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人遇事喜歡去往陰暗面考慮,是什麼心理?
我發現大部分的人,喜歡去往陰暗面考慮,比如說。我一在讀大三的同學(22歲)回去領了結婚證。在班群討論的時候,有部分同學猜測是奉旨成婚什麼的。不排除開玩笑,但是開玩笑大部分都是已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的現象。所以請問,這個現在是怎樣的心理現象?我們發現了自己有這樣的現象如何糾正?
這很正常。
比如:假設A被殺了,B會獲得最大的利益,那麼如果A真的被殺了,B就會具有很大的嫌疑。
所以善於從陰暗面考慮的人其實犯了兩個錯誤,其一是以偏概全,其二是以訛傳訛,從根本上說,都是因為懶惰和淺薄,對產生的問題缺乏深入了解。負面偏好,壞比好更強大
負面偏好這個心理其實是進化賦予我們祖先的一件利器,有效地幫助了他們的生存和繁衍。然而,有利於生存和繁衍,不等於也有利於我們的幸福。
「在中國談幸福?你有沒有搞錯!」有人聽說我在寫一本關於幸福的書時,義憤填膺地對我說,「中國人現在能活下去就不錯了,奶粉有毒,疫苗有毒,吃的東西都有毒。工商搶錢,加油站搶錢,就連學校都搶錢。一年一次五十年不遇的大洪水,兩年一次一百年不遇的大地震,就這種生存環境,你還談什麼幸福?這種書是寫給富人看的吧!」
他說得很激動,但我卻不以為然,因為他說的雖然都是事實,但都是經過篩選的事實:他彷彿帶了一副有色眼鏡,濾過了生活中的好事,只看到了壞事。
——這說明他天生心理陰暗嗎?
那倒不是。這只是人的正常心理,叫「負面偏好」(negativity bias),也就是說,人會更多地注意負面信息和事件。這在心理學界是個廣為人知的現象,相關研究汗牛充棟。美國心理學家羅伊·鮑梅斯特(Roy Baumeister)等人寫了篇48頁長的論文,題目就叫《壞比好強大》,總結了這些研究:
1. 壞事比好事對人的影響要大
發生好事之後,比如中了彩票,人會高興一陣子,然後幸福感也就慢慢回到了從前的水平。同樣,發生壞事之後,比如車禍致殘,人會失落沮喪一陣子,然後幸福感也會慢慢地往回升。不過,從壞事中恢復所花的時間要比好事長,而且恢復的程度也常更小。更直白地說,你賺到100塊錢的高興勁兒和你虧100塊錢的難過勁兒哪個大?一般來說,是虧錢的影響更大。
2. 壞言行比好言行更影響親密關係
想一想吧,在生活中,在影視小說里,有多少次你聽到過「對不起,我以前傷害了你,現在我會加倍彌補你。」又有幾個成功了的?如果我們都明白負面偏好的道理,就不會再那麼輕率地去對待愛人,因為你對她的傷害,遠非同等恩愛就能彌補的。
3. 大棒比胡蘿蔔有效
研究者讓兩組孩子做同樣的多項任務,一組每人發一個空盒子,完成一項任務,就獎一個彈子;一組每人發一個裝滿了彈子的盒子,一項任務失敗了,就拿掉一個彈子。結果發現後一組孩子的任務完成得更好,換句話說,懲罰比獎勵更有效。怪不得幾千年來中外教育都是靠戒尺打手心來進行哪。
4. 神經學的研究表明,大腦對壞刺激的反應比對好刺激更強烈,而且留下的痕迹更深
社會衝突比社會支持對人的影響要大。壞的社會關係比好的社會關係更可能影響我們的抑鬱感、幸福感和滿足感。
我們更擅長處理壞信息。壞的信息會讓我們產生更多的注意力,更徹底的分析以及更廣泛的聯想。而且,我們不但更擅長處理壞信息,從某種角度說,我們還犯賤地更喜歡處理壞信息。研究表明,閑談到別人時,我們說的壞話要比好話多得多。「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就是這個原因。
壞印象比好印象更容易形成。心理學家發現,人們對既有缺點也有優點的人的印象,不如沒有缺點也沒有優點的人。這在道德評價上尤其明顯。有句老話,「Once a thief,always a thief(一朝為賊,終生為賊)」,也就是說,你只要做過一件壞事,這污點就一輩子都很難洗清。反過來,哪怕你做了一輩子好事,可如果有朝一日做了一件壞事,那輿論就紛紛說「某人形象轟然倒塌」了。我們對別人的印象是很苛刻的,好人就得從不做壞事,做了一件壞事就是壞人。所以美國的政治選舉常常會演變成抹黑比賽,因為你誇自己萬般好,往往還沒有揭對方一項丑有效。
