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一個英文名嗎

現在在英語國家留學、工作的朋友很多,出國的朋友們大多都會給自己取一個英文名字,或者沿用自己以前在英語課上用的英文名字。不過不知道是否很多人仔細思考過,自己是否需要有一個英文名?或者這個是否是必要的?

我先來講講自己的故事——我在2010年來西雅圖念碩士,感覺在國外的中國人似乎都要有一個英文名,而且身邊的留學生同學不少也在用,所以也就沿用了自己在英語課上用的英文名Zack (之所以取這個名字是因為喜歡遊戲最終幻想)。

雖然用英文名最初是為了方便和融入美國的生活環境,在讀書的最初一年多,卻也感到了自己內心的衝突和不便。在老美面前,我叫Zack,回到中國的同學和親友身邊,我叫澤渝。兩種角色,在兩個世界,都是我,卻已然分裂。那一種狀態,很像是義大利學者弗朗西斯科.郗士先生給余世存先生《非常道II》序言中的描寫:

在這個奇異的世界化進程里,余先生及其國人沒有突變成洋鬼子。他們停留在了一個中間地帶。他們已經不復以往父輩、祖輩們的模樣,但也沒有轉變成金髮碧眼的純粹外國人……余先生以及像他那樣的中國人既通曉傳統文化,卻又對外來文化心懷興緻,能夠穿梭於兩個世界,吸收並享受兩邊的精華…… 從外人的視角來看,余先生及他的中國同仁理應為此欣慰,但事實上他們並無喜悅之情。他們認為自己是在地獄的邊緣遊走,甚至是深陷煉獄之中。從無別人像他們那樣,掙扎在兩個世界和兩種文化之間,就像聊齋里的書生,奔走於人鬼天地之間。做人好,還是做鬼神更好?

聊齋里的矛盾是,做人好,還是做鬼神好?類似的的問題投影到我的心裡,這樣的矛盾就是做中國人好,還是做外國人好?

不知道這樣心理的矛盾是不是在很多朋友那裡有同樣的共鳴,我在自己的郵件簽名和簡歷上,我就反覆改過很多遍來反覆尋找合適的表達自己名字的方法:

  • 如果寫Zack Zeyu Zhang,老美會當Zack是我的實際名字來直接叫我,但畢竟Zeyu才是我實際的名字,不是我的middle name,這樣用其實也並不規範
  • 寫Zack(Zeyu) Zhang,這個也不合適,因為一般括弧里是放自己的Nick Name

  • 寫Zeyu(Zack) Zhang,這個應該是比較合適規範的表達,把自己的Nick Name放在括弧里,不過這個可能會讓對方不知道你究竟傾向於讓他叫你的本名還是Nick Name
  • 寫Zack Zhang,那自己的實際名字完全沒有體現
  • 寫Zeyu Zhang,自己的Nick Name沒有了
  • 上述幾種郵件簽名我都反覆用過,可能也是我內心中西力量的某種較量,中方力量強的時候,我就把Zeyu寫作我的郵件簽名的First Name,西方力量強的時候,我就把Zack作為我郵件簽名的First Name。可能這樣矛盾在很多留學生心中都有,很巧,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還查到一個在英國的留學生同學也寫過一篇同樣的文字來探討 (BBC UK China 留學日記:要不要取個英文名)。

    這種內心的矛盾可能在自己找工作的階段變得更加激烈,因為我發覺自己開始更喜歡用英文名字。簡單來說,是為了方別老美記憶和稱呼我的名字,但我逐漸發現,至少對我自己來說,這是一個更深層的不自信,我本人使用的目的是為了取悅面試官和別人,或者說讓對方覺得我更美國化或者是美國人,從而提升我通過面試的幾率。我打心底里不喜歡自己的這種心態,想放棄不再使用用自己的英文名。可畢竟是在找工作的過程中,之前一年的很多經驗是在"Zack"的名字下,所以也不能一下字棄之不用。

    一直到找工作的中後期,自己才下定決心在找到工作之後徹底放棄自己的英文名。有三個很重要的助因:

