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一人一故事劇場」有哪些故事?
一人一故事劇場
你是否參與過一人一故事劇場活動?如有,你有什麼感想嗎?你覺得它有哪些地方吸引你?它對於大眾來說,有哪些已經達到或潛在的幫助?
「一人一故事」劇場里,沒有人會評價你。只要你願意說,所有人都會認真地聽,演員還會當即為你演出來作為一個禮物送給你。你會被傾聽,被關注,被表達。
演出的整個過程會給講故事的人一種被鄭重對待,被照顧接納的感覺。當我置身事外,看自己的故事在場上演,有時會覺得演員演出了自己作為故事親歷者都沒有注意到的細節。很多人會在這個劇場里,說出平時不會講給旁人聽的故事。寫到這,想起,一個做一人一故事的朋友曾笑說,玩一人一故事成為情侶的比例很高~因為在一起排練,總會有很內心的故事分享,人與人之間容易建立起很深的連接感。
因為對「一人一故事」好奇,去年採訪了北京的信劇團,在《Vista看天下》上寫過一篇稿子,放在下面,作為回答的補充
一人一故事,讓劇場吸走你的秘密本刊記者 胡雅君 實習記者 李嘉 / 文
內心有隱秘故事無處傾訴?
除了找一個樹洞,你還可以選擇走進這個劇場,在一個儀式感強烈的過程里說出你的故事,然後,演員們馬上會將它在舞台上呈現「有一個秘密,它藏在很多框框里。當你不去觸碰它,你以為它不存在。當你想去觸碰它,你覺得它很可怕。當你真的掀開它,你才看到它本來的樣子。」
企鵝邊說邊把一塊綠布揉成一團球,放在地板上,好像那個不為人知的秘密;又抖開一塊灰布,蓋住綠球,最後在灰布上緩緩蓋了一層白布。
幾秒鐘前,30歲的企業培訓師王琳剛講完她的故事。故事本身並不複雜,卻在王琳內心積壓了20多年,直到今天。 5歲時,王琳偷拿家裡錢買零食,被父母發現後,因為怕挨罰起初不承認,結果被父親拿寬尺狠打了一頓,責罵她不誠實。這事被她深深記住。6年後,王琳表哥扔鞭炮炸傷了人,王琳是唯一的目擊者。在受害者找表哥家人索賠時,父母卻讓她「別亂說話」。 「父母教我做人要誠實,但他們自己也撒謊。從那天開始,我覺得父母也是靠不住的,一切都要靠自己,我不再信任他們。」你講我演
這是王琳第一次參加信劇團「一人一故事」的演出。
「一人一故事」是Jonathan Fox1975年在美國創立的即興演出方式,簡單來說,就是「你說我演」——你只要說出你的故事,演員會立刻把這個故事重現在舞台上。事先不會商量,角色安排、出場順序、台詞動作等等的一切在演出開始前,都是未知。 故事和演出都被稱為「禮物」。「大家可以說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任何事,開心的、悲傷的、平淡的,在一人一故事劇場中,只要是真實發生的事,都可以講。」 為了讓觀眾安心說出自己的故事,演出中有一些特定的儀式:領航員會提醒大家為說故事人保密,把故事留在分享的空間里。 每當觀眾說故事時,領航員會說「請看」,演員才開始表演。演出結束後,領航員會對觀眾說:「這個禮物送給你」,演員會把手中所有的道具放下,看向觀眾。這時,領航員便會說:「這個禮物送給XX」,作為這個演出的完結。問問題的順序也有講究。「越往後,問得越走心。演出剛開始,我只會問觀眾,你有什麼感受,之後才問最近發生的小事,長故事會放到最後問。」Sean說,這樣的安排既有利於觀眾慢慢打開心扉,也能幫助演員逐漸進入狀態。
故事讓人找到同類
在這樣一個儀式感強烈又循序漸進的過程中,一個故事似乎總會引出另一個故事:聽完一個短髮姑娘小時候和哥哥一起偷摘別人家種在後山上的枇杷的故事後,一個男生回憶起童年和小夥伴們偷著下河游泳的趣事:為了不讓大人發現挨罵,每到傍晚回家前,這群打著赤膊的小男生就會坐在河邊被太陽曬得滾燙的粗水管上,慢慢烘乾身上濕噠噠的短褲。