我們之所以有負面偏好心理,是因為壞事對我們的生存和繁衍的影響更大。如果我們沒注意到一件好事,比如沒看見村東口結了一樹好果子,那當然很遺憾,但還也許還能到村西邊填飽肚子。可如果你沒注意到一件壞事,比如沒看見村東口草叢裡埋伏著一頭餓虎,那你恐怕就沒機會再去村西邊碰運氣了。
尤其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危機四伏,生活困難,環境艱苦,除了吃人的猛獸,你還得注意其他部落的襲擊、本部落的仇殺、災荒的跡象、疾病的徵兆,都是影響生存和繁衍的大事。不能對壞事作出迅捷的反應,基因就很難流傳下來。因此,負面偏好這個心理其實是進化賦予我們祖先的一件利器,有效地幫助了他們的生存和繁衍。
然而,有利於生存和繁衍,不等於也有利於我們的幸福。過多地注意壞事,會讓我們抑鬱、焦慮、憤怒、絕望,這些都是幸福的大敵。我們之所以形成這些心理,不是因為它們能讓我們更幸福,而是因為它們能幫助其基因的傳播。
更糟糕的是,在遠古環境下進化出來的負面偏好,在現代環境下就常常會運行出軌,有時能幫助我們應對生活的挑戰,但在很多情況下,也會成為我們幸福的障礙。因為:
1. 現代社會已不象遠古時代那麼危險
當然,壞事仍然經常發生,但無論頻率和後果都無法和遠古時代相比。以前出門會碰見猛獸,草叢裡蛇蟲出沒,殺人、強姦是家常便飯,災荒、疾病如影隨形,因此我們必須時刻保持警惕;現在當然也有危險,但能威脅生命的已大為減少,災荒防治和衛生狀況也有了質的提高。以前如果部落長老討厭你,你基本就等死吧;現在如果部門經理討厭你,當然也不是好事,但你大可跳槽。
可我們的負面偏好本能並不願意閑著,遇到一點壞事的蛛絲馬跡,它就仍然要迫不及待地跳出來,忠心護主。於是乎,我們經常怕領導就象以前怕長老,領導言辭稍有不滿就心驚肉跳;一門考試不及格,就怕得好像以前男人不會打獵,只好坐等餓死;一個任務失敗了,就怕得好像以前沒注意餓虎攔路,嚇得心膽俱裂。當然這些也仍然不是好事,但我們的反應往往過頭了。時代不同了,古人說:「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和平時期還把階級鬥爭的弦綳這麼緊,最後只會害了自己。
2. 現代社會資訊發達,信息傳播極快
由於我們會更注意壞消息,也更傾向於傳播壞消息,因此,在我們聽到看到的信息里,很可能壞人壞事的比例比實際生活中的高。新聞界有句老話說:「沒有新聞就是好新聞。」世界各地的媒體里,一般都是壞消息比好消息多。人的本性決定了壞消息流行得更快,這不是雇上一批網路評論員來引導輿論就能改變的。
3. 在目前中國所處的轉型時代,壞消息還特別多
社會的轉型也必然伴隨著泥沙俱下的混亂和震蕩,不公正的現象比比皆是,貪污腐敗、強權橫行、道德失范,個個令人側目,官民差距、城鄉差別、貧富差距,觸目驚心。同時還有一些新現象,本是現代社會的正常產物,但由於我們已經習慣了前現代社會的思維方式,因此會把它們當作壞事。
面對鋪天蓋地而來的壞消息,我們的理智知道它們發生在遙遠的城市、陌生的人群,但我們那停留在遠古時代的心理,卻仍然會把它們當成部落時代的壞消息來處理。那時候你聽說的壞人,基本上就跟你生活在一個村裡,比如某人是小偷、某人愛佔便宜,如果你不注意,下一個倒霉的很可能就是你;那時候你聽說的壞事,基本上跟你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村口有人被老虎吃了,如果你不防範,下一個遭殃的很可能就是你。
在現代社會,這些壞人壞事不能說跟你毫無關係,因為壞人可能表明整個社會的道德變差,而壞事比如詐騙,可能也已傳播到你的地方,但我們往往會在潛意識裡把它們當成迫在眉睫的威脅來反應和處理,從而引起不必要的抑鬱、壓力、焦躁等負面情緒,或者過多的戒備心理和防範措施。
