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持好奇心?


我們聽過太多大大小小的道理,又被太多條條框框所限,卻忘了,讓我們最有別於孩子,失去快樂的是好奇心與想像力。有這兩樣特質的人,無論年紀,世界就是個巨大的遊樂場,沒有畏懼,沒有壓力,沒有工作,只有玩耍。

我前兩周還特別狹隘,不願意去看看同類產品,昨天已經投了簡歷準備去同行公司筆試面試了,這和任何工作原因無關,就是覺得好玩又好奇,英文編輯,市場上的英文編輯到底都在幹些啥,薪資水平如何,做的活兒含量幾何,讓我牛兒實地親測。世界那麼大,以為旅遊才能去看看,西藏那是去朝聖的人,真的很沒有想像力,屬於被陳詞濫調洗腦都不自知愚蠢的。小孩的快樂就在於,花花草草蚯蚓泥巴都能玩出一片天。大人做個有好奇心和想像力的小孩,那滋味,每天都是兒童節。

有多久,你沒有體驗過,好奇心與想像力。哇,現在鳥兒開始叫了,清晨第一隻啼鳴的鳥兒,現在4點11分。我已經摸清了家裡早晨鳥兒啼鳴的規律,雖然太多人會世俗地告訴你,然並卵,但我很想說,愚蠢又無趣的人,滾!

人的一生,都在找尋自己。我直到30歲才知道,我是那麼的有好奇心想像力創造力自由熱情,可以用眼用耳用文字用圖片用音樂就感受萬物的美好。

我以前很怕用電子產品,怕不會用,現在很期待使用每一個產品,不管是啥,無論功能,數碼的吃的喝的手工的縫紉的運動的,我都能寫出有意思的文字,我不管那叫測評,就像小孩不會把玩玩具稱為使用商品。

我以前很自律很工作狂,但極其封閉,也沒有什麼朋友,現在不是了,只要不違背道德不違反法律,每天想幹啥幹啥,對這個世界充滿著好奇與想像,自己去探測,朋友也不僅限於身邊的人,比起熟悉的有所了解的朋友,我更願意接觸萍水相逢的人,公園裡和大媽聊聊廣場舞孩子姻緣,小店裡和店員聊聊生意出點推廣的點子,隨便就有很多創意,隨手記下美好時光。如果再讓我去一次小學,聽一堂英語課,我會有完全不一樣的感受。每天都在體驗著新奇而又美好的世界。4點半,鳥兒開始爭相鳴叫,嘰嘰喳喳,就像我總是呱呱呱呱。

那不是真正的快樂,以前的30年,都不是。以後的30年,人生才開始。帶著好奇心與想像力,快樂地體驗世界。想有一間漂亮的辦公室,不是為了每天呆在那裡辦公,是為了可以買很多東西裝飾,拍照,炫耀,愉悅身心。辦公室一定要有張大大的舒服的沙發床,困了倒頭就能睡,上班時間不能睡覺?滾!辦公室一定要全封閉,別人看不見我在幹嗎,因為我隨時會跟著音樂張牙舞爪。沒事不允許來敲我的門,來之前先網上知會一聲,沒回復就不要來。辦公室就像家裡的卧室,怎麼能隨便讓人進呢?對我而言,工作就是大型拼圖玩具,辦公室是我玩拼圖的地兒。門口掛塊牌子,小朋友不預約可以進,大人不行,大人物更不行。(看你有木有幽默感了)

和人說話沒心沒肺,但我就是這麼想的呀。你要抑鬱你就去看看心理醫生吧,這都不是事兒,精神病醫院有啥不敢去的呀,你不想去那看看嗎,多好玩,你不想和醫生聊聊嗎,看看他們都是怎麼治療病人的呀?難道沒有人有這樣的好奇嗎?還經常這樣,親,結婚生孩子為了啥都沒想明白就急著一頭扎進去,職業沒有規劃一天天混日子,你現在又有啥可以抱怨的呢,有這哀怨的時間不如想想怎麼改變吧。經常不自覺就友盡了。所以我更喜歡和陌生人聊天,說啥都行,後會無期。將來沒事,就發點招聘信息,各行各業的都要,其它部門很有希望入職的也都要帶來讓我聊聊,這太好玩了。反正聊完拉倒,特別有意思的就招進來。

