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文章「在國外,有20萬抑鬱症留學生在假裝生活」?

原文鏈接:在國外,有20萬抑鬱症留學生在假裝生活

原本以為抑鬱症這個詞離我的生活很遙遠,但是沒想到,我們身邊居然有那麼多人在遭受抑鬱情緒的困擾。

馬克扎克伯格在哈佛的演講裡面提到過,一個人的價值感很大程度來自於社區群體,題主對此深感贊同。題主在日本留學的過程中深切體會到,如果生活中失去了人與人之間的親密的鏈接,失去了所屬的集體,那生活的意義感會被很大程度削弱。

對這篇文章裡面提到的留學生抑鬱症的問題,請問各位是怎麼看待的。


你好,謝邀~~

看了這篇文章,第一感受是很心痛。

不說是真的有這麼多留學生得抑鬱症,還是有抑鬱情緒,僅僅是對抑鬱這個詞真正理解的人還是相當少的,所以不少人不論是自己有抑鬱情緒,還是周圍的人,甚至網路上看到的事件都會持一種逃避、拒絕、否定甚至批判的態度。所以針對留學生群體做什麼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普及抑鬱情緒、抑鬱症相關知識,了解他們各自的意義、之間區別和聯繫,如何發覺及管理應對,這樣才能照顧好自己的情緒,照顧好周圍人的情緒,產生適當的想法,做出適當的行為,說出適當的話。這點文章中也有涉及到,是作者非常用心的地方。

抑鬱情緒≠抑鬱症

抑鬱情緒≠抑鬱症

抑鬱情緒≠抑鬱症(重要的事說三遍)

--每個人在遇到不同事情不同情況下都會有抑鬱情緒,沒有感受過抑鬱情緒才是有問題的,但是有抑鬱情緒不代表就是抑鬱症,抑鬱症有嚴格的診斷標準,不應該隨意給自己或者他人亂貼標籤。很多人對抑鬱症不了解的話,會根據這個標籤自己去對號入座,本來沒有抑鬱症的可能換上抑鬱症。

--其次每個人多多少少有抑鬱情緒,如果是有原因的情緒低落,或者沒有精神等,在處理完事情,原因得到解決後,一般抑鬱情緒是會緩解的,可以配合運動、聊天、休閑等。如果不是,抑鬱情緒反而隨著進展變重了,可以嘗試去接受心理諮詢(不是到抑鬱症階段,只是有抑鬱情緒時),在韓國現在基本上各大學都配備留學生專門的中國人心理諮詢師,比如中央大學和漢陽大學是有全職的,其他大部分學校一般都有兼職的,這些老師都是心理諮詢碩士以上學歷,有相關資格證,會嚴格遵守保密原則提供免費的諮詢服務。非在校生的話,大公司也提供心理諮詢服務,另外社會上也有很多心理諮詢中心,不過需要好好鑒別。

--如果抑鬱癥狀和情緒長期存在,近2周明顯增加,中重度了,在心理諮詢的同時,諮詢師會建議你去精神科接受檢查,得到診斷的話,不要排斥吃藥,會幫助你緩解的,也會幫助提高心理諮詢的效果,就像感冒一周還沒好,很多人會去醫院一樣。

第二,留學生也只是普通人群的一部分,換句話說,不光留學生人群,所有人其實都可能發生心理上的感冒,都需要得到關注。韓國是世界上自殺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另一個是日本),所以韓國的自殺預防體系是很完善的,也對外國人提供的,只是有中文服務的不多,很多要通過當地語言或英語來接收服務。

補充一下韓國的自殺預防熱線電話:1577-0199(24小時,可進行8周免費諮詢,提供監督服務)

** 但是有一些留學生,希望混過日子,自己不想努力,把希望寄託於他人,假裝自己很弱,故意給自己加上抑鬱之類的標籤來吸引他人注意或幫助。他們本人沒有想改變的慾望,只是利用他人的善良寬容來投機取巧。針對這一群體是需要好好鑒別的,為何會有這樣的表現,留學動機是什麼,困難何在,未來有何目標等等,是另一類的心理問題,不能跟抑鬱情緒混為一潭處理。當然他們之間是可能相互轉化的,需要隨時確認情況。

