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和基督教有衝突嗎?


對於所有宗教的起源,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每一個宗教所描述的人類起源,這個世界的創始者以及創始過程都是不同的。那究竟哪個宗教說的才是真的?

其實,每一個宗教的創立者,都是大智大慧的人,但苦於當時的年代,人類認知的限制,無法和他們描述清楚。這叫好比,你現在和一個清朝的人描述計算機是啥樣的,你再怎麼比劃,可以讓他聽明白硬碟。顯示器、CPU這些東東究竟是什麼嗎?顯然不可能。

所以,宗教的創立者,用當時人們可以接受,能夠理解的故事來給他們描述。於是就有了亞當夏娃,有了女媧盤古,有了上帝佛祖真主等等大神。

據我所知,所有宗教創立之初,死後是沒有天堂和地獄之說的,統統上天堂(即回歸極樂世界,各宗教的叫法不同)。但隨著人類的進化,宗教的演變。各宗教為了能夠控制教眾,保持信教,並且增加約束力,衍生出了地獄。這就在告誡人們,不要做壞事,不要違背教義。

看到這裡大家也許會問,那我們人類究竟是怎麼出現的?在討論這個問題前,先提一個概念:瀕死體驗。

瀕死體驗(NDE)也就是瀕臨死亡的體驗,指由某些遭受嚴重創傷或疾病但意外地獲得恢復的人,以及處於潛在毀滅性境遇中預感即將死亡而又僥倖脫險的人所敘述的死亡威脅時刻的主觀體驗。它和人們臨終心理一樣,是人類走向死亡時的精神活動。 同時瀕死體驗也是人們遇到危險時的一種反應。2013年3月,比利時列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人在瀕死時觸發的生理機制會讓人的感觸更加敏銳,不僅是對個人經歷中過去事件的想像,對真實事件的情況也同樣如此。大多數的瀕死體驗都有某些共同的特徵,但並非所有瀕死體驗都具有每一項特徵,某些瀕死體驗甚至不遵循任何模式。以下是「典型」瀕死體驗所共有的特徵:

1、安詳的感受——這種感覺可能包括平靜、悅納死亡、情緒及身體的舒適。 強烈、極度明亮的光芒——有時這種強烈(但不讓人感到痛苦)的光芒溢滿了整個房間。在另一些案例中,經歷瀕死體驗的人目睹了他們認為代表著天堂或上帝的光芒。

2、靈魂出竅(OBE)的體驗——親歷瀕死體驗的人感到自己從身體抽離出來。他能夠俯瞰到自己的身體,並常常能夠描述醫生忙碌的場面。在某些案例中,他們的靈魂衝出房間,飛向天空,有時甚至是飛向宇宙。

3、進入另一個空間或維度——他可能感到這個空間像天堂,在極個別的案例中,卻像地獄,這取決於他們的宗教信仰和體驗的特性。

4、神靈——在靈魂出竅的過程中,經歷瀕死體驗的人邂逅了「靈光」,或代表著神靈的其他征示。他可能認為這是他已故的愛人、天使、聖人或上帝。

5、隧道——許多經歷過瀕死體驗的人都感覺到自己在一個盡頭泛著白光的隧道里。他們穿過隧道時會遇到神靈。

6、與神靈交流——在瀕死體驗的尾聲,許多人報告了各種與神靈所進行的交流。這種交流常常被描述為一個「宏亮的男聲」告訴他們大限未到,並讓他們回到自己的身體。一些人稱,自己被要求做出抉擇,是走向光芒,還是回到自己現世的肉體中去。其他一些人則感到,有一個也許來自上帝的無聲命令迫使自己回到了肉身。

7、人生回顧——這一特徵又被稱為「全景式的人生回顧」。經歷者以一種倒敘的方式觀看了自己的整個人生。這部分可能非常具體,也可能極為簡短。經歷者還可能感受到來自周遭神靈的某種審判。

8、預知死亡——在死亡來臨之際,人有某種特殊的感應,能預感到自己死亡。在極度恐懼和對生的留戀,讓人有機會出現「假」死狀態,假死過後會有一段記憶流失。同時也會帶來一次脫胎換骨的機會。

人們有時將瀕死體驗和靈魂出竅混為一談,但二者之間有著關鍵性的差別。靈魂出竅可能發生在瀕死體驗中,但一些人經歷靈魂出竅時的環境卻與死亡或垂死毫無關係。他們可能仍然保持著神志或心神平靜。靈魂出竅可以自然而然地發生,也可由毒品或冥想誘發。研究發現,在生命垂危時感覺很平靜、看到亮光和有靈魂出竅經歷的人可能他們在以前的每天生活中遭受著失眠的困擾。在經歷了瀕死之前和之後,他們常常在清醒狀態下有快速動眼睡眠期的癥狀。(以上段落摘自百度百科)

一個標準的瀕死經驗是怎樣的?