隨著時間推移,觀眾說出的故事也越來越靠近內心深處。 「還有哪位觀眾想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 聽到主持人Sean的邀請,王琳猶豫了一下,還是舉了手。學過心理學的她知道「看見」的重要性,想試著敞開一下,另外,「很好奇他們會怎麼演我的故事」。 當王琳看到舞台上,11歲的自己想把蓋在地上的白布掀開,要說出真相,卻被父母粗暴拉走時,她紅了眼圈。舞台上演王琳的演員雙手用力往前推,卻似乎有一堵牆橫在面前。旁白響起:「父母也是靠不住的,這個世界上,我只能靠自己。」 王琳眼淚止不住地往下落,「當我聽到演員在台上重演我的故事,重複我說的話時,我感覺到了被接納的釋然。」 劇場里,故事幫人找到同伴。 演出結束後,有觀眾走到王琳身旁,感謝她的分享:「我經歷過類似的事情,和你一樣,也不相信父母。今天聽到你說『父母已經把他們能給的最好的愛給了我們』時,我差點哭了。」此處沒有評價
在一人一故事的劇場里,有條很重要的原則:「不評價別人的故事。」
這也是這個劇場的魅力所在。「日常生活里,你和朋友吐槽,他可能會告訴你『這樣不對』,想給你開藥方。但在劇場里,沒有人會評價你。只要你願意說,所有人都會認真地聽,演員還會為你演出來,這一切會讓你覺得被尊重、被照顧、被接納。」 「一人一故事」的演員,表演時不化舞台妝,衣著簡潔、中性。這也在無形中讓觀眾感覺到,這個舞台要展現的重點不是演員個人的風采,而是觀眾的生命故事。 但信劇團團長三黃也承認,演員要做到像一面鏡子一樣,忠實還原講故事人的故事,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而舞台會把所有的問題都暴露出來,逼得你去面對,去解決。 Sean發現到自己演三四十歲的女性角色時,很容易發笑,他反思「自己內心不夠尊重女性」;綠豆做領航員時,聽到有觀眾在講故事中評判別人,心頭就會升起抵觸情緒,「問問題會問得亂七八糟」,「我原來以為自己已經很開放,但實際上,我會評價那些評價別人的人,只是我原來沒意識到。」 至於觀眾最好奇的「聽完故事就能演」對他們這群人而言,反倒沒有那麼難。 「其實就是長期在一起練習、相處建立起來的信任和默契。」劇團每周排練一次,大家會在一起講生活和生命中的故事,然後為彼此演出來。「『一人一故事』的表演本身需要演員敞開自己的生命,讓故事進入,跟分享故事的人同在。而我們在一起說的故事往往又很深入內心。日積月累,大家相互之間會有越來越深的聯結。」綠豆說,團員之間的關係,比起朋友更像親人。正視才能放下
「一人一故事」對觀眾而言,是一個傾訴、釋放的出口。對演員而言,同樣如此。
演了 10個月「一人一故事」後,Sean在劇場里,說出自己深藏心底10年的故事。 2003年,他高中入學的第一天。那天早晨,父親喊他起床,催促兩次之後,他睜開眼,看到父親手裡拿著一根皮帶站在床邊:「你起不起?」 因為知道父親動輒打人的脾氣,平日他對父親的命令從來都是唯諾答應。但那天,鬼使神差地,十幾歲的Sean冒出一句:「我不起,你打我呀!」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頂撞父親。話音未落,「啪」的一聲,他臉上已經多了一道兩指寬的紅印。「我就打你了!」父親掄著皮帶開始抽第二下、第三下……皮帶密集、快速地沖向他的額頭、眉骨、嘴唇、臉頰、脖子……起初那份「我要死了」的恐懼很快被「死就死吧」的念頭取代,他發瘋似地大喊起來:「你打死我吧!」 後來,Sean每次想到父親,回憶就像一盤壞掉的錄影帶,總會閃回到父親舉著黑色皮帶往下抽的那一幕,反覆重放。 「我一直很想再看一下父親打我的那幕。心理學上有個理論是,對於過往創傷,如果你沒有充分感受它,它會不斷跳出來,逼你正視它。」 當他看到夥伴們在舞台上的「重放」——「父親」揮動紅布,一下又一下地往下砸,「Sean」蜷縮成一團,在地上邊打滾邊怒吼「你打死我」時,他看到了自己憤怒之外的恐懼。 