最後想對所有人說,有抑鬱情緒不是丟人的,反而證明你很優秀,想變更好;同時抑鬱情緒≠抑鬱症請牢記,每個人都有抑鬱情緒,因為一些論文上的事情,我現在也很抑鬱的,我相信論文搞定後抑鬱情緒是可以緩解的;另外即使得了抑鬱症,也不是無葯可治的。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謝謝。


其實國內大學生抑鬱也不在少數,留學生面對著陌生環境會更容易抑鬱,有些抑鬱也得堅持,抑鬱不起啊,一般富家子弟出國生活也不苦,抑鬱的主要是一般家庭。國外讀書環境陌生壓力大,時間成本高,時間貴,他們身上寄託一個家庭的期望,即使有不適也得堅持。當然,這不是指抑鬱嚴重的那種。

還有的原因就是有些人可能對抑鬱有些誤解。我同學高二出的國,剛剛我看到他轉了這篇文章……我……他天天去學校基本就是凹造型,大手大腳現在還在預科……

最後就是時代,現在這個時代,節奏太快人人壓力大,再加上海歸越來越多,留下和回國都不容易。


我寫了這篇文章。

有幾點想說的,第一,這只是一篇公眾號非常常規的文章而已,發文後的當其實只有4千閱讀量而已,被這麼傳播開來出乎了我們所有人的預料。

第二,被後台的留言看得無數次哭成狗,真的,看到他們說自己麻木掉的感官覺得活過來一點了,那些說覺得原來自己不是一個人的,看到有人說鼓起勇氣去認真約心理醫生,看到爸爸媽媽說他們愛孩子,不在乎孩子優秀不優秀,等孩子回家,看到有很多很多的人說謝謝,就覺得這一切是有意義的。

這個世界有很多的套路,也很難真正對別人感同身受,但我整理那些資料的時候,心裡在非常認真的想,我寫的是他們,也寫的是我。

我14年其實還寫過一篇文章,講我們被學院強制安排酒店實習,刷盤子睡地下室,一群不過大三的學生被員工各種故意整,就因為我們學校比他們的好(他們基本是職高出來的,但是我們沒有一個人覺得學校是個很重要的事情),他們那個時候說的最多的就是,聽說你們是985的啊,呵呵,還不是來跟我們一起。

制服是短袖,10月末,我被故意安排去沒有暖氣和熱水的二樓擦垃圾桶,其他人都在樓下休息,後來發高燒,又不敢請假。也對,一個規規矩矩讀了二十年書,覺得老師就是天,領導就是天的學生怎麼會請假呢?至今,還是時不時咳得厲害,坐在辦公室里努力壓制著咳嗽,怕別人覺得我 有肺癆,hahh~

因為這篇文章,我被學院選擇性的忽視掉了。至今還記得,我做實習彙報,那個系主任在我講了兩句話的時候忽然打斷我,讓我別說了。

從北京回來之後就覺得自己狀態不對勁了,不是開心和不開心,是失去了感覺。一切都沒有意思。

因為這樣的事情,我想努力的改變,並且前男友反覆跟我說,「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你有問題都是因為你不努力」所以我要努力的跟上他的腳步,所以我申請去了台灣做交換生,並且計划去美國讀研。

如果有人看過我知乎上另外一篇文章,應該會知道,在台灣那一年,我男朋友疑似出軌,我最好的朋友因為我不給她寫她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而選擇了拉黑我,三月我角膜破裂一直養到回來也沒有養好。回大陸之後,我才知道,我的家人病情又加重了,所以我放棄了出國,我不敢花他們攢了一輩子的積蓄出去留學。我一直記得麻麻跟我講,很多年前她還在鄉下上班,每天為了省7毛的車費,生生走幾公里回來。

回大陸了,我不是應屆生,又沒有工作經驗,所有覺得重要的,人也好,事也好,都崩潰掉了。不如就這樣算了吧。那個時候,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在我髒的時候愛我,別在我乾淨的時候愛我,我乾淨的時候人人都愛我。

