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虛構

小時候,很喜歡看各種小說,特別是科幻。早在三體成名前,劉慈欣已經用《鄉村教師》《全頻帶阻塞干擾》俘獲了我的心。

有人的地方就有派別。人們常常為了「硬科幻」「軟科幻」爭執不休。而我覺得我大概是偏「軟」的那一方。比如說《黑暗的左手》《潛在的異族》,比知名神作火星三部曲有意思得多……(我能說《紅火星》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嘛?)

中學的時候,科幻作品來源只有《科幻世界》和它的增刊。於是直到大學,才有機會看到那些最著名的作品:《基地》系列,《沙丘》系列,《安德的遊戲》系列,……意識到他們探討的更多是社會,或者說,人類社會的課題。也是在這時,開始接觸更深的物理學知識,開始意識到那些或著名或非著名的科幻小說所描述的世界,在我們這個宇宙存在的可能性極低。而劉慈欣在小說里極力想要寫入的物理學定律等,已經都變成了小兒科。

而更痛苦的是由於我所學的專業(環境),我開始看到這個世界極悲觀的一面。這個段子我大概講過很多次了,但是我還想說一遍:我們上環境學導論時所用的國外教材(那門課是雙語),在後記里推薦了十個希望環境專業學生知道的tips。第一項就是:不要悲觀。

一本整個學科的導論書里告訴你的最應該記住的事情是不要悲觀。可見現實有多麼悲觀。

我很憂傷。

我對虛構作品的熱愛開始變得模糊。除了很惡趣味地把88鬼故事版的精華區翻了個遍以外,我逐漸開始更愛看現實題材的作品。如果一件事在現實中沒可能發生(或者是我認為沒可能發生),我很可能就再也不會看這個作家的作品了。

我想大家中學的時候都背過魯迅的句子: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少年時,只覺得這樣的句子很酷,也不能理解為何這樣的人是種幸福者。也許直到現在,我也不能真的理解可以為了理想去拿雞蛋碰石頭的人。但是在虛構和現實之間,選擇真正的現實,需要巨大的勇氣;我被這種勇氣所吸引著。

那麼我將置虛構於何地呢?

大約也就是最近,當我試圖放下自己去傾聽他人的時候,我逐漸發現這個世界,原來是靠每個人心中的虛構來運轉的。這倒是挺像阿西莫夫說的「心靈史學」。而誰又能說這種在每個人心中存在的虛構,不是一種真實呢?或許我們無法如阿西莫夫筆下的人一樣,通過心靈史學預測未來(而且,他的設定前提是人數必須大於一顆行星的人口),但是每一個虛構的故事,都有真實的力量去改變他人內心對世界的印象。儘管許多時候,這種力量被濫用了;可是如果被好好使用呢?

原來,從重新審視虛構開始,我對現實的認識,也才剛剛啟幕。

推薦閱讀:

在修行中,有師父帶著修行是一種什麼體驗?
如何理解有為法?無為法?
佛教凈土法門如何修行?
沈家禎:六十年修學心得
在日常生活之中開發覺性

TAG: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