一個彌留的人聽到醫生宣布他的死訊,他發現自己在身體外面,有時候會飄浮在天花板上。 他在遠處看著自己的身體。他觀看到醫生正在搶救,他想跟醫生說他沒事。

他注意到自己有一個不同的身體。他想和別人說話但他人看不到他也聽不到他。

不久其他的事開開始發生了。他看見了已故親友的靈魂。一個充滿愛和溫暖的如人般的」光體」在他面前出現。這光體讓他看到自己生命的回顧。有些時候他被帶去看未來。在某一個時候他發現已到達一個去留的分叉點,他需要選擇目前或到下一個生命。他必需決定去留的問題。

他感覺很快樂,能感受到愛與寧靜,多數人在這樣的時刻選擇不回去。但他突然發現已回到自己的身體了。

後來他試圖跟別人提起,但卻找不到合適的人類語言去描述他的經驗。和普通的夢不同,這經驗的詳情迄今還是記憶猶新。而他再也不害怕死亡了。他發現自己已經改變了。

綜上所述,我認為人類起源可能來自於不同維度不同空間並且文明高度發達的另一個世界。我們現在所生活的世界,可以看作是一個電腦遊戲。在那個高度發達的文明世界,人類心想事成無欲無求,注意,這裡說的心想事成是從字面理解的。即你想要什麼,在那個世界都可以輕鬆實現。在那裡生活的人,各個都活的十分安逸。但如此安逸享受的生活,缺乏了一點變數。

於是這個世界上的某些人(好吧,我們就稱之為程序員)發明了一個單機版的互聯遊戲,叫做「Welcome to erath」。在這裡,你可以體驗到酸甜苦辣,喜怒哀樂。平時閑著蛋疼的,都願意來這個遊戲里體驗一下生活,我們都是這個遊戲的主角。

這個遊戲的每一步都是設定好的,但充滿了選擇和變數。可以說,我們在這個遊戲里做的每一個選擇,走的每一步,所帶來的影響都是程序設定好的。(我們要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所負責)

我們老祖宗發明的周易,周公解夢,二十四節氣,原來都是很準的。為啥現在不準了捏?因為進化。這些規則,適用於遊戲的V1.0版本,可是遊戲本身還在不停的進化,老規則不適用拉。

所有的宗教都宣揚行善,對於我們來說,來到這個遊戲里體驗,其實是可以賺積分的。當你多做好事,多幫助別人。等將來回到那個我們所起源的世界時,你在遊戲里所賺得的積分,是回歸時的成就。

我們無力改變生死,但我們既然知道了真相,可以看淡生死。在親人朋友離去的時候,知道他們只是先我們一步回到快樂的世界,在我們還存在於這個遊戲的短短几十年,好好的用心的去玩,多幫助別人。

以上。


基督教跟所有基督以外的教都有衝突


教義上,佛教不認為有個造物主,萬法皆空,甚至佛也是空性的,而基督教認為有造物主的存在,這是二者的區別。

佛教主張眾生平等,一切無常,眾生無明而造業,不斷於六道中輪轉,而基督教認為只有一世,人是絕對的,人不能變成動物,要麼上天堂要麼下地獄

佛教認為眾生皆有佛性,眾生皆能成佛,而基督教認為基督徒是上帝的僕人,人不可能超越上帝

相同點,佛教四諦,首先宣說苦蒂,有漏皆苦。基督教也認為人世間是痛苦的。不同在於,佛教認為天道也有苦,天人放逸苦,死墮苦,阿修羅有爭鬥苦,只有超越輪迴才是極樂。而基督教的天堂是永樂的

佛教中的凈土法門講究信願行,心要發菩提心,念阿彌陀佛,由阿彌陀佛的願力死後能往生極樂凈土,但是千萬不能謗法,不要造太多惡業

基督教的天堂也是由於人活著念念不忘祈禱上帝,方能感受到上帝的恩典,這樣死後能上天堂。

佛教的往生有很多例證,死時吉兆或者舍利或者有神通者能夠觀得到,而基督教的上天堂是否有相關例證?望基督徒補充(?? . ??)


1、基督教:相信宇宙間有上帝,只此一位至大至高的主宰,其它皆是假神。但世人只可敬拜耶和華上帝,絕不可拜其它.因為耶和華是忌邪的神.

