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維解構孫子兵法:你讀不透的兵家之道

古兵法浩瀚,無不以《孫子兵法》為首。兵家人物,叱吒風雲,無不以孫子為祖師。放眼全球,和孫子兵法媲美的唯有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孫子兵法》僅六千字有餘,成書於2500年前,他無法預知今日戰爭戰術變幻,也不懂科技時代的機甲戰艦。但這一切都不能撼動他在軍事理論界的地位。孫子兵法重點不是戰術技巧,而是兵家戰略。極其精鍊,高度嚴謹,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初讀兵法,猶如盲人摸象,難見全貌,孫子兵法13章,為了我們周密地構建了兵法的理論框架。

一、三大原則

孫子兵法所有的理論,是基於這三條原則之上建立的,顛撲不破。

1、知己知彼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是《謀攻篇》中提出的重要準則。這也是孫子兵法最廣為人知的一。毛澤東縱觀全書,亦是對此句最為鍾愛。多次引用提及。知己知彼,看似簡樸,實則運用極其艱難。在下文對戰爭由一維到四維層層解構的時候,將帥要考慮衡量的元素信息急劇增加,遠離一刀一槍,一個決策就是千軍萬馬。在這樣的情境下,知己難,知敵更難。

2、先勝後戰

先勝後戰,在第三篇《軍形》中提出。所有百勝之將,無不奉守此教條。不勝便不戰,戰必勝。吳起、白起、戚繼光,在歷史上,享有百戰百勝的榮耀,他們並非神人,只是極其精懂此道。以白起為例,長平之後,他寧可反抗軍令,也不願再攻趙。就是判斷戰無勝算,不如不戰。

而戰鬥本是熱血之事,大有剛勇血性之將,不論敵我,先戰再說。恰巧勝利,愈加寡謀;倘若不利,便滿腦子以少勝多、背水一戰,如此將領,有勇無謀,在歷史上數不勝數。

3、致人而不致於人

在古代帝王中,唐太宗的軍事天賦,當屬超一流。在他和軍事奇才李靖的兵法答對中,提到:朕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孫武十三篇無出虛實。李靖亦是深表同意,說道:千章萬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於人」而已。

致人不至於人,強調的是掌握戰爭主動權。攻,能調動敵人不能防守;守,能牽掣敵人無處可攻。敵軍士氣高昂,能避其銳,攻其惰;敵眾多,能分之而滅……

戰術萬千,不一而足。孫子無法窮盡,但一句致人而不致於人,卻高屋建瓴講透了精妙。

二、基本要素:五事七計

五事七計,出於孫子開篇《計篇》,講的是戰前的廟算,考量五事七計,能勝則戰,無勝算則不戰。這也是百勝之將超越一流名將之處。

廟算定勝負,究竟算什麼呢?孫子兵法開篇就提到了戰爭五要素:道、天、地、將、法。道,天道人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敵方是否失去人心,我軍是否師出有名。天,天時,考慮作戰天氣和季節,如風向,雨天等;地,地利,考慮作戰地形。地形的重要性要遠高於天時,《九變篇》、《地形篇》、《九地篇》,都是講述利用地形作戰的原則技巧。將,將領,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兵可練,可招募,但一流將帥,都是世出,無法被培養。法,法度,嚴苛的軍法,是將領帶兵必守之道;軍法以嚴,不尚寬容。帶領百十人,能考魅力靠威信,但帶領百萬之眾,治眾如治寡,靠的就是軍法。

五要素中,沒有提到兵,但孫子在七計中提到了。七計,就是廟算要考慮的七個問題。主上是否得道得人心,天時地利是否合宜,將領是否有能力,士卒是否強盛,是否精鍊,軍法是否實行,賞罰是否有度。

五事七計,是孫子兵法開篇所言的重要論述。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三、戰爭四維

藉由五事七計,判斷戰爭有勝算,就可以開戰了。

真實的戰爭必然是四維的,為了方便理解,我們解構成四維,並從一維開始講起。

1、一維:戰力決定勝負

(一維示圖:以強擊弱)