五點,鳥兒聲就弱了。而我的一天才剛剛開始。探索未知的一天。沒有我不感興趣的東西,我的小世界,大到能容納全宇宙。但,除了法律與道德,這裡什麼條條框框都沒有,吃喝拉撒,家長里短,文理工科……一天24小時,玩不夠啊。30歲的我,比13歲更快樂,更充滿好奇心與想像力,真棒!

如果你不怕受刺激,或者就想受受刺激,很喜歡皇帝的新裝里的那個小朋友,有機會咱們聊聊。啥話題都能聊。

30歲,去掉個0,世俗的條條框框歸零,我今年3歲。

Im never too old to be young. I was too young to know that.


從小到大,與大人們交流時,聽到他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

哪有那麼多為什麼?

你可以回憶一下你的那些老師,你在和他討論問題的時候,有沒有聽他們說過"我不知道"?

他們當然不可能什麼都懂。在我的記憶里,如果他們不知道答案,就會以其他方式來回答:這個不考;還沒學呢;你的知識還不夠;問這個有什麼用?以後別問這種問題……

小時候沒有感覺,越長大越覺得好奇:他們為什麼要逃避問題?他們為什麼很少說不知道?

後來我逐漸明白,其實他們不是刻意為之,而是與學生相比,他們的好奇心沒有了。

然而令人擔心的是,漸漸長大,我發現很多時候自己也發生了變化:

當我有什麼不懂的時候,我不再努力尋找答案,而是開始覺得與我無關;

當我發現一些事情很有趣時,我不再去一探究竟,而是開始想我還有其他事要做,沒必要去了解它,不要浪費時間了;

當別人在給我講述事物的道理時,我不再全身心投入傾聽,而是開始厭煩,很容易就走神了;

……

看起來我正要逐漸喪失好奇心了。

於是我就開始好奇:為什麼有的人終其一生都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心?

The important thing is not to stop questioning. Curiosity has its own reason for existing.

Albert Einstein

不要停止疑問,好奇心有它存在的原因。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He (Richard Feynman) was curious. The man was incredibly curious. And he wanted to understand what it was and why it was that there was this funny connection.

Leonard Susskind

他(理查德·費曼)有一顆好奇心。他總是特別好奇。他總想理解那是什麼,為什麼是那樣的,以及這兩者之間的有趣聯繫。

李奧納特·蘇士侃

Be curious. I think a lot of what people call intelligence just boils down to curiosity.

Aaron Swartz

保持好奇心。我認為人們所謂的智力歸根結底都是源自好奇心。

艾倫·斯沃茲

在探索世界的道路上,強烈的好奇心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小孩子天生就充滿好奇,要想找到保持好奇心的辦法,就得找到大人們喪失好奇心的原因。我想我們一定可以從上面這些沒喪失好奇心的大人身上學到什麼。

很幸運的是,Aaron Swartz,作為一個年少成名的互聯網神童,曾經專門談過這個問題:

When I was a kid, I thought a lot about what made me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kids. I dont think I was smarter than them and I certainly wasnt more talented. And I definitely cant claim I was a harder worker — Ive never worked particularly hard, Ive always just tried doing things I find fun.

當我還是個小孩的時候,我就在思考為什麼我與其他孩子不一樣。我不認為我比他們更聰明,當然也不是更有才能。而且我也不敢說我更勤奮——我從來沒有非常努力地工作過,我只是總去做那些我覺得很有意思的事情。

Instead, what I concluded was that I was more curious— but not because I had been born that way. If you watch little kids, they areintensely curious, always exploring and trying to figure out how things work.

我最終得到的結論是我比其他孩子有更多的好奇心——但這可不是因為我天生如此。如果你去看那些小孩子,他們都極其好奇,總是在探索,試圖弄明白事情的原理。

The problem is that school drives all that curiosity out. Instead of letting youexplore things for yourself, it tells you that you have to read these particular books and answer these particular questions. And if you try to dosomething else instead, youll get in trouble. Very few peoples curiosity can survive that.

