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級壽司中,食材的熟成和鮮度哪個更重要?

最近一個熱門的題里看到很多人在爭論鮮度和食材熟成誰高誰低,在我的印象里這個應該還是要區分食材和每個師傅的風格吧


這個問題外面已經被討論爛了。我想,就兩句話,鮮度是前提,沒有鮮度一切免談。熟成,對一些魚生來說是關鍵,決定了是否有更好的口感。各位如果要感性認識的話,你去一家壽司店,和師傅商量下,分別嘗一下才殺的牙鮃和熟成放置一夜的牙鮃。會發現才殺的口感很韌,但幾乎沒什麼味道。放置一夜的牙鮃,口感軟了些,但鮮味道更為突出,到底吃哪個,就看師傅對食材的理解和你的喜好了。


因為不是每種魚都需要熟成,只拿江戶前壽司中最重要的金槍魚來說,正經的壽司鋪里沒見過不熟成的。

注意,不要把排酸和熟成混要,熟成的前段要經過排酸但作用並不等同。大致原理是在接近0度的恆溫恆濕的環境下,金槍魚前3天的酸度逐步降低後開始進入酶剪切蛋白質的緩慢熟成過程,產生新的香氣分子構建新的平衡。熟成還會抽去一部分水分讓魚肉堅挺和濃郁。

兩周熟成的金槍魚赤身漬,攝於宮葉


一貫壽司賣兩塊,味道什麼的完全不考慮,吃什麼不吃飯。

一貫壽司賣二十,鮮度是不是出來了,金槍魚原產地在哪兒,煮大米時壓力是不是夠大,壽司師傅的手法力度如何,壽司的提供順序是不是合理。

一貫壽司賣二百,如果難吃的話,不少人會先考慮是不是自己的品味不行,感覺不到壽司承載的厚重文化,所以才體會不到新鮮食材的魅力。

假如所謂壽司之神的店賣個火腿壽司,都夠那些美食作家寫一個禮拜專欄了。


小夥子 你還是圖樣啊!

最重要的是情懷啊!情懷!

評價美食是一件很主觀的事情,沒有什麼是一定的,但情懷是有標準的是隨大流的。假設小野二郎說超低溫金槍魚才是人間美味,那我們就會認為這就是對的這就是標準,不要問為什麼這就是情懷。

果然不出所料,這題下面出現了一大票逼客,說實話我做壽司已經有13年了,去過大大小小的店不下300家,就知乎某些所謂的美食專家還來我店裝過逼呢。我就靜靜的看你們能裝多久,你吹多大。

可以舉報我。


首先明確一件事,食材新鮮度是決定這個食材能否作為合格壽司材料的基礎。

這個不該有任何妥協。

其次,一種食材是否值得熟成取決於熟成前後的差距。

熟成前後的差距又包括了熟成前後風味的差距,和需要修剪掉的部分和水分的流失,也就是減重。

先說風味的差距,熟成的過程中食材內部的組織遭到破壞,口感更為軟嫩綿密,蛋白質也會部分分解為多肽和各種呈味氨基酸,增加食材本身的風味。同時由於水分的流失,其鮮味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濃縮,非常棒的過程。但是由於細菌在這個過程中同樣也在緩慢地滋生,會釋放出令人不愉悅的氣味,同時表面輕微腐壞的部分需要被修剪,加之水分的流失。因此熟成過程帶來的食材損耗也是很明顯的。這是一個平衡。

至此,總結。新鮮度是絕對不該被妥協的因素,毋庸置疑。至於熟成的必要性,需要根據以上這個平衡來決定,熟成時間短了,除了些許減重並不會有太多變化,熟成時間長了,需要去除的腐壞部分增加,成本也就增加了,要是時間過長或者操作不當,整塊食材估計都不能用了,也是個大風險的事。

新鮮度最重要,合理的熟成可加分。

以上


美食談到最後都是玄學了,大家都是跟風+心理作用。拿生命去糾結火候新鮮度等等什麼的,我覺得都是有強迫症。畢竟大多數食材你多燒10秒或者少煮10秒能有多大區別?如果非要較真的話,你要不要考慮鐵鍋的材質,空氣的含水量,環境溫度和大氣壓不同等等。炒個菜又不是研究航天衛星發射。認真是好事,但是鑽牛角尖是病。

我個人就是覺得我媽做的炒土豆片全世界最好吃。至於有什麼科學依據...我也不知道。


推薦閱讀:

開年美食—新鮮的刺身
海膽為什麼通常用木盒來擺盤?
為什麼甜蝦是甜的?
為什麼日本人吃刺身不會有寄生蟲侵蝕?日本人吃刺身時,有時甚至只蘸醬油。?
食用大腸刺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TAG:日本料理 | 刺身 | 食材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