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力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Part.2]

我們上一篇說到,我們小房子的地震力是471千牛。地震來了,就相當於有一個變形金剛那麼大的千斤頂在水平方向推房頂,施加的推力是471千牛。但我們也知道,這只是「相當於」而已。實際地震的時候,並沒有變形金剛在推房子,那房子又是怎麼倒的呢?地震是如何作用到房子上的呢?

想像這樣一個場景,你站在原地不動,另一個人用力推你的肩膀,是不是很容易站不穩呢?再換一個場景,你站在公交車上,公交車突然剎車,你是不是也很容易站不穩呢?這兩種情況對你而言,是不是等效的呢?

有人推你,你腳在地面上不動,肩膀被人向後推,所以站不穩。公交車急剎車,腳跟著公交車地面減速,但上半身還維持著之前高速運動的慣性,所以也站不穩,這就是一個「慣性力」的概念。

變形金剛推房子,就類似於別人推你;地震來了,就類似於把房子放在一個巨大的公交車上,然後公交車急剎車。實際上,並沒有「力」直接作用到到房子上,而是房子的基礎隨著地面運動,而上半部分還保持靜止,由於慣性就產生了「作用力」。

問題來了,假設你站在公交車上,然後公交車急剎車,你站不穩的程度,或者說,你受到的慣性力的大小跟什麼有關呢?事實上,起作用的只有一個指標,就是公交車的加速度。公交車剎車踩的輕柔,減速減的慢,你就不會有太大的感覺;剎車剎的狠,你就會被晃一下;急剎車一腳踩到底,估計你就趴地上了。

加速度的大小如何表示呢?像有些跑車或者性能車上,不光有時速表、轉速表,還會有加速度表,實時顯示現在車輛的加速度,比如 0.5g,-0.3g 之類的。以重力加速度為單位,數字越大,說明加速度越大,坐在裡面的人受到的慣性力也越大,也就是常說的加速時候的「推背」感越強烈,減速時候的慣性力也越大。

地震也是一樣,對於我們的小房子,質量一定,剛度一定,影響地震力大小的只有一個因素,就是地面運動的加速度。拿我們的這個小房子來說,重量是2942千牛,乘以0.16,得到的地震力是471千牛。換言之,這其實就相當於地面加速度為 0.16g。

地震中的地面運動加速度,我們可以用儀器實際測量,這些第一手的測量結果,就是我們進行抗震分析的基礎。比如下面這些數據就是1995年阪神地震的實測地面加速度,每隔0.02秒測量一次,共測量了2400次,共持續48秒,加速度的單位為 g。

把這些數據表示成圖像,橫坐標為時間,縱坐標為加速度。

什麼意思呢?我們前面的例子里,相當於地面加速度是 0.16g,也就是說,我們近似認為,地震到來的這48秒內,地面加速度一直是 0.16,沒有變化。但實際上呢,真實地震加速度的變化非常不規律,其實是上面的這個圖形,一會兒是+0.1,一會兒+0.5,一會兒又是0,一會兒又是-0.4,隨時間變化非常劇烈。

換言之,我們近似認為一直是 0.16g,其實是過於簡化了這個問題。由於地震加速度的來回變化,實際上這是一個複雜的動力學系統。如果我們認為加速度一直是0.16g,那麼房頂的位移就是我們之前得到的2.354毫米。但現在看來,加速度並不是恆定的0.16,而是一直在變化,那麼我們的房頂位移也就不再是2.354毫米,也是一直在變化。

那麼我們已知地面加速度的變化,如何求出相應的房頂位移的變化呢?這個過程就複雜了,有很多種數值計算方法,包括 Central Difference Method、Newmark』s Average Acceleration Method、Newmark』s Linear Acceleration Method 等等。

我們繼續我們的小例子,用 Newmark』s Average Acceleration Method 來求解,假設地震就是上面 1995 年的阪神地震。

首先我們得進行相應的單位變換,方便起見,所有的單位都轉化為千牛、毫米和秒。

然後就可以歡快的進行數值運算啦。有了Matlab,小夥伴們再也不用擔心我的算數了。

計算結果是這樣的,下面的藍色曲線就是我們的地面加速度,紅色的就是相應的房頂位移。我們上一篇的例子,如果藍色曲線是恆等於0.16的水平線,那麼紅色的曲線就是恆等於2.354的水平線;我們這一篇的例子,藍色曲線是這樣不斷變化的,那麼紅色的曲線也相應不斷變化。

房子最大位移是多少呢?紅色曲線的最大值是20.469毫米,最小值是-21.667毫米。也就是說,我們的這個小房子,如果是在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中,來回晃動的最大位移將會達到21.7毫米。

問題在於,我們的房子不是在大阪,而是在汶川。別著急,我們可以找到2008年汶川地震的實測記錄,然後根據這個地震記錄進行計算。步驟完全一樣,只是把阪神地震的數據換成汶川地震的數據而已。

事實上,阪神地震比較猛烈但是短暫,汶川地震持續時間非常長,為了方便讀圖,我只截取了前50秒的地面加速度和房頂位移。整個地震過程中,最大位移為 7.832 毫米。

這個7.832 毫米又有什麼用處呢?首先,我們要核對它是不是超過了規範的限值。我們上一篇提到,限值為550分之一,也就是 5.455 毫米。7.832 大於 5.455,也就是說,我們的房子在真實的汶川地震作用下,位移已經超過了最大限值。我們需要重新修改設計,直到滿足要求為止。

其次,我們知道剛度的概念,當施加200千牛的水平力的時候,房頂位移為1毫米。那我們現在已經知道最大位移是 7.832 毫米,相當於施加了多少的水平力呢?

很簡單,等比例換算一下,這時候相對應的水平力是1566千牛。也就是說,此時我們房子的所有柱子加起來必須要承受1566千牛的作用力。

那問題就來了,我們上一篇得到的結果是471,這一篇的結果是1566,差得也太多了。實際上,我們這裡的分析都是基於彈性範圍內,但實際上在汶川地震這樣的強震下,結構會進入彈塑性狀態,也就是說剛度 k 會發生變化。在做好抗震構造措施的前提下,地震力會做一定的延性折減。另外,我們這裡只取了一個記錄數據,不排除數據本身有誤差,實際的工作中,應該選取多個記錄來源的多條地震波,逐一分析,然後再綜合考慮。

同樣的小房子,上一篇我們用的是查表查規範的反應譜法,這一篇我們用的是數值計算的動力時程法。這兩者之間有什麼聯繫嗎?規範里反應譜的參數又是如何確定的?我們會在後續的內容里繼續探討。

題圖來源:Seismometer 圖片作者:User:Yamaguchi先生


推薦閱讀:

作為結構工程師的你,是否經常擔心自己負責的項目出事故?
地震力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Part.8]
如塞西爾·巴爾蒙德般的著名結構師有哪些?
如何分析這個砌體結構構件?

TAG:土木工程 | 结构工程 | 地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