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幾年的互聯網競爭史中,有哪些反敗為勝的競爭案例(長期的競爭)?是因為做了什麼取勝的?

我希望集中在長期的競爭,而非短期競爭。

前期尤其是在B格上或者體量上落後太多,而後來迎頭趕上。


謝@一笑風雲過邀

其實蠻多的,從最早的Yahoo被翻掉,到騰訊逆轉IRC、MSN,國內的盛大曾經如日中天,最終在遊戲和其他方面都慢慢沒落了。

手機方面,諾基亞對摩托,蘋果對諾基亞,Android對蘋果,小米對三星。

BAT三家崛起也不過就是十年而已,之前可是新浪搜狐網易。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十年。

至於說做了什麼,無非是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這句話很難翻譯地傳神,我的理解是:永不滿足,大智若愚,專註堅持。


據我所知,近幾年的「長期競爭」中沒有反敗為勝的,倒是有很多合併的。「長期競爭」,在我理解,應該是可口可樂對百事可樂這種在一個行業里第一、第二咬著不放的。最近幾年,我印象中沒有看到過在拉鋸戰中逐步超越的,不是在兩三年間快速結束戰鬥就是永遠沒有打贏。可能是因為最近幾年資本力量很強,大的資源體系逐漸建立,變革階段上升迅速的緣故。


肯定要說一下迅雷啊!

當年網路快車佔據市場百分之八十的份額。

後來網路快車的創始人沉迷魔獸世界。

再後來發生了什麼,大家都知道了。。。。


微單逆襲單反(時間問題)

原因嘛,因為有個公司叫索尼。憑藉一己之力硬是把微單給做大了。

DSLR的高劃素之爭最早就是由感光元件製造商的龍頭Sony挑起的!在全片幅DSLR尚未普及的2011年,Sony率先推出第一款有效劃素高達2430萬的Sony A77,帳面數據看起來雖然漂亮,但卻因為劃素過高加上當時的BIONZ影像處理引擎尚未準備好,以致於A77的表現並不如預期般出色,直到2014年Sony才再次將2430萬感光元件再次應用在APS-C片幅的微單眼A6000身上,不同的是A6000的Exmor APS HD CMOS採用無縫感光元件濾光鏡,讓集光能力或是細節的還原上都與過去不同,同年發表的A77 Mark II也讓老用戶終於有升級的理由,不過言歸正傳要論高劃素,最終還是全片幅感光元件之間的戰爭。

全球首款搭載3630萬劃素的全片幅數碼單眼相機Nikon D800/D800E雖然早在2012年就已現身,但身為感光元件供應商的Sony卻在隔年才推出同樣36MP的A7R,既然高劃素勢必成為全片幅機種的趨勢之一,Sony當然也不落人後在今年6月上旬發表全新的A7R II,挾帶驚人的4240劃素而來,同時也是世界第一款搭載全片幅背照式感光元件的機種,采無低通濾鏡設計、內建五軸防手震、支援靜音快門、內建399個相位式對焦點、另外還具備4K錄影能力;別看它的外觀跟去年推出的A7 II幾乎是一模一樣,但不論是選單上的優化或是硬體進步的幅度都十分的驚人!

Sony A7R II 重點規格:

● 全球第一款搭載全片幅Exmor R CMOS背照式感光元件。

● 同A7R采無低通濾鏡設計,光線不分散讓CMOS直接接收訊號。

● 採用無縫濾光鏡設計,集光效果更出色,更能提升邊緣畫質。

● 由銅導線來取代鋁導線,傳輸速度是過去的3.5倍。

● 內建五軸防手震。

● 混合式對焦系統內建399個相位式對焦點

● 最高感光度ISO 102,400。

● XGA OLED電子觀景窗新增蔡司鍍膜,放大倍率達0.78X為業界之冠。

● BIONZ X 影像處理引擎,等同A7 II。

● 機身外殼與防塵防滴基本上等同A7II,不過都會再微調。

● 可開啟電子前簾快門,同時也內建靜音快門。

● 優化快門帘上升後的震動,大幅減低微震的機率。

● 內建4K 30fps 100Mbps錄影能力,且支援Spuer 35mm格式(不壓縮)。

● 內建Wi-Fi傳輸與NFC近場通訊能力

文章測評地址 :Sony單電相機

視頻測評地址:【CamLogic 相機邏輯】索尼 Sony A7R II評測

宣傳視頻:【索尼大法好】A7RⅡ視頻合集,4200萬像素背照射CMOS,399相位對焦點。50萬次快門。


題主這個問題邏輯真的很亂,想知道「近幾年互聯網競爭勝出「的故事,卻又希望這個競爭的案例是」長期的競爭,而非短期競爭」,而給競爭勝利的定義又是「逼格低」到「逼格高」。

