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旱極竟在滄海之濱?
你會看見霧,看見雲,看見太陽。
龜裂的大地重複著悲傷。
旱極這個概念,大家或許相當陌生。我們首先明確一下定義:多年平均降雨量最少、滴雨未落持續時間最長的地方。nn
說到世界旱極,自然也算是一個世界之最。地球上最乾旱的地帶,主要分布在南北緯二三十度,比如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不過,旱極是通過降雨量來衡量的,撒哈拉沙漠還不夠資格。真正的世界旱極在哪兒呢?
請看,圖上顏色最深處,位於南美洲智利北部,南緯 18°-27° 之間的阿塔卡馬(Atacama)沙漠,便是當之無愧的世界旱極。阿塔卡馬沙漠夾在安第斯山脈和太平洋之間,寬 160km、長 1000km,呈現長條狀,平均海拔 610m。沙漠的天空不見飛鳥, 地面沒有植物,只有一條高速公路貫穿南北。公路兩旁曬得乾裂的各色岩石,在強烈陽光的照耀下發出瑰麗妖艷的光芒。夕陽西下後, 僅一個多小時, 沙漠的氣溫就從正午的 50℃ 驟降至 18℃。因溫度驟變,岩石發出「啪啪」的爆裂聲, 令人毛骨悚然。
從智利首都聖地亞哥出發,往北行駛約8小時,便到達了安托法加斯塔——阿塔卡馬沙漠里人口最密集的城市。當地的氣象記錄表明,這座城市全年僅有 20 個日子有雲彩,其餘的 345 天全是萬里無雲的晴空。當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僅 1㎜!而在它周圍的大部分地方,更是 40 年至 100 年沒有下過雨。據說,還有一處被稱為「絕對沙漠」的地方,自 1870 年西班牙人建立氣象觀察站以來,還沒有過下雨的記錄。阿塔卡馬沙漠因此而被稱為世界「旱極」。
阿塔卡馬地區里的房屋,屋頂大都建成平的,不必設置坡度以排水,更沒有擋雨的屋檐。屋頂上常砌一圈矮牆,平頂用來堆放家庭雜物。城市馬路兩側沒有排水道,大部分人不知雨傘、雨衣是何物。由於缺乏防雨設施,即使一點降雨也會引起全城騷動。
由於該地區特別乾旱,雪線甚至退到了海拔 7000m。一些研究表明,該地區的某些河床已乾涸達 12 萬年。該地甚至在整個第四紀都可能未有冰雪覆蓋。
世界上最大的硝酸鈉儲備也在此。從 19 世紀開始,該地的硝酸鈉鹽礦早已被開採用作炸藥和肥料,僅在二戰期間便出產 300 多萬噸。得益於阿卡塔馬沙漠的嚴重乾旱,硝酸鈉並未隨著雨水流失,而是形成了鹽層,平整得像一面天然的大鏡子,完好無損地保存了下來。
那麼,世界旱極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歸根到底,任何降水問題都可以總結為三大因素作用:氣候、水汽、下墊面。
水汽因素方面,太平洋東岸的秘魯寒流是一股補償流,將南冰洋的冷水源源不斷輸送至太平洋西岸。海水溫度比周圍氣溫低 7-10℃,沿海空氣與寒流表面接觸後下冷上暖,形成逆溫層,水汽只能成霧,而難以升至高空凝雲致雨。寒流的功能是減溫減濕,世界範圍內其他寒流附近也是沙漠地帶,如本格拉寒流和納米布沙漠。
下墊面因素方面,安第斯山脈貫穿其東,山脈如同一道屏障,阻擋了從亞馬孫盆地吹來的暖濕氣團南下。這裡也恰好是山脈的背風面,儘管按照緯度來看當地應有東南信風,但無奈「春風不度玉門關」,乾燥是不可避免的。
綜上所述,在下沉氣流、離岸風和秘魯寒流綜合影響下,本區成為全世界最乾燥地區也是順理成章。
儘管如此,當地有一種蜘蛛,也憑藉獨特的本領——結網獲取露水,得以存活。當地的水汽主要以霧的形式存在,近海岸洋面多雲霧,在距離海岸線不遠的地方,由於安第斯山脈的阻擋,大量雲霧沿山坡爬升。水汽以網為凝結核逐步凝聚,繼而變為較明顯的液滴,得以飲用。
當地村民受此啟發,將一張張約 50㎡ 的聚丙烯網豎立在山頂上。潮濕濃密的水霧沿山坡爬升時,撞擊在細密的網眼上,凝結成水珠,在重力作用下水珠沿細塑料管流到山下的容器內。目前 80 張網每天能捕獲約 20000L 水,平均每 ㎡ 網眼每天能捕獲 4L 到 15L 水。
大自然創造了世界旱極,但仿生學的技術卻讓人絕處逢生。
(題圖:La Mano del Desierto 沙漠之手)
推薦閱讀:
※將太平洋的水灌入撒哈拉大沙漠的話,我們會發生什麼事情?會出現綠洲嗎?
※如果在沙漠旁邊慢慢的把沙運走填海 到最後沙漠中的沙不就沒了嗎 淹沒在沙漠的城市也會出來嗎?
※沙漠渴死的人為什麼不吃仙人掌?
※三銅,一段被掩飾拋棄的歷史《泰景亨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