我記得那種感覺,走幾步就頭暈目眩,所有的感官都變得敏銳了一百倍,說話的聲音,拉窗戶的聲音,每種聲音匯聚到一起,捂住耳朵還是沒有辦法,聽得想吐,但是什麼都吐不出來。睡夢中一遍遍哭醒,其實醒過來我自己是很木然的,我哭了么?我為什麼會哭呢?可是到了白天的時候,一切都變成了空白,我不會快樂也不會難過,我沒有感覺了。

這樣的狀態,從北京的冬天,到台北的冬天,到最近的冬天,糾纏了大約兩年半的時間。

16年下半年,我去考研究生去了,雖然也沒考上,但是備考的時候,我遇到了非常好的朋友和學長學姐。因為這個考研,接觸了新媒體,然後誤打誤撞進了行。

今年夏天的時候,我的家人去醫院複查,這個病雖然不可能好起來的,但是比起16年的夏天緩解了一些。遇到了個很好的男孩子,遇到他的時候我每天頭髮髒的不行(加班+懶)穿著隨隨便便的衣服就去找他吃飯,他說他喜歡的我時候我很懵,就像那篇文章裡面的留言,「我這樣的人,也會有人在乎我嗎?」

我最難過的那些冬天,被認為是朋友的人罵過矯情,後來便不再說心事了。

我是個很有執念的人,因為自己曾經那樣咬牙捱過來,那麼有一天,有機會一定要告訴同樣在捱著的人,別害怕,別放棄,再堅持一下。這個世界一定有你看不見的力量在守護你

最後,就選擇匿名吧,可能會等這篇文章熱度下去了再偷偷取匿。因為公司有公司的規矩,後台的有些留言也不能很輕易的回復。其實後台也有非常難聽的話,讓那些講自己抑鬱的孩子們趕緊去死的,罵我們傻逼的,我沒有放出來,嘿嘿。

但是,如果有人真的非常想要一個隔空的擁抱,希望TA能夠找到我,以我個人的名義。

還是這句話結尾吧:

你面對生活這個攝魂怪做的每一次掙扎和努力,都不是無用。而你一定會聽到那句「呼神護衛」,真的,相信我。


不知道有沒有留學生和我一樣

去了一個華人不多的地區

華人不多的學校

住在一個獨棟四人宿舍,因為某些緣故,只剩下我一個人(實際上還有一個室友,只是他家離得近,住宿舍純粹為了拜託爹媽,所以經常住在自己家)。

每天走半個小時的小路去上課,沒有問題或者其他事情不會找教授說話,沒有

大學初年交的朋友有的退學了,有的忙於自己的愛好和夢想,有的住得遠。我又是個典型的中國人性格,不願意無端麻煩人,所以也不會開口。

一年下來,我發現我打的字是我說的話的百倍,甚至幾百倍。

首先我的專業需求,各種journal讀後感大小論文寫的特別多,平常無論何時我也保持著寫作的習慣。寫日記寫小說寫感想,逛貼吧刷知乎發彈幕,和朋友聊到凌晨。

然相比之下,從醒來到睡覺一句話沒說過的日子過了不知道多少。嘴單純成為了單向閥門,只往裡進,從不往外出。

最後開始嚴重失眠,平均下來每天睡四五個小時,醒著到天亮都是家常便飯。

爹媽問過你是不是得抑鬱症了,我說沒,好得很呢,然後看了看微信算算離天亮還有多久。


在日本還有30w啃老族,對於他們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法么?

在美國還有上百萬吸毒者,對於他們有什麼治療措施么?

在中國還有1600w的孤寡老人,我們有什麼好的舉措么?

人選擇任何一條路,都有自己的活法,本身沒有對錯之分。你選擇了結婚,就要承擔家庭的責任。選擇了單身,就要承擔一個人的孤獨生活。選擇了留學,自然也就選擇了離開親人獨立在外生活打拚的這條路。

憂鬱的時期我個人認為對於現在生活的人估計都曾經有過,關鍵就看如何度過了。這時候還是多灌灌雞湯吧。

今年的紅白歌會裡,竹原ピストル彈吉他單唱「よー、そこの若いの」,當聽到「必死じゃない大人なんでいないのさ」立刻淚奔。

生活不就是如此么?