他也看到父親打完他之後,低著頭,背對著觀眾,獃獃站在角落裡。「父親內心一定也有許多恐懼和憤怒,所以才會藉助暴力釋放吧。」他忽然意識到,父親16歲就去軍隊當兵,起初是被長官打罵的新兵,後來成了打罵別人的軍官。現在他52歲了,退休在家,人老了,身體也大不如從前。 看完演出的兩天後,他給父親打了個電話,說起自己在劇場里,講了當年往事。「我之前從來沒有想過,我能跟他提這事,而且沒有怨恨、責怪,就是父子間輕鬆的閑聊。」 那刻,Sean確信自己的生活有了一些微妙的改變。好像此時,他對面的王琳,以及每一個在這個劇場里講過故事的人。
(文中王琳為化名,所寫到在劇場中分享的故事均經主人公同意。)我覺得吧,你這個不是簡單的一個問題,而是一堆問題,就好像是採訪或者問卷一樣,你和不直接去找一些參與過一人一故事劇場的人來問呢?你如果不知道一人一故事,我可以慢慢來告訴你一人一故事是什麼,可是從你的問題看,你明顯是知道的,然後再來問別人是否知道。
看完劇場,和其中一個同伴一起走出來,邊走邊聊自己的感受。聊得正起勁,路過一個公交站,她讓我等等,轉身去看有哪班車。
「有輛車可以到我那裡哎」
「嗯,那你等車吧,我去地鐵站了,拜拜」
「拜拜」
剛剛才說起一人一故事的劇場像人生劇場,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有誰闖入你原本設定好的生活軌跡,誰又會在哪個時分悄悄退場,留你一人演完剩下的戲。
此刻,我們告別在路邊的公交牌。繼續往前走,心裡也沒有空落落,本該如此,相交的直線又向著各自的方向延伸、遠去,本該如此。
也許我和她,也不會再見了吧。
終於有時間,整理一個下午的思緒。
坐在講述者的椅子上,春暉老師說,離開家,才能找到家。記得上一次,她是作為領航員的身份,傾聽與梳理別人的故事。這次,她說:
最初,同聲同戲的一群人因為共同的興趣走到一起
後來,商業演出漸漸佔據了他們越來越多的時間,面臨場地租金等壓力,她不能輕易放走一些商業機會。社區演出,漸漸少了,他們最初的宗旨,慢慢淡了。
「我發現得到的這些再也無法填充我的滿足感,我沒辦法獲得真正的快意」
於是她決定把一切商業合作都交給搭檔,自己呢,做小而精的培訓,做最初也是一直以來最想做的社區演出——即以普通人可以接受的價格和形式,來傳遞「一人一故事」的理念。
什麼理念?
「我希望能通過一點舉動,為旁人的生命增加一點亮光,哪怕只有一點點不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故事,每個故事都值得被聆聽。
願每個生命都能被聆聽,被聽見。
他們以即興表演的形式,走進講述者的人生經歷里,在不知道下一秒會出現怎樣的「意外」的情況下,用肢體用表情用言語,用自己的感受,去演繹。
偏離了軌道,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所以不要害怕,自己走的路是否是最適合自己的,「人生的路就是要走的,走下去的才是人生,無所謂對與錯」。當你離開家,走過山水迢迢,發現那時的自己無法獲得真正的快意時,你就會回過頭,重新找到家。
不要怕,只管走下去。
因為有了錯誤,才有故事和驚喜。
這是第二句打動我的話。
一個詞概括,就是「陰差陽錯」。我從未覺得這是一個飽含遺憾的成語,相反,帶有一點意外後的僥倖,在回味中偷笑,迎來最終理想結局的釋然。「目前最有趣的等待,是未來」,一次踏錯腳,可能濺了一身泥,也可能一不小心踩到有緣人的腳不是嗎。
「死出去」
是今天的第三句話。
