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宮下英樹的【戰國】系列漫畫?
宮下英樹的【戰國】系列分別為【戰國】【戰國天正記】【戰國統一記】【桶狹間外傳】
此漫有新意,很多情節是作者查找資料,實地勘探得來的結論,典型如姊川合戰,很多流毒甚廣的日本戰國梗被糾正,但是也有一些設定延續了那種爛俗梗,比如竹中與秀吉的關係,但是情節還有畫風依然好得沒話說。不過也看習慣,我看沒什麼問題,但是有的朋友就覺得受不了,而我看完《戰國》《戰國·天正記》《戰國前傳·桶狹間合戰》後意猶未盡,最終遍搜網上,找到了四卷日文版《一統記》看不大懂一頓猜,還找會日語的朋友翻譯,結果他說古日語很多不懂……
總之,是一部很有良心,誠心,實力的畫作。而且裡面也摻雜了些作者的政治觀點,比如馬克思,普京,教父等入戲,畫風美型,情感真摯。
本想用電腦答,實在是忍不住了,在線截圖吧,說一說我感觸比較深的幾處
本作主人公是仙石權兵衛秀久,我不是特別了解。作中塑造成了單純,勇敢的傻大個,隨著織田信長天下布武的進程開展人生,所以,這一作的一大亮點也即全面再現攻取美濃後信長天下布武的進程,至於其終結《一統記》是到江戶幕府還是到秀吉稱霸不大清楚。開卷直到燒討比睿山都是有一根感情線的。其中還有些青年竊喜的部分,我當初看到也是很驚訝,包括淺井長政的形象與風格,都是很顛覆的……但是,這條線最終被生生鋸斷了,因為燒討比睿山,當初看到這時虐得不能自已。截兩個圖吧
權兵衛和阿蝶算是青梅竹馬,但是感情一直很朦朧,自美濃分別後直到信長上洛二人才偶然相遇,這兩幅是上洛途中權兵衛的煎熬和洛中偶遇後阿蝶的狂喜
燒討比睿山,阿蝶被鳥居兵庫助掠走,(具體情節記不大清了)然後權兵衛救回,二人在燃燒的寺廟中激情一番,最終鳥居擊暈權兵衛掠走阿蝶。在之後征伐朝倉時權兵衛殺了鳥居,而阿蝶與權兵衛從此絕緣,當初真的虐死了,現在答這段還很應景,貼上圖,願我危機中的愛情不會悲劇。
最終在番外中,今川義元臨死前的悲壯,織田信長的勇武,以及宿命般的英雄對決,都令我唏噓不已,一句「你來了」配上風中的陣營,我用這張圖作了很久的桌面,話不多說了,上圖。
算是非常不錯的作品了。
作者考證認真,很多想法雖然與主流不同但能自成一派,節奏遲緩有度,人設講究,權兵衛優缺點分明的設定也頗為討喜。
美中不足的是,就已有的劇情來看,感覺這個系列的巔峰是戰國天正記——戰國一統記前期,從本能寺之變後不少人設的驟變處理得不是很好——典型如明智光秀,清州會議篇和賤岳合戰篇的節奏也讓人覺得有點彆扭,但是到了引田合戰部分又正常了。只能說,以仙石秀久這個人物作為主角和「標杆人物」,就不得不在信長去世後以極陡的坡度扭轉好幾個重要人物的性格(猴子、光秀乃至雀斑),難免會讓劇情變得有些古怪。仙石秀久這個切入點恐怕還是有點太偏了……某個比竹子更高智商的人
看過大概三遍以上,現在出到第三部戰國一統記。這部漫畫極其寫實,作者多方考察推敲展現出一個最真實的日本戰國時代,讀完就會感嘆,這就是大家心中的戰國時代。
第一部剛開始的時候畫風很抽象,但大概5卷之後就很真人化了,羽柴秀吉的撤退戰,讓他們部隊徹底成熟豐滿了起來,畫風也讓人物看上去充滿了自信。戰鬥上開始以冷兵器為主,後期逐漸引入熱兵器給第二部作鋪墊
第二部主要講織田信長擴展的歷史,核心思想就是金錢流動,下克上,勾引人的慾望,本能寺主帥也洞悉了織田家的弱點,只要金錢停止流動了,停止擴張,叛變隨之而來。
第三部剛開始。真正用心的作品 你見過哪部漫畫里會標明參考文獻..