當年在日本留學,一邊打工打的精疲力盡,回家還要拿起書本熬夜苦讀。摸著被燙傷的手,啃著過期的麵包。不也是聽著ZARD的「負けないで」才熬過來的么?

-----------------更新----------------

說幾句抱怨的話,對於憂鬱症我其實見的很多了。我們學校哪年沒有見過幾個因為留學要死要活的?心理醫生特地和我說,憂鬱症就是病,一定要不要覺得就是矯情,要幫助治療。

但是,你見過天天要提防學生在樓頂隨時會跳樓的老師么?你看過一大早就收到學生說看到電車通過想跳下去的簡訊么?一個學生和你說這次如果考不上XX校就想去死你是什麼心情?一個孩子給你看他母親在朋友圈裡嗮一張去旅遊的照片,說自己母親不愛他了所以才送他來日本的自己真不想活了你會怎麼考慮?雖然這些事情99%都不會發生,但只要出了一個就能斷送一個學校和一個老師的前途,我覺得自己到現在都沒得憂鬱症真是命大。

對於得了憂鬱症的留學生我只說一句:為了自己,為了學校,為了關心你的老師,早點回國吧,學業重要,但命更重要。

現在有人再問我有憂鬱症能不能來留學一律回答:在國內治好了再去。

在日本自己學校里碰到有憂鬱癥狀的學生一律送回去。在國外得憂鬱症值得同情,但得病還要硬撐,不回國治療給周圍人帶來麻煩就是你自己的不對了。


更新!!!!!嘿嘿嘿嘿嘿嘿 掛一個sb 在別人的回答下 罵抑鬱症患者都是沒有尊嚴的失敗者 說抑鬱症患病都是人不行 然後怪我噴他。請問一下大家 他罵了抑鬱症病人 我不可以批評他嗎?小弟弟 雖然你才高三 但不代表你就是一個完整的人了 能隨意批判抑鬱症病人都是沒有尊嚴的群體 都是失敗的人 這樣可以嗎?看不起是你的事情 你卻在一個和抑鬱症有關的問題下隨意諷刺 這樣對嗎?能怪別人噴你嗎?沒有人求你特別關心 但既然你不關心 為什麼還要來相關問題下嘲諷呢?還有 你說抑鬱症患者都失敗沒有尊嚴 那你回答我 是張國榮失敗 還是丘吉爾沒有尊嚴啊?@呆是獃獃呆

不太贊同截至目前為止的最高票答案 憂鬱時期和抑鬱症是兩個概念 也不是靠灌雞湯就能好的。抑鬱症更不應該和吸毒者 啃老族相提並論。吸毒 啃老 是他們自己的選擇直接導致的後果 明知結果還是這麼做了。而抑鬱症 留學生的抑鬱症 並不是自己主觀的選擇 更不是自己能力範圍內能左右的了的。

其實無論身處國內國外 抑鬱症這個與生理心理都有關的疾病都是普遍存在的。只是大部分患者選擇隱藏起來 努力扮演一個正常人的生活。拿我本人來說 讓我親口承認 「我得過經歷過這個疾病」 很難 因為這使我感到羞恥慚愧自責 雖然知道這種心態不對 得病不是我的錯 但太少有人能理解了。

我從大學休學的那一年 很多人覺得我這樣做是愚蠢的糊塗的 浪費了青春 時間寶貴。但我自己清楚 如果我不停下來 強迫自己跟著正常人的節奏過那樣的生活 我可能真的堅持不下去要自殺了。當然休學不會讓我好起來 我需要的是休學的時間全身心的治病 而不是再強迫自己逼著自己熬過一天又一天 真怕有一天就撐不下去了。完全陌生的環境 沒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的性格也不允許我和酒肉之交開開心心度日 學業的壓力等等之類 整夜整夜失眠 莫名的痛苦流淚 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在難過什麼 但我就是好痛苦。我住的地方 對面就是體育館 每天晚上 我在陽台 看著燈從亮到熄滅 產生過很多次一了百了跳下去的念頭。