在一維的戰鬥中,戰鬥力量可以直接決定勝負。

要素:兵力、軍備、地形

在這一維度,將領作戰決策,考慮的是:兵力多少,兵器如何,糧餉是否充足,地形對誰有利。

從古自今,戰事千萬,絕大多數都沒有精彩紛呈的故事波折。因為軍事力量的強弱,從來都是戰爭勝負的首要因素。孫子在謀攻篇提到『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十倍兵力才圍城,五倍兵力才攻擊,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孫子提及的五事七計,也都是從屬於一維層面。兵力、軍備、地形,這些要素直觀可量,亦是戰爭最根本。主要觀點主要在《形篇》《作戰篇》《行軍篇》中有論述。

2、二維:戰勢決定勝負

在這一層,士兵戰力,軍團戰力,由一維上升為二維。

單個士兵,受到將領激勵,同心死義,可以爆發巨大戰力;如巨鹿楚軍破釜沉舟,以一當十;士兵承受著嚴苛公正的軍制,殺敵便受爵,如秦軍一般,亦是如狼似虎,戰力爆棚。

一個軍團,通過布局戰陣,虛實結合,兵種配合,亦是深不可測,銳不可當。如戚繼光的鴛鴦陣,諸葛亮的八卦陣。

一場戰鬥,亦不再是簡單兵力對抗,兵馬有分合,出兵有先後,攻守有虛實。戰爭變得真真假假,變幻莫測。

一維強調戰力,二維強調的是戰勢。敵我十萬人對抗,藉助地形形成對敵軍包圍之勢,圍三缺一,可藉此殲滅敵軍。同樣,被困守軍,可以堵住缺口,剃髮誓師,拚死突圍,亦可慘重突圍。

二維要素:戰力(兵力、軍備、地形)、士氣、虛實、正奇

一場戰役中,將領時刻考慮的是:如何分兵、何時出兵、敵軍分布如何、攻打哪個目標、目標是虛是實等,作戰結果不再是簡單兵力計算,因此變得難以捉摸。

孫子兵法中關於此處論述集中在《兵勢篇》和《虛實篇》,前者講奇正,後者講虛實。何為奇正,先出為「正」,後出為「奇」;正面進攻為「正」,側翼襲擊為「奇」;明戰為「正」,暗攻為「奇」;整體防禦為「正」,局部進攻為「奇」。虛實是指軍事力量部署的強弱,防備嚴密的為實,防備空虛的為虛。藉由奇正和虛實,就打開了戰爭變幻的大門。敵我較量變得難以預料,防不勝防!

(二維示圖:長平之戰為例)

如上圖所示,大致如長平之戰經過。秦軍正兵出戰佯敗,並在兩側準備奇兵,趙括不識虛實,輕謀急進,進入包圍,兩側奇兵這時變為為正兵,趙括攻秦軍壁壘不破,後路又秦軍派精銳截斷,和營壁守軍一分為二。最終趙括圍困糧盡,在突圍時被殺。

關於孫子兵法奇正,虛實的解讀,可以詳見李衛公問對,李靖的回答極其精彩深刻。

3、三維:戰局為重

二維戰事可以理解為一場戰役中的虛實較量,而在三維戰事中,則是以戰局角度來思考整場戰事。故以戰局為重,戰地可棄,戰役可敗。

(戰地可棄:鄧艾伐蜀)

以鄧艾伐蜀為例,姜維在劍閣重兵把守,鄧艾鍾會屢攻不破,鄧艾遂出奇兵,從陰平穿七百里高山險阻,奇襲成都,得滅蜀首功。這是局部戰地,不戰不勝,換得戰局勝利。相反,注重局部戰役勝利,而導致戰局示例,亦不乏其例。明末,多爾袞進京後,便試圖一統中原,派出了兩路大軍,阿濟格西征大順,多鐸南下滅南明。就在這時,大順軍在懷慶發起了猛烈反攻,取得勝利。多爾袞大驚失色,急令多鐸西征,與阿濟格合圍大順。大順以一次戰役小勝,換來了戰局的被動,得不償失啊。

(戰役小勝致大敗:清滅大順)三維要素:戰機,戰地,戰將,戰役

這個層面的決策,必須由三軍最高元帥決策:在什麼時機,什麼戰地,由什麼將領,什麼軍團,開展什麼戰役。

可能在一場戰役中,部將精妙運用奇正虛實,拚死力戰卻慘遭身亡,但在元帥心中,這已是預料之中的誘敵之計。孫子後人孫臏,在其兵法首篇《擒龐涓》中,運用此道,大為精彩!

