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什麼時候可以給自己買奢侈品?


在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月收入就是四五千塊,剛剛步入社會,對Cartier、Tiffany、van cleef arpels這類的品牌垂涎三尺,覺得哪怕只能買一個小小的飾品都會讓自己看起來比別人好那麼一點。不光是飾品,逛一線商場的時候,一樓層面的所有品牌專櫃都想進去溜達下,可惜沒有底氣。

後來工作第一年省吃儉用湊了6個月的零花錢在國內專櫃買了人生第一單奢侈品——Cartier的三色戒,7650元。

記得當初故作鎮定走進專櫃,銷售人員戴著白手套,小心翼翼得把戒指拿出來擦拭了半天,遞到我面前,準備幫我戴上。那時候我假裝自給自足的樣子跟他說「謝謝你,我自己來」。其實我心裡清楚,在等著戒指從專櫃拿出來這幾分鐘,已經緊張得出了一手心的汗。

買戒指的過程是既興奮高興又緊張慌張,戴上戒指那一刻,我覺得自己也有了一種驕傲得意的底氣,從手到腳都變得金貴起來。但在刷卡的那個瞬間,當我看到7650的金額數字的時候,心還是抽搐了好幾下。

再後來,我跟朋友去逛輕奢品Coach門店,看中了一個粉色的新款包,朋友各種慫恿說這個單肩包實用又好看,羊皮質地不過才3800元,還不到你一個月的工資。

但是說點心裡話,一是依照我每年6萬多的現金收入,拿出20%來買奢侈品真的有點多;二是我買了這兩個奢侈品(其中一個還是輕奢)並沒有給我帶來長久無限的快感。

三色戒帶的場合併不多,工作的時候怕丟,朋友聚餐的時候又怕玩了弄丟,粉紅色的Coach包並不容易搭配衣服,用了一兩次後就扔在衣櫃里,再也沒有背過。

後來就開始存錢學理財,雖然整體收入在提高,我對於奢侈品的興趣卻開始下降,我懂得了一個重要的因素——性價比。

在市場低迷的時候,買到被錯殺的好公司股票,看起來股價縮水的一半,甚至短期內還在下跌,但用更低的價格買入好的股票,本身就是佔便宜的事情。等到未來市場恢復理性,公司股價恢復,那就是一個漂亮的「戴維斯雙擊」(不懂的朋友請百度,這裡不科普)。

這個就是「性價比高」的消費(投資)。

當時一個前輩就說過,要盡量多的接觸到能帶來收益的好消費,盡量避免只能給自己帶來債務的壞消費。

比如買了一套小公寓,月月可以收到3500元的租金,除了cover掉2500元房貸,還能夠給自己帶來1000元的零花,這個購房消費就是好消費。

比如買了一個小公寓,地段不好,壓根租不出去,還要承擔每月2500元的房貸,這個購房消費就是壞消費。如果運氣再背一點,整個城市的房價不漲反跌,那麼這筆生意就是典型的賠了夫人又折兵。

那時候我對於奢侈品的態度不是「渴望」,而是「觀望」和「權衡」,我會思考這個包包或者飾品買回來後能給自己帶來多長時間的興奮,這種興奮是否可以帶來更多好的收益,這筆投資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是否會有持續的回報。

那個時候回頭看當年買Cartier戒指的買賣行為,我開始承認這是一筆很雞肋(其實是失敗)的投資:

1、買戒指的時候我120斤,不僅僅身體圓,連手指都是胖嘟嘟的,而幾年之後的今天,健身讓我早就告別原本圓嘟嘟的狀態,那麼當時尺碼的戒指明顯顯大。不合適的戒指既捨不得送人,自己又帶不了,只能放在首飾盒裡孤獨躺著。

2、首飾戴了才能證明它被消費著。我自從購買到現在,總共戴了5次,折算下金額是戴一次支付了1530元。

3、雖然有人會說奢侈品每年都漲價,但是對於這種經典年年出的款式,在二手市場上根本沒有獲利空間,市場飽和度極高,只要留在手中,只要不能佩戴,那麼就等於0價值。

又過了幾年的今天,得益於投資分紅、稿費入賬以及一些合作,我的月收入早已是過去的好幾倍,這個時候我對奢侈品的態度再一次發生了改變,從最初的「渴望而不得」過渡到「觀望而權衡」,繼而變成當前的「量需求而為」。

現在的生活狀況允許我每個月買一個LV的包包而不影響生活質量,但我反而對這些東西惦念的次數越來越少。

倒不是說我突然轉型對平價產品有了好感,而是奢侈品在我心目中的價值和意義改變了。

原本奢侈品在我眼中是一種身份的象徵,或者至少是「老娘我很有錢,過得很好」的代名詞。似乎背漂亮的包包,穿昂貴的衣服,出門就可以昂首挺胸,開口說話就能底氣十足,跟朋友相處會贏得他們的無限羨慕。

但現在呢,我會在什麼情況下買奢侈品呢?