「你只是矯情 你就是太閑了你找點事情做 你生活這麼好有什麼好抑鬱的」諸如此類的話數不勝數 一開始我還會企圖去和他們交談以求理解 甚至自己科普了很多抑鬱症方面的知識來告訴他們 希望有一天能看到這些人的改變 這些言論的消失。後來我放棄了 無論我做過多少努力 不曾體會過的人永遠不可能理解 親者期盼你好 於是我努力扮演成他們所希望的樣子。非專業的陌生人可能只會認為 「你就是懶惰你就是矯情」一類 他們不知道 這些無知卻自以為是的看法 無一不是在加劇抑鬱症患者的痛苦。我已經不再奢求你們的理解 只求不了解就別妄下評論。

我是支持得病就先休學回來治病的 不要認為這是浪費了你幾年的時間 人生這麼長 如果能用幾年換回今後幾十年的平凡生活 有什麼不值呢?正是因為花了這幾年去治病 以後的路才不會再痛苦啊。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 如何看待因抑鬱症浪費的幾年 我不知道怎麼貼鏈接 大家可以去搜索一下關鍵字查看。

再加一句 自己無知還隨意對病人詆毀的 caonima 火葬場我為你祈福


我猜這種文章下面的評論一定有類似「又沒人逼你出國,真矯情」 「跪舔洋鬼子活該」的評論吧。沒有留學過的人體會不到其中的種種。

我輾轉多地,在外生活已經將近10年了。回憶起剛出國的時候(當時才17歲),幾乎每天晚上都在哭。還好讀語言班上很多中國人,就有小夥伴一起玩,還不至於有邊緣感。

後來讀的專業在中國留學生中比較冷門。至少我們專業只有包括我在內兩個中國人。課堂上我沒發過言,課間也沒和其他同學聊天,一直都是默默坐在角落的透明人。我也會不想去上課,因為害怕那種孤獨感,被排除在外的感覺。但是也還是硬著頭皮去聽課,每周數算還有幾次課才到學期結束。

後來讀研究生換了一個國家。上小課,只有5個同學。每周的討論讓我壓力很大。因為我本來就內向話不多,還要用英語表達我更慢,其他同學又非常踴躍發言,我又不能不發言,讓我壓力更大。但不管怎麼樣我也扛過來了。現在回想起來,那幾個同學都很好,沒有把我當外人。我們一起聚餐,到現在也和其中一個女孩保持聯繫。

現在又開始讀另外一個心理方面的研究生。對自己也是非常大的挑戰。心理上是一條艱難的路。但我明知這樣還是選擇了要走這條路。可能也和我是學心理專業的有關。至少在情緒有狀況的時候,就能自己發現和想辦法調整。更多的也和我的信仰分不開。有時候我在想,如果不是我信主,可能早就不在這個世界上了。

我相信上帝給我預備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即使在苦難中,我也知道:我經歷的這些苦難,都是我能承受的住的。神必定會在其中開一條出路,讓我不至於被苦難徹底打垮。神讓我經歷這些,都是對我有益的。

事實上我出國多年當然經歷了很多困境,但現在回頭看,只有感恩。因為我變得更堅強勇敢,慢慢看清真實的自己,有勇氣去追尋內心的熱情,努力成為自己想要變成的樣子。

我很感謝那些困境,那些讓我蜷縮在被子里哭的夜晚。它們讓我更強大。

我的結論是,文章里說的很客觀。我也對那些逝去的生命非常抱歉。

確實留學生活會經歷很多心理上的困境,但我希望每個身在其中的人都不要放棄,因為苦難都不是永遠。總有一天你會微笑著看那些過去,並且由衷的感謝它們。


每天平均:

睡覺8小時,研究室8小時,形意拳1.5小時(三體式0.5小時,五行拳+十二形1小時),做飯、吃飯、研究新菜譜、洗餐具合計1.5小時,看動漫1小時,打遊戲1小時,刷知乎1小時,清潔衛生1小時,微信撩基友撩妹0.5小時,發獃0.5小時。

這就二十四個小時了,哪有時間抑鬱。


嗯。

來美國一個月,大家都想以後留在美國。來了半年,大家都想回國。


個人認為這是一篇比較中肯的對抑鬱症的報告了。

舉雙手看不慣最高贊回答!!!

