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球帝周刊:豪門死穴之拜仁篇

首發:懂球帝丨作者:鵬Sir

「拜仁也有死穴?!」

當讀者們看到「豪門死穴之拜仁篇」這個標題的時候,心中會否有這個疑問?

有別於以往,筆者不再把文章標題放在最開端,也不再問大家「點擊進入文章之前,看到拜仁,大家會想到什麼?」,因為,目前強大的拜仁,看起來的確沒有什麼死穴。

筆者也坦言,拜仁的死穴,對比其他豪門來說,並不那麼迫切,也並不那麼致命。可是,「新宇宙隊」,也並非強大得完全沒有缺點。

這個「死穴」,比較特別。

拜仁慕尼黑——維穩衝擊

記不記得拜仁頭號球星里貝里的續約風波?還有現在續約曼朱基奇和克羅斯遇到阻滯?大家有沒有覺得奇怪,為什麼財務穩健的拜仁,在續約球星而已,居然那麼困難?

有別於以往,筆者這次打算用某個著名的足球經理人遊戲的兩個實驗起始。

不記得筆者從何時開始,玩這個遊戲,自己規定一線隊25人陣容必須要有一個主題,比如說全部是自家青訓球員,或者全部相同國籍。筆者一般要求自己3個賽季之內達成這個目標。最初原因,只是筆者玩這個遊戲太久了(這個遊戲是以06-07賽季開始的,筆者06年開始玩到現在),開始想有一點新意。但是,n卻給筆者意外的發現…

第一個實驗,筆者使用米蘭,目標是陣容全部是義大利人。當時的米蘭,擁有最多義大利人,尤其是最多義大利國腳。由於義大利球員大部分都留在意甲國內發展,筆者所使用的米蘭當時仍然是如日中天,球星當打年齡,比如說卡卡之類的外援,能賣幾千萬,因此筆者有條件動輒高價從其他意甲球隊挖來主力。筆者觀察到,被筆者挖角的球隊(尤其是佛羅倫薩和巴勒莫),都會把筆者給予的轉會費分散投資,從國外買入3-4人,導致遊戲的第三個賽季,大量外援湧入,聯賽競爭激烈,筆者根本無力分心歐冠,甚至其他意甲球隊在歐洲賽事的成績也不理想。

此情此景,像不像現今外援大量湧入的英超?像不像早年拜仁不斷從國內高價挖人,導致競爭激烈、拜仁領導地位有所動搖的德甲?

第二個實驗,筆者使用瓦倫西亞,目標是陣容全部是西班牙人。關鍵的交易在第二賽季的夏天發生:馬競把頭號球星托雷斯以5400萬英鎊的價格賣去曼聯,用這筆資金當中的4000萬直接買斷筆者球隊的華金。筆者因為這筆資金,一下子從其他西甲球隊低價買來5個球員,當中略倫特、納瓦斯等都是原球隊的主力。而高價引進的,則是第三賽季夏天還在利物浦的阿隆索。結果,第二個賽季因為筆者的「掏空」西甲,皇馬在當時仍然未恢復元氣之下,筆者在西甲只有巴薩一個對手,第二賽季拿到西甲亞軍、歐冠亞軍和國王杯冠軍,第三賽季拿到西甲冠軍。而被筆者掏空的球隊,低價的轉會費,根本不足以彌補流失的主力,所以這些球隊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低價掏空一國聯賽,流出大量資金到國外買巨星,像不像這幾年的西甲?像不像07年開始從國外高價引進球星,最近對多特蒙德等德甲球隊「趁火打劫」的拜仁?

「規劃」德甲

擁有德國70%球迷,在國內外賽場一枝獨秀,財力實力遠超同國其他對手,拜仁慕尼黑的確是無可爭議的德甲壟斷者。拜仁的一舉一動,對自身、對德甲,甚至對德國國家隊,都有巨大影響。

因此,大家可以看到,拜仁在國內高價挖來其他球隊的主力球星,其他球隊經歷了短暫的陣痛以後,因為拜仁給予的資金,德甲曾經有好幾年競爭激烈。到了2007年夏天,拜仁決定調整轉會策略,先後引進托尼、里貝里、羅本等國外球星,提高了自己實力,德甲知名度也增加了,但是同時拜仁沒有「便宜」對手。甚至,對於頭號競爭者多特蒙德,拜仁這兩年是「趁火打劫」,尤其是萊萬多夫斯基這個夏天合約期滿自由轉會,更是一分錢也不便宜死敵。在德甲的壟斷,拜仁因此保存極大體能,得以應付激烈的歐冠,四年三進歐冠決賽並且最終成功奪冠,就是最好證明。