可問題在於學校扼殺了這所有的好奇心。因為它不僅不讓你自己去探索事情,還告訴你必須要讀那些特定的教科書,回答那些特定的問題。而你如果嘗試做其他的事情,你就會陷入麻煩。在這個過程中很少有人的好奇心能存活下來。

But, due to some accident, mine did. I kept being curious andjust followed my curiosity. First I got interested in computers, which led meto get interested in the Internet, which led me to get interested in building online news sites, which led me to get interested in standards (like RSS), which led me to get interested in copyright reform (since Creative Commons wanted to use similar standards). And on and on.

但意外的是我成功了。我依然保持好奇而且跟隨著我的好奇心。最初我是對電腦感興趣,這讓我對互聯網產生了興趣,進而我開始喜歡建網站,這又讓我對一些諸如RSS的規範產生興趣,然後我又對版權改革感興趣了(因為Creative Commons 想採用類似的標準)。就這樣不斷持續下去。

Curiosity builds on itself —each new thing you learn about has all sorts of different parts and connections, which you then want to learn more about. Pretty soon youre interested in more and more and more, until almost everything seems interesting. And when thats the case, learning becomes really easy —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almost everything, since it all seems really interesting.

好奇心本身就是正反饋。你學到的每件新事情都有各種各樣的聯繫,這讓你想要學習更多。很快你就對越來越多的事情感興趣,直到幾乎所有事情都看起來很有趣。這時學習就變得很簡單——你幾乎想學習一切,因為它們真的很有趣。

Im convinced that the people we call smart are just people who somehow got a head start on this process. I fell like the only thing Ive really done is followed my curiosity wherever it led, even if that meant crazy things like leaving school or not taking a "real" job. This isnt easy — my parents are still upset with me that I dropped out of school — but its always worked for me.

我堅信所謂的聰明人只是不知怎麼在這條路上走的更早。我覺得我唯一的成功就是跟隨我的好奇心,即使那意味著一些瘋狂的事情比如退學或者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工作。做到這些並不容易——我父母現在還對我輟學的事情感到失望——但這個法則對我一直有效。

後來又讀了很多相關資料,我覺得人們丟掉好奇心至少有以下原因:

一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了解的東西越來越多,孩提時問的絕大部分問題都被解決了(雖然不一定對,也不一定好)。沒解決的也大都忘記了。

這些解決方案足夠讓他們正常生活下去。於是他們不必費力去了解所有事情,他們覺得那些對他們很重要的事情都已經很清楚了。

另一方面,好奇心是很脆弱的,容易被壓力扼殺。這些壓力可能來自學校,工作,或者與他人的競爭。

學校的課業壓力使得人們硬著頭皮學習自己不感興趣的知識,從而沒有時間去了解真正自己願意去了解的事物;

工作的壓力使得他們再沒有小時候那麼多時間與精力,那些「重要」的事情已經夠煩人了,哪有功夫再去思考那些沒用的東西;

競爭的壓力讓人們比來比去,於是面對知識不再渴望,學習知識就是為了獲勝。

在這樣的環境影響下,再加上不好的心態與思維模式來應對,好奇心很快就死掉了。

那麼有什麼技巧可以避免這樣糟糕的事情發生呢?也許這裡我可以列出幾點:

做那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如果很無聊卻又不得不做,說服自己它很有趣。如果還不行,那就努力讓它變得有趣;

為自己想要的事情而努力,而非被別人逼迫地努力。如果不得不做卻又對自己毫無意義,找到它的意義所在。如果還不行,那就努力創造出意義;

保持開放的思想,不要提前假設我已經懂了,我所知道的一切都是暫時的。

保持「成長型」的思維模式。

……

我相信肯定不止這些,而且每個人針對自己的情況也會寫下自己的答案。未來有機會可以具體談談某一條。不過現在我得去做其他有趣的事情了。


如何保持好奇心?

