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學家真的存在「玻璃天花板」嗎?
別說女科學家了 很多女生哪怕是讀phd 都需要面對來自家庭 輿論的多重壓力 能夠到天花板的已經是幸運兒了
聽說當年導師私下裡跟人說過,女孩子讀博不幸福。
沒說不會成功,是說不幸福。可導師從來沒當面跟我們幾個女弟子說過這種話,招生的時候幹活的時候也不會拿我們跟男生有差別。導師自有他的觀點,我聽說後一開始很生氣,但想清楚以後反而更尊敬導師了。他不會因為你是女生就有偏見,只要你工作做得好,一樣給很多機會。只是在這個畸形的社會環境下,為了得到自己「應該得到的」,可能會失去一些什麼。是選擇順勢而為明哲保身還是選擇做一個抗爭者的區別。導師只是在先驗概率下認為女生讀博幸福感高的概率不大,但這是你自己的選擇,他也只是私下裡這麼覺得,絕不干預。
想起之前參加一個會議,因為比較遠,覺得我一個女生去不放心,還找了另一個人陪我。有點想念導師了。天花板是很高的,所以我們討論的不是一般值,而是最大值。
在我們的經驗中,社會各行業領域,頂尖層的構成人員中,男性數量遠多於女性。就一個群體來說,女性科學家的玻璃天花板確確實實就擺在那裡。這樣一種結果,是社會與生理因素共同作用所致。長期以來社會對女性的描繪,同女性自身的生理特點,共同作用於女性對自我的塑造和認識。同樣決定了男性對女性的認識。但這兩種因素的作用力孰輕孰重,則難於量化。
講一點個人的經驗。我的妻子,文科出身,碩士研究的是美學。然後人家拿了中科院的理學博士學位。人家還要負責管孩子學習。
條件相同機會均等的情況下,女性搞科學研究應該不比男性差。問題在這個前提無法真正實現。突然感受到獨生子女政策的好處,就是父母不遺餘力地培養一個孩子,不論男女,所以,現在來看,至少海外碩士博士女的超過50%,再說人類才從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以後女性的優勢會逐漸展露,各位女同胞不要氣餒。
前一陣子擱某單位某所幹活,閑了沒事就下一樓瞅人家照片牆。一正所長獨佔一面展板,n個副所長分列兩班,掛名的占上首常務的擱下邊,又有課題組組長學科帶頭人長江學者傑出青年依次排開,引進人才博導博後下邊聽差。浩浩湯湯整了一大走廊。
裡頭一個女的都沒有
真事我一直認為男性女性這一概念是因為生理差異而人為造成的精神差異,如果讓一個女生接受她是男孩子概念,接受男孩子這一社會環境,從童年的男孩子喜歡海盜船到喜歡女生,統統灌輸,會產生什麼效果╮(╯▽╰)╭?所以女科學家的天花板是人類社會本身,除非有一天可以做到無差異生理轉換,否則女性會因為生理差異,而遭到人類社會的精神定義。如,女孩子比較柔弱,女孩子應該喜歡娃娃,女孩子習慣看偶像劇,女孩子。。。。。
來自《三體》
楊母從汪淼手中拿過樺皮本,抱在胸前,輕聲說:「我對冬冬的教育有些不知深淺,讓她太早接觸了那些太抽象,太終極的東西。當她第一次表現出對那些抽象理論的興趣時,我告訴她,那個世界,女人是很難進入的。她說居里夫人不是進入了嗎?我告訴她,居里夫人根本沒有進入,她的成功只是源於勤奮和執著,沒有她,那些工作別人也會完成,倒是像吳健雄(當代最傑出的特理學家之一,在實驗物理學研究上取得偉大的成就。她在實驗室中首次證明了李政道和楊振寧關於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的理論推測,推翻了宇稱守恆定律。)這樣的女人還比她走得遠些,但那真的不是女人的世界。女性的思維方式不同於男性,這沒有高下之分,對世界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
至少在葉文潔眼裡,女性是有著玻璃天花板的。以前我看到過,事實上,有研究表明,女性平均智商高於男性,但男性的方差更大,即是說,高智商比例和低智商比例都高於女性,當我們在討論碩士博士的時候,顯然討論的大部分是高智商領域。男女智商的對比--最精與最傻男性都是女性兩倍同時,男女擅長的領域不同圖片出自依據性別對小孩子進行差異教育真的會嚴重傷害小孩子嗎? - 兒童教育問題中 @zack西西爸的答案。當然,這些差異未必是完全由基因來決定的,後天的教育社會的引導或許在這過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不敢說這些差異完全是由基因的來決定的,其實我也認為社會教育肯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我也希望各位不要在沒有實際依據的情況下認為這全都是性別歧視惹的禍。
主要是生理劣勢吧,生孩子,大姨媽,能克服生理障礙的才有資格去跟男的競爭,比如我周圍就有這樣的人,生孩子期間照樣工作,發了一篇 top ...