一股對留學生「你有錢 你出國 你活該抑鬱」的戾氣。

一股對抑鬱症患者「你沒用 你矯情 你活該抑鬱」的歧視。

利益相關:本人抑鬱症確診

--------------------------

留學生面臨的大問題便是脫離你所熟悉的祖國母體。離開了你的母體,把你丟到一個你格格不入的環境中,已是一件很考驗人的事情。而在你經過千番努力後卻無法融入(當地人或與你一樣的留學生群體)時,你們之間的隔閡便會越來越大。

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處於一座孤島上,周圍是一片望不到頭的陌生文化的汪洋大海。

於是你試圖通過聯繫親友或者上網來排解孤獨,但距離畢竟遙遠,而且你不想打擾到他們的生活(時差問題)。最終你的孤獨感無法有效排解。

於是你選擇封閉自己。封死。密不透風。

漸漸地抑鬱就來了。

--------------------------

個人認為,抑鬱症的發病和【環境】有很大關係。

個例一:

閨蜜高中到美國留學。

第一年,完全交不到任何朋友,和美國學生也只是點頭之交。而且她們學校是走班制,學生流動,想要發展深度關係很困難。

那和其他中國留學生一起玩呢?

如果你幸運的話,可以融進一個中國留學生圈子抱團取暖。

如果你不幸,像我閨蜜那樣融不進那些女生,你就只有一個人吃飯,一個人走路,一天不說一句話。

閨蜜說,她們學校那些中國留學生很鄙視圈外的人,認為自己有點小錢有點小團體就不得了。

所幸閨蜜性格開朗,並且和國內親友聯繫非常頻繁,沒有陷入抑鬱。

不然孑然一身,遠洋海外,孤立無援,再開朗的人也會壓抑的。

第二年,閨蜜身邊的環境發生了好轉。

周圍的美國同學漸漸接納她,她也在美國找到了男朋友。我經常在ins上看到她和一群老外到處玩的照片。以前那種獨自一人吃飯的苦悶也漸漸消失。

雖然她仍能在美國感受到一些人對華人的歧視,但這只是個別現象,沒有構成一個總體的歧視環境。

她現在在美國很開心。

個例二:

我。

高三身邊環境突變。

友誼危機。

愛情危機。

家庭危機。

接踵而至。

高三以來經常是一個人吃飯、一個人上廁所、一個人走路。慢慢變得封閉、憂鬱。

然後就抑鬱了。

可我一開始還覺得自己沒毛病,同時覺得看病貴,所以一直拖,一直拖,結果拖成重度抑鬱。

私以為自己的情況和一些留學生有相似之處:

同時處於一個沉默而壓抑的環境,被周圍人孤立,自己也孤立自己。

在美國,看病是人盡皆知的貴,心理諮詢費用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很多留學生即使發現自己有心理問題也只有拖著。

遠洋海外,孤立無援。

怎麼可能不抑鬱。

認識一個法國留學的小姐姐。典型的受離開祖國後的壓抑環境影響形成的抑鬱症。

她在法國接受心理治療。可她自卑到認為心理醫生都厭煩她,於是中斷治療。

她也不願意回國。她說,她不想父母看到自己這副廢柴樣。

她現在在法國試圖撐著度過每一天。

我很害怕她撐不過去。

抑鬱症是一種連走個路都絕望、都累得要死的病,別說獨自一人在國外生活了。

--------------------------

所以,不管留不留學,抑鬱症和【生活環境】是有著相當大的關係的。

只是海外留學的環境普遍壓抑,受孤立受歧視的現象更多、更明顯,導致抑鬱症易發。

同理,LGBT群體抑鬱症發病率高於普通性向。因為他們會受到來自那些不懂的人的壓力、孤立甚至歧視。

--------------------------

非常非常非常反感那個得票最高的答案。

所以我很感謝那篇文章為引導國人關注留學生群體所做的努力。

所以我很感謝那篇文章為引導國人理解抑鬱症患者所做的努力。

希望你們這些遠在海外打拚的留學生們越來越強大。

你們很堅強。你們是我們的驕傲。

也希望同患抑鬱症的朋友們不要被這個回答下面的一些言論氣到了....