這個問題本身不難回答,因為新聞也好,圈內故事也好,坊間傳聞也罷,都擺在那裡,難就難在題主這個問題有那麼多的條件,所以,我只說一些碎碎念。

不管是互聯網,還是商場,或者戰場。每一個看上去的「反敗為勝」,就時間來說都只是一個暫時,就對象來說都是「第一名和第二名的戰鬥」,有些時候,迎頭趕上先列的產品也是先列自己的產品,也就是說,先列用自己的一個團隊去打自己另外一個團隊。不過,人家不會告訴你,親,這個產品我也有股份哦!更多時候「什麼產品迎頭趕上」扔了什麼先列幾條街,少部分在於業務本身和公司策略,大部分而在於市場走向到了這裡,用戶喜好到了這裡,而那個「機會」正好被有準備有能力的團隊遇到。所以,努力不是關鍵,持久戰更不是關鍵,做了什麼用了什麼戰術更不是關鍵,天時地利人和才是關鍵。互聯網這個地方,不要迷信努力和持久戰。會死得相當慘!

除非像蘋果一樣持久到幾十年以後,再逆襲。

再說一些碎碎念,互聯網這個世界的本質很簡單。

搞投資的機構這麼多,都是幾個投資龍頭的分支。

搞互聯網的公司這麼多。大凡有一些名號的產品,和「幾大有名的互聯網名流」都脫離不了關係。

羨慕淘寶?淘寶以前有「易趣」,羨慕滴滴?滴滴以前有「易打車」。羨慕QQ?QQ以前有「ICQ」(以色列人發明的),羨慕微信?微信以前有「飛信」,塞班多牛,現在呢?看看Android、iOS!

太多了,不列了!反正「此娃已死。有事燒紙」的故事很多!

而塞班會不會逆襲?也是一個未知數。

再說一個,羨慕蘋果?認為人家是後起之秀?你知道第一台蘋果電腦是哪一年出的?1976年!

所以說,沒有什麼是永遠的!特別是「勝」!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十年,現在是第四波,又一個十年開始了,坐等看哦!

以上。


AB站


感覺這個說了要被噴,所以匿了

百度地圖、輸入法逆轉搜狗


淘寶逆襲易趣,百度逆襲谷歌。結論:在我朝抱zf大腿才是王道。


蘋果其實是PC的發明者,然後IBM看到了就找了個山溝溝找了高層和對應業務的中層開了個會,就做出了Thinkpad,一下子就把蘋果乾死了。

結果喬老爺子回來以後又重整旗鼓,現在IBM的PC業務已經賣給別人了。

其實只要企業活得夠長,這樣的此消彼長是很正常的,我描述的與事實有出入,歡迎大家和我一起來完善這個內容。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現在國內哪家互聯網寡頭的發家史都是一部逆襲史,因為互聯網誕生於美帝,都如(搜)狐幹掉(雅)虎一般狐假虎威。


我來說一個,不算逆襲,Priceline支持的攜程與Expedia支持的藝龍反覆廝殺,最終攜程聯合其他巨頭收購Expedia所持有的藝龍股份,在事實上將Expedia擠出了中國市場……

之所以說不算逆襲,是因為攜程體量一直就比藝龍大,但吃掉長期的死對頭,難度也不亞於逆襲吧!

具體來龍去脈記不清了,大致是這樣吧,希望了解得更清楚的同學補充!


淘寶之於易趣(eBay)卓越亞馬遜

360之於瑞星金山毒霸

QQ之於MSN

微信之于飛信

迅雷之於網際快車

暴風影音之於金山解霸

Android、iOS之於塞班

Google之於Yahoo!搜索引擎

百度之於Google(中國市場、特殊原因)

等等,太多了


360

迅雷

暴風影音

網易雲音樂


推薦閱讀:

TAG:互聯網 | 競爭 | 案例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