其他領域我不清楚也不好說,僅就我知道的生物科學領域來談。先說結論:
不存在,但存在窗戶紙天花板,一捅就破。原因如下:1.從進化的角度,女性是比男性更高級的生物。無論是忍受疼痛的能力(你讓男人生孩子試試?)、抗擊打能力(男性自殺率一直居高不下,比如之前日本的學術造假,主要責任人小保方晴子沒怎樣,他的導師,相關領域的世界級大神卻引咎自殺了,唏噓不已)還是存活年齡(原因可能有很多,但這是事實)上都是如此。而且,女性才是一個種族繁衍壯大的關鍵所在。現在的生物技術已經可以使蕾絲邊繁衍後代了(兩個不同的卵子),但gay,抱歉…2.之前女性之所以依附於男性,是因為要靠男性保障自己的安全,提供食物,因為男性相對於女性而言更強壯。但現在社會,女性也有自己的工作、也會獲得社會與法制的安全保障,所以,在生存層面,女性完全可以獨立。3.女性一到25歲就要嫁人生子,確實會在事業的黃金年齡有所停留。但相對於整個一生來說,其影響並不大。4.真正束縛女性的,是女性內心那認為自己比男性差的自卑心理和男性黨同伐異的大男子主義!很多優秀的女碩士、女博士都是在社會的評價與內心的忐忑下放棄的。可是,只要你們再堅持下、再堅持下,就可以捅破這層紙的。關於成功女性科研工作者案例:
我舉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郭鑫老師和劉群老師。二位老師都是我很欽佩的大神,估計我終其一生,也難以超越。最後,分享女俠秋瑾的2句話:1.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吟2.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Have u ever heard of Hedy Lamarr?I mean she can be an example.
這兩天科技界最大的新聞,恐怕就是之前獲諾貝爾醫學獎的屠呦呦女士,獲得了國務院頒布的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可是中國對於科學家做出突出貢獻的最高獎勵,之前獲獎的可都是王選、黃昆、袁隆平、吳文俊這種級別的大咖,屠女士在2015年作為首次獲得諾獎的中國女科學家,本次拿到最高科技獎也是眾望所歸。
這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首次授予女性科學家。
屠呦呦生於1930年12月30日,浙江寧波人,藥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1980年聘為碩士生導師,2001年聘為博士生導師。她從中醫古籍中得到啟迪,改變青蒿傳統提取工藝,創建低溫提取青蒿抗瘧有效部位的方法成為發現青蒿素的關鍵性突破。
屠呦呦及其團隊最先從青蒿抗瘧有效部位中分離得到抗瘧有效單一成分「青蒿素」,按照國家藥品新規,將青蒿素開發為中國實施新葯審批辦法以來第一個新葯。屠呦呦及其團隊獲得多項國內外重要獎勵,比如1979年「抗瘧新葯青蒿素」獲國家發明獎二等獎,2011年獲美國拉斯科臨床醫學獎,2015年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在此之前中國當然有重量級的科學家,但總是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屠呦呦女士能夠獲此殊榮,用無以辯駁的事實說明,只要給女性足夠的教育與機會,讓她們從繁瑣的生育與家務中解脫出來,她們一定能創造出燦爛的天空。
