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權的買方和賣方的業務區別具體是怎麼樣的呢?
我想請問下期權研究員或者期權的quant 買方和賣方業務的區別是怎麼樣的呢?
期權本身不是一項業務,期權前後加一些詞才表示一項業務,例如期權做市,期權經紀,期權套保等等。我個人主要從事期權做市和交易,適合談談身為天朝期權做市商是什麼體驗,其他各種業務應有其他專家來談。
首先說說我的工作有多重要,這個重要性分分鐘上升到保護人民群眾利益,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高度你信不信。這個說法雖是為搏各位看官一笑,但我也不是完全隨便說說。我們的鄰居韓國,在推出期權的時候,他們沒有做市商,這造成的後果那是相當嚴重。彼時韓國期權市場簡直就是外資對沖基金的提款機,我聽說有的交易員上班竟然會穿尿不濕,這不是因為交易員年紀還小,而是賺錢機會實在太多了,他們捨不得離開電腦去上廁所。捨不得上廁所啊,朋友們,這種賺錢機會各位在全球能找到第二個地方嗎?順帶譴責一下把出口皮鞋襯衫賺的錢當錢,把金融交易賺的錢不當錢的心態。這兩種錢是一樣的,你好不容易賣了點襯衫皮鞋,賺到的錢又被人家投機倒把拿回去了,你的皮鞋襯衫就相當於白送了!
但韓國是韓國,我們中國不一樣!因為中國推出期權的第一天,我們就有做市商。打開記憶的閘門,我的思緒一下子回到了2014年,當時期權上市風聲漸漸緊,與此同時,我想起當年我見到了很多老外。大家想想,這麼多外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和我討論期權問題,為的是什麼?其中有一個老外的說法直至今天仍讓我記憶猶新,他說這是pure money!但現在,我要對他們說聲抱歉,讓你失望了,因為這個money看起來並沒有他想像的那麼easy。做市商的存在把大部分的明顯套利機會都給消除了,讓這個市場不再是一個人傻的市場。當然,交易所的嚴控也讓這個市場錢不是很多。每每慮及我自己身上肩負的使命,耳邊不禁回想起甘灑熱~血寫-春-秋--的唱詞。
那麼既然我們的工作這麼重要,我們到底做的是什麼?說個暴露年齡的段子,當年流行的美劇《friends》裡面,有一個情節,6個朋友一塊做遊戲,猜各種問題,其中一方出了一個問題給另外一方,讓對方所有人都糾結了,這個問題是:錢德勒的工作是什麼?(給小朋友普及一下,錢德勒是6人之一)。劇中還有一集錢德勒自己描述自己的工作,他說我處理一些數據,如果我不處理這些數據的話,額,好像也不會發生什麼。
今天回想起來,TMD錢德勒你是期權交易員嗎?這個描述和外人眼裡面我們的工作多像啊。作為做市商,我們主要做數學模型,開發交易軟體,這些模型和軟體在外人看來好像沒啥意義。當然,通過我上面的一些描述,看官您已經不是外人了。模型涉及到哪些方面呢?答涉及到波動率曲面的構建,波動率的預測,報價方法模型的構建,對沖模型,算算風險敞口之類的。寫程序就是要實現這些模型的結果,還牽涉到開發顯示和控制界面,維護資料庫之類的事情。總而言之,對我們而言,我們在處理數據,如果我不處理這些數據,短期來看不一定有啥變化,長期來看,會讓這個市場失去定價和風險管理的功能,從而淪為一些人的提款機。
做市商除了這麼鐵肩擔道義,妙手寫程序,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過得比較苦哈哈。這個市場上只有一個期權品種有較好流動性,就是上證50ETF期權,當年正值股災餘波,我率團隊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評委專家老師談笑風生,交易所看我風流周黨,風度扁扁,欣然同意讓我們去做主做市商,本以為從此到了報效祖國,為民盡忠的時候。可多年以來,期貨公司子公司都沒有獲批參與股票期權做市,所以我至今只能空懷一顆拳拳之心,期待於未來的將來了。
但,國家並沒有忘記我。2017年豆粕和白糖期權上市的時候,我們成為了豆粕和白糖期權的首批主做市商,並一直為市場服務至今。可為什麼說過得苦哈哈呢?答案是第一,這兩個市場太小了,第二,做市商的成本太高了。第一點我並不抱怨,只是陳述一個事實。有關第二點,我也是陳述一個事實,好吧,也算是有些抱怨。