它的意思是,即興表演的角色們在毫無機會交流的情況下,是沒時間讓他們去想下一步該怎麼去演的,先踏出去了再說,按照自己的理解演完其中以小片段後,把這個燙芋頭扔給下一個人,至於後面的人怎麼接,也都是「先死出去再說」。有時候會完全不搭邊,有時候一個人構想好了故事的框架,卻又在一瞬間被另一個人即興的表演所打破。沒有限制,沒有常規,完全即興,完全自由。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闖進自己原本已經設計好了的世界的人是誰、他會做什麼、他會停留多久、他會留下怎樣的結尾來等下一個人接續,你的世界是否從此破碎、面臨重構,你不知道,你不知道。如同我們的人生,闖進來又衝出去的人那麼多,那麼多不完整的故事,那麼多沒法寫好的結局。
但也總會有一個結局,不管好壞,總歸是我和那些來來往往的人一起打下的結局。
但我也還是會期待,下一次闖進來的你。那麼我也會毫不猶豫地「死出去」,演個酣暢淋漓。
當我站在舞台上,我終於忘記了我自己。
故事聆聽了也演繹了以後,大家席地而坐,領航員、角色、樂師以及觀眾,分享自己的感受。快要結束了,其中一個演員拖著行李箱,說他要去趕車,細問才知道,他在河源工作。至於為什麼他要大老遠去一個地方一個小小的空間演繹一場場故事,我不得而知,也似乎知道了答案。
這讓我想起了上一次來看演出時,其中一個演繹者說,幾個月前,她最終選擇辭去自己原本的工作,專心致志從事一人一故事劇場。
我相信她,也和春暉老師一樣,至此獲得真正的快意。
餵奶 留坑
乾貨必讀丨一人一故事劇場的「前世今生」
1975年 美國紐約
心理劇治療師Jonathan Fox 和音樂治療師Jo Salas
創立了一人一故事劇場(Playback Theatre)
兩位祖師爺長醬紫?
在一人一故事劇場中
觀眾現場分享自己的感受或經歷
演員聽完故事後即刻在劇場里將故事表演出來
並將藝術化的表演作為禮物送給觀眾
結合了即興戲劇、心理劇和敘事
受到很多人的歡迎
在全世界推廣開來
Jonathan Fox 曾說:
「一人一故事劇場最基本的原則,
就是要讓每個人為自己發言」
我們相信:
每個人都有一個故事
每個人的故事都值得被尊重、被聆聽
一人一故事劇場怎麼玩?(敲黑板劃重點啦?)
1 完全即興!
在一人一故事劇場,沒有預先寫好的台詞,劇本是來自現場觀眾的分享的感受和親身經歷;事先不會商量,角色安排、出場順序、台詞動作等,一切在演出開始前,都是未知。
2 傾聽,重演,不評判每一段現場分享的個人經驗,都能為觀眾開拓自己的劇場空間,無論是刻骨銘心的或是日常生活的瑣碎事,只要是分享者的真實故事,說完後演員們都會即興地演譯出來。 在這個過程中,做到只重演故事,不做價值判斷。
表演者一般包括:領航員(Conductor, 台灣翻譯為主持人)1位。
負責與觀眾交流,從觀眾的講述中提取一些元素讓演員表演,決定用哪一種表演形式,帶動整晚的氣氛與節奏。
領航員需要有「四個半腦袋」:
第一個腦袋照顧觀眾
第二個腦袋照顧分享者,
第三個腦袋照顧演員和樂師,
第四個腦袋照顧故事,
最後,留半個腦袋照顧自己。
演員 3-5名
用肢體、聲音、表情、語言、詩歌等形式,藝術化地將故事表現出來。
樂師 1-2位
用各種樂器、聲音和身體為演出即興配樂。
一人一故事劇場的核心元素一人一故事劇場有四大核心元素:儀式(Ritual)、藝術(Art)、社群互動(Social Interaction)及個人成長 (Personal Growth)
一人一故事有哪些應用?目前,一人一故事劇場在全世界40+個國家出現。包括澳洲、尼泊爾、美國、加拿大、日本、以色列等。
國際一人一故事劇場網路(International Playback Theatre Network),作為一個大的聯盟,連接著世界各地的一人一故事劇團。
在中國大陸,在10+個城市有30+個劇團,包括北上廣深、杭州、西安、包頭等。越來越多的戲劇愛好者、社會工作者、心理工作者、教育工作者開始將一人一故事應用在各種場合?
比如,廣州天河區有一波中小學老師,就把一劇場用到心理教育中,這樣的心理課俺也好想上!