里貝里和托尼的到來,標誌拜仁正式調整轉會策略

現在的拜仁,陣容配置合理,主力球星處於黃金年齡,青訓人才輩出;商業方面,跟安聯等多家大企業都有合作,收入穩定且巨額;財務方面,穩健之餘,薪酬開支合理,轉會費花得很謹慎。可以說,所有豪門當中,拜仁的確是最健康的一家,方方面面都顧及到,真的達到了平衡。

注意:平衡。

拜仁的成功,也帶動了德甲甚至德國國家隊。拜仁開始在國內挖人之際,其實德國國家隊剛好進入青黃不接的年代。拜仁挖人帶來的資金,加上德國國內開始加強青訓培訓,德甲球隊大部分都走「低價外援+本土/青訓」的組軍路線。經歷短暫陣痛以後,德甲球隊全面復甦。甚至因為拜仁挖空主力,德甲球隊開始啟用本土和青訓球員,德國國家隊也迎來人才井噴。有意思的是,0304賽季依靠青年軍奪得德甲亞軍的斯圖加特,就有一個拜仁的本土青訓借將——現任拜仁德國國家n隊雙料隊長拉姆。

現任的雙料隊長,當年曾經是斯圖加特的借將

可是,拜仁的成功,是有策略為之,還是根本是無奈之舉?

嚴謹限制

在英西法等國的聯賽越來越多外資湧入的同時,大家有沒有覺得奇怪,為什麼德甲幾乎不見這種情況呢?

大家可能不知道,德甲有嚴謹的財務審核制度,就像德國民族性的嚴謹一樣,對於各德甲球隊都有著方方面面的限制。新賽季開始之前,每隊球隊都要上繳一部分保證金。為了獲得聯賽許可證,俱樂部必須遞交球隊的預算和支出,並證明球隊財務穩健。有關俱樂部債務水平和球員工資總數是被嚴格監管的。在股權所有制上,直到1990年代,所有的德甲球隊都是會員100%控股的。後來,德國方面覺得,100%球迷擁有球隊的話過於保守,將大大削弱德甲球隊在歐洲賽場的競爭力。因此,德甲行使了著名的「50+1」法則,即俱樂部會員至少擁有球會50%的股份,外加1%的決定權。這些措施,極大的阻礙了外資的湧入。

在收入上,更可以看出德甲為什麼吸引不到投資者。收入來源,基本上離不開三大塊:比賽日收入、電視傳播收入、商業收入。

比賽日收入方面,安聯球場的容量可是7萬左右。以阿森納作對比,酋長球場可是相差了接近1萬的座位。在兩傢俱樂部的比賽日都是座無虛席的情況下,阿森納的比賽日收入可是全歐排名頂尖的1億英鎊。拜仁呢?居然是只有一半左右的5100萬英鎊左右。造成這個差距,其中一個因素是主場比賽數量。阿森納這一類英超球隊,一個賽季38場英超比賽,一半是主場,也就是19場,再加歐冠3場主場小組賽,淘汰賽最少1場主場比賽,再算國內杯賽,一般27場是最起碼的數目。而拜仁呢?一般就23場左右。

4場比賽那麼大的差距?顯然不足以解釋。真正的原因,就是門票價格。前往慕尼黑觀看一場德甲比賽,最便宜的球票為12歐元,平均來說門票價格才20歐元。而英超聯賽的低價票一般也要30英鎊左右,幾乎是德甲的3倍多。英媒曾經批評,高票價將很多英超的鐵杆、特別是年輕球迷拒之場外。可是,無論票價多高,英超球場還是幾乎場場爆滿。從經濟學的角度上,這叫做需求彈性低。也就是說,無論價格如何大幅度調整,消費者的數量變化都不大。

如此低的需求彈性,英超各俱樂部,尤其是需要還債的阿森納,好聽點說,做到利潤最大化;難聽點說,就是在坑球迷。彼岸德甲,始終限制球票價格上漲。包括拜仁、多特蒙德、沙爾克04等球隊在內,他們都把一半的季票控制起來,保證每場比賽50%的球票可以讓大眾買得起。這是一種文明的制度,但是,變相也是在限制了收入。