屠呦呦的名字,是她的父親給她取的,語出《詩經》「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他一定沒料到,冥冥之中,這句詩竟讓屠呦呦一生都與青蒿結下了不解之緣。
屠呦呦生長於中醫世家,她的父親是一位開堂坐診的大夫。那時,每當父親去書房看書時,屠呦呦也會坐在他旁邊,裝模作樣擺本書看。雖然看不太懂文字部分,但是中醫藥方面的書,大多配有插圖,童年的屠呦呦十分享受那段簡單而快樂的讀圖歲月,也就是在這段時期,屠呦呦愛上了醫學。
「我看著父親忙碌的身影,感覺特別崇高。我的眼前好像浮現出自己也穿上白大褂給別人醫治的模樣。我一定要做一個像父親那樣的好醫生。」在一篇回憶文章里,屠呦呦這樣寫道。
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學,屠呦呦在選擇大學專業的時候沒有選擇中醫,而是選了當時絕大多數人毫無興趣的生藥學專業。這讓她的父親頗感意外,但屠呦呦此時對自己的人生已經有了更清晰的目標。她對父親說:「藥物是治療疾病的主要手段。我認為只有生藥學專業才最可能系統地探索中醫藥領域。中醫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1955年,她從北大醫學部畢業,被分配去了中國中醫科學院的研究所工作。
越戰時期,大量在前線的士兵患上了嚴重的瘧疾,與此同時,世界上每一年都有數以萬計的人死於瘧疾,發展中國家居多。國家號召舉國的力量攻堅瘧疾,年僅39歲的屠教授被任命為了科技組的組長。
當時,在進行青蒿素動物實驗時,曾出現過某些指標升高等現象。她的老伴李廷釗至今都記得,那段時間她每天回家一身的酒精味,那是她親自服藥試驗留下的味道,而這樣的以身試藥,最後甚至導致她肝中毒。
據屠呦呦讀中學時的同學回憶,屠呦呦「成績在中上游,並不拔尖」,但她有個特點,就是她喜歡的事情,就會努力去做。不只是屠呦呦如此,教育上眾多的史實和實驗都表明,對孩子自然狀態下的教育最有利於保護孩子的想像力和好奇心,最接近孩子的天性,也能最有效發揮孩子先天的優勢潛能。
屠呦呦剛剛接手中國抗瘧疾藥物研發的「523項目」時,在科研資料不易得的情況下,很多中藥信息只能從各地學校革委會的傳閱材料中收集。每每獲得,她就抄錄其中,纖毫必錄。用了3個月時間,她收集了包括內服、外用、植物、動物、礦物在內的2000多個方葯,對其中200多種中草藥380多種提取物進行篩查。從2000個到1個,她與同事開始了愛迪生般的試錯之路,結果包括青蒿在內的中藥提取物,對瘧原蟲的抑制率都不如傳統的氯喹效果好。「難道在中醫藥這個寶庫就掘不出寶來?一個氯喹不可超越,一個常山已到盡頭,真的無路可走?」屠呦呦不死心,她又回到原點,從典籍出發,在東晉葛洪所著的《肘後備急方》中找到了鑰匙。她改用沸點較低的乙醚進行實驗,終於發現了青蒿素。1971年10月4日,經歷了190多次的失敗之後終於成功,獲得對鼠瘧、猴瘧瘧原蟲100%的抑制率。
屠呦呦作為首位獲得諾獎和國家最高科技獎的中國女科學家,給我們帶來的啟示不僅是中國人在國際上爭了光。對我們這些已經為人父母的人來說,最大的啟迪可能就是要從小培養孩子熱愛科學熱愛鑽研的精神,尤其是家有女孩的父母。我們這一輩可能小時候會聽到「女孩理科就是不行,」「女孩要學習那麼好乾嘛」之類的言論,但是到了我們的孩子這一代,米粒媽可不希望我們的女兒們繼續成長在這樣的社會中。
米粒媽當時初三參加化學競賽得了獎,本來是件很高興的事,但是帶我們去參賽的化學老師卻嘆了一口氣,我問老師你嘆什麼氣啊,老師說:「可惜了,可惜你是個女孩。不然以後會有大出息的。」當時我感受到的那種氣憤和不公至今還記憶猶新,我沒有反駁,卻暗自下決心一定要證明:女孩絕不是低人一等!