我覺得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需要驗證一下我是否有足夠的好奇心,或者我的好奇心的程度是否達到你所說的那樣。我先捋一下我的好奇心表現:

為什麼往杯子里倒熱水和倒涼水的聲音不一樣?

為什麼不同樹葉的紋理不一樣?有哪些一樣的地方?

為什麼有的植物的分支是對稱的,有的是交錯的?

為什麼螞蟻會打架?為什麼螞蟻能沿著一條路走?

為什麼在野地里拉大便和在洗手間拉大便味道不一樣?

為什麼有的狗的耳朵一直豎著,有的一直塌著?

為什麼狗的眼睛是黑色的,死了之後變成白色的?

為什麼從岸邊看到的所有的波紋都是盪來的?那麼波浪是從哪兒開始的?

為什麼小孩子都會問很多奇怪的問題?

為什麼初中生最喜歡打架?

為什麼很多老師都喜歡像賊一樣抓學生?

為什麼父母總以為考上大學才是唯一出路?

為什麼人死了要埋在土裡?

為什麼一定要立碑?舊時代的碑文上為什麼都有「顯」這個字?

人死的時候,到底會想什麼?

為什麼有的人那麼拼,並沒有拿到最大的回報,而有的人並沒有出多大體力,就可以拿到大頭?

為什麼進大學圖書館 需要拿學生證?

為什麼大學上課要點名?

為什麼大學動不動就扣學分?

為什麼學生會不為學生爭取權利?

為什麼成功的人中很少有長的好看的?

為什麼有的人敢理直氣壯的說「我是外貌協會」?而外表不出眾的人不敢理直氣壯地說「我喜歡有內涵、有才識的」?

為什麼那麼多人買iPhone?

為什麼我們忌諱說性?

為什麼男人會勃起?

為什麼射精的瞬間很爽?

為什麼男人不能一直高潮?

為什麼女人有乳房?

為什麼乳房摸起來很舒服?

為什麼女人的乳房有的大有的小?

為什麼很多男人都喜歡大乳房,很多女人都喜歡腹肌男?

為什麼那麼多人要擠地鐵和公交,非要第一個上去?沒有擠上的和擠上的有什麼區別?

為什麼一定要結婚,為什麼要買房子,生孩子?

為什麼堵車的地方一般都是從有岔口的地方開始的?

為什麼政府公信力一直在下降?

為什麼媒體越來越沒有主動性?

為什麼我們沒有公民和納稅人意識?

為什麼那麼多人依然分不清政府、國家、政黨和民族之間的關係?

為什麼他們分不清卻還要罵那些分得清的人?

為什麼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為什麼政府當年要「保八」?

為什麼到政府機關辦個事兒那麼難?

為什麼航班不管延誤還是提前(所謂範圍內),我們退票都要交手續費?

為什麼北京站不能改簽北京西站的火車票?

為什麼要禁煙?

為什麼要掃黃?

為什麼路邊擺攤的人要被城管追著跑?

為什麼他們不反抗?

為什麼那麼多人整天關注娛樂新聞,而對公共事件視若無睹?

為什麼他們看起來非常開心,但是偶爾又那麼可憐?

為什麼歐美流行音樂和華語流行音樂差別那麼大?

為什麼亞洲電影和歐美電影一看就不一樣,而日本電影和台灣電影很像,但又跟大陸電影風格迥異?差別在哪兒?

焦墨和水墨的差別在哪兒?波蘭藝術為什麼是那樣的?

為什麼蒙克的《不安》和《尖叫》叫這個名字?兩幅畫的寓意是什麼?

為什麼中國這麼長時間沒有出現大師級的人物?

為什麼大家看到重巒疊嶂都會覺得美,而對一個UI界面感覺的差別卻那麼大?

為什麼夕陽西下的時候,遠處和近處山巒的顏色不一樣?

為什麼風吹過來,頭髮會亂,樹葉會動?

為什麼人會死,但是我們又不知道什麼時候死?

為什麼?

