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上說古人收集雨水、雪水、露、霜,然後放在罈子里存上幾年再來沏茶。我想知道:這水放上幾年還能喝嗎?


等科學大神來解釋前我也貢獻一條實例:

小時候老媽每年春節前後都會做一種上海本地人愛吃的米糕,那是用大米磨成粉做的,米要先用水浸泡幾天後再磨。

一般都是隨便用自來水泡。但是偶爾春節挨著立春很近或者乾脆就在立春後,老媽就會去打些井水來用,據說立春前的井水不會發臭。

某次老媽因為忙忘了時間,立春那天下午才想起來,趕緊去打水,但是立春那個時間點是已經過了的,結果用這天下午打的水泡米過幾天就餿了……

至今不知道這是什麼原因,不知道哪位大神能來解釋


這個問題頗有意思,據說在罐子里放上石頭就不會腐~你可以選擇信一下~′_&>`

又據說,古代達官貴人會派人去上游取泉水。然後負責取水的人就會裝幾罈子的水,也不封口,只是在罈子里放上水源地的石頭,然後把罈子放在竹筏上,支個小帆順流而下。風來了就走,風停了就住下。如此耗時數月才能把水送到。但水之清甜和新取時無異。這個也不錯。( ′▽` )

還是據說,素梅茶是在落雪天里,採摘壽聖寺的素心臘梅,把頭春的安吉白茶和吐著幽香的臘梅隔層疊放在一起,經多道手工窨制,等白茶吸足了素心臘梅的香氣便大功告成。


古時候沒有顯微鏡,也沒有太多污染······建議要嘗試了

書上所說在當時情景下有可能


別的不知道,我只說說我老家的傳統做法。小時候老家冬天是下雪的,天氣相當冷,並且冷的時間很長。每年冬天下大雪的時候,一般最大的那場雪有一尺多深,媽媽會拿出罈子,將雪壓實放進去,然後搬到室內,待雪水融化點再加雪,然後密封,放在床底下。來年夏天的時候,農忙季節,比如割小麥,那天氣真是熱,也許就是所謂的冬冷夏熱,很容易中暑,如果感覺不舒服或者中暑了,喝半碗雪水就可以了,我至今不知道原理是啥,有人知道嗎?


如果真的密封的夠好,是可以喝的;畢竟細菌,病毒也是生物,生物生存也需要養料,這些密封在罈子里的細菌,病毒在將水裡的養料消耗殆盡後就自然死亡了,在沒有外源性污染情況下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無菌水」,你說能不能喝呢!?


我是喝過得。。。。外婆下雪天把乾淨的雪刮下來藏到夏天拿出來,真的很解暑。。。。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道理你知道吧?不流的水呢?


去年到重慶正好趕上下大雪,晚上吃飯,有一碟腌蘿蔔,脆甜酸爽。阿姨說,好吃的腌蘿蔔就是把雪或者雨水搜集起來,旁的什麼東西都不加,放進蘿蔔蓋上蓋子腌。猜可能裡面有什麼菌之類的,然後發酵。古代污染少,用雨水雪水應該是可以的吧,即使有污漬也頂多是些泥土味?


古時候是可以的,現在霧霾這麼嚴重你敢喝嗎?


不管能不能喝,反正我是不會喝。


誒,水在河裡那麼多年怎麼不壞?一定有技術含量,對,就是這樣~


推薦閱讀:

誰能介紹下新加坡TWG茶的文化及發展?
白茶茶餅和散茶有何區別?
中國人需要知道的幾點茶葉知識(發展歷史篇)
論茶香書香的倒掉

TAG: | 茶文化 | 茶道 | 茶與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