佛 教:相信緣起論,故原始佛教不相信有神(無神論),但後來卻相信三界中的無數鬼神。

2、基督教:相信上帝創造萬物。

佛 教:相信諸法〔現象〕因緣生。但不能解釋第一因。

3、基督教:相信聖經是真理,世人都有罪,由始祖亞當而來。

佛 教:相信人有無明,故有老死等結果。但無明(不知道)從何因緣生?

4、基督教:相信只有天堂與地獄。人的靈魂在這兩地,不會再有變動。

佛 教:相信六道輪迴,眾生〔包括蟲蟻等〕與鬼神還要變來變去,但由誰負責此變化呢?

5、基督教:相信上帝自有永有。

佛 教:相信天道中的鬼、神 仍要墮落失落。

6、基督教:相信信徒肉身死後靈魂仍有知覺,過天上屬靈佳美生活。

佛 教:相信涅盤是信徒最終理想之處,靜寂、無相、無覺、是空是無。

7、基督教:救主耶穌是道成肉身,由神成人。是完全的神,是完全的人。

佛 教:釋迦牟尼生為人,是印度〔今尼泊爾〕一小國的王子。

8、基督教:耶穌基督本身即是萬有之道。

佛 教:釋迦本身不是道,只是求道者之一,是一名修道的苦行僧。

9、基督教:耶穌未婚,約三十歲左右出來傳道(傳福音)救人。

佛 教:釋迦曾婚,約二十九歲時突然棄家出走,赴森林苦修。

10、基督教:聖經要人從心底認罪悔改,接受耶穌十字架的救恩。

佛 教:佛教要人抑制身心苦修以求解脫輪迴進入涅盤〔空、無〕。

11、基督教:耶穌曾以言教及神跡奇事救人。

佛 教:釋迦無能力行神跡奇事,只以言教勸人努力自修。

12、基督教:耶穌被釘十架而死,但三天後復活升天,證明他是神的兒子。

佛 教:釋迦老死,成為地上的教主。

13、基督教:聖經新約是在耶穌升天后即由門徒、使徒們寫成。

佛 教:佛經在釋迦死後經四五百年口傳才正式成文。

14、基督教:聖經把神與人分別清楚,神是神,人是人;人悔改後能以純潔的心靈敬拜神,為神所喜悅。

佛 教:佛教說眾生皆能成佛,但佛是「覺者」,即悟道者之意;佛性 (Buddhatva) 只是指人的心,所謂成佛不是具有神性。

15、基督教:聖經要人用心靈和誠實敬拜上帝,因上帝是靈,人眼不能見,所以禁止人為他雕刻偶像。

佛 教:佛教一面竭力否定有神、自稱無神論。但另一面卻又大拜各種佛、菩薩及鬼神等偶像。

16、基督教:聖經把人與牲畜分別清楚,人不會變牲畜,牲畜不會變人。人是根據上帝形像樣式而造的。因此人高過萬物,是世界的主人翁。

佛 教:佛教把人與牲畜混為一體,院中豬狗可能是前生父母所變(大不孝),家中親人又可能是前生動物或鬼魂變成,前來索債或還債。

17、基督教:人得救是本乎相信、接納耶穌的救恩,而非憑自己的修行(好行為彌補不了你的罪)。在上帝絕對的公義聖潔面前,任何人也不配自稱為義,惟有白白領受救恩。

佛 教:佛教一面強調要自修悟道〔自力解救〕,另一面卻又須大聲訟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希望死後往生西方凈土,這是「他力解救」。到底「自力」還是「他力」? 「涅盤」〔無〕還是「凈土」〔有〕? 僧伽也意見分歧。


不衝突,只是一個究竟,一個尚不究竟。


瀉藥,上學的時候在書店碰到一老頭,說他信基督,然後給我講南懷謹選集,我問他基督和佛教怎麼會同時信呢,他的回答每個宗教都有好的一面,你要看到它們好的一面。

就像某次我和某人聊天

以上


記得交黨費。。隨便你信。。我沒水表也沒訂快遞。。。


據我了解,只有極少數基督徒能容忍別的宗教(必須承認在生活中從沒見過,只看過他們的書),絕大多數人都不能。用他們的話說就是「Christian is the only way」


伊斯蘭教內部都有衝突你自己覺得呢


衝突如果有,也是個人內心的衝突。。。


推薦閱讀:

TAG:佛教 | 基督教 | 宗教 | 耶穌 | 神秘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