孫子關於戰局的講解,在其兵法並未明確提出。只是在《軍爭篇》提到迂直概念。並非孫子不懂戰局,想必是把此概念,包含在了廣義虛實之中。

4、四維:戰爭服務於政治

政治是目的,戰爭是服務政治的手段。這是《戰爭論》的精彩論點。而這一點,孫子在《謀攻篇》也提出了,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軍事和政治從來都是密不可分。六國合縱,藉由聯盟,可不戰震懾強秦;與秦連橫,亦可不戰免秦干戈。鄰之厚君之薄,燭之武可藉此退秦師;昭君出塞,創漢匈60年太平世。

孫子寫兵書,絕不是好戰派,他在《作戰篇》講到用兵,耗費巨大。『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只有知道用兵的害處,才能通曉用兵之利。而能以非戰爭手段,而實現政治效果,才是鬥爭的最高境界啊!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四、武經七書兵法略談

看過《孫子兵法》,再回頭看其餘兵書,真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如果說孫子兵法真有什麼不足,那就是簡練了些。凡人就算倒背如流,也難紙上談兵。而《武經七書》其餘六本,卻正好可以與孫子兵法相得益彰。

《吳子兵法》吳起是春秋戰國和孫子齊名的軍事家,可惜他的兵書現存不全。但就是這一本殘書,亦是飽受推崇。觀其兵法,吳起料敵極深,他對士兵對將領的考量,深入到人性層面,通曉人性中的暴、欲、惡,並為其所用。具體可見《料敵》和《論將》兩篇。

《六韜》傳說是周初姜子牙所著,所言不僅軍事,更有治國之道。其中的權謀之道,尤為後人稱道,具體可見《文伐》。

《三略》,原名《黃石公三略》,相傳作者為漢初隱士黃石公,張良當年就是得此兵書助劉邦得天下。有很強的民本思想,強調世道人心。

《司馬法》據說是齊國司馬穰苴整理成文,是現存最古老的軍事思想。其中所言:是故殺人安人,殺之可也;攻其國,愛其民,攻之可也;以戰止戰,雖戰可也。真是振聾發聵啊!

《尉繚子》據說是魏惠王時的隱士所著,其中對軍法的論述極其精彩,這也是孫子兵法未詳談之處,讀之大快。

《李衛公問對》記錄了唐太宗與李靖問答九十八條次,據說是北宋仁宗時阮逸的依託之作。如果真是如此,阮逸真是太平年代曠古寂寥的軍事奇才,才不得用,寄情於書。此書關於孫子兵法虛實、正奇的論述精彩絕倫,拍案叫絕!

除去上述武經七書,及至明朝,戚繼光所著《練兵紀實》和《紀效新書》橫空出世,亦屬古兵法一流之作。戚繼光在選兵、練將方面多有心得,更重要的是,其兵法極為詳盡地講述了實戰方法,如何練拳,如何排兵,如何制戰具,後世張獻忠、曾國藩,無不奉為至寶。

後記

研究戰事已久。多年以前,我亦如常人一樣,認為一次精彩奇襲,一次精彩的詐降,是戰爭的關鍵。但戰史研讀日多,愈加迷惑,遂深入研究。

從戚繼光兵法,到外國軍事理論《戰爭論》、《戰爭指導》、《戰爭的藝術》,再到《武經七書》,最後在回歸到《孫子兵法》,數月研讀,終有所得。

黃昏一杯茶,拂卷興嘆:歲月安好,乾坤徒大;世無志士,道英雄事。

——2015年12月13日寫於深圳書屋

推薦閱讀:

你對《孫子兵法》有哪些奇怪的見解?
兵者詭道也,之前諸侯之間有打仗的規矩,做到不傷百姓,而孫子作為第一人打破了這種周禮制度的人,怎麼評價?
古今中外歷史上有哪位大將做到了「智信仁勇嚴」?

TAG:兵法 | 孙武 | 军事研究 | 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