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輪迴的規律是怎麼樣的?

對六道輪迴,我看過不少解釋,還是有一些疑問:

1、按一般說法六道中六個層次是有高低之分的,越低的層次眾生越苦,但我覺得好像不是完全這樣。比如人道,肯定比畜生道高級,可人世間不少人受的罪比動物還深重,比如遭受各種慘絕人寰的酷刑的古代宮廷鬥爭失敗者;比如今天在醫院病床上輾轉哀嚎的各種奇怪病症患者,或者沒錢就醫在家中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煎熬的人;還有上世紀被批鬥被下放家破人亡的知識分子;還有煤礦底下挖煤的血汗工人,(注意這類底層民眾數量巨大)。我覺得他們真的比不上自然保護區里的大熊貓呢,你讓上述人選擇,肯定大家選擇當大熊貓呢。難道大熊貓因為前輩子作惡太多,反而比投生人道的人享福更多?

2、關於今生享福是因為前世行善業積累而成,那些古代的皇帝現代的富豪高官窮奢極侈,享盡人間富貴,應該是前世業力所賜。但這些能在社會資源的慘烈爭奪中得勝者,很多都有共同的特點比如心狠手辣自私冷酷,為了權錢親人都可以殺比如慈禧武則天這類的,按阿賴耶識的理論,這種嗜血的習性是前面幾世習氣帶來的,既然前世都有這種習氣,那麼前世怎麼可能行善呢?

3、關於善惡。其實日常生活的善惡大多數是可以區分的,但政治經濟領域的又怎麼算呢?貪官侵吞上億財產,帶來家族中幾代人富貴,草民百姓流落街頭;鐵腕領導人某個改革方案或運動,造成一批人佔盡好處,另一批人下崗失業,平常人基本以對自己是否有利為善惡標準。那佛教的因果理論又如何計算呢,我看過了凡四訓,還是看不明白。


在本文中,總共會舉三個禪修者的例子,乃是他們通過禪修後,在辨識過去世後,給出的報告。

生命在六種形式中的不斷轉換,依據的規則是「緣起法」(paticca-samuppāda)。緣起法,即是指「一切有為法(名法和色法)因各種因緣(因素)和合而成」,通俗來講就是「任何事物都因為各種條件的相互依存而處在變化中」。

在巴利語三藏的《Digha Nikaya, #15, Mabanidana

Suttanta》(長部 15 經,《大緣經》)中,有阿難達尊者(Ven. āanda)與佛陀的對話:

Ekamanta? nisinno kho āyasmā ānando bhagavanta? etadavoca– 「acchariya?, bhante, abbhuta?, bhante! Yāva gambhīro cāya?, bhante, pa?iccasamuppādo gambhīrāvabhāso ca, atha ca pana me uttānakuttānako viya khāyatī」ti. 「Mā heva?, ānanda, avaca, mā heva?, ānanda, avaca. Gambhīro cāya?, ānanda, pa?iccasamuppādo gambhīrāvabhāso ca. Etassa, ānanda, dhammassa ananubodhā appa?ivedhā evamaya? pajā tantākulakajātā kulaga??hikajātā mu?japabbajabhūtā apāya? duggati? vinipāta? sa?sāra? nātivattati.

—《Digha Nikaya, #15, Mabanidana Suttanta, 95》

那時,大德阿難達去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大德阿難達對世尊說,「尊者,不可思議,未曾有過。尊者,這緣起是如此深奧,也顯得深奧,然而,對我來說,看起來卻像是顯而易見的。」「阿難達,不要這麼說,不要這麼說。這緣起確實深奧,也顯得深奧。阿難達,由於不覺知、不通達此法,如此一來,眾生如糾纏的線軸、打結的線球,如雜亂的蘆葦與燈心草團,不能超越苦界、惡趣、下界、輪迴。」

經文接下來的內容,佛陀講述了諸如「老、死有無因緣(緣由)」「出生有無因緣」等一條緣起鏈條,並總結為:

「Iti kho, ānanda, nāmarūpapaccayā vi??ā?a?, vi??ā?apaccayā nāmarūpa?, nāmarūpapaccayā phasso, phassapaccayā vedanā, vedanāpaccayā ta?hā, ta?hāpaccayā upādāna?, upādānapaccayā bhavo, bhavapaccayā jāti jātipaccayā jarāmara?a? sokaparidevadukkhadomanassupāyāsā sambhavanti. Evametassa kevalassa dukkhakkhandhassa samudayo hoti.