7萬座位的安聯球場,並不代表能為拜仁帶來最多的收入

再來談轉播收入。德國國內免費電台數量眾多,競爭激烈。直到n2012/13賽季,德甲每年的轉播收入的平均值是每年4.12億歐元。英超呢?每年電視收入是12億英鎊,2013/14賽季還將增長30%。具體到俱樂部,拜仁拿下德甲冠軍才能收到2000萬英鎊。切爾西奪冠的時候可是拿了5000萬英鎊。這就解釋了為何阿森納戰績不佳,仍然能比拜仁多拿1400萬英n鎊的電視轉播收入。

拜仁基本上是依靠在歐冠的表現獲得收入的。2012/13賽季,拜仁就拿到了接近7000萬歐元的電視收入。2009/10賽季,殺進決賽的拜仁也n能拿到4490萬歐元的電視轉播收入。2008/09賽季,1/4決賽出局的拜仁的歐足聯電視轉播分成達到了3460萬歐元,這已經是所有歐冠參賽隊里第二高的了。得益於德甲龐大的市場,他們在歐冠的TV Market nPool這塊蛋糕中分得了最大的一塊(2150萬歐元)。但是,背後也是因為其他德甲球隊在歐冠比賽不給力,拜仁才可以分到如此大塊。

讀者看到這裡,是否開始了解,拜仁為什麼要想盡方法在德甲一家獨大了?

商業收入,就是拜仁如此財大氣粗,能夠出手闊綽的原因。.59億歐元的商業收入,對比阿森納的5650萬歐元,可是多了足足1.02億歐元。n1.02億歐元是什麼概念?「土豪」曼城的收入。對比全球收入最高的皇馬、巴薩和曼聯,商業收入分別是1.39億、1.12億和8220萬歐元。在商業收入上,拜仁的確是無可爭議的世界第一。

可是,這種依賴多家企業贊助的模式,看似健康,但是更容易造成壟斷。同為德甲的漢堡,總收入是1.46億歐元,換言之,拜仁光是商業收入就「秒殺」了漢堡。這也不難理解,你是國內老闆,你會選擇的,自然是國內最大企業來替你宣傳了。

球場冠名的安聯,也是拜仁的主要合作夥伴之一

所以,不難理解,德甲為什麼會出現拜仁壟斷。因為德甲的嚴謹限制,的確會造成只要有一家領先,其他俱樂部基本上就無力去趕超。因為,連唯一可以趕超的途徑——大筆資金注入,在德甲都沒辦法發生。所以,除非壟斷者願意流出資源,不然壟斷只會越演越烈。

內外受困

記得筆者在前文一開始就提到的續約問題嗎?還有拜仁為什麼要挖角國內球星?這其實是拜仁無奈之舉。

對內,德甲對於工資有嚴格限制。德甲球隊的收入和工資比,都維持在50%或以下。可別忘了,前文已經分析了德甲的收入如何受限制。也就是說,哪怕是拜仁,也不能隨意開出高額工資。

對外,拜仁可是面對一波又一波的通脹。記得「豪門死穴槍手篇2」當中,筆者提到阿森納所面對的球壇通脹嗎?受限制的拜仁,其實同樣在面對。情形就好像你存了錢在銀行,但是因為條款限制,比如銀行要求最低存款金額,因此不能隨便拿出來一樣無奈(坦白說,拜仁算是變相的「七存息」)。從拜仁在千禧年前後開始,拜仁先後面對的,是意甲的瘋狂幾千萬買人和皇馬打造銀河戰艦的兩波通脹。拜仁要買巨星,自然是轉到國內以避免花冤枉錢。

拜仁因為自己迫於無奈的「注資」而振興了德甲,領導地位開始受到動搖。偏偏,阿布君臨切爾西,還有巴薩夢二崛起,又來一波通脹,同時國內競爭因為自己的「注資」轉趨激烈。拜仁此時,看準的就是那些還沒在豪門但是有頂級實力的國外球星。里貝里、托尼,還有被「皇馬超市」掃地出門的羅本,通通花費只有n2000萬歐元上下。引進這些國外的「廉價」球星,花銷在預算之內,提升自身能力之餘又不會便宜國內對手,可謂再適合不過。

再到多特蒙德崛起,拜仁當然是打擊這位國內最大勁敵了。原因?拜仁根本無力開出高薪留住自己的球星。里貝里在2010年續約,與皇馬傳了一年的緋聞暫告一段落。但是,里貝里當時的年薪是1000萬歐元。至於曼朱基奇和克羅斯為什麼續約失敗?克羅斯的年薪是450萬歐元,傳聞皇馬開出的是1200萬歐n元…

