形桌子的一端,警察西裝革履,氣勢逼人,而另一端戴著手銬的人也毫不畏懼

:「我要見我的律師。」

警察怒氣勃發,嫌犯卻輕鬆自在

:「阿SIR,你要淡定,你這麼衝動我是要投訴你的,總之我的律師沒有來,我是什麼都不會說的。」

然而在真正的審訊中,類似的畫面要麼發生在幾百年前,要麼發生在中國大陸法制體系之外,真正的審訊室里,只有審訊椅上目光遊離,失魂落魄的嫌疑人和牆上「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藍色大字。這種情景,在大陸拍攝的刑偵局中也有出現,但是很遺憾,至今沒有見到有人將其中的精髓拍攝出來。

所謂偵破案件,就是找到證據排序組合的說明書。

說明書的重構,有兩種方法,第一種就是按照偵查的思維,將所有有效證據搜集起來,自己進行梳理排序,有清晰的思路,也並不是太難的事情。

但是這種方法,有個致命的缺陷,就是工作量巨大,效率十分低下,辦案是有時限的,傳喚、拘留、延長拘留、批捕等各個環節都不能出差錯,哪怕超期羈押一個小時,都是侵害犯罪嫌疑人合法權益的,有損法律尊嚴。

而另一種方法,簡單高效,因為這套說明書的原作者,就在警察手上,犯罪嫌疑人自己,有著對作案最清晰的回憶,可以這麼說,受害人和警察手裡的,都是刪節版,而嫌疑人手裡的是完整版。

一套樂高玩具的說明書如果少了頁,簡直比少了幾個零件還要致命,少幾個零件,汽車還是汽車,沒有組裝指南,基本上就是一堆廢鐵。

然而嫌疑人自己是非常清楚的,這些缺少的部分,正是證實他犯罪行為的關鍵,而一旦承認犯罪,就無法逃脫法律的制裁,這種出於自我保護本能的抗拒心理十分強大,所以嫌疑人被抓獲之後,都會在心裡默念「坦白從寬,牢底坐穿,抗拒從嚴,回家過年。」與警察對抗的心態,是普遍存在的,即便是一些主動自首的嫌疑人,也會避重就輕,有所隱瞞。

而審訊的精髓,就是突破嫌疑人自我保護本能的心理攻防戰,這是心理學和行為分析在現實生活中最為直接的應用,一般警察的內部說法,叫說服教育,而在大眾心中,往往異化成了刑訊逼供,畢竟,只靠三寸不爛之舌就能讓人放棄保護自己的本能,多少聽著有點兒玄幻。

自建國以來,我們國家的公安體系內部,一直實行的是偵審分離的制度,破案與辦案兩條線,從而發展出了關於審訊的單獨科學體系,稱為預審學。一直到1997年,公安部決定在全國推行偵審合一的制度,取消了預審部門,但是一些地方公安部門依然保留了預審這一重要部門,現在看來,是非常有遠見的,因為預審學實質上是心理學和人類行為學的現實應用,預審學的基礎,是建立在對案件事實的充分了解,證據的全面掌握,合法合規基礎上的心裡掌控和心理誘導,使用非暴力的方法,掌控嫌疑人的心理活動,利用其心理上的弱點,迫使其如實交代犯罪事實,而關於人的心理和行為分析,可以說深不見底,即便現代心理學已經取得了一些進步,依然也只是揭開了冰山之一角。

長期從事預審工作的警察,往往能夠掌握一些普通人看上去不可思議的技能,比如通過嫌疑人的穿著打扮,準確推測出嫌疑人的行為習慣,通過對嫌疑人表情的觀察,預測嫌疑人下一步的行為,甚至在審訊中一直沉默不語,突然提出一個問題,就徹底擊潰了嫌疑人的心理防線,在這方面,我自己也只是個小學生,只能給大家講講我所知道的一些人和事。

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大隊教導員是個五十多歲的老頭,他是個有三十多年工作經驗的老預審,那時我們單位偵辦案件工作很少,所以也看不出他有什麼特別之處,只是聽說他經常被借調出去參加專案。

後來的一次審訊,才使我意識到了他的不可思議,那是一名系列盜竊案件嫌疑人,有過多次入獄的前科,對於怎麼對抗公安機關的審訊很有經驗,我和幾名年輕的同事,輪番上陣,審訊了兩天,但是收穫甚微。當時我們主要追問贓物的下落,但是這傢伙總是胡說一氣,在他所說的地點,是搜查出了一些身份證件、皮包之類的東西,但是現金財物一直沒有下落,根據工作推斷,他一定是有特殊的地點來藏匿財物,而如何突破,使我們一籌莫展。