(圖片來源「天河心育在線」)
北京信劇團就連續參加了好多次烏鎮戲劇節,有一大票忠實粉絲!
(圖片來源「信劇團」)再比如,北京熔言劇社,就經常參與社區共融項目,為居民、學校表演,
有的叔叔阿姨,連飯都顧不得吃就趕來看演出 。
觀眾怎麼說?看到自己的故事被演繹出來,心裡的感受是很複雜的… 演員們給出的是一個戲劇化的呈現,卻像一面鏡子,幫助我觀照自己的內心。
——尾巴
作為一個觀眾看完演出感受到很滿足,很放鬆,很被關注和照顧到。不是因為台上的演員有多麼完美和高超,而是他們的真誠,讓我很願意放下我的外殼,把我的真心放在那裡享受,這一部分我非常滿足的。——毛毛
聽到一位初中的孩子說出:「這個世界有很多人在乎我,我也有能力對那些在乎我的人好,所以我為什麼不樂觀地生活呢?」心被深深震撼,想到很多很多…喜歡這種劇場,每個人的故事都得到充分地接納、尊重和表達!——小V
演員怎麼說?一人一故事劇場,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它深深的擴展了人與人之間的關聯。為人們彼此關心的需要創造了一個特別的空間,使"關心"更具體更有存在感。通過直觀演繹故事的方式,讓彼此的內心感受和需要被看見,被理解,被接納。我認為,信息化社會,人際關係不可避免的變得膚淺,短暫,表面化,一人一故事劇場恰是對此非常有意義的補償。
——熔言劇社 樸素,HR 行動學習促進師
參加一人一故事讓我對醫療產生了新的認識。很多慢性病目前原因不明,如高血壓、糖尿病等。通過控制血壓、血糖等癥狀指標衍生出的治療方法帶來後續很多副作用,讓人進入一種「葯態」,雖然能延長壽命,卻不能保證生命質量。生命是一種動態建造過程,疾病只是某種建造方式的結局。象海浪衝擊形成沙灘一樣,某種環境下生存的我們在適應中建構了新的身體狀態,包括各種體內物質的分泌,這是醫學所無法企及的多因素整體改變。一人一故事,心理劇,接觸即興(Contact Improvisation)等通過語言、動作、意識,讓人全方位與自己鏈接,讓體內的潮水退去,讓生命力按它自己的規律生髮律動,這是一種新的治療方式,不限於心理,生理也將得到極大的調整和改變。——熔言劇社 羊羊,醫藥行業
作為演員,在演出開始前我會帶著自己的情緒,有時焦慮,有時憤怒,有時心事重重。在演出中,需要完全放下自己的事情,才能夠更好地聆聽大家的故事;聽了傷心的故事,糾結的故事,開心的故事,舒服的故事……在肢體和聲音的活動中、在藝術化和創造性的表達中、在與夥伴的配合中,自己也得到了釋放。對自己也是一種關於情緒的學習。——熔言劇社 蟈蟈,教育行業
怎樣參與呢?
讀了這麼多,你是不是迫不及待想試試看呢?歡迎加入一劇場的大家庭。
熔言劇社是北京持續時間最久的一人一故事劇社,吸引了各行各業的夥伴,大家因為對一人一故事劇場的熱愛而走到一起。他們有:劇社自2009年開始固定排練,每年邀請國內外導師來京授課;與各種機構合作,為不同群體演出;定期組織公開排練、沙龍等活動,面向社會開放。合作過的組織包括: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育戲劇課程、亞運村溫馨之家、帆保反家暴中心、富平家政工藝術團、南海家園社區、陳經綸中學、福慧公益養老院等。
專註·服務·成長
我們懷著尊重平等接納的心,和您一起分享故事,體悟人生。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熔言劇社」
http://weixin.qq.com/r/M0PP14LEyd_2rca09xYh (二維碼自動識別)
留坑
推薦閱讀:
※感覺自己的表現欲很強,怎樣看待這種性格呢?
※敏感的人適合什麼職業?
※死亡是什麼感覺?
※很多人聊天,喜歡在句子開頭結尾自言自語一句「對」,儘管沒人問他任何事,這是什麼意思,這種習慣起源何處?
※愛上渣男,為何她們無法自拔?這是一份防渣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