1、當一件奢侈品衣物的確在材質和版型上超越普通高檔衣物,並且我需要在非常重要的工作場合穿到它,那麼我會毫不猶豫的出手買單。

比如前不久我需要去談一次很重要的合作,於是我就提前跟死黨去GIADA買了一條9000元的小黑裙,這是我衣櫃中最貴的一條小黑裙,但我相信它值得,因為它把我襯托得非常優雅,協助我在那個重要的場合展示應有的修養,也給予活動主辦方應有的尊重。

不僅僅是這樣的小黑裙,一雙好走且好看的高跟鞋,一塊低調但典雅的手錶都值得我為此投資。但這樣的奢侈品我不會盲目的買上很多,最經典的品種,一兩件足夠了。

2、當一件奢侈品衣物在實用耐用上有著無與倫比的口碑,那麼我也會毫不猶豫的購入。

比如我買BUBERRY家的風衣,不僅僅是因為它值得,更重要的是,買了這家的風衣,我就不需要在持續逛商場去試穿其他的品牌。一件最經典、最好搭配、任何場合都不會掉價的高檔風衣,足夠讓我節省下無數時間。

撇開上面兩種情況外,在日常生活中,因為我自己有了持續掙錢的能力,這種能力賦予我自信和底氣,我不需要用穿戴高檔品牌在反覆在別人面前證明些什麼。

當我發現有這麼一天,我用錢給自己提供了生活中自由,我整個人都釋然了。

事業上的充實,生活中自由自在,都在證明著我自己的價值。

我背著幾百塊的雙肩包,穿著匡威的運動鞋,每天坐著公交車上下班(我所在的城市公交車非常空),覺得愜意而束縛。如果生活中遇到什麼緊急事情,滴滴一下也能夠通過快車解決。

我吃著想吃的美食,周末想去什麼地方看展覽就立刻出發,偶爾忙累了去周邊的城市住一下好酒店,跟幾個朋友聚會喝茶,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動輒一兩萬的單品開支給我帶來的快樂,遠遠抵不過跟朋友一起看場莫奈的展覽或者窩在居酒屋裡吃一頓日料的幸福。

渴望奢侈品的日子,心是緊繃的,隨時要擔憂「衝動消費」了一兩萬,下個月的信用卡該怎麼還。而今客觀對待奢侈品的日子,心是自由的。

說實話,現在我懂得了,生活的幸福與否,奢侈品裝飾不了。

網路上有那麼一句話很中肯:年輕人,不要成為金錢的努力,而要努力成為財富的主人。

在月收入5000元的時候,買兩三千的MK;

月收入10000元的時候,買四五千的Coach;

月收入20000元的時候,買1萬多LV;

月收入的50000元的時候,買三萬多的Chanel的2.55;

收入再增加就是買定製版的愛馬仕。

慾望如果跑在收入的前面,那麼人永遠無法得到滿足,永遠處於入不敷出的局面,心就永遠是緊繃的狀態。

何日才能得到安寧,何日才能得到自由呢?

知道為什麼很多有錢人並不快樂嗎?因為他們永遠不懂得滿足,永遠學不會放下。永遠不知道真正持久的快樂來源於精神世界的充沛,而不是物質世界的無止盡購買。

一輛50萬的車會帶來半年的興奮感,然後80萬的車只能帶來3個月的刺激,再然後150萬的跑車只能維持1個月的熱度,後面恐怕就是300萬的限量超跑能夠提供些許的高興了吧。

在我讀書的時候,我父母很擔心我未來成為一個月光族,只知道花錢不知道掙錢;工作的前三五年,我父母擔心我一直壓制購買奢侈品的念頭是否在未來會反彈。

但是現在他們不用這麼擔心。

依照我的收入狀況,隔幾個月買個萬把元的包包,並不會對生活產生什麼影響,但我不會這麼做了,反而堅持做好儲蓄,做好資產分配,做好一切理財規劃。

最後我想說的是,奢侈品並不能給人帶來快樂,哪怕有人說「金錢會帶來快樂」,估計那也是短暫而虛幻的自以為是的快樂。

對於奢侈品的心態非常重要,看得越明白和透徹,越容易擺脫這些東西的魔咒,越容易讓自己回歸到真正有價值的生活中。

當一個人年輕可以把自己的小日子過得多姿多彩,他會發現原本指望從奢侈品中獲得那些「心理滿足」其實可以在其他層面獲得。

我希望年輕人,與其花時間去省吃儉用買一件奢侈品,不如把這些錢拿來投資自己,多學習,提升點職場上的競爭力,提升自己的財商、情商和智商,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

這才是真正投入最少,收效最大的消費。


買得起且用得起的時候


隨時可以啊 奢侈品又不是多麼可怕的 要看怎麼夠買了 二手的就不會很貴 背背不喜歡還能再賣,推薦聚奢網,你可以搜搜看


推薦閱讀:

thom browne和rick owens品牌為什麼在圈子裡這麼火?
天價回顧!2017年全球珠寶腕錶拍賣大事記
貧窮是如何限制了你對時尚的理解?
看上去很高大上的奢侈品,內部價格低到貼地皮,奢侈品不為人知的另一面你知道嗎?

TAG:奢侈品 | 職業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