—《Digha Nikaya, #15, Mabanidana Suttanta, 97》

阿難達,像這樣,以名色為緣而有識,以識為緣而有名色,以名色為緣而有觸,以觸為緣而有受,以受為緣而有渴愛,以渴愛為緣而有取,以取為緣而有有,以有為緣而有生,以生為緣而有老、死、愁、悲、苦、憂、惱的生起,這即是苦蘊的集。

在此經文中,佛陀說到了由「識 &> 名色 &> 觸 &> 受 &> 渴愛 &> 取 &> 有 &> 生 &> 老病死愁悲苦憂惱」(9 個因素)構成的有關於生命不斷出生與死去的緣起鏈條。而完整的鏈條則由 12 個因素構成,稱為「十二緣起」。佛陀在其他的場合向比庫眾作了總結:

「諸比庫,什麼是緣起呢?諸比庫,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愁、 悲、苦、憂、惱生起。如此這整個苦蘊生起。諸比庫,這稱為緣起。」(S.2.1.1)

以上對於生命之所以會輪轉(不斷地死去,卻又不斷地投生,而不終止)的緣起法(原因)作了高度概括。其中諸多的名詞,譬如「識」「六處」「觸」「受」「取」等,在此不再展開解釋。

如果說上述是在解釋「為什麼會不斷經歷生死輪迴」,那麼接下來就是題主所問的,「怎樣輪迴」。依據佛陀的教導,生命在臨終時,會有五個要素決定下一世的狀態,即:「無明」+「愛」+「取」「行」+「業」。

Atīte hetano pa?ca, idāni phalapa?caka?, Idāni hetano pa?ca, āyati phalapa?caka?.

—《Visuddhimagga, #579》

因過去五因,現在五果生起;由現在五因,未來五果生起。——《清凈道論》。

其中「五因」是指無明(avijjā)、愛(ta?hā)、取(upādāna)、行(sa?khāra)、業(kamma),而「五果」則是指識(vi??ā?a)、名色(nāmarūpa)、六處(salāyatana)、觸(phassa)、受(vedanā)。

在此介紹第一位禪修者的例子,記載於《Light of Wisdom》(智慧之光)和《Knowing Seeing (Fourth Revised Edition)》(如實知見):

當某位女禪修者辨識前世臨死時的名色法時,她見到一個女人以水果供養比庫的業。然後,她從辨識四界開始,辨識那個女人的名色法。她發現那個女人是一個非常貧窮而且未受教育的鄉下人。因為想到自己困苦的處境,所以供養比庫並發願來世成為受教育的城市女人。

在這個例子中:

1. 無明:是錯知「受教育的城市女人」為實體;2. 愛:是渴望成為受教育的城市女人;3. 取:是執著受教育的城市女人的生活;4. 行:是供養水果給比庫的善良動機(kusala-cetana,善思);5. 業:乃是那個行的業力。

在今世,這位女禪修者是緬甸大都市裡受教育的女人。她能以正見直接透視:前世供養水果的業力如何造成今世的果報(異熟)五蘊。能夠如此辨識因果的能力稱為緣攝受智(paccaya-pariggaha-?ana,辨識因果的智慧)。

由 Setti Wessels 在緬甸摩拉棉帕奧禪林總部和韓國等地取材拍攝的紀錄片《Sketch of an Excellent Man》中,記錄了帕奧西亞多(Pa Auk Sayadaw)教導如何修習緣起法時所舉的例子:一位女士(禪修者),當她在辨識上一世臨終時的名色法時,她看到了人們正在供養僧團食物的畫面,通過辨識畫面中所有人的四界(Four Elements),她發現,其中的一位比庫是她的上一世。這位比庫,在供養僧團的時候,並沒有在心中發願想要在下一世成為什麼。然後,供養活動完成了。這位比庫在去往另一處寺院的路上,很巧地,看到了一位擁有及地長發的貌美女子。當時,這位比庫就在心中生起了貪愛,他的心中有了想要成為如此美貌與長發女子的心念。