第三天我們又從看守所把人押回了單位,教導員端著他的大茶缸子,晃了進來

:「你接著問,我就過來看看。」

說句實在話,能想到的問題,已經都問過無數遍了,怎麼接著問,我一時都想不出下一個問題,審訊室里陷入了一種難堪的靜默,但是教導員一點兒都不著急,端著茶杯,開始研究水面上漂浮的幾片茶葉,偶爾輕輕的吹上一下,愜意的抿上一口。

足足沉默了十五分鐘。

教導員說:「小馬,有煙沒有?」

我當時特別詫異,因為平時從來沒見過他抽煙,但是領導說了,我趕緊拿出煙來給他點上。

教導員站了起來,圍著嫌疑人繞了三圈,終於停在了他面前

:「你抬頭,看著我。」

嫌疑人慢慢抬起頭來,教導員突然把一口煙直直地噴在了嫌疑人臉上,他死死地盯著嫌疑人的眼睛

:「我今天就問你一句話,你認識XXX嗎?」

嫌疑人的臉瞬間變白,手銬磕在審訊椅上發出清脆的聲響,我看到他的鬢角,有一滴汗水流了下來。

:「我給你十五分鐘時間好好考慮,想好了,跟馬警官說。」

教導員轉過身來沖我笑了一下,端上他的大茶缸子,悠哉悠哉地溜達出去了。

十五分鐘之後,嫌疑人交代了。

第二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我就跑到了教導員的辦公室,實際上一晚上我都沒睡踏實,我想不明白的是,為什麼要問這句話,這個XXX有多重要,為什麼一個名字就突破了嫌疑人緊繃著的心理防線?

教導員解開了我的疑問,在進屋之前,他看了全部的案卷,也認為嫌疑人藏匿了贓物,但是之後他做的一件事,是我們沒有想到的,他翻出了嫌疑人的手機,逐一翻看了嫌疑人的簡訊,發現這個XXX和嫌疑人關係曖昧,聯繫卻很少,最重要的是,他發現這個XXX在嫌疑人被抓獲的第二天,給他發過一條簡訊,而我們只想到嫌疑人是自己作案的,沒有去嚴格審查嫌疑人的社會關係,手機扣回來之後,沒有進行細緻的梳理,忙於審訊卻沒有關注嫌疑人被抓獲之後發生的事情。

而他喝茶的動作,實際上一直在觀察嫌疑人,一直等到嫌疑人出現了特別放鬆的表情,這個時候,嫌疑人的心理防線出現了暫時的鬆動,而噴煙、注視、問題這一套三連擊,使嫌疑人產生了教導員已經掌握了XXX的詳細情況的錯覺,而他自己心裡知道,XXX認識替他保管贓物的人,這個XXX就是壓在他背上的最後一根稻草,警察發現了XXX,也就意味著隱瞞下去已經沒有意義。

我自己上高中之後,看過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書,但是偏理論的敘述,總是比較枯燥,雖然我也試著用來分析過自己的心理狀態,更多的其實是類似於,ABCD你選那個這種心理遊戲,但是這一次審訊,使我發現了心理學知識在審訊應用中的巨大威力。

後來我自己,也有一次成功的攻心經歷。

某年,在偵辦一起涉黑案件時,我們抓獲了一名身份特殊人士,說他身份特殊,一是因為他是某省級領導的女婿,二是他自己是北大法學畢業的碩士,對待這樣的人,不能不慎重。雖然他自己堅稱和嫌疑人只是朋友關係,但是通過側面了解,絕不會這麼簡單,他與嫌疑人之間,應該有著特殊的利益輸送,在我走進審訊室之前,他已經被關了兩天兩夜,除了吃飯喝水上廁所,始終一言不發。其實當時交給我的任務,主要是保證他的安全,避免自傷自殘,如何通過審訊進行突破,領導們也還在開會研究。

凌晨一點多,審訊室里只有我們兩個人,那段時間我特別痴迷於美劇《不要對我說謊》,看了很多微表情方面的書,奇妙的是,我發現他一些細微的肢體語言,和書上說的緊張、煩躁有傾訴慾望非常相像,我開始嘗試著跟他聊天,讓他開口說話

:「聽說你是北大畢業的?我去過北大,我有個同學在那裡上過學。」

他沖著我抿了一下嘴角,從微表情的角度講,這個表情可能是輕蔑。

:「我是警校畢業的大專生,你是北大碩士,你看不起我很正常,但是今天我坐在這裡,你坐在那裡(審訊椅),咱們兩個人算是扯平了。」

他臉上浮現出了一個驚訝的表情,終於開口說話了。

:「我沒有看不起你,你現在地位比我高。」

:「你不承認也沒關係,不過我依然堅持咱們是平等的,人人生而平等,咱們只是角色不同,不是地位不同。」

這時候他臉上浮現出了一個認可的表情。

:「你抽煙嗎?

