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在運營和體驗上有哪些不足?怎樣可以做得更好?


不太清楚「運營」到底包括什麼,但這些應該屬於吧:

  • 與外界的溝通不夠。對未註冊用戶來說,看不到任何介紹或 FAQ,只有一個冷冰冰的登錄頁面。這樣讓外界有了許多的誤解(「知乎是個封閉社區」、「知乎只允許所謂精英人士進入」……),這些誤解對於熱愛知乎的用戶來說是很傷神的。包括前段時間的「知乎協議」風波,甚至直接波及到所有人的首頁時間線,讓人非常煩惱。
  • 對新用戶的引導不夠。仍然建議提供一個更直覺的一些入門指導(而不是像「知乎指南」這樣的問答集合——這隻適合已經會用知乎的用戶),並且允許隨時再次查看這個指導。(不僅新用戶能隨時查看入門指導來搞清楚自己不明白的事情,老用戶也能由此知道新用戶最初受到了怎樣的指導。而我現在常常感覺不知新用戶是怎麼進入知乎的,也無從下手去幫助。)

另外,順便吐槽:

  • 通知系統……(沒什麼好說的了,大家都明白。而且也相信知乎團隊已經正在努力改進。)
  • 和通知系統有關:應當整合有關一個問答頁面的所有通知,然後讓用戶可以點擊通知的主標題就來到這個頁面,看到頁面內所有通知的信息(比如用醒目的黃色標出所有需要注意的新答案和新評論(拜託,能不能讓評論自動展開))。
  • 編輯器 bug 不少。比如從別處複製的超鏈接文本沒法在編輯器內變成純文本,而編輯器的 WYSIWYG 也相當不精確。


缺少一條"開放性"問題的timeline,有些問題沒有被人解答,可能是因為沒有被正確人看到。而一個問題能否被正確的人看到,取決於是否加了適當的topic標籤,以及是否有人在該問題上發生了動作。有的同學初來乍到,沒被什麼人關注,如果沒Quora背景,可能也不知道加topic的技巧,那麼他的問題可能會石沉大海,久而久之會導致這位同學的積極性降低。

印象中,Quora以前是有一條沒有topic沒有被回答的問題的timeline的,而知乎目前並非開放註冊,用戶邀請也非常難以獲得,因此我認為加這樣一條timeline是有助於知乎的成長以及用戶積极參与的。


知乎現在做的是以人為核心,問題驅動的產品運營。關鍵在於能否有更多高質量的問題被提出,同時被關注。從產品角度看,我覺得知乎=微博+bbs,在微博上人關注的是某人,對於該人說的話其實只是了解,而不會展開深入的討論,也就是話題性會更弱。而知乎是問題驅動的社交網站,人對話題的關注會更大,bbs的比例會更重,我覺得加強對極品問題的運營會更重要。運營方式其實可以參考置頂帖和精華帖。


我想在首頁里看到一個問題的所有答案,只能點問題鏈接打開新的頁面嗎?

還有我希望能夠收藏我感興趣的答案,而不只是我關注的問題


體驗還行,但我到目前為止,還不能邀請別人參加,我很鬱悶。


提些想法,也不算失誤:

1、問題的擴散和推送到合適的人,越是火的問題回答的人越多,冷門、專業的問題很難有人回答;

2、操作還是蠻複雜的,比如一個問題有8個功能(修改項),一個答案也有5個交互功能;

3、目前站內大部分是IT界人士,其他領域內的人太少了。而且繼續發展下去可能會被人認為是「專業的IT領域問答平台」


總感覺「主要失誤」這個說法是針對失敗案例的分析術語,知乎還剛剛日出呢,5、6點鐘的太陽。如果改成「知乎是否在運營上有不足?」就好多了。

請原諒我是個找茬控。

如果要說運營不足,我贊成劉一丁的說法。得把沒人回答的問題單獨生成一條timeline。


缺乏用戶多元分級制,可以提供更多的用戶激勵,如最快沙發、最高排名、回答最多、感謝最多等。


需加強對知識的跟蹤類功能,比如說收藏,比如說關注的問題更新提醒.畢竟讓用戶一直盯著知乎的首頁,明顯提高了用戶的使用門檻.

期待知乎的手機客戶端 pc客戶端儘快出來!


1、知乎的「社會化問答社區」儼然成為了IT問答社區,問題單元化。

2、「沒有幫助」的主觀性太強,缺乏判斷的標準,容易忽略「有價值」的答案。

3、不能根據用戶喜好(關注的話題)推薦問題,個性化不夠完善。

4、敏感辭彙太多(本人主觀臆斷)。


其實我想知道伺服器怎麼這麼卡還不如G+..


知乎是在不斷的完善的過程中,

繼續說說我的不成熟的觀點。

個人也在做問答產品,我認為知乎的單一性,以it氛圍起步,畢竟這個是很難直接創造價值的。it圈子是公認的名人效應,但在其它領域,未必能帶著名字,名氣進來。現在的模式似乎只適合初期的氛圍營造,畢竟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忙,不可能總是有閑著的時間。建立知乎自己的信用體系,價值體系似乎勢在必行!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這是韓愈的師說改裝版本,全國至少有幾萬人知道這些話經常出席在什麼地方。並且是被他們拿在手裡的,我不知道你知不知道這段話在什麼層次的人手裡拿著,如果你不知道,那應該是你不抽煙。即便抽煙也未必知道,因為不是每個煙民都抽近百元一盒的煙。我是想嘗試說明單一的圈子太小了。