在後來的求學和求職中遇到或潛或明的性別歧視,旁人的非議,身邊親人勸你「要那麼好強幹嘛啊,找個好老公就行」的言論,都沒有讓我退卻,反而在有了孩子之後,讓我下定決心更要為孩子們創造一個更好的社會環境。我豈能把這個世界,讓給那些我鄙視的人手中?
一直很喜歡給孩子和自己買樂高,不光是因為它創意無限,品質精良,還因為它在男孩女孩社會性別教育這件事上三觀超正,看到下面這個廣告後立馬把我圈為忠實粉絲。
樂高還專門推出了女孩的小科學家系列,所以別再給女孩光買芭比娃娃、毛絨玩具和過家家套裝了,多給孩子買一些科普讀物,還有很多包含著科學原理的「智慧型玩具」,比如美國STEM科技玩具,應該多鼓勵孩子思考,創新。
也許女孩在語言和感性思維方面更有天賦,但我們作為家長不應該按自己的刻板印象去強化孩子的社會性別角色,要鼓勵不管男孩還是女孩都去勇敢探索、堅持自己的夢想。
我希望現在的課堂上,當老師問起「你們將來的夢想是什麼」時,如果一個女孩舉起手回答說「我將來要當科學家」,同學和大人們都會衷心的祝福並鼓勵她。
雖然這無比令人傷感,但這是事實。另外,華裔科學家也存在這個問題。真正頂級的學術期刊的editorial board里的主編極少能看到華裔科學家的身影,更別說是女性科學家。還有,頂級北美學校的學院院長,系主任也鮮有華裔科學家和女性科學家的身影。
感覺並不是天賦問題,也許是因為社會上對女性存在偏見,比如認為女性就應該去作會計呀老師呀這樣的職業,不應該讀博士不應該從政。
同時可能性別歧視總是存在,科研單位也願意聘用提拔男性而不是女性。都是猜想不一定對。為啥理工科本科女生畢業的只有進學校人數的一半? 我完全沒聽過畢不了業的姑娘啊 中國真有畢不了業的本科生么……
剛剛看了很多答主的答案,感覺很贊,三觀很正令人很高興。前段時間韓國女總統朴槿惠上任,大家最關心的不是她為國家會做出什麼貢獻,而是她的私生活。很多網友聽到已經六十歲的朴槿惠還沒有結婚,一個個都開啟了嘴炮模式。「女總統又怎麼樣,沒有結婚就是失敗者。」「孩子都沒有,還沒有我厲害呢。」「這樣的女人活著有什麼意思?」……還有很多具有攻擊性的話語,都是嘲諷朴槿惠沒有結婚生孩子的。當然這些只是我當時在某一論壇上看到的,並不是杜撰,如果你問我在哪兒看的,我也不記得了……但是我想說現在的社會問題,雖然說提倡人人平等,但是言論和各種家庭責任依舊是指向女性,這已經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思想了。就連我在學校,我們的女老師都說女生是比不過男生的,男生學理科天生有優勢,就算我們理科班的第一名是個女生。以上,女權主義還有很多路要走,女權並不是女尊,只是希望實現正真意義上的人人平等。
。。。這些數據毫無意義。。。不給光給的 estimate,沒有置信區間管個鳥用。。。
而且,說真的。。。哪有那麼多人會歧視女性,能夠做到 phd 的人大多家裡還是有一點文化,中高層的人,沒咋見過這些層次的人有那功夫天天的說女的不行,尤其是發達國家的。
科學界就更是了,以為大家天天一堆男的湊一塊好玩?不是說男女搭配幹活不累么。。。而且真的學界的話,除了搞學術,就是搞經費,也沒有啥很體力的活,相對比朝九晚五的生活也不會那麼緊湊,生理上的原因也完全不會影響到工作。
綜上:1. 我認為調查公布的數據是無效的。跑一下題,話說美國媒體每次總統競選調研都會給出,樣本有多大,比例,置信區間,這還是中國青年報,也算中國媒體的佼佼者了吧,卻和市井小民一樣看著比例說話,真是不堪。2. 如果真實數據符合調查數據。我認為性別歧視在其中的因素很少(尤其是發達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