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沉船事件中,船長被救出的概率較大呢,比如「東方之星」的船長。?


我查了一下新聞,寫一下我的思路。

首先,翻船只有30多秒,根本來不及報警,別提救援。第一批人是自己逃出來的。請看倖存者回憶。

「當時9點多,江面風大雨大,雨水飄進船內,有服務員提示遊客及時關窗。吳建強和老伴正準備睡覺時,遊船突然傾斜,水湧進艙內。吳建強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到靠窗的位置,老伴在一米開外。他抓住老伴的手,可是拉不動,老伴被床死死卡住,老伴還說:「你先鬆手,把床拖動一下。」說話間,水已從小腿灌至胸口。吳建強回頭,瞅見窗戶,用力一拉,自己突然被水卷了出去。

  這時吳建強發現頭頂被船板擋住,從小習水的他順著水面冒泡泡的位置,浮上水面。「船並非搖晃著慢慢傾斜,整個過程十分迅速,前前後後大概一分鐘。」吳建強想起來,仍有些後怕。

  逃出船體後,吳建強才發現「東方之星」已徹底翻沉。於是,他頭也不回,奮力向岸邊游去。因水流太急,他果斷扯爛睡衣,只穿了一條睡褲在身上。

十幾分鐘後,吳建強游上岸。他想救人,就順著江邊往回走,走了大約半小時,碰到岸邊兩艘連在一起的小鐵船,可喊了半天沒人答應。他摸了一塊石頭,用力敲打船體,然後一對中年夫婦才點燈回應。見吳建強沒穿衣服,又淋著大雨,對方問他是否要借雨具。吳建強說:「前面有船翻了,趕快報警。」隨後,海事搜救船趕至現場。」

也就是說江面上翻船到報警,經歷了40多分鐘,這段時間內,跑出來的人,並沒有得到救援,基本上是靠自己游出來的。

海事搜救船抵達之後的救援工作,基本上就是,能救到一個活的就救一個,不會考慮到先救誰——因為殘酷的現實就是,搜救船抵達之後,能被救的,就已經沒有幾個了。

而對於船長為什麼能夠逃出來,輪船公司的人的解釋是這樣的:

「東方之星」的船員配置為1個船長加3個大副、3個舵工;在自然航行的情況下,船上操作一般由大副輪流進行,船長主要對整艘船進行巡邏和監督工作,輪機長也會輔助船長進行巡邏作業,但一般在第一層巡邏;每天24點之前,船長和輪機長不會睡覺。

「東方之星」的駕駛艙位於第3層(船共有4層),輪機長有時也會到駕駛艙進行巡邏監督;在暴雨狂風的惡劣天氣下,事發時船長和輪機長有可能均在駕駛艙里,船體傾覆時或被瞬間甩出駕駛艙。

我覺得這個解釋是夠合理的。這不是泰坦尼克號,船長有時間安排大家逃生。實際上,新聞里寫道,船上的一個大副就沒有逃出來。在瞬間傾覆的時候,自然是離外頭近、水性好的人能夠活下來。被倒扣在船艙里的人,基本上在瞬間就死了。

回到問題,」為什麼沉船事件中,船長被救出的概率較大呢「

這個問題我覺得並不成立,首先沉船事件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歷史上很多的沉船,並沒有證據佐證船長逃生幾率大。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如果所有人都被拋到了水裡,船員的存活幾率大於普通人——因為他們水性更好。


一、船長和船員大都都在甲班上值班,大多數的遊客基本都在船艙內,因此船長船員發生突發事件至少第一時間有機會跳海;

二、船長船員大都受過相關的逃生訓練,逃生機會大;

三、船長船員對船較為熟悉,能夠第一時間知道如何最快到達甲班等安全地帶。


因為船長經驗豐富,知道什麼時候船已經沒救了,什麼時候該棄船,而乘客不一定知道,大多數人都認為船上最安全,等他們發現船已經失控的時候已經跑不了了。


因為船長室在船的邊緣


船長久經風浪,有遇險經驗


推薦閱讀:

馬航和韓國沉船事件的搜救上,是否可以判斷實際的科技並不是像平日里說的那麼發達?
如何看待世越號殘骸發現動物骨頭?
廣元沉船15人死亡或人禍 不刑事追責罔對逝者冤魂
一艘游輪可能在「一兩分鐘之內」倒翻過來嗎?

TAG:沉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