讓我來強答一波。
順便後面也留了個基於這部漫畫,針對歷史愛好者的大家來找茬的題目,考考各位的眼力!
先上結論和一句話總結:相信看過《戰國》系列漫畫的讀者95%以上都會有同感:這是一部絕對的良心之作,在個人看過的描寫日本戰國歷史的最佳漫畫,沒有之一。
下面具體談一談。先總結其優點,大致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考證嚴謹、極其認真。
這大概也是大多數讀者看這部漫畫的第一印象。甚至是對於有些流傳甚廣的說法,作者不乏引經據典加以分析,且有些加以了駁斥,最終也並未引用(比如說明智光秀是因為奉命招待家康時上了臭魚被信長教訓了一頓,事後心有怨氣,成為了發動本能寺之變的誘因之一的說法),這些緊密結合史料與個人分析的做法,使整部作品有種歷史的沉澱感在裡面,看起來更加真實、間接導致引入感強烈。雖然有些存在爭議,作者最終採納的見解未必就是歷史的真相,但至少看得出,作者在資料方面下了不少的功夫,而這種態度不得不令人感到欽佩,同時也極大地增加了其作品的厚重感。個人之前在有篇文章(永樂通寶:大明彼岸日本戰國時代趨之若鶩的硬通貨?還是影響大名們興衰命運的無情魔咒?),講永樂通寶在日本流傳以及影響時,很大程度上就是受這部漫畫中觀點的啟發。關於這一點,印象比較深刻的,又比如《戰國一統記》第2卷最後對於」水攻高松「戰役中羽柴秀吉一方修築水堤的實際情況的推測解析;再比如對目前史學界仍有爭議的明智光秀這一人物,宮下英樹也花了整整一卷,來詳述了其自童年到本能寺之變前的經歷與心理過程,當然,還是那句話,這也未必就是真正的歷史真相,畢竟沒法把死人挖出來仔細盤問一番,但是作者的良苦用心以及嚴禁認真的考證態度,卻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的。
二、畫風古樸,還原度高。
個人不是專業繪畫者,關於畫風,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絕對的衡量標準與高下之分。所以這一點僅代表個人的感受:比起其他看多了的日漫Q版或者的日本戰國動漫(如近幾年較火的戰國BABASA等),作者的畫風個人感覺更適合日本戰國的亂世。當然,也不是說其他畫風的動漫就不優秀,但是在較為嚴肅的歷史漫畫中,個人更偏好宮下英樹的這種相對寫實的畫風,而不是人物造型更為誇張、可愛、易於被大眾主流所接受的帥哥美女畫風。所以第一次看到這本漫畫時,就是眼前一亮。對於血腥與殘酷的戰爭,作者的刻畫也是相對比普遍作品有些大膽的突破,但是過於寫實這一點,可能也導致其永遠無法被國內直接引進,有些遺憾。
三、人物刻畫,有血有肉。
這一點說起來可能有些不痛不癢,畢竟,這是一個絕大多數成功漫畫的必備優點,否則甚至都難以稱得上是一部合格的作品。但是,作為歷史漫畫,最大的難度就在於,儘管可能也會有個中心主人公(比如本作裡面就是仙石秀久),但是要描寫宏大的歷史全貌,而且又是並非穿越流或強行篡改歷史進程的前提下,很可能這個主人公壓根兒就沒有在某個重要事件的現場(比如講日本戰國時代,就不可能繞過的」本能寺之變「,仙石秀久就根本不在現場)。這種客觀情況下,需要刻畫的人物就大為增多,但又不能都著墨甚多,弱化了主人公的這條線。所以,幾條線、不同角度並進來操作,既是此類作品的客觀要求,也無形中增加了創作的難度。