作為一名做市商,我們長於風險管理。雖然我持倉量不小,但我風險暴露很小。我們有多小?每日風險敞口不到五萬塊。這麼的小,搞得我寫到這都很不好意思了呢。但作為做市商,為了這不到五萬塊的風險繳納了多少保證金呢,答案是差不多兩三千萬。如果五萬塊的風險敞口交十萬塊的保證金,做市商自然心悅誠服,如果繳納一百萬的保證金,做市商也會欣然接受。但兩三千萬就讓我就有點不能自已,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了。
在整個金融生態體系中,期權做市商還是個小物種。他們曾經被描述為金剛之軀,賺錢機器。但當你走近她,發現他們其實還算是有益有趣。說到有益有趣,哦,這個又多像《friends》裡面的錢德勒。所以,我現在更加確信錢德勒實際上是個期權做市商了。:)從簡說的話就是利潤來源不同。
賣方 做市商:
著重於vol recycle,我在這邊給你場內期權開價,另一邊開場外期權、渦輪、structured notes等等。產品不同但是風險因子可以分解成最基本的greeks,只要對沖的有效我就能賺。
利潤的來源是預期對沖成本和實質對沖成本的差距。
這是一個重資產的業務,需要技術投資,平台搭建,資金基礎,交易所會員等等東東。絕大部分都是賺錢的,多少而已...不過嘛,夠不夠養活自己就是另一回事了。
買方 基金、各種金融機構自營團隊等:
著重於take view,我看股票漲、指數漲、vol漲、vol跌、vol skew up、skew down各式花樣。
利潤的來源是預期市場變化和實質的差距。
相對做市商來說是輕資本,基本上資金到位就可以開干...不過嘛,賺不賺錢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據我個人的看法來說,賣方的quant更加偏重於定價,比如一些奇異期權的定價,這些定價不單純的是按照所謂的理論公式來帶入參數定價,更多的是結合對沖策略,產品結構,和風控手段進行綜合的考慮,一般能完成奇異期權定價的quant,他期權理論水平較高,研究實力一定是很強的。關於波動率方面,就和看待行情一樣,不同人不同的計算方法,如果你想深入研究,建議你找一個波動率曲面,從頭到尾自己擬合過一次,我想你會有更好的理解。
買方的quant更多的偏向於場內期權套利,波動率skew的套利,近遠月波動率term套利,但場內期權策略的量化需要回測,而期權的回測相比於單純的線性回測難度要大很多,這需要有很強的演算法和邏輯能力,同時回測中數據的維度較高。僅僅單純這一點,就成為了很多量化工作者加入期權市場的高門檻,據我所知,目前市場上能將期權策略在高頻數據維度下回測的人數並不是很多。
上述方向二選一,你可以選為你的發展目標,總會有不錯的發展前景。
首先問題中說的買方和賣方的業務的說法不大準確,相信是從股票中沿襲下來的,那是因為當前國內市場投資股票只能以買入的形勢去投資。而期權本身可以買入或者賣出,也不應該承襲那樣的說法。舉個例子,券商自營盤的股票如果想要通過期權進行套保,可以通過買入期權或者賣出期權兩種方式操作,不存在單純買方或者賣方的說法。
然後如果硬要區分買方或者賣方的話,那麼買方的最大目的就是買了了波動率,在未來波動率上漲後了結頭寸獲益,賣方反之。這就是期權買方和賣方最大的區別。
實際期權交易中做市商團體作為提供流動性的一方,通常擔任賣出一方。這是因為一般情況下賣出期權面對的敞口風險較大,所以要求做市商風險管理能力和資金實力都非常雄厚,才能為市場提供流動性。
期權普通的投資者想要期權上取得盈利,需要對價格、波動率和時間因素把握準確。因為時間因素單向影響期權價格,所以前兩者更重要。而由於價格還可以通過標的物對沖,那麼波動率的預測就變為了最重要的。所以一般來說交易期權就是交易波動率,對於波動率的變化形態研究好了,就差不多能去翱翔期權市場了。
推薦閱讀:
TAG:期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