對於這些人

我只想說:

你們一定過得很不好吧,怪不得戾氣這麼重。

祝你們永遠不要得抑鬱症。


門薩俱樂部中有五分之一的人有過抑鬱經歷,智商越高的人抑鬱幾率越大,首先留學生本身就是普遍優秀的一個群體,其次在陌生的環境中,不同的文化,朋友的減少都會使人抑鬱,所以總的來說留學生的抑鬱概率應該是比普通人要高的


對於題主那句:

如果生活中失去了人與人之間的親密的鏈接,失去了所屬的集體,那生活的意義感會被很大程度削弱

我深表同意。留學生,尤其是研究生(特別是phd)因為學術研究的壓力,絕大多數的時間都在想自己的課題和做實驗,就導致了交際圈狹小沒有什麼很親密的朋友,加之父母兄弟姐妹也不在身邊就「失去了所屬集體」。在這個情況下這些研究生們的生活意義就被局限在了學術研究上,人的心情也會隨著學術研究的成果波動。然而學術研究是個很坑的東西,大部分的時間你可能都處在看似沒有任何收穫的探索期,如果這個時候沒有別的東西去中和,心情長期處於的低谷的話很容易就換上抑鬱症的。

所以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去學會享受生活。學習不是你生活的全部,多去參加一些社團活動,每天去gym work out,沒事兒研究做菜打扮打扮自己或者開發點別的興趣愛好。興趣愛好越多的時候,學術上那點破東西就越不是個事兒了。

最後祝各位phd都能過的開開心心,早日找到對象。沒有對象的找我QAQ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起了朋友圈分享的一片文章,分析海外留學生特別是博士群體的抑鬱程度,全都是匿名採訪。統計結果這個數據高的嚇人。不難想像,博士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地位,同齡的朋友都就業升職,買房買車了,自己卻苦逼的埋頭做實驗,通宵達旦趕論文。這種心理失衡主要源於對畢業後的不確定,以及對於付出回報成正比的質疑。現在更多的社會因素使這個問題複雜化,如國內認知從博士畢業萬金油變成了讀博士還不如去做直播。

讀博一定要去做學術么?如果是3年前,我申請牛津博士的時候,我肯定會堅定的回答是。然而,在牛津讀博的這幾年,身邊的師兄師姐畢業後很大部分選擇轉行,拿到了很多跟工科完全不掛鉤的公司的offer。在博士期間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發揮博士期間systematic learning and analysis能力的優勢,博士之後的路是會越走越寬的。

有事做,有人愛,有所期待。生活就會回到他應有的樣子。


其實,正因為留學生是被社會看做「優秀」的群體,他們的抑鬱症才會引起關注,在知乎上也才會引起很多曾經是留學生的人的共鳴。

獨居老人、農村婦女、流水線工人也都是抑鬱症或自殺高發的群體,這些人的數量比留學生更多,只是比較少人會去關注罷了。


抑鬱症留學生本人

我只是覺得,是病,就得治

你假裝生活誰care你

想要開學過得好,學習效率提高,就去積極配合治療,沒有其他辦法了


我其實本來不是很想來回答這個問題,但現在僅有的十幾個回答居然有的回答大意都是「這沒什麼大不了的,這世上又不是只有你一個人受苦,比你痛苦的人還多著呢」。

我看著就真的很來氣。

我在看見這個問題下面的回答之前,我一直認為這個社會沒有我想的那麼封閉,一定比我認知中的要開放很多,世界上能理解抑鬱症患者的人還是占多數的。但感謝你們,讓我知道了,不是!

每個人承受痛苦的能力都不一樣,你們能承受得了那樣的痛苦並不代表其他人也一樣能,你們能以此來驕傲這件事是沒錯的,但不代表你們就有資格對著他人指手畫腳。

對不起,涉及這個話題我的戾氣真的很重,因為我身邊有朋友留學的不留學的都有抑鬱症,但的確留學的抑鬱症患者更多。我不希望讓他們其中的任何一個人都看見這樣的回答,這無疑是往他們本就傷痕纍纍的心上再插上一刀。

「當孤獨成為了生活的常態時,我們也開始變得麻木起來。」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