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內義興和今川義元要提倡京都文化?
大內義興和今川義元作為一方割據的大名,對於京都文化的迷戀十分出名。他們對於京都文化是單純的個人喜好呢?還是有一些深度動機?
雖然我個人覺得肯定有一定動機,但還是希望聽聽大神們的意見。
文化對於戰國時代的人們來說是一種高逼格的存在,除了武藝外,大名及其重臣如若精於文化,除了對於人格發展有影響外,似乎更對外顯示一種高人一等的樣子,所以為什麼京都公卿看不上所謂的田舍大名,沒文化就是一個因素。
文化技藝的種類多種多樣,最常見的就是和歌、連歌、茶道、蹴鞠等,此外還有能樂、曲藝甚至料理等(比如細川藤孝精通的技藝中就有料理)。一般來說,戰國時期所謂的三大文化指的就是周防大內家的山口、越前朝倉家的一乘谷和駿河今川家的駿府。題主的問題中提到了三分之二。這幾個地方京都文化的傳播,除了大名本身熱衷於京都文化外,其實多少還有一些其他原因,綜合起來主要如下:
1、大內家歷來都重視與京都的交流,大內義興還滯留京都多年,與京都公卿們多有交流,大內家的本城山口也是京都文化的集散地,甚至連市街都仿照京都的市街如「XX路」來命名,今川家的駿府也有類似的規劃。而且加上大內義興在船岡山之戰中的表現,後柏原天皇都特意關照,給了其三位的官階,即便在公卿中也算是高位。而大內義隆更是承襲父業,更加重視與京都公卿們的文化交流,學習二條流、冷泉流歌道,召開歌會。再加上亂世中不少公卿逃離京都,前往投靠大內家,客觀上也帶動了大內家領內文化水平的提升。例如連武田信玄的老丈人三條公賴都是死在了陶晴賢謀反的大寧寺之亂中。
2、由於勘合貿易和南蠻人的到來,山口成為了日本與西方文化的交匯點,山口城周圍也成了典籍及其他貿易品的交易集散地,據說還有中文典籍的書店。而發達的文化除了招引本國的公卿外,最初在日本傳教的傳教士薩比埃爾也造訪過山口,並被許可傳教,客觀上推動了以山口為中心的各方面的發展。
3、正因為與京都的深刻交流,大內義隆和今川氏親的正室都是京都公卿家的女兒,例如大內義隆的正室是萬里小路秀房之女,側室是廣橋兼修之女。今川義元的母親壽桂尼是中御門宣胤之女。有種說法是武田家與京都公卿能夠聯姻,就是京都公卿家出身的壽桂尼的協助說和。而大內義隆的岳父萬里小路秀房的另一女兒的老公是正親町天皇,也就是說大內義隆與正親町天皇是連襟。所以與公家聯姻,自然也是對外顯示高逼格的一種表現,而且不定還能搭上什麼地位高貴之人呢。
所以回到題主的問題的話,除了大名們的各自喜好外,弘揚京都文化可以帶動領內的發展,強化與京都公卿們的交流聯動,對外顯示及提升自身的地位,促進多元化交流等等。
謝邀
不甚了解,隨便扯點室町幕府立足於畿內,頗受公家寺院影響,逐步發展出了壯麗又奢靡的北山文化和東山文化大內是西國傳統名門,今川更是室町幕府御一家筆頭吉良家的庶流,兩家都是出身高貴——比下克上的那幫村炮們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自然也就深受幕府的京都文化的影響而戰國時代畿內戰亂連連生靈塗炭,大內今川的領國則相對安定,因此他們有內在的動力去發展京都文化來彰顯自己的統治
代表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
我個人感覺是以下原因
1.出生。之前有回答已經說過這個方面了,我也就不多說了。
2.上洛。日本大名的人生目標之一就是上洛。上洛是用來表明勢力,討伐不臣,類似於會盟的活動。在於天皇,京都公卿進行交涉時,精通京都文化會帶來一定的便利,也會使天皇和京都公卿覺得你是自己人,從而獲得一定的優勢。畢竟相對於那些粗俗的鄉下大名,不知所謂的基督徒和傾奇者,一個仰慕京都文化,是「我們」這一邊的大名是更加容易接受的。
3.逼格。
文化為政治服務,京都文化代表著一套體系,而在這套體系內,今川是有天然被服從的合法性的足利同紋眾。這才是目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