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華夷之辨」,現在崇尚西方文化的中國人是不都是蠻夷?

那以前那些日本人豈不是華夏人?他們貌似很喜歡華夏文化,就好像現在很多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喜歡歐美文化一樣


不是,正相反,不崇尚西方文明的才是蠻夷。

如果套用古代這套世界觀,當今禮樂皆出自歐美,「周」既是英吉利,作為文明標杆的「周禮」就是自由平等民主法制那一套,只有奉周禮的才稱得上文明,而今天下之中,文明在西洋在歐美,歐美既「諸夏」,而稱得上「中國」的國家就是美國,其他要麼是美帝藩屬(北約,日韓)要麼是四夷。

所謂華夷從不是某一種族所專有之名分,而是因勢而變的觀念。


可以這麼認為,三大文明區。中國中心,就是華夷之辯,夷夏之防,爾等蠻夷,皆化外之民。伊斯蘭則是穆斯林,卡菲勒——不信安拉的,永為火獄居民。至於西方人,上帝的選民,自由博愛,民主平等的所謂基督教基礎的普世價值體系。

現在是基督教普世價值最強勢,穆斯林本身也強勢。而中國的儒家思想,最弱勢。


反對兩個荒謬的答案。

華夷之辯的本質是「文化認同」。比如站在中國人的角度,不論國籍血統,只要認同中華文化的人就都是中國人;而站在美國人的角度,不論膚色種族,只要認同美國價值觀的,就都是美國人。

(這裡的「中國人」、「美國人」是在華夷之辯觀點之下的,並不是指法律中的國籍。)

華夷之辯和種族主義是截然相反的。日本人、美國人若認同中華文化,當然算中國人。種族主義是按血統看膚色區分。二者天壤之別。

崇拜西方而鄙視中華文化的,當然是蠻夷。認同中華文化,但是也學習西方的,就不算蠻夷了。


是! 華夷之辨的內核是中國傳統的儒家禮儀與道德,既以仁義禮智信儒家三綱和五常為社會準則,分封和禮製為政治架構的核心。 如果拋開這些,華夷之辨就不是華夷之辨,而是什麼別的東西,歷史上這種別的東西有很多名字,比如黃禍,比如納粹德國的人種論,比如美國的白人至上主義。 通過這種別的什麼東西,具體來說就是最高票答案的那個東西,種族歧視大行其道,當日本剛開始學習西方技術,將人才送到英國的船廠里學習時,英國人正是有最高票答案的那個所謂的「華夷之辨」才認為日本人是穿著西裝的黃猴子。 而且正是由於這種觀念,在近代文學中黃種人經常以反面角色出現,比如傅滿洲。


無法讓華夏在當今領先世界實在愧對祖先,雖然某些祖先們也沒怎麼對得起我們這些後人


《一步一世界》109頁


華夷之辯,其實是很務實的。華,美麗,夷,不通教化。

可是這個概念本來就出自華夏族,再怎麼進行推廣,還是帶著濃重的華夏色彩。

就好像伊斯蘭教和馬克思主義,再怎麼推廣,再怎麼普世,再怎麼改良,它的核心,仍然是阿拉伯文化和日耳曼理性科學,這是不會變化的。這不屬於中華原生的東西,只能用來裝飾,不能用來做頂樑柱。

況且,文明之間此消彼長,各領風騷,甚至快速消亡,都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今日歐美之鼎盛,明日又何嘗不會像古巴比倫,古羅馬一樣轟然倒下?

不認同中華文化的,認為她可恥的,落伍的,需要從根上拔除的,想要像胡適,孫中山那樣以夷變華的,都沒有什麼好結果。可能他們留下了一些東西,但是必然會遭受文明的反噬,最終命途多舛,難得善終。

換到唐代,一個歐洲人,來到開元盛世的大唐,目睹美好的生活,萌生出要清洗歐洲文化,全盤引入中華文化,讓他們過上美好日子的想法,你是支持呢?還是反對呢?你會發自真心的信任他,尊重他嗎?

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可是卻有永恆的規則。文化,文明是會變化的,怎麼變,誰主導的,都是很講究的,緩慢吸收西方文化慢慢改良自己,和全盤西化從根上拔除自己,從根上就不一樣。

你父親娶了幾十個外國小妾,你多了幾十個兄弟姐妹,和一個陌生人殺了你父親,讓你以後認賊作父的情況,是一樣的嗎?

雖然話很難聽,但就是這個理。


推薦閱讀:

TAG:中國文化 | 民族主義 | 西方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