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政而不誅心 就事論事和提出異議的人真的沒有關係嗎?

論政而不誅心就有問題來的時候 我們要直面面對問題 去解決它 而不去過多考慮這個提出異議的人的想法 思慮 這樣真的合適 恰當嗎 人的性格思想多少會決定了他的想法吧 怎麼會不去考慮他自己本身呢…


謝邀。

這是個好問題。

但是這問題實在太難了。

以我的經驗來看,原則上,我們提倡就事論事。但是實際上,哪兒有純粹的就事論事?事兒都是人辦的,論事就是論人。

比如說,我們現在討論的是需求優先順序不明確的問題。就事論事的說,如果需求沒有優先順序,我們做事情就沒有重點,沒有重點就眉毛鬍子一把抓,眉毛鬍子一把抓就會有真正重要的事情被拖累。

因此我們認為,需求應當有優先順序。

然而,需求的提出者認為,我們自己也不知道這些需求的優先順序到底如何。分不出來背後的原因是因為對產品和市場沒有規劃,沒有規劃是因為不了解市場,不了解市場是因為方法有問題,方法有問題是因為沒辦法那麼干,沒辦法那麼干是因為領導之間的利益鬥爭。

我湊他奶奶的,你就說這事兒怎麼個就事論事。「然而」後面的內容放不到檯面上來,拿上來就是政治鬥爭了。政治鬥爭就是對人的,事兒就是針對人的武器而已。

所以,在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下,大家還是可以做到就事論事的,但是對於一些敏感的,關鍵的問題,個人感受是不可能就事論事的。

這也是在人情網路中,想做一點事情,純粹理性的方式很難,往往需要變通。


謝邀!

我看到的問題是這樣的:

論政而不誅心 就事論事和提出異議的人真的沒有關係嗎?修改

論政而不誅心就有問題來的時候 我們要直面面對問題 去解決它 而不去過多考慮這個提出異議的人的想法 思慮 這樣真的合適 恰當嗎 人的性格思想多少會決定了他的想法吧 怎麼會不去考慮他自己本身呢…

說「對事不對人」,指的是當我們在處理各種衝突矛盾時的臨場態度,因為這時候過多關注人的問題,可能會讓我們陷入情緒之中,無法理性思考,錯失良機,甚至造成更大的損失。

但是在事後進行問題根源分析時,可以將人的因素考慮進去,但是要根據的是當事人的長期一貫表現,而不是本次當下的表現,因為這是從統計意義上對一個取樣區間進行分析評估。這時候可以對這個人的特性進行分類,對其將來的言行舉止進行預估判斷。

可即使如此,僅憑你單一的標準對當事人作出品質上的評價,也不是一個很客觀的做法。因為你自身的因素在影響著你的判斷,除非你認為自己是百分之百客觀的(事實上基本不可能),否則你的判斷也不一定是大家公認的判斷,只能作為你個人的評估結果而已。更何況導致人做出一定的言行舉止的因素有很多,同樣一個性格的個體,在不同環境下對同一事件做出的反應可能千差萬別,更不用說人會變化。

當然,沒人能做到百分百客觀,所以我們依然會習慣性根據我們的見解對他人做出各種評估,只是盡量不要把這種評估為「唯一判斷結果」來對待。


不以人廢言,不以言舉人。


其實只與聽者、評論者的政治素養有關。

———

由於大部分人沒有上過政治通識課,很少見到能做到題目這點的。

另外一方面是歷來對思想控制太重視,重視人心和輿論多過實質內容。

以古論今,也許是王霸權術結合法儒家組成的超穩定結構下的傳統病態心理。

中國的好官,狄仁傑、海瑞判案都是重視【犯罪動機】,然後再誅心殺人。

並不像福爾摩斯那樣以【證據】為主。

而以「嚴刑拷打和死者復生/附身威嚇兇手逼迫兇手認罪和說出犯罪動機」的古老故事比比皆是。

以今論古,則是傳媒輿論嚴重影響平民的價值取向,衛道士們發現「控制人心和輿論」比什麼都重要,反正史書由他們寫,完全可以忽略了就事論事的實幹能力的培養。

————

常見的網路評論,也有十分不匹配的現象,對待政治的態度:

政治太輕,敢於公然參政議政的太少;

政治太重,遇政見不同者如殺父之仇。

當然我也不是在呼籲大家絕食撞坦克。

———

假如

言論自由相當於「民主自由」,

尊重相當於「人權」,

就事論政的素養相當於「人民素質」,

大家普及基本政治常識相當於「共同富裕」

的話。

那麼,中國的低齡網民做到了「民主自由」。


三維世界沒有純粹的黑色和白色,有的只是灰色。也沒有純粹的就事論事,否定事就等於否定做事的人。

黑色和白色只存在二維平面上,就事論事只存在政治書本里。


推薦閱讀:

遊戲里能產生真感情嗎?
你有哪些因無意間的舉動闖了大禍的經歷或故事?
有沒有想過以後怎樣處理自己的日記?
數據的盡頭(中)

TAG:生活 | 思考 | 心理 | 思想 | 人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