我剛來的時候還沒有中醫,命運相關的話題,現在有了,就證明用戶在發展,用戶的關注點在變化,但是這個過程,我沒看到知乎的管理者在做什麼,當然我是站在表面看的,後台的努力我沒發現,用戶的想法永遠都是使用,不會考慮等待你完善。新浪的微博可以做央視廣告,送蘋果,搜狐也一樣,騰訊好像也沒好到那裡去,這不是單一燒錢就能有用戶的事情。

吸引用戶是一回事,讓用戶留下靠的是產品,或者說解決用戶的需求,這是最核心的。此時,建立信用以及相關的價值體系就非常必要了。

師道---每個用戶都是學生;每個用戶都是老師。我對搜狐社區比較了解,按照搜狐的社區登記我是15級了,最高級了,在線時間15865小時,最初還像是05年開始去社區玩,沒覺得等級有任何含義,但是發現有虛擬禮物,覺得也沒有什麼意思,說明一下,我不是簡單的去社區玩,是帶著目的性去社區,目的很簡單,賺錢。通過再社區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然後為有需求的網友免費解答,線下的收費服務。後來我發現,我這個所謂的一些人眼裡的專家,不合群,大家都玩虛擬禮物,我不玩好像怎麼樣了,就開始不做免費服務,收虛擬禮物,虛擬禮物雖然不等於錢,但證明了價值。也就是說求助的那個人是要先有禮物,然後才能送人。當然我不建議這裡簡單那的搞積分,搞禮物,畢竟這裡的嚴肅性不是搜狐社區可比的。

信用體系實際是大家說好才是好,那麼有個評價積分,等級積累制度,然後要想辦法讓得到積分的人有消耗的地方,我看積分換邀請碼就是很好的一個行為。我自己弄的是收費的垂直專家問答,所以我把信用和價值有機的結合了。

關於這裡,我建議每個人發問,消耗積分,但是回答可以得到積分。不是讓用戶有積分去消耗,是可以負數的去消耗,然後幫助別人得到積分。這樣可以激勵大家相互幫助。但我總覺得中國這種很傾向於精神層面的獎勵未必能調動幫人者的最大積極性。

找到一些可以收費的項目去完成平台應該提供的,才是最終的出路,中國互聯網的點擊量換廣告的模式一定會被淘汰的。不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各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特點或者說特性。

新浪當年過於依仗sp收入,sp行業被國家治理,導致新浪股價下跌,陳同學撿了一個大便宜。當時新浪sp收入的重點就是星座命理姓名緣分類的,http://www.china.com網站首頁照樣做著自己的收費算命的廣告,案可查的數據,新浪微博轉發關注度排第二位的還是星座,當然這方面的舞台好搭建,戲太難唱了。

我覺得可以嘗試,付出所得的概念,推出0.1元求助,或者去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捐錢,回來就可以問問題,這就是代價,沒有代價的亂問,必然導致整體氛圍的下降。推出收費服務需要膽量,但是可以試一試,先搞一個活動,看看反應,然後在決定是否持續,國內還沒有收費問答產品吧,大家都是嘗試,不妨就先吃 一個螃蟹試試。

個人勸誡知乎的管理者,千萬不要公司拿錢出來獎勵所謂的專家,因為一旦做了,就永遠沒有回頭的機會了。

我在科技媧母上到一個很好的設置,「請吃飯」,「向文章作者付費。」這就更像威客模式了,我心裡對於問答產品和威客沒有界限,我覺得問答產品最終都會走向收費,向威客模式發展。

給用戶幾個選擇,可以免費消耗信用(積分)來求助,通過幫助別人,賺會信用,也可以付費諮詢,至於付費多少,那就是供需雙方兩個人的事情了,如果就是這麼隨便提問,隨便答,早晚一鍋粥一樣。比如很多用戶不在乎得到那點錢,可以給他設置直接捐掉。

滿足供需雙方的需求,這就是平台產品的靈魂。

不要看國外的產品多麼成功,記住那是國外。

在中國就要走出中國自己的一條路來,美其名曰,中國特色。

還有個建議,做個調查,來的時候做一個,七天後,再做一個。平台也要很好的引領方向。千萬不要問那個求助放願不願意付費,能不花錢的誰都不願意花錢。這個是不需要調查的,但是不願意花錢的,咱們可以讓他花信用。這個信用流通起來就是價值體系了。

我來的目的是想結交一些it圈子裡的朋友,看看行業發展,但我相信,用不了半年,知乎就會成為大雜燴,那時就不是 現在的知乎了。還是分一下行業吧,分幾個大的話題,這玩意也不好分,公司2個人搞了3月,還沒把行業分清楚呢,呵呵。如果不去分行業,用戶關注的人多了,就會亂套了。

稀里糊塗寫了一大堆,不知所云了,按照我的老本行,如果是對一個人的命運解答,我打這些字,怎麼也能換取等值的萬八千的。不知道說這麼多字能不能換一頓飯吃呀,一碟花生米,一瓶二鍋頭,就能把我招待了,我願意,花五百的路費去吃50元的一頓餐,是心情,是興緻,但願知乎可以營造這個環境讓我實現我的心情和興緻。

多一個請客吃飯,哪怕是假的我也很高興。


1. 缺乏一個中央廣場的設計,來聚攏核心主題。

2. 缺乏對主題關係的脈絡整理,目前只是羅列。

3. 話題集中於少數領域,太小眾。


體驗了一天,說些淺見

1、信息分類的查找略顯不便

2、信息的優先順序和排序上,不同用戶可以有不同的側重,優先排列其感興趣的領域

3、總結答案這個功能不錯,但是需要對答案品質進行控制,最好有人維護

4、冷門問題(目前主要非it類),應該盡量減少,鼓勵用戶優先回答冷門問題


推薦閱讀:

TAG:知乎 | 知乎建議反饋 | 知乎運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