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憑什麼judge我:淺談階層標準的形成

How easily does a social difference become a status distinction? Gender Matters作者: Ceceilia L. Ridgeway, Yan E. Li, Kristan G. Erickson, Kristen Backor and Justine E. Tinkler

錢、權、學歷,有時候真心在想為啥這三個標準會變成社會分層的鐵律捏?人和人之間存在的差異那麼多,為啥就只挑了這三個?為什麼不靠牙齒整不整齊來區分?或者靠睡覺時間長不長來分?布迪厄大大在他的文章里曾指出這個世界的文化標準和階層秩序建立的武斷與偶然,其實暗指他也沒想明白階層秩序的劃分標準究竟是個什麼鬼。既然大大都沒想出來,這個問題咱們今天暫時就不深究了,但是要給各位展示一下的是階層區分的標準選擇到底有多容易。

核心問題

1.人們將一種社會差別(social difference)轉化成一種身份信念(status belief)有多容易? 2.新的身份信仰強大到何種程度才會讓人們將這種信仰通過日常互動表達出來?換句話說,如果我相信牙齒不夠整齊的人都是下等人,那麼這種想法要達到一種什麼層次才能讓我在和牙齒不整齊的人聊天時不知不覺地表現出嫌棄和輕蔑或者對牙齒好整齊的人表現出羨慕嫉妒? 3.性別在這一信念建立的過程中有沒有差異?如果有,是什麼差異?

核心概念

1.身份構建理論(status construction theory):這是一套描述身份信念形成並擴散過程的理論。關注點在人際互動過程中,屬於不同社會群體的個人如何在與他人互動中形成或強化自身有的差異標籤,從而形成一種身份信念,並依據這種信念去評價他人。所謂的身份信念在該理論中即是指社會差異的優劣排序問題,比如牙齒整齊是好的,睡覺時間長是不好的等等。該理論指出,當某些特徵提供了體制優勢的話,強化這種特徵的身份信念就會蓋過其他與之相反的信念了(小雨說:貌似這解答了為啥錢、權、學歷會成為主流社會分層標準的問題)。當某種身份信念獲得社會合理性後,它就被人們當成常識來對待了,並且開始大範圍地引導著人們的行為。

研究方法

實驗。研究用了兩個其實比較類似的實驗來驗證理論。每個實驗都有三個環節,前兩個用來建立與新的社會差異有關的身份信念,第三個用來測試人們在信念建立後與他人互動過程中的反應。實驗一的具體內容即如此,在第三個環節中互動對象為同性。實驗二則是在實驗一基礎上的完善,排除了部分干擾因素,同時進行了一個對比測試,即引入教育水平這一已經建立的分層標準來考察男女在這一觀念的指引下是否會在他人互動過程中展現出態度或者其他方面的差異。

研究結果

1.每當實驗經過兩個環節,男性和女性都有效的建立了關於新社會差異的身份信念。這也就表明,大概在兩輪有引導的互動下,人們就已經可以開始按照新形成的觀念來judge別人了。想要建立自身優越感看來是何其簡單~ 2.在根據新標準來與他人互動時,男性表現的更積極一點,也就是他們更容易把這種新信念帶入到互動過程中,充分地利用新信念來judge別人;而妹紙們則顯得比較猶豫,儘管對新的身份信念表示認同,但是不一定或者說較少在人際互動中展示出這種認同。 3.對於人們已經習以為常的身份信念,比如實驗中引入的教育水平標準,男女在後期互動的表現是一樣的:就是要來judge你。

結論與討論

1.一定程度上的引導就能認同新分層標準?對於還能積極應用新分層標準的男同胞來說,與具有不同社會特徵的個體進行互動在將差異本身轉化為一種分層標準的過程中具有非常強大的作用。

2.妹子們為什麼這麼猶豫呢?身份建構理論指出在一個身份信念獲得社會合理性的過程中,推動這一過程的行為可能會有一些社會代價。而妹子們目前即處於不利地位,對於風險更加敏感和謹慎,因此對於新信念、新標準的推動,妹子們估計就不會表現得那麼積極主動了。不過這一點尚未經過實證確認,因此是一個很好的研究方向。

3.幾位學者認為在具有互依(interdependet)特徵的群體或文化中,一類社會差別更可能變成為身份信念或分層標準。具體原因沒有明說。(但是要注意,中國社會和文化背景長久以來被指出帶有互依特性,這一觀點如果成真的話,小雨認為會很好地解釋為什麼我們的社會寬容度很低的問題)

4.本研究只講了新身份信念的形成,但是社會的身份符號和分層標準都是會隨著時代變更的,有些單純的社會差異甚至沒有機會成為一種社會認可的身份特徵,具體怎麼沒能形成呢?學者們認為這又是一個很好地研究方向。

小雨說: Ridgeway等人的研究對了解社會階層建構一直是挺有啟發意義的。這一篇是她的那篇關於「身份」如何阻礙社會流動的文章的理論墊腳石。看完只覺得更心塞了,因為研究結論基本等於一種秀才遇上兵的對話:「你憑什麼瞧不起我?」「憑你牙齒不夠整齊!」「憑什麼牙齒不夠整齊就要被人瞧不起?」「不為什麼,我就judge你了,怎麼招吧!」。不過小雨覺得,在當下的現實社會裡,社會分層標準的確定雖然武斷但是也不至於這麼狗血。畢竟,有些社會差異是不會成為分層標準的。 關於男女在這一方面的差異問題,似乎生物學界也有研究支持。在絕大多數父系制猩猩群里等級劃分都非常苛刻嚴密,而在為數不多的母系制猩猩群里貌似就沒這種等級劃分,或許還是有,但是不會那麼明顯和嚴苛。文章中,學者們是表示想不明白為啥妹子們不積極主動,小雨卻也想不明白為什麼漢子們那麼樂意把一種單純的差異變成具有社會性的分層標準?能獲得什麼好處嗎?除了社會功能方面的作用,性別的生理差異會不會對此有一點影響?感覺這兩個問題並不僅僅是一個問題的兩面,或許分開研究能對這一問題理解的更加透徹一些。 實驗又沒多說,具體有哪些局限和可以學習的東西,感興趣的親麻煩老樣子移步原文啦~


推薦閱讀:

CSS語義思維
洋蔥圈周刊:胖在體育圈是沒前途的

TAG:小雨一日谈 |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