但是該作又較為巧妙地選擇了很多細緻入微的角度,和小人物(相對大名鼎鼎的那些梟雄來說)讓人感受到大事件來臨時山雨欲來的氛圍。比如毛利新助這個人物,可能很多人都不一定知道,但正是這個人在桶狹間之戰取得了今川義元的首級,而其作為信長多年的隨行侍衛,最後也一起隨信長死於本能寺之變。雖說是個小人物(相對於大名級別的人物來說),但是這個在信長崛起的桶狹間之戰大放光彩、又在本能寺之變中伴隨信長的統一霸業一同隕落的人物,反倒是藉助作者點到為止、而又恰到好處的幾次描寫(比如本能寺前夜吹滅恍惚不定的燭光;戰死後幾個明智軍面對其屍首時的反應),和信長的隕落這一大的主線相互映照對比,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令人有所感慨,不禁唏噓不已。之所以提到這一點,也是因為個人曾寫過一部歷史小說,講萬曆朝鮮戰爭的,就曾經為這些小人物或者出場不多的人物刻畫、以及如何用主角視角描寫戰爭全貌的歷次重大戰役而又不能違背歷史史實感到頭疼過,比如我所寫的歷史小說里的主人公是個明軍錦衣衛,而鳴梁海戰這一戰役之中,又確實無明軍參戰,屬於朝鮮水軍和日軍的交鋒,就很頭疼,只好強行讓主人公過去串一下戲,打個醬油,順便也能借其角度描寫下筆者心目中的李舜臣形象,而後面又在補註里強調一下事實上無明軍參戰此役的情況,算是也對得起歷史事實。雖說小說和漫畫有所不同,自己的講故事水平距離宮下英樹以及很多國內外大神也難以相提並論,但歷史小說以及歷史漫畫中或許有所相通的這一先天難點,的確有個人的切身感受。
說完了優點,下面,再來說一說個人覺得不夠完美的幾點,也就是缺點有哪些。
一、更新太慢
這個不用多解釋了。感覺自打戰國一統記裡面萬曆和張居正露了個臉後,等了好幾年總該差不多快到萬曆朝鮮之戰了,可中文版才剛剛出到小牧長久手打完,日文版也不過到九州征伐(時間2017年11月),還要等後面小田原之戰、以及千利休、鶴松都掛了以後才能再上線明日兩國對決,粗略一算,估計還有好幾年要等。關於這一點,也可能和此類漫畫屬於漫畫類別中極小眾漫畫,因而讀者人群有限、進而導致作者的畫稿收入也有限的緣故在。創作動力以及各方面的客觀支持力度恐怕也就不那麼足。試想,如果能有火影、海賊王那樣的人氣與受眾,估計速度能提高一倍不止。
二、感情線處理有些生硬
看完前兩部的恐怕也都會有類似感受。從初戀到老婆這兩個女主人公的節奏轉化有些突兀,以至於看到一半時我還納悶兒主人公仙石秀久的那個一開始的女相好到底怎麼樣了?大概也是歷史作品,感情線本就處理難度較大的緣故,但這點真心覺得可以有改善提高的空間。
三、有些細節的處理,還是做不到絕對的完美嚴謹度。
一來是史料紛雜,有時學界也在爭來爭去,未有定論,怎麼解釋都會有反對意見。再來就是人力畢竟有極限,也不可能所有因素都考慮得周到。舉個例子,比如萬曆出場的那次,也就是以下這兩頁,看第一遍時我還覺得挺佩服作者,對中國歷史和服飾也挺了解的啊。可看第二遍時,卻忽然發現了一個紕漏:哈哈哈哈!宮下英樹,看來你也有百密一疏的時候啊!大家有興趣也可以看一看,以下的這兩頁漫畫,找找到底有哪裡畫得不妥?這是一道針對歷史控的」大家來找茬「題目,可要擦亮雙眼看仔細了哦!(日語台詞看不懂沒關係,反正和答案無關。看得懂漢字和圖畫就行。)
不知大家找到了沒有。。。?
