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養與富養
02-03
5年前朋友一家來做客,談話間孩子的媽媽講了件事。上幼兒園中班的女兒在商場里碰到打著免費梳頭幌子賣發卡的,髮辮盤完,孩子非要買幾百塊的發卡,在商場里哭鬧。我問她媽媽:你怎麼辦?她說:買唄,都說女孩要富養嘛!
很多人都把『富養』與『溺愛』混為一談,以為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就算實現了富養,能使女兒成長為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我卻認為,富養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孩子較為寬鬆的物質與精神環境,並輔以健康的金錢觀與價值觀。首先是『力所能及』,超出家庭經濟能力的供給縱容的是不切實際的慾望;其次是『物質與精神並重』,天下最容易的就是花錢,花時間去了解、去研究孩子,提供恰到好處的精神養分卻困難,某些家長做不到或以給錢來替代;然後是『健康的金錢與價值觀』,不勞而獲的經驗一多,孩子無需付出努力也能得到想要的東西,於是不再珍惜,或者僅以物質來衡量人的價值,看不到精神的可貴。
有的家長由於文化素養不高,知識水平受限,將給孩子花錢等同於『富養』還能理解,畢竟認識決定觀念。但另一些文化層次不低的家長也將嬌生慣養與『富養』劃等號卻值得深思,莫非家長自己太懶惰了?懶得動腦子去分辨一種教育說法的對錯,懶於從實際考慮,也懶於去弄清楚哪些因素是孩子成長中的充要條件,哪些則是必要非充分條件。曾經接觸過一個小男孩Ralph,非常聰明,認知能力和社會性都表現出較高水平,是個資質優異的孩子,其更大的優勢來家庭,他家經濟條件極好,有能力提供最優的教育。可事實上就算完全不考慮成績,只以素質、品質來衡量,Ralph也不是個好孩子。他不放過任何一個與成人作對的機會,以捉弄老師為樂,欺負每一個看不上眼的同學,甚至連未滿3歲的寶寶也不放過,故意去踩人家的手,說寶寶惹到了他。剛見我時還比較友好,我換上工服後他說:還以為你是家長。然後態度就變了,對我呼來喝去。了解Ralph的家庭後感到很可惜。他爸爸經常不在家,對孩子來說,爸爸只是個掙錢的空中飛人。媽媽喜歡濃妝、美甲,對孩子很不耐煩。她說:最好能把一天課程排得滿滿的,我就可以在家看電視了。家裡兩個保姆做家務帶孩子,她卻只想付錢給教育機構,讓老師管教孩子。我想,她錯誤理解了什麼叫做利用優勢。
假設好孩子的定義是心理健康、身體健康、成績優秀、品行端正,那麼良好的物質環境是必要的,但要從中培養出好孩子卻不充分。相比無度的物質滿足,窮養似乎有利於培養堅韌不拔的信念,可是若缺少心靈補償,自卑便會趁機冒出來。一個自卑的孩子無論如何也不能稱為心理健康,不健康的心理卻可以改變成長的軌跡。社會是物質的,並且越來越物質,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一味強調窮養,忽視、屏蔽社會對教育的影響太主觀。對孩子的成長起作用的不僅有家庭,還包括學校和社會,三方互相滲透,任何一方都不能剝離,強行剝離的後果必然是無法適應,意味著被淘汰,家長不希望得到這樣的結果吧?所以窮養,也應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孩子提供足夠的物質與精神環境,並輔以健康的金錢觀與價值觀。家庭經濟條件好卻不過分滿足,並施與愛與人格的關注;家庭條件不好更應該多愛護孩子,不以條件差作為疏於關心的借口。讓孩子了解到錢很重要但不是唯一,同時正視誰都有慾望,而且滿足慾望是本能。
害怕女孩子長大後眼皮子淺,為幾件漂亮衣服賣了自己,可是你再富養,這個世界奢侈起來也是沒邊的;擔心男孩子不思進取,沉溺慾望,可是你再窮養,也改變不了人離不開物質的真相。無論女孩男孩,父母都必須給予足夠多的關心與愛護,物質有度,精神富足,這樣的窮養與富養才是孩子需要的。推薦閱讀:
※期末臨近,該調整你的學習節奏了
※為什麼爸爸只用忙就可以當超級英雄,媽媽又忙又帶娃就不能當超級女英雄?
※老師在孩子面前否定他的父母的行為合適嗎?
※森林教育Forest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