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選擇是?Roy自選擇模型及前蘇聯的數學家們(Labor系列)
激發Borjas寫這篇文章的可能是他對Roy自選擇的理解。最早提出自選擇概念的是英國經濟學家A.D.Roy。他於1951在Oxford Economics Paper發表了題為《針對收入分配的一些想法》「Some Thought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Earnings」 的論文。 文章討論了為什麼不同職業的收入是不一樣的。Roy最重要的想法是,我們不能假設每種職業的收入都完全由外因決定, 在自由就業的情況下,人們會根據自身偏好和特長作出不同的選擇。這種自我選擇行為於是被稱為Roy自選擇模型。也許這種想法當下看來明顯不過,但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職業並不是個人選擇而定的,於是經濟學家也想當然得認為職業報酬「好像是歷史偶然因素造成的」 -「developed by the process of historical accident」。但對於現在很多Labor Economics問題,自選擇模型都非常有用。其中George Borjas於1987發表的Self-selection and the earnings of immigrants最為經典(原文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上,推薦一讀。)他用Roy模型來分析移民這種二元選擇 。曾經人們普遍認為移民只對於高收入工種有促進作用,但鑒於這幾年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對於非法移民改革爭議連連,我們也知道移民對於低收入工種也是意義深遠的。Borjas對Roy模型的應用能很好的解釋高收入移民和低收入移民(還有第三種不常發生的政治移民。)我們先來看一下Borjas對Roy模型的提煉(其實模型可以簡單概括為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不知各位看法如何?)
/*(無害的)數學出沒
以下我們標記本國為country 0,移民國為country 1。首先假設收入在國家 可以表達為。同時標記協方差為。假設 和 是聯合正態分布,也就是說。
這裡關於收入的假設是:一部分收入由observable characteristics 可觀察特徵決定,如教育水平 ( 和 );另一部分 則由不可觀察特徵決定 unobserved characteristics ( 和)。
標記 為 和相關係數,那麼。
假定移民的開支 是在本國收入的一部分,即 ,這樣後面我們可以簡化。(註:當然這個假設有待商榷,但簡化是用 在 0 處的泰勒展式。)
接下來我們便能導出移民決策啦。即根據以下的正負來決定。 正的時候移民後的收入更高,會選擇移民;反之則留在本國,即。
接著標記,我們知道。這樣的話一個人準備移民的可能性可以寫作
。
其中我們標記。如果z值更高,那麼就越不可能移民,影響z值的有本國收入,移民國收入,移民所需費用,和z的標準差。前面三項都是比較直觀的因素,接下來我們更多的探討這個標準差的影響。
對於已經準備移民的人,我們也想知道他們在本國是處於什麼樣的收入情況,是高收入還是低收入,即 和 相對本國平均收入的大小。 相關推導可以查看原文,以下我們直接看自選擇結果啦。
假設兩國的平均收入相等,那麼對於移民的人們,比較他們在本國和在移民國的收入分布主要看和的正負:
。
數學結束了*/
有以下三種情況:
- 正向選擇移民(而且),即在本國收入和移民國收入都很高,但是移民國的收入分配比本國更加分散。比如歐洲的好醫生移民到美國,因為美國醫生的收入相對平均收入要高很多。
- 負向選擇移民(而且),即在本國收入和移民國收入都很低,但是移民國的收入分配比本國更加集中。比如墨西哥的勞工移民到美國,因為能享受更好的社會福利。
- ()移民是負向選擇,但收入在兩國沒有相關性。Borjas說此類為難民式移民或曰政治性移民,比如人們逃離專制國家。
關於第一種(高收入自我正向選擇)和第二種(低收入自我負向選擇)都有很多研究,而第三種情況較少。但就在這篇文章發表後不久,蘇聯解體了,Borjas當然沒有放過這個機會。雖然搜集數學家的panel data很費事(用到了The Mathematics Genealogy Project呢!)但還是有了開篇提到的這篇文章。
來到美國的數學家們都是同行中的佼佼者,其實也是正向選擇移民。意外(不意外?)的是美國的數學家並沒有因為和蘇聯學術交流,而提高自身水平,Borjas和Doran估算蘇聯數學家的湧入在 1992到2008間減少了美國數學家近三成的發表量,而且1992年左右的美國本土博士生們都就業難了。。
雖然是從移民的自選擇問題出發,Borjas和Doran的意圖更在於討論學術人才湧入對於本國學術人才的影響。學術圈一方面是在教職上競爭,另一方面是發表論文數上競爭。當然論文發表量並非是一個好的測量方法,我們都知道錢學森歸國對我國航空事業還是有巨大貢獻的(如題圖。)
所以想問大家對於學術圈productivity有什麼好的測量方法嗎?你覺得自選擇模型還能解釋哪些別的現象呢?
推薦閱讀:
※中值選民定理的驗證:清華學堂路上的修車鋪
※商家按身高打折屬於價格歧視嗎?
※怎樣從經濟學角度分析雙十一?
※價格機制總是最好的么?為什麼有時並沒用價格機制來配置資源?
※對未來決策會產生影響的已付成本是不是沉沒成本?
TAG:经济学常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