沒有的話,以下有提示。
提示:和」帽子「有關。
好了,下面,就來公布一下我個人的答案(歡迎大家一起討論,個人觀點也不一定就絕對正確)
個人找到的一處小紕漏:是在萬曆皇帝的帽子上。
首先,萬曆頭上戴的那個皇冠(學名」冕旒「),前後的珠簾(學名」旒「),我還特意數了下,是各12串(筆者有時就是這樣閑得蛋疼、沒事找事,哈哈),的確是符合中國天子的標準,這一點看第一遍時我還覺得作者十分嚴謹。可看第二遍時,仔細一想,卻又覺得不對了!因為這冕旒一來主要用於秦漢(回想下歷史古裝劇,是不是?),實際上在唐代開始就慢慢不怎麼用了,所以明代很多歷史古裝劇里,一般多見的也是下面這種。
是不是感覺在明代歷史劇裡面很眼熟?
當然,需要強調的是,冕旒在明代也不是完全不用,而是日常不怎麼用了。
那什麼時候才會用呢?
冕旒作為禮冠中最貴重的一種,只有在極為正式、重大的場合下才會用到這種最高級貴重的禮冠,比如祭天、登基大典這種級別的。有點兒像故宮的太和殿一樣,作為最大的正殿,雖然功能也是上朝用的,但實際上平常很少用,只在新皇登基即位、冊立皇后或者重大節日群臣朝賀時,才會使用太和殿來進行。換句話說,明朝皇帝一般平時戴的多是上面這種翼善冠,而不是非重大場合不戴的冕旒(也就是漫畫里前後帶」珠簾「的這種)。
現在,請再看一下漫畫里,萬曆皇帝正在幹嘛呢?明明是在看雜耍!(如果有朋友非說那是祭天儀式。。。我實在是無言以對。。。)
那麼,看個雜耍,還戴什麼冕旒?
所以說,這大概算是宮下英樹對歷史情況做過調查研究(所以冕旒沒畫錯),但卻並非了解十分透徹(看雜耍時基本不可能戴冕旒這種最高級禮冠)的代表性個例。當然,對於一個日本漫畫家而言,畢竟是外國人,能做到這一點已經很不容易了,何況相信很多對歷史有興趣的中國同胞們也未必清楚這些細節。個人只是希望,等他畫到萬曆朝鮮戰爭時,宮下英樹依然能秉持嚴謹態度,少出一些類似的紕漏較好。
以上,就是個人對於宮下英樹《戰國》系列漫畫的評價與感受。
在這部漫畫中,我讀到了堪比古今史家,最真實、最是無奈、卻又震撼無比的話
「大名就是這麼...卑賤的東西」——武田勝頼
「我等皆屬賤種,這就是大名」——織田信長《戰國天正記》第15卷看過《戰國天正記》,挺好看的,日本人對於日本戰國還是有自己不一樣的理解,推薦去看,畫風和井上類似(當然浪客行更加俊逸瀟洒)初中的時候拿著山岡庄八的戰國群雄系列,看了又看,那時候還是初三,藤吉郎時代的三請竹中,描繪的很有趣,之後玩過太閣立志傳系列,信長的野望系列,對日本戰國的典故略知一二。
但是,看到11卷半兵衛歿於陣中,這段就是作者的發揮了,看的直戳淚點。
以上。1 很多東西過於穿越(超越時代的儲蓄觀念、光秀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2 很多資料極其的不靠譜。(《戰國》中沒少引用的《武功夜話》、《朝倉始末記》,《天正記》中的《豐鑒》。)
還算是部好漫畫。良心不良心嘛......反正第二部開始基本上是作者自己一本正經的自說自話了
看了三遍,超級好看的漫畫,感覺不太知道這段歷史的人可以當正史看了(當然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強烈推薦
最好評的回答, 我也有同感, 就是權兵衛和阿蝶的感情線怎麼斷掉了.
現時點為2017年, 台版一統記已經出完, 第四部戰國權兵衛日版已出, 是整個系列的最後一部, 估計會再撿起這條線吧
好想看權兵衛在九州征伐失敗之後,嗎又是如何振作起來的, 還有就是對前三部作品埋線的回收, 比如德川家康如何回報權兵衛
第一部讓我想從奸商手中收全套的漫畫
一統記出到14,終於到小牧.長久手了,讓人看的停不下來
第一不看了不下10遍了,好漫畫值得看很多遍品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