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石油外企的黃昏是否來臨?

粗分為服務公司和「甲方」。

服務公司和中方的技術差距不斷減小,雖然仍有優勢,但是已經不是非外企不可了。

所謂甲方,在中國拿不到好區塊,運氣好了,碰到好區塊又要分成,並且管理方面有時不見得比中方好多少。

綜上,可否認為外企不好混,應相機而跳?


所在單位屬於甲方,負責新工藝技術的引進,包括一些項目外協。工作不到兩年時間裡,接觸了斯倫貝謝,和一些引進了外企設備和人員的國內油服。

再橫向對比了一些在國內山寨起家,中期搞工藝改進,後期自主研發的油服公司。

直觀感受就是外企不務實,ppt里吹的天花亂墜,一上現場就慫包。

拿四輪被卸說,水力壓裂,上了指揮車參觀,內設乾淨整潔,做工精緻,純英文界面,不過旁邊貼著小紙條,寫著對應的中文(這就有點low了嘛),現場工程師裹著頭巾,連體工服,帶墨鏡。眼看著施工壓力飄了要砂堵,還在執行設計繼續加砂,果然真就堵了。

氣的這哥們一把就把頭巾扯了,後來我才知道這些斯倫貝謝的中國員工,沒有現場改動設計的權利,而且在外企受制約:同一部門呆不久,很難掌握一門技術的核心,缺乏現場經驗,在現場的作用就相當於一台設計復讀機。

這些假洋鬼子讓我很失望,想起當時面臨畢業的自己,因為沒有中文資料,翻譯了一堆spe的論文,拿來寫了一篇斯倫貝謝新工藝的調研,作為畢設,覺得這技術碉堡啊,去了單位也沒忘了和老師傅吹吹牛,然後老師傅很淡定告訴我,新疆塔里木那邊試著搞了一盤,效果垃圾。

現在想想崇洋媚外真是要不得,太幼稚了。

其他公司簡單說,最近正在合作,買了套老外設備,帶個老外工程師(這哥們連軸轉不睡覺,挺敬業是真的),現場狀況就沒斷過,搞了半天請你來是做實驗的?心好累。

同樣的招標,請了中石油的科研單位過來,傻大黑粗的工具,更繁瑣複雜的工藝流程,雖然也出狀況,但是綜合講,現場是個人都看得出,同一個技術,咱們爆了洋鬼子好幾條街,問題在於這技術當初也是老外提出並研發應用的

有機會的話。還是希望看外企正規軍表現,不過照現在的情況看,也是堪憂。

總的來說就一個感覺,驢糞蛋子——表面光!


外企在撤資裁員不假,油服方面賴以生存的高端市場無論是規模還是價格都幾乎崩潰,油公司本來拿到的區塊質量都不好,再加上複雜的油地關係,除了三桶半油確實不能幹和不敢幹的一些項目,比如殼牌在長北,雪佛龍在開縣,南海的深水,亞美大陸在沁水煤層氣,斯倫貝謝在延長的緻密氣等寥寥可數的幾個項目意外,其他紛紛撤資,因此能不慘么?

可是要說黃昏還早了點,畢竟很多都是百年老店,就靠國內抖機靈式的研發和能省則省的抄襲想要去填補外企的空白還早了點。

但是樓上@七比喵叔也說了,很多國外技術拿到現場來表現不佳,感覺不接地氣。我的感覺也是很多公司有點言過其實了,但是全部怪罪到外方的技術不行則有點偏頗。能引進一項外國的技術,哪個不是在國外已經有很多成功案例的,給你一個新研發的沒用過的技術,國企敢用么?問題出在國內配合的環節上,因為中國的工業環境和西方發達國家有很多差距,配合的中國產品不合格很容易導致施工失敗,出了問題,習慣性的怪罪到外方身上去。咱舉個栗子,某日外企提供壓裂液服務,但是甲方堅持要用自己關係戶的氯化鉀,結果氯化鉀裡面有雜質導致液體不交聯,就開始說外企技術不求行!外企很鬱悶,但是沒辦法。中海油研究海上固井質量不好的問題研究了十幾年,最後發現也是關係戶提供的一種基礎化工原料質量不好導致的!

說這些不是滅自己威風,確實國企就像是西遊記裡面一樣,質量低劣的產品和服務都是領導的親戚,坐騎(司機),童子(心腹)提供的,技術人員根本不可能去解決(孫悟空對路上的妖精,除了沒背景的白骨精(外企的典型形象:白領,骨幹,精英)可以打死,其他都不能打死)。而現場又是有一個環節不行,就都不行,平時沒有外企的時候,可以通過相關利益的領導把事情「擺平」,好像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一樣,外企來了,往往沒這個能力,因此就成了白骨精啦!

回到樓主的問題上,外企的黃昏嘛,是來臨了,不僅在國內,全球市場上,外企都很難混,但是這是一個比爛的時代,在國際上講,不管是油公司還是油服公司,外企(主要是歐美的,印度伊朗的不算哈!)的勞動效率,技術水平都是比國內的強很多(不然那些動輒投資幾十億刀的大項目為啥沒國內公司什麼事?),就連一直作為核心競爭力的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現在也很難,舉例來講,近期好幾個民營油服想招聘能在中東工作的項目經理,開出不少優厚條件,都沒找到能勝任的人,國內公司競爭力可見一斑。

至於樓主最後的問題,是否考慮跳槽,其實,從員工的角度來講,保證自己即使離開公司的平台仍然能找到好的平台或者自己創造一個平台是極好的。這個問題不能停止考慮,因為外企隨時可能裁員啦,國企運行不下去的時候不也裁員么?為此充實自己技術水平,多搞搞社交是很有必要的啦。


中下游不好說,但外企上游甲方業務在中國從來沒有形成過足夠規模,現在有生產又是作業方的也就CVX和Husky(不知道Conoco的區塊在漏油之後怎麼了)。主要原因在對外企開放的區塊潛力有限技術難度較高開發成本不低,財稅比較苛刻獲利空間有限,外企用人成本較本地公司沒有競爭力,合作夥伴就想著從外企那學兩手然後一腳踢開(當然外企在其他國家的NOC合作夥伴基本也是抱著同樣的想法)。所以總體區塊性價比在國際上沒有什麼優勢,真心雞肋。

IOC在全球範圍內都比10年前要難做是不假,曾經引以為傲的幾大分公司像CVX的泰國,Shell的馬來西亞和汶萊,BP的英國北海都因為油田老化、低開發成本勘探機會有限都在倒退中。客觀來說,現在IOC搞上游的增長機會主要也就中亞、非洲和南美。


何止外企,整個中外石油行業基本沒什麼前途了!現在是第三產業的天下。


是的。感覺在2014年年初就這樣了。


能源行業恰恰是國企與外企差距最大的行業,同樣的工作量國企的人力成本是外企的近10倍。我倒是覺得互聯網外企才真的要被國內企業趕超了,想想阿里巴巴和Amazon。

國企具體怎樣改革不是我們這個層級能預測的,但越是艱難的環境越會倒逼改革,各大外企早就給國企建立了改革的目標,不會可以學嘛,遲早會學會的。就如馬老師所言,對未來充滿信心,但對明天如履薄冰。


推薦閱讀:

看不見的石油推手——維多集團
我國的石油等化石能源是否稀缺?
原油投資 炒原油如何賺錢?
如何分辨現貨投資(白銀、原油、銅等)如何避險,分辨騙局,大量虧損的主要原因?
俄羅斯要用能源下什麼大棋?地球知識局

TAG:能源 | 石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