然後,很不幸的,這個念頭在臨終的時候成熟了:1. 無明:錯知「長發貌美女子」為實體; 2.愛:想要成為這樣的女子; 3. 取:執著於成為長發貌美的女子; 4. 行:供養僧團食物的善思; 5. 業:供養僧團食物的業力。

因為臨終時候,這五因的成分如此,於是,這一生,這位女禪修者,果然是一位長發及地,且甚為美貌的女子。然後,當她在通過禪修,成功地辨識到上一世,並知道自己上一世是一位比庫後,她大哭一場。她說,「我上一世是比庫,如今我卻要成為別人的妻子」。帕奧禪師總結說,「一個瞬間的念頭,就僅僅是一個念頭,有時就能決定下一世成為男人還是女人。」

第三個緣起法的案例,也被收錄在紀錄片中:倒數第三世,「我的朋友」以一隻蟲子的生命狀態,生活在一棵樹的木頭和樹皮之間。一隻大鳥飛來,將這隻蟲子咬住並要吃掉。蟲子在臨終時的心念是,「它是如此巨大,而我卻這麼小。」於是,我的朋友在結束了蟲子的一生後,緊接著投生為一隻鳥,並長得很大。而最終有一日,這隻大鳥在一次暴雨來臨時,不幸遇難了。 鳥兒臨終時的心念是,「那位女士真是仁慈……」,於是,鳥兒死後,便投生為了那位女士的兒子。長大後,他成為了一個中國的藥師,年老後成為了一個隱居的道士。

道士死後,投生為一位緬甸女子,也就是講述了上述這些輪迴細節的「我的朋友」。即:蟲子 &> 鳥 &> 中國道士 &> 緬甸女子(今生)。

這些禪修者的案例,都只是冰山一角。禪林中的比庫們,通過禪修,成功辨識了過去世的,有些可以一路向前追溯到很多很多世。然而這麼做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要知道過去的細節,而在於,清晰地辨識到「五因」,由此放能夠以第一人稱,真切地獲得對於「緣起法」以及其運作的了知。這種「體驗性」的真切辨析(觀察 / 觀照),才是培育起「觀禪智慧」的關鍵。

簡言之,通過實在地辨識緣起法中的要素後,我們能夠發現,一個生命在今生的類型(譬如為人類),是由於上一世臨終時候的「五因」決定的,這五因的不同,使得今生的五果也不同。這也就是所謂「六道輪迴」(輪迴中的六種生命類型:人,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的運作規律了。

以上。

GET MORE SUMEDHA

專欄 / 知乎 / 播客 / 網盤


一。六道輪迴的根本原理是業力牽引。有落入哪一道的業因就自然會有業果。所以不存在所謂的高級不高級。

有一種說法是以福報的大小來區分。而這個更是整體的來看這一道的眾生的福報,而不是單挑出來兩個具體的眾生相比較。

好學校也有差學生,差學校也有好學生,是不是瘦死的駱駝真的一定比馬大,這個未必。

二。行善和行惡不是一刀切兩面光的,這個世界不存在一個全善或者全惡的人。

雷鋒叔叔對敵人像冬天般的冷酷,這就是惡。一個殺人犯也會是個孝子,這就是善。所以每個人都是善惡錯綜的複雜體,本身就是又造作善業又造作惡業,所以根據自己所做的善惡,分別受報。所以心狠手辣也是他,位高權重依然是他。