:「我不抽煙的。」

:「那我抽煙你不介意吧?」

:「不介意。」

:「我覺得我們可以放鬆一點兒,知道你這兩天心理壓力很大,咱們就是聊聊天。」

之後我們開始聊北大、生活、各自的一些人生經歷,足足聊了有一個多小時,他在說了很多話之後,明顯放鬆了下來,整個人也不再那麼萎靡,直到我把問題導向了法律上。

:「我知道你是學法律的,我自己法律知識比較少,關於現在這個狀況,從法律角度來說,你怎麼看?」

他果然激動了起來:「你們這麼干是非法限制人身自由!將來我一定要告你們市公安局!」

這句話正是我想要的。

:「我很同意你的看法,將來不會告我吧?」

:「那不會,我知道這事跟你沒關係。」

:「那你覺得我們市公安局不知道這是知法犯法嗎?你的身份背景領導們都清楚,可是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有動靜呢?

他一下子不說話了。

:「我們市公安局,沒這麼大膽子,你是領導的家人,知道領導們的辦事風格,你自己應該也能推斷出來,是誰的指令繼續羈押你。」

他坐在椅子上,開始發抖。

:「到了那個層面,我們說的恐怕不再是法律了,是政治。對政治的了解,你比我多。」

他臉上明顯浮現出了一個恐懼的表情,對於政治的冷酷無情,他應該深有感觸。

:「你現在的做法,把大家都拉進了漩渦里,你知道你的說法是沒法過關的,這就很尷尬了,就算是想放你,你不鬆口,也沒有理由,據我所知,領導們正在等待指令,準備到你岳父那裡去。」

他一下子就崩潰了,聲音里甚至出現了哭腔

:「這件事和XXX同志沒有關係!他為黨和國家做了很多貢獻……」

我很奇怪的是,後來所有的對話中,他稱呼他的岳父都是叫XXX同志,我想那個家庭環境,應當是相當壓抑的。

:「那你考慮考慮,要不要把這件事說出來,看看有沒有迴旋的餘地,如果你願意,我會跟領導請示,你願意和誰談,我向領導彙報,你放心,不該知道的人,也沒膽子打聽這種事。我就是個普通民警,還是知道的少一點兒好。」

我給我們兩個人一人泡了一桶速食麵。

凌晨三點半,我給我的領導打了電話,凌晨四點,我們市局的局長趕到了審訊室。

到今天回想起來,這依然是我的得意之作。

審訊從來不是簡單的一問一答,每一句問話,有特定的內涵,每一句回答,也值得深入分析,從我個人的角度,總結了一點兒小小的經驗,也分享給大家。

一,在審訊中,警察要建立強大的心理優勢,並始終保持獨立判斷,而這個心理優勢來源於對案件事實的正確判斷和對證據的全面掌握,進入了審訊環節,證明犯罪行為一定是發生過的,所以不管嫌疑人怎麼狡辯,警察的心理,不能動搖。

二、問問題越模糊越好,但是目的越明確越好,要想到每一個問題都是信息的交換,在獲取嫌疑人的回答時,嫌疑人也在通過你的提問揣測警察掌握的案件程度,我們自己心裡清楚的知道時間、地點、發生過的事,但是很多我們掌握的東西,嫌疑人並不知情,警察看到的是整個案件的聯繫,嫌疑人只能看到案件發生的一個場景,利用好這種信息不對稱,是突破嫌疑人的關鍵。

三、掌握必要的心理學知識和養成觀察人的習慣,這需要理論學習和日常生活中不斷的練習積累,很多有經驗的刑警,到了任何場所,都要觀察周邊環境以及活動的人,這實際上就是一種練習,理論聯繫實踐加上不懈努力,每個人都擁有洞察他人內心的能力。我們不是看不清楚,只是觀察得還不夠。

四、主動觀察和學習有經驗的同志的審訊方法,肢體動作,語言眼神,在人的互動交流中,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是有心理暗示和引導作用的,這種應用十分微妙,科學研究發現,人會不自覺的受到心理暗示的引導,而持續不斷的心理暗示,就可以提高觸發人某個特定行為的幾率,從來沒有100%的科學,升高或者降低幾率,就是心理學應用到生活中具體的作用。

PS:慶祝知乎專欄改版,是比以前好看多了。但是還是要吐槽一下,為毛沒有『警察』的標籤啊……算職業歧視么……只好選犯罪……

推薦閱讀:

愛到極致是變態,百萬讀者追捧的故事——《詭案組》
一家人乘車出行,遇到流氓堵車門。拿刀棍砸車要求下車,我們有對方砸我們車的視頻和照片。警察不管?
一個獵奇的問題 看看大家答案?
如何看待邊防戰士王增志殺人逃跑事件?
《咒怨》的原型?

TAG:法律 | 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