萊萬多夫斯基:「再見了…」(設計對白)

其實,這就好比一家公司,開支受到嚴謹限制,工資預算就只能開出某個數目,但是勞動市場人口稀缺,同行都在搶人,工資水平自然拉高。像阿森納還可以先給出高工資,再大賣海布里地產項目去追回收入。拜仁可是連收入開支都要經過德甲審查的。所以這就不難理解,拜仁在一些關鍵時刻,還是沒有人能夠像C羅、n魯尼、范佩西那樣改變戰局。原因也很簡單,這些級別的球星,要求工資是多少?

這就是拜仁面對的無奈,過度嚴謹所帶來的無奈。創業難,守業更難。不要說發展了,就算只是維穩,也是要面對不斷的衝擊。

極端平衡

平衡,本來不是一件壞事。但是,過度的平衡,就會不過不失,高不成,低不就。過度平衡,也缺乏靈活性,難以適應環境變化。

可能讀者會問:上一篇「豪門死穴之皇馬篇」,筆者不是在說皇馬很極端嗎?記得上一篇的小標題是什麼嗎?本末「失衡」。

這就是筆者提出的重點了:極端,是否能同時平衡?

極端和平衡,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但是,筆者看來,這並非是完全衝突的兩個概念。甚至很多成功人士,就是掌握了這個極端當中的平衡。

平衡的人生,可能都是很多人在追求的。誰不想什麼都擁有?有工作,有休息時間,有健康,閑來可以跟朋友吃飯聊天,有時間去旅遊等等。可是,誰都知 ,生活是不可能那麼理想的!你要跟朋友吃飯,要大吃大喝才盡興,你有可能健康嗎?你要工作,就預計到你沒辦法常常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平衡的人生,往往就代表半桶水,各方面都有一點成績,但是感覺一事無成。

極端呢?把時間都花在某項事情上,自然是不斷的突破。相信廣大網友,大部分都有打電玩或者玩網上遊戲的習慣吧?當你沉迷其中,你是否也曾經忘記吃喝、不想睡覺,就務求通了一關又一關?這像不像皇馬主席弗洛倫蒂諾一樣,上癮了,完全忘記了最基本的健康?

可是,筆者就要問:兩者不能平衡嗎?

打電玩的,為什麼不可以顧好學業、身體,每天就玩2個小時左右,還不是一關又一關的過?要跟朋友大吃大喝的,為什麼不可以在維持健康生活習慣之下,一個月才一次大吃大喝?要工作的,為什麼就不可以安排工余時間投入到自己興趣?

德甲的嚴謹限制,本來是好事。但是,限制上,是否與時俱進呢?顯然不是。

為什麼一定要規定每年都收支平衡呢?假設都存了5年的錢了,就拿一年把之前存的錢60%左右花了,只要往後還是能維持收支平衡,為了將來的發展,只是1年虧損,那又有什麼問題?就好像大家工作了5個月,只是1個月找幾個星期去旅遊,花費是大了,那個月是「虧損」了,但是之前5個月有存錢,以後還是每個月收入足夠應付開支,那麼為什麼就不能某段時期多花一點?

工資比方面,為什麼一定要50%?就好比一個老闆,每個月賺20000元,4000元固定開支,10000元是支付工資的。但是同行都在搶人,他的公司既然有6000元盈利,就因為有條例限制只可以收入50%用作工資開支,明明可以自己少賺一點,給員工漲工資,居然就因為這個條例,放棄了一個老闆員工雙贏的方案,這不是很不合理嗎?

就像筆者在皇馬篇說的一句話:任何事情走向極端,都會出現負面效應。過度的嚴謹,看似各方面都兼顧到,但是,各方面都嚴加看管,偏執到了一個跟世界脫節的地步,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極端?