如果我的好奇心的程度是你想說的那樣的話,我就根據自己的經驗說一下如何保持。

我想了想,沒有其他大道理,唯一的習慣就是:別害怕別人叫你傻逼、憤青、幼稚、無聊等等。

你可能還需要學會一件事兒:愛上孤獨。並且堅信:在這個世界,或者未來的世界,總有一個人或一群人會欣賞你,並且說一句:這人真有趣。


保持好奇心最好的方法是有閑暇時間。

好奇心是我們與生俱來的

小孩好奇心比較重,好像越長大好奇心就越來越少,這是因為外界環境影響(生存壓力、社會規則、他人意志)我們沒有閑暇時間。

啟發

「哲學並不是經過特意的思索和沉思而來的,它是在人們閑暇當中通過靈感而來的」----蘇格拉底


為什麼會有好奇心,其實我是不知道的。但是我永遠都充滿了對世界的好奇心。大概要感謝小時候家裡2米多高的書櫃吧。

其實具體說來,我也不知道如何保持好奇心,因為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是在刻意地保持好奇心,也不需要去費力保持好奇心。不過我想了一下,我覺得好奇心和知識是相輔相成的。越是知識淵博的人,越是能發覺自己的無知,越是想去獲取更多的知識。而獲得了更多的知識,又會反過來開拓新的方向,或者彰顯自己從前的無知,因此又想去繼續獲取更多。

好奇心也能給生活添加很多的樂趣。在如今很多人在努力從繁瑣的工作和生活中抽身出來,尋求自己做點什麼能獲取一點開心的時候,好奇的人就不會有太多這樣的煩惱。因為好奇的人對身邊的一切都有興趣,都想研究琢磨和學習,所以不需要求尋求特定的事物來讓自己產生多巴胺。

走在路上,能發現無數的興趣點,每一個點都可以展開去探索,探索的時候,或許就能發現原來這個點延伸開來和那個點是有關係的,他們有都和第三個點有關,最後一個小小的知識網路就編織起來了。

因此生活就會被這些網路漸漸充實。有了這個網路,生活里的游魚也便難以逃脫了。遇到一些事情,沒有網的人可能會手足無措,而有網的人就可以大顯身手啦。當然能捕到魚只是有好奇心的一個結果,並不是目的,目的嘛,開心最重要。海邊釣魚的人那麼多,有多少人是為了弄條魚上來吃啊,不都是為了開心嘛。

說到這裡,不如我去研究一下釣魚好了 ~~~


好奇心就是對這個世界充滿了疑問,不停的問為什麼,直到答案不唯一時也就有了創造力。


AI(人工智慧)的發展,讓很多流水線化的作業由機器人取代。可以預知的是,越來越多的人的工作會偏向於創造性。《重拾好奇心》這本書恰恰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重拾好奇心,是讓你不會被機器取代的關鍵。」

由於應試教育的弊端,我們大部分的人在小時候開始接受的就是一種填鴨式的教學。國家這些年也在儘力地改革,提倡「素質化」教育,當然效果好不好這是後話了。所以我們缺失的一部分能力,可能就要從低處開始補起。

培養好奇心的第一個階段:好奇。

像一個孩子一樣去看形形色色的東西,儘可能地去看、去摸,感受自己沒有經歷過的新鮮事物。這是一個由「探索」為主旋律的階段,本該在我們嬰幼兒時期就應該大力去培養的習慣,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這個能力的重要性,所以我們第一步就是要培養自己的好奇心。

培養好奇心的第二個階段:疑問。

從要做閱讀理解題開始,老師就經常和我們說,做題之前要先審題,然後帶著問題去閱讀文章或者寫書評。

以前我並不理解,老師為什麼要苦口婆心地來強調這一點。現在想明白了,其實是因為,當我們沒有目的地去獲取資訊的時候,我們的大腦錄入的資訊是沒有條理性的,所以我們需要將我們看到的東西分門別類,貼上標籤,放入大腦資訊庫里的特定位置。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在需要這一類的知識的時候,能夠迅速地調整出自己想要的。