三。依然如上題,善惡是纏結的,一件事不能單純的用一個善或者惡來判定,凡事都有兩面性,有好的一面就有壞的一面。無非是比例多寡而已,依然如上,分別受報。


現世:想啥來啥。

轉世:想啥變啥。

待續


問題一:有一個說法叫做「百界千如」:「百界」即一百法界,為十法界自乘後之數。「千如」謂一千如是,是百界乘以「十如是」所得之總數。為天台宗以三千之數融攝一切諸法時所用的術語。《法華玄義》卷二(上)云:「一法界具十如是,十法界具百如是。又一法界具九法界,則有百法界千如是。」又云:「只百界千如是佛境界。」此謂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等十界,並非孤立,而是界界互具,故十界乘以十界則成百界,又界界皆具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本末究竟等之十如是,百界與十如是相乘乃成千如,故稱百界千如。

也就是說,假如你是人道中的地獄,福報是比不上畜生道里的天人的,這種情況很常見。投生到哪一道要看你的因緣,因緣是非常複雜的,不是只有苦不苦這一項指標,或許只是你和人道眷屬的因緣成熟,你就來了而已。

問題二:其實和上一個問題類似,因緣互不干擾,來世得人天福報的關鍵是「自心清靜」,很多眾生前世持的可能是外道戒律,行的是外道法門,所以今生「定力強,煩惱少,心思直」,所以「福報大」,但是並不具備佛教的正知正見,甚至可能沒有世間善人的見地和品性,因此他很可能沒有行過多少世間善法。

問題三:世間立場來看無絕對善惡,但佛教中給出了標準:以「菩提心」攝持,以「解脫」為宗旨。於眾生解脫有利即是善法。


《鬼節說鬼——六道輪迴理論的實際用法.人性與過前世本性篇》

如何判斷一個人前世是什麼,就不講了,因為很複雜。不過佛經里也說過,如《大寶積經》卷72,還有《護國界主陀羅尼經阿闍世王受記品第十》都說得比較清楚。不過有多真我就不知道了。

對於由餓鬼投胎的人,要注意巧妙的利用其人性,巧妙的避開其餓鬼本性。既然投胎成人,那就必有了人性,那麼就可以在其人性主導人格時,獲得其幫助,同時要盡量讓其人性主導人格,不要把其餓鬼本性刺激出來。餓鬼本性被刺激出來,一切博弈局面都沒有救了。當然,一個人有很多前世,可能前世之前的前世全都是投胎成人的,具有人性,那麼這個人的本性就比較像人而非鬼。最糟糕的情況是前世是鬼,前世前的前世全都是天人,這種人非常難對付,往往有惡鬼、惡魔的名聲,如杜月笙之流,當然這種人年紀大了又會恢復天人本性,變回有品的紳士。

其它五道投胎者,亦是如此。天界下凡的具有天才的人,要經常刺激他保持天人本性,他會感謝你的,如果他是敵人則要儘力激發他的人性,使他泯然眾人。

本是修羅的,在不作為其部下的情況下,也要刺激他保持修羅氣質,讓他去賣力打拚,在作為其部下的情況下,則盡量要將其人性激發出來,否則他會禍及自己,自己就無法做到明哲保身。

對於畜生投胎的人,如果自己是其上司,則要刺激出其畜生本性,以使其更好為自己服務,如果其是上司,則不要衝撞其固執脾氣,否則後果嚴重,他們喜歡和像他們一樣的人交朋友,這個也可以利用,比如說推薦外包隊伍時可以選擇那些能和他湊一起的備選隊伍,他會很高興的。

這裡的投胎,不是說其過去做了什麼好事壞事,我認為,人人都是新來的。這裡是說,上帝把誰的集體無意識這個接力棒交到了這個新靈魂的手上。上一個拿接力棒的人是地獄來的,那他就可以說是地獄眾生投胎成人。

我認為所謂的集體無意識,裡邊的集體不只是指國家民族群體,而是主要指所有握過集體無意識(例如,設備機器碼編號:…12345678)這個接力棒的人。所以可以說,做好自己,就是一件大善事,因為做好自己就意味著把這根接力棒搞得乾乾淨淨,金光閃閃,註冊表整整齊齊,各種軟體硬體應有盡有,沒有任何病毒。這樣接這根棒的人,就有好日子過,接這根棒子的人,一般就是好人——畢竟沾滿鮮血污垢的棒子往往是餓鬼道投生的傢伙才搶著拿。


您好,末學試說一下。

關於六道輪迴是怎麼來的,樓上諸君說的已經非常詳細了。末學僅就題主所舉事項簡略分析一下善惡。

1、宮廷爭鬥失敗者的命運。

這類人現在很多見,遇事不想失敗是否能承受,只是憧憬成功時該如何瀟洒風流。

宮廷鬥爭如一場賭局。誰讓他入的局?是他內心的貪圖權勢。

爭鬥的過程中他是如何對待對方人員的?是寬以待人?還是心狠手辣?