受限中的極端

一支球隊,陣容基本上離不開3大塊:巨星、實用型的當打球員n(筆者簡稱「中產)、青訓。筆者之前寫的三家豪門,巴薩是巨星+中產,忽略了青訓;阿森納是青訓+中產,留不住巨星;皇馬是「齊達內+帕文」的巨星+青訓,趕走了中產。相對來說,拜仁算是比較平衡,三方面都兼顧到。但是,在巨星這一環上,拜仁還是欠了一點星味。

這也不難理解:電視轉播規定要免費轉播一定數量的場次,電視台自然把目光瞄準更受關注的英西聯賽,德甲曝光率不及英西,自然變相對頂級球星吸引力不n足,就算是現有球星,能開發的程度也有限。永遠記得,對於高層或者公司的「品牌」來說,你能拿到多少工資,很大程度上在於你能為公司帶來多少貢獻。而「品n牌」的貢獻,自然是知名度帶來的巨額收入。這也是為什麼前文提到C羅、魯尼等人可以那麼拿到那麼高的工資的原因之一。可惜,受困於德甲的嚴謹限制和外部的瘋狂通脹環境,拜仁能出一個歐洲最佳球員里貝里,可以說是造星的極限了。

在球星位置造星困難的時候,拜仁做了一個筆者覺得相當聰明的決定:在主教練位置上造星,引進曾經統治歐洲的巴薩六冠王主帥瓜迪奧拉。有沒有人知道,n瓜帥工資是多少?年薪1700萬歐元,也就是32萬歐元的周薪,比拜仁任何一個球星工資都高。如此高工資,瓜帥自然是有他的價值。簽下瓜迪奧拉,並不需要轉會費,其實變相是省去一筆開支。

過去拜仁大部分時間是老帥希斯菲爾德和海因克斯兩位老帥領軍,馬加特和范加爾只是短暫停留,為了俱樂部的長遠發展,是時候來一個少帥。少帥請來一個西班牙人,明顯地是打造不一樣的文化。在歐陸越來越走技術流的今天,來一個戰術意識很強,在技術流環境長大的主帥,不止能把德西兩國所長融合起來,甚至能以此去打造青訓。因為誰都知道,拜仁的青訓,一直比較缺技術型的球員。

拿著全球最高工資的主教練,瓜迪奧拉任重道遠

這,算是受限當中,一種極端的做法。加上之前的國內挖角、掏空德甲、全力衝擊歐冠,誠然,拜仁在如此受限的情況之下,其實已經做得相當不錯。的確,拜仁一直以來,選擇並不多。

在德國國內,已經有聲音說德甲的嚴謹限制制約了德甲球隊在歐洲的發展。作為德甲當仁不讓的老大,在國內外已經實現統治的同時(執筆之時,拜仁已經德甲提前7輪奪冠,歐冠再次進入半決賽),如何在統治歐洲之餘振興德甲,以此提高自身,形成良性循環,拜仁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維穩,一定會面對不斷的衝擊。偏偏突破,就是要先穩定。極端平衡,未嘗不是一條出路。

後記

一篇皇馬死穴,筆者可以說是看盡人生百態。

筆者前後有4篇文章在懂球帝發布,有一致好評的,有一致批評的。從留言筆者基本看到好評批評的原因。像皇馬這一篇留言分歧那麼大,還真的是第一次。

從留言中看到,有看了半篇說看不到主題的,有看了第一句就說筆者翻炒冷飯立刻不看的,也有覺得經營方針和更衣室文化作為死穴是牽強的。筆者倒真的覺n得奇怪了,文章當中,不是一直有提到主題「失衡」嗎?對於皇馬主席弗洛倫蒂諾的描述,其他文章有用「上癮」去描述嗎?筆者說的死穴,沒錯是跟經營方針和更衣室文化有很大關係,但是筆者想表達的死穴,不是「失衡」嗎?

當大家看完這篇拜仁篇,大家是否明白了筆者想表達的是什麼?

豪門死穴系列,當初把這個想法告訴懂球帝編輯,對方曾經擔心,課題會不會太大?其實,大家有沒有從文章當中,尤其是從每篇文章的第一道小標題,看到筆者的思考方式?

兩個字——根源。

每支球隊,都會有各自的問題。而且,通常是不止一個。就像每個人一樣,每天也要面對不同問題。但是,很多時候,只要把問題根源找出來,解決最迫切最核心的,其他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甚至是不藥而癒。

問題就來了:核心問題,真的那麼容易解決嗎?探討各豪門的核心問題,這就是豪門死穴系列的核心價值所在。

豪門死穴系列,自推出以後得到廣大讀者關注,筆者從寫作過程,加上大家回饋的信息,學習到很多、很多。在此,再次感謝大家。

想看更多精彩文章,請下載體驗懂球帝App


推薦閱讀:

復盤:桑切斯神勇,無奈後防坑太大

TAG:懂球帝 | 懂球帝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