由此可見,我們與生俱來的負面偏好心理,經常會妨礙我們的幸福。極端如本章開頭提到的那位朋友,甚至會認為在現階段的中國,普通人永遠無緣於幸福。關鍵就在於,我們在面對信息時,不能被負面偏好所操縱,要輔以清醒的理性分析,而不是無意識的本能反應。不要沉溺在負面信息中,也要注意到相應的正面信息,才能使我們的判斷更加準確,心理更加健康。 ———轉自壹心理。絕大多數的人都會因為他人(不包括親朋好友)的不幸而自身感到愉悅。樓主要牢牢記住這一點,提醒自己在愉悅的時候想起這一點,不要讓自己成為這麼世俗無能可悲的人。墨菲定律:事情的真相往往是你猜測的最惡毒的那一個因為人性本惡。很多人本來就內心陰暗。包括我自己。降低心理預期,這樣哪怕結果不好也能接受,就是所謂的沒有希望就沒有失望吧。你說的發生什麼事情大家往壞處想可能只是為了開玩笑罷了。茶餘飯後的談資,大家未必真的是貶低的意思。只是這樣說比較有趣。算是人的一種劣根性吧,比如看見一個拿著很多書的人就會想:如果書都掉在地上會怎麼樣。像這種無傷大雅的,心裡YY一下就過去了。如果真的給自己造成困擾了,就強迫自己往好的那方面想,多嘗試幾次就成了自然而然的想法了。題主不用太擔心,一般程度上的陰暗想法屬於正常。思考陰暗面能更好做好防備吧。人情世故要看透,赤字之心不可丟!
光從題目分析,往陰暗面想,應了一句老話:防人之心不可無。這是一種自我保護意識。
根本在於人性的弱點。要解除此魔咒靠修養。
我身邊沒有這樣的朋友,啊不,更準確地說是因為我沒有注意到這樣的朋友。你這麼居心叵測地揣摩別人一句話出現的的起因經過結果及其歷史原因,可也許這真只是別人漫不經心的一句吐槽而已。習慣遇事往陰暗面考慮,所以你得出了大部分人遇事喜歡往陰暗面考慮的結論。可實際上,真沒這麼複雜。
因為現實中不如意導致的吧。
知識面不夠廣,始終讓情緒大於理智,沒讀過《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
因為這種事獨樹一幟,和大多數人的普遍做法不一致,對大多數人的做事方法和行為觀念構成了挑戰和威脅。這種時候為了捍衛自己的正確性,就要貶低對方,以多欺少,讓對方被輿論的觀念壓倒,最好主動放棄自己的做法。這樣大多數人就都安全了,心裡踏實了,感到安慰了。
因為一些事打破了我們所公認的常規標準,所以我們總是覺得這些事是不正常的,有故事可挖的,然後依據自己從電視劇與生活中的閱歷出發,自然而然地腦補除了一出狗血劇。還有一方面是從陰暗面出發去想問題不會至於讓自己知道結果的時候太失望,也就是所謂的悲觀處事,或者叫謙虛,比如悲觀地認為自己期末考試會掛科,然後結果竟然過了,這樣就給了自己一個意外之喜;悲觀或者謙虛地告訴別人自己的想法,失敗了不會讓自己和別人過於失望,而成功了卻會有意外之喜。這件事可能確實有料可挖也說不定哦。對於農村,18歲結婚再正常不過,而像姐姐這種年齡還不結婚,肯定會被看成另類。別說題主你了,我看到大三就結婚的同學也會腦補出一出一出的狗血劇,家裡逼婚~村東張寡婦急著嫁給他爸,可是他爸說自己兒子不結婚,他也不結婚~奉子成婚~假結婚騙彩禮~~。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我們總是喜歡八卦,在普通的事上挖出點料去傳播。總而言之,閑的。
遇到事情,第一時間往往不能知道真相,心理又很急,於是就自然本能地想像個緊張恐怖的真相,這個時候應該樂觀地往好處去想,平復好心態,再一步一步的查出真相。
推薦閱讀:
※「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是種什麼樣的發展?
※除了人類還有沒有其他動物也是單亞種組成一個科?
※肯亞的主要種族有哪些(只用說主要的,前6即可),以及相應的特點(種族人的性格習性等)?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生活像電影里那樣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