    • 一個是我的一位好哥們,他當時在Apple做管培生,我當時常請教他找工作方面的問題,他當時介紹他自己找工作的經驗,就提到自己一直是用自己中文名,也沒有覺得有任何不方便,他還舉了一個例子就是自己在小組面試的時候成功的把話題引到中國市場的發展,從而把自己在討論中的弱勢變為強勢

    • 一個是當時選的一門MBA選修課的課程作業,是做Personal Brand的調查,其中的一項調查報告就是去google、Facebook、linkedin這樣的搜索引擎或社交網路上搜索自己的名字,看看自己能在結果中排第幾,分析一下自己個人品牌在互聯網上的認知程度。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搜索Zeyu Zhang我排名非常靠前,搜索Zack Zhang我就徹底淹沒在眾人之中了,說明Zeyu是我一個更強和更具辨識度的個人名牌。
    • 一個是我還專門和自己的系主任約了一個時間探討這個問題,他當時對我說,這個完全沒有關係,用中文名字對你的職業發展也沒有什麼問題,完全是看你的個人意願。你用中文名字的話可能讓你能更有對自己國家的認同和有自己的National Pride

    於是,在順利確定工作之後,沒有了擔心影響求職進程的顧慮,我準備了一封郵件,發給我所有的老師同學,還有新公司的面試官、HR和認識的新同事,表達了自己今後不再使用自己的英文名,希望能夠用我的中文名來稱呼我。很多外國朋友和同學知道了,都表示理解和支持,不過有的人一時還不好改口,直接回答我「Ok, I got it. Zack.」 讓人蠻好笑。

    現在,我用我的中文名已經有將近四年,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方便。雖然老外的發音依舊不是特別準確,但是我知道他是在稱呼我的名字。如果有的人不太會發音,我就耐心多教他幾遍,一般都能學會的。

    對我自己而言,自己內心中英名的分裂對立不再,我不需要再有一個另外的名字和角色來扮演,我也對自己的中文名覺得最舒服。美國傳奇籃球教練John Wooden(帶領UCLA校隊奪得12年中的10個全美冠軍)說過一句話,我很喜歡:

    「你的誠懇開始於自己,如果你對自己不真誠,如何才能對被他人真誠?(Your integrity begins with you. If you are not true to yourself, how can you be true to others?)。」

    另一點,我覺得,是克服了自己某種對自己身份的不自信。可能長久以來,我們潛意識裡一直覺得國外的文明處處領先於我們,所以對自己的國家不自信,對自己中國人的身份也有所不自信,不得不尋求一個英文的名字來庇護。坦誠用以自己的中文名,接受自己的身份和歸屬,是戰勝這種不自信的一個很好的方法。《權力的遊戲》里的一段對白很符合自己的這個心境,John Snow為自己私生子的身份懊惱,侏儒Tyrion寬慰他,John Snow反駁Tyrion不會懂得私生子的苦楚,Tyrion回復他:

    「所有的侏儒都是父親眼中的私生子。永遠不要忘記你是誰,因為這個世界不會。把它(私生子的身份)像鎧甲一樣穿起來,這樣就不會再有人可以利用它來傷害你。(All dwarves are bastards in their father』s eyes. Never forget what you are. The rest of the world will not. Wear it like armor, and it can never be used to hurt you.)」

    如果你馬上要出國,還在考慮要不要有一個英文名,我覺得只要不是極度拗口,大可就大大方方的使用自己的中文名。如果你已經有英文名,但是心中也有我一樣的掙扎,你也可以考慮切換回自己的中文名。但是如果你真心喜歡那個英文名並認同那是自己,那麼你也完全可以用英文名,不過一定要取一個合適的名字,不要取太隨便、奇特或有不好隱喻暗示的名字,比如騰訊老總馬化騰的英文名Pony就是一個很好的反例,Pony雖然是小馬的意思,但畢竟不是給人名用的名字(見下圖Nametrends.net顯示Pony這個名字在全美姓名使用為0)...。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大家分享。我覺得名字,是一個人在社會上很重要的一個符號,無論是英文名、中文名,希望大家都能夠認真審慎的思考,做出符合自己心意的決定。

    子路問:「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論語?子路》

    推薦閱讀:

    TAG:古靈少年心 | BBCUKChina留学日记:要不要取个英文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