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 WWDC 重點是啥?
6月2日的 WWDC 2014,信息量非常大。重點是啥?每個人的看法都不太一樣。
程序員們最開心,因為蘋果沒忘記給他們新玩具——新編程語言 Swift;設計師們也很 high,擬物設計徹底安息了,OS X 終於也走進了扁平化的大門……
當然產品經理們更高興……因為 iOS 8 釋放了 4000 多個新 API,其中多了很多以前沒可能在 iOS 上實現的東西。他們早就開始對著線框圖意淫新功能了,呵呵呵呵。
這麼多新名詞里,最讓我看重的是 continuity。Continuity 即「連續性」,在蘋果的語境里,指的就是人與設備之間的無縫銜接。蘋果對「連續性」的追求,可以追溯到喬布斯 2007 年在 D5 大會上第一次提到的「後 PC 時代」一詞。他的意思是說,像 iPod 之類的智能便攜設備,將取代 PC 在人們生活中的主要地位——
PC 會繼續以各種不同的形態與我們共存,但仍會有更多適合各種特殊場合的設備,譬如 iPod,或者 Zune。(彼時 iPhone 尚未發布)
微軟也有一個類似的口號,即「PC+」。早在 1999 年,比爾蓋茨就曾經描述過他心目中的「PC+時代」:
不僅僅在 PC 上……無論你在任何地方,想要做任何事情,你都能隨時在手邊的設備上得到所需的信息。
這樣的描述與喬布斯的「後 PC 時代」其實沒有什麼區別。兩家公司的老大對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描述,大概只是因為一家公司在 PC 領域佔據統治地位,另一家則一直謀劃著以隨身設備翻身吧。
無論是「後 PC 時代」,還是「PC+時代」,描述的都是桌面電腦和便攜設備無縫銜接,可以隨時隨地滿足不同需求的場景。15年後的 WWDC 2014,第一次讓人看到這樣的可能即將成為現實。
為啥?
在電腦和手機之間以無線的方式無縫互傳文件?呵,五年前用藍牙就可以做到。蘋果著力渲染的「Handoff」無縫同步,即電腦上的文檔可以隨時在 iPad 或 iPhone 上打開繼續編輯?Dropbox 之類的網盤早就把這功能實現得八九不離十了。
而且,這些功能都無法脫離工作場景,無法超出「幫我搞定」的層面——仍然是提供解決問題的工具,而非直接提供解決方案。真正讓人眼前一亮的並不是 iOS 和 OS X 那些炫目的 UI 和華麗的新功能,而是 HomeKit。
HomeKit 是蘋果在 iOS 8 中新增的程序介面的集合——廠商可以將自己的智能家居控制器通過 HomeKit 連接到 iPhone,用戶就可以通過統一的入口(譬如 Siri)來控制家裡所有的智能家居。簡言之,HomeKit 就是蘋果眼中未來的智能家居中樞。
說到智能家居,可能你腦子裡的印象還是通過 Wi-Fi 遙控的電燈泡、聯網的插線板之類。這些小零件現在看起來又貴又沒用,完全沒有價值;不過別忘了五年前的第一代 iPhone——當時它看起來就是一個昂貴的玩具。有個有名的段子:諾基亞對 iPhone 做了調研,結果是「這玩意不可能對我們構成威脅」。至於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iPhone 發生質變是由於 App Store 的設立,而智能家居的質變或許就從 HomeKit 問世開始。
智能電燈泡們這麼久仍未能普及的原因,是每個電燈泡都需要一個獨立的遙控器——家裡一室一廳一衛一廚,四個燈泡就得懷揣四個遙控器。
當然,現在科技進步了,四個遙控器變成了一個 app;但每次開燈關燈,還得從兜里掏出手機,找到 app,打開,等待啟動畫面過去,找到對應的按鈕,按下去,然後看看如果不成功的話再試一次……
而有了 HomeKit 這樣的中樞,事情就不一樣了。正如 Federighi 在台上所說,只要對著 iPhone 說一句「我要睡覺了」,它就會自動幫你鎖好門,關好窗,熄滅日光燈,把空調調整到睡眠模式,打開空氣凈化器……
這樣的情節,其實就是對人們日常生活中各種需求的打包解決方案。
什麼是需求?「我要把一個文件拷到手機上」不是需求,「我一會兒要用這個文件去給客戶做演示」才是真的需求。「我要關燈」不是需求,「我想睡覺」才是真的需求。
需求不是去做一件事,而是完成一件事。用手機控制家裡的日光燈只是為了達到關燈睡覺目的的奇技淫巧,晚上23點先去洗漱然後躺在床上就可以自動關燈鎖門才是真正的需求。HomeKit 提供的以唯一入口進行操作,用程序控制智能家居的方式,可能會變成實現日常生活中各種需求的真正解決方案。
「關小羽你這個大果粉,就知道吹!」
我可沒說只有蘋果能做到這樣的事情……當然,蒂姆庫克的說法是「如此美妙的事情,只有蘋果有能力完成」;但最後的結果,多半是蘋果正在淌水,小米直接一通蛤蟆神功就游過河去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