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治上對百姓的方式與態度很多地方是否很像中國家長對孩子的方式與態度?今天的局面是否有民族文化基因決定的走到這步的?


兩個不同的角度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其一,在中國傳統的政治理論(即儒家為主導的政治思想)中,君與臣的關係是父與子的關係在政治社會中的翻版。事實上,按照儒家的理論,父子、夫妻、兄弟的關係是家庭成員間天然的關係,而其他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無非就是之前三者,特別是父子、兄弟關係的延伸和變形。從這個角度看,君臣關係被理解為父子關係也是挺順的。雖然在現代,儒家的整個理論框架已經不再被認同,但這個理論體系在中國歷史上是被認同的。

其二,其實西歐,將國家與臣民的關係說成是家長和子女的關係也是很漫長的。比如洛克在政府論上篇中反覆批評的菲爾默就是一個支持父權制的人,當然他的父權制和儒家完全不是一碼事。父權制我理解在絕對主義時期是佔主流的政治理論。此外,密爾在自由論當中也批評過一種被稱為父愛主義的理論,不過這個理論我沒有深入研究過。

從上述第二點就可以看出,這個和文化基因一點關係都是沒有的。


  • 家長制是基於小農經濟產生的,擴大到國家層面就形成專制。

  • 意識形態的轉變跟不上生產關係的改變(官方很樂意不轉變),所以現在還處於傳統國家向現代國家的轉變中。

  • 但由於在摸著石頭不過河的過程中形成了強大的利益集團,民眾尚不能與之相抗衡,高層內部又缺乏像小蔣那樣的強人,所以中國目前沒有能力搞政治體制改革,今天這個局面還將繼續存在很長一段時間。


這個問題,你要可能要再多想一點點。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不僅是政府這樣對待,更是因為公民如此接受,只有雙方都合拍才能繼續下去的。而至於民族基因,不可否認的有!這個具體的為什麼你可以拜讀下榮格的關於集體潛意識部分的論述。但是我還想說的是,這裡面和我們這個社會,這個國家經歷的很多的重大的歷史事件有著莫大的關係比如文革後人們變得更加現實,只求自保不求突近,改革開放後,人們思維更開放卻也更加的混亂和信仰缺失,因為改革開放的最大特點就是樹立共*黨,否定其他意識形態,追捧物質金錢的腳步,毀壞風氣,當然也有積極的影響,。你覺得呢?


中國台灣地區已經實現了自由選舉。難道台灣地區人民的基因與大陸人民不一樣?


比較反感百姓這個詞。家長心態對官民來說都很流行,別看民叫得歡,出事能靠還是想靠官做主。民族文化肯定有某些層面上的影響,但是不管哪個民族,都是這樣經歷過來的。好比一個人從幼稚被管製成長到成熟後的獨立,一個人或許只要幾十年,對一個社會來說要幾百年。

真正的民主需要一個民族的成熟作為先決條件。今天的國人,還遠遠不夠,八零九零有些表象,他們反傳統,喊民主,實際行動還是擺脫不了傳統烙印,先進如魯迅也無法擺脫。


家長對孩子或許還有一點愛


邏輯有問題,類比對象壓根不匹配,大多數家長為自己孩子甘願付出一切甚至生命,請不要美化tg。


政府對待民眾的確與當今許多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相似,政府把自己擺在一個 「管你的」的位置,社會中的個體喪失了獨立承擔,這就是孔子描述的人不知的一個社會狀態。

至於民族文化基因,並不存在這樣一個先驗的前提,就如你本自由又何來束縛。


君為臣綱:臣民服從君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父為子綱:子女服從父母,盡孝道

可以進行文化對比,外國人對待上級和子女是什麼態度呢?


推薦閱讀:

作為一個唯心主義者,如何看待政治老師講的 宗教就是對世界的歪曲?
《中庸》里「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災及其身者也。」 與孔子推崇的聖人之說的矛盾?
穆斯林兄弟會是個什麼樣的組織?埃及會成為第二個伊朗嗎?
燒死那個異見者!美國大選為何產生極化現象?
關於「民主」的好書都有哪些?說說理由

TAG:中國歷史 | 政治 | 社會學 | 社會 | 政治制度 | 中國 | 政治學 | 自由與民主 | 中國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