如寬以待人,何來爭鬥?如心狠手辣待人,別人就不能這樣對他嗎?

2、奇怪病症的哀嚎者。

奇怪病症是怎麼來的?沒有奇怪的思想,就不會有奇怪的行為,也必將沒有奇怪的結果。

現在很多病症以前聞所未聞,可是我們也當思量,現在很多稀奇古怪的害人手段,同樣也是以前未曾有過的啊!

3、躺在病床無錢醫治等死之人。

佛說,他人有難要慈悲幫助,他人困苦要施捨財物。慈悲的人不得病,施捨的人不貧窮,助人為樂才會感得諸佛護持。

奈何為富不仁,奈何冷眼傍觀,奈何冷嘲熱諷,奈何見苦生厭……奈何!奈何!

4、關於那段黑暗的時光

末學乃父母所生,兒時父母所養,少時父母供我讀書。奈何學無所成,成年亦靠父母供給生活。

但末學忘恩負義!常因父母與我見解不同而口出不遜,常因父母不如我意而心生怨恨,常因父母教導而出言頂撞……忤逆之行不勝枚舉。

如今學佛乃知過去過惡,再不悔改當墮無間地獄。

但末學過去即便如此豬狗不如,尚未思與父母斷絕關係,尚未做與他人合奪父母之財,尚未與他人合謀害父母之身。

5、挖煤的工人。

易經雲: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秧。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佛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失敗者總是在埋怨,老天爺是如此的不公平;成功者總是在尋找,失敗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無論貧賤,埋怨不可能改變結果。寄希望於他人,改變亦是渺茫。

求人不如求己,自己都不肯幫助自己,又能埋怨的了誰呢?

大略分析了一下題主所舉事例。看一件事情不能只看結果,而不去追究它的原因。找到惡因,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杜絕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

了凡四訓中不是說過嗎?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改自己的過,修自己的善,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末學後進,才疏學淺,僅供參考。


一,高級低級只是人為的劃分,所以標準很重要,大熊貓的苦你不懂。你得人身能聞佛法,能精進修行,哪裡比不上大熊貓呢?每個人成佛都要經歷三大阿僧衹劫的修行,這麼長時間,什麼苦難沒見過。就好像你玩一個網路遊戲,你所在的地圖資源多點少點,在你AFK後看來,不都一樣么?因此當務之急是解脫而非沉迷,遊戲資源太多玩上癮了也不是好事。天界眾生福報雖大,但很多眾生也是因此沉迷而不思修行,到頭來還是要墮落輪迴,就像擼完之後精神空虛一樣。從這個意義上說,人道才是最高級的呢

二,你以為大熊貓就不會自私殘酷心狠手辣嗎?動物為爭奪食物那才叫一個六親不認,從人類的想法來看,是不是覺得沒有必要呢?受到小小誘惑就這樣,那讓你權傾天下,還不得上天了?這說明輪迴的習氣動物確實比人更重,也可作為畜生道比人道低級的一個旁證。每個人都有善惡的習氣,只是看環境如何激發出來而已,這叫不見可欲其心不亂。就好像現在罵貪污腐敗的,你讓他上台了沒準貪得更厲害,殺人如麻的大賊也可能在一個溫和的環境中與人為善。如果善惡不能改變,習氣不能消除,修行就沒意義了


推薦閱讀:

「出家」的意義在哪?
學佛的目的是為了自在,持戒不是約束了自在嗎?
沿著佛陀指出的道路走下去,每個人都能抵達終點——苦的止息嗎?
為什麼四聖諦一法成就四果聖人?
南傳佛教如何超渡?

TAG:佛教 | 上座部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