學會提問,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點。當沒有問題的時候,可以自己為自己設置問題。或者問自己,我想要從這本書或者從這篇文章里得到什麼知識。又或者可能會有意外的驚喜,得到了不一樣的收穫。

培養好奇心的第三個階段:理解

在這個階段,我們必須要能有主觀能動性,藉助一些書籍、視頻、演講、電影甚至是電視劇,鞏固加深好奇心在自己身上的地位。

以下是單:

《如何成為一個有趣的人》
《心理學與生活》
《影響力》

要想長足發展,行動力必須跟上。毫無疑問,在以後的社會生活里,「好奇心」會是催生我們發展的另一命脈血門。


多看多想,多轉,有些人好奇美女,有些人好奇文藝創作,有些人好奇某種學科知識,人類有了好奇有了慾望推動了發展,所以好奇在於慾望的產生,有了慾望就有了動機


不恥下問

不是問不如你的人叫下問

而是你不管問什麼,都是下問

你想你問人問題是昂著頭還是低著頭

你問別人問題,言下之意是我比你厲害,還是我比你弱?

好奇是為了豐富自己

只要你還想跟人比較,想比人強

你就問不出問題來

不問問題你好奇心就沒了


未老先衰的成年人總是在抱怨生活沒有樂趣,如何懷念童年時的美好。

童年不會再來,可是童心未必退化,保持童心就擁有了童趣,而讓我們有別於孩子,失去童趣的就是好奇心和想像力。

人真的好奇怪,學的越多卻反而覺得自己越是一無所知,我遺憾卻也慶幸自己在20出頭的年紀開始渴望知識,不論是哪個方面的,都想一頭扎進去,一次吸個夠。

擁有好奇心大概就是我保持樂觀和不斷自我充電的原因,好奇到用當年趙老師的話來說我絕對是「刨根問底」欄目組的,真的攔不住。

好奇心驅使我們去查證記憶一些東西,並且這種記憶是根深蒂固的。我們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我們的興趣領域就是我們的好奇聚合點,這也就是為什麼感興趣的事物給我們的印象更深刻。之前看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話,說是大學生分手,不是異地就是ED。想必大家跟我一樣肯定會迫不及待的去查ED到底是個什麼東西,這就是好奇心,以這種方式記住的就會很難忘記。

在喜馬拉雅里聽到朱安這個名字掛著「魯迅先生一生虧欠的女人」的頭銜,可能有的人會查查朱安,可能有的人會多了解一些魯迅和朱安的關係,可能很少有人會像我一樣把魯迅一大家子查了個底朝天,然後還煞有其事的分析點評一番,我最自豪的地方並非我總是口無遮攔嘮叨沒完而是我喜歡自己思考,更喜歡聽了別人的思考之後再審視自己的思考。我會去想,魯迅先生到底有沒有偷看羽太信子洗澡,我會去看看別人怎麼說,我會去想如果他偷看了會不會不符合他的為人,如果他沒偷看為什麼又從不反駁。

其實大多數時候證明是我自己想太多,因為本來就無從考證的東西沒有必要解出個值出來。但是我們還是應該去想,只要你想知道,很多情況下你就會知道,只要你真想要,很多情況下你也會得到。

所以當我們開始萌生躍躍欲試的衝動,大可不必瞻前顧後刻意剋制,去享受滿足好奇的童趣吧。


曾經問過arto,zhigang he,jianhua cang等人是否存在一個好用的套路,能夠讓任何建立實驗室的人套用都能將實驗室發展得越來越好。得到的答案最終總是回歸到「保持好奇心」上。


有人說,生命是一個過程,我們要珍惜過程。也有人說,生命就是一個結果,奔著目標一往直前。有人看重過程,有人想著結果。

無論如何,生命的每一處都是風景。

帶著安靜,帶著好奇,用眼看,用耳朵聽,用心去感悟。

每一個人的生命都不同,但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風景。


好奇心的的「好」是狀態,要高於平均值;「奇」才是關鍵,保持單身。

嗯,就是我們說的優質單身人士,自然會有人對你好奇。


推薦閱讀:

TAG:生活 | 人際交往 | 好奇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