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產業結構升級難在何處?
表面的難點是國內消費層次低,需求不旺盛,國內市場不能啟動,產業升級就不可能。更難在,中國社會缺失創新的環境,社會整體的法治意識很薄弱,家長制的集權,制約了創新思想的存在;自由、權利在和管制、紀律之間的鬥爭一直延續,並沒有明顯勝出,生產力無法得到全面的解放,經濟的發展正在依賴於壟斷和行政權利的尋租,社會不公平加劇。
難在根本不存在這麼一個產業結構能讓現在的上中下階級都獲利。
直接引用我專欄里的文章:突破經濟困境:基建?製造業?服務業? - 李說經濟 - 知乎專欄難處總結一下就一句話:服務業發展滯後,導致需求不足,無法發揮市場的作用引導對製造業、基建轉型,使它們更加貼近市場需求,實現向價值高處的轉移。以下是專欄原文:面對著中國經濟困局,林毅夫,郎咸平,王福重三位老師給出了三種不同的解決途徑。我直接引用新聞媒體的報道表達三位老師的觀點。
一、各位老師觀點
林毅夫:宏觀經濟不佳時是政府基建投資好時機
林毅夫老師認為,中國產能過剩的行業,包括鋼鐵、水泥、玻璃、電解鋁,都是與基建相關的。所以,擴大消費不能吸收過剩產能。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時候,我國還具備擴大基建拉動經濟,消化過剩產能的可能。
傳統製造業模式轉型 郎咸平論道「4+0」大於「6+1」
郎咸平老師則強調製造業在產能升級中的作用,他也提及到了製造業的產能過剩。但我看到的「需求」、「市場」、「體驗」等字眼,與我的觀點,卻又極大的相關度。
王福重老師的觀點是在一個博客上看到的,沒有新聞:中國亟待整固在全球製造業上的強大優勢――王福重
王福重老師的觀點就更進一步,他強調了人口紅利的另一頭:服務業能充分發揮人的作用。而且我也很認同製造業排斥人的觀點,我之前的文章也論述了這一點。但唯獨有一點缺憾,王福重老師沒有點出服務業發揮人的作用的本質。
二、我的觀點
(一)中國和世界比,最大的優勢就是在巨大的需求、巨大的市場
三位老師都基本從中國自身的角度分析如何進行產業升級。我們不妨換一種思路,世界又是怎樣一種情況?
中國的基礎建設比起國外相對還是不足,但08年過後,北京等地的大雨災害告訴我們,中國基建差的不是規模,而是品質。另外,據《財經郎眼》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房地產開工建設面積大大超過了現有人口的消化能力。所以,中國的基建,最大的問題在於投資結構、質量,不在規模,大規模地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政府推動的基礎設施建設,具有盲目性,不利於基礎設施建設的健康發展。
郎咸平老師雖然重視製造業,可他提供的製造業升級措施本質不是立足於製造業,而是立足於需求,立足於服務,立足於市場。其實,他跟王福重老師一樣,強調服務業對製造業的支撐作用。
王福重老師雖然沒有點出為什麼要發展服務業,但他提出了要利用人口紅利的另一頭——需求。這一點,著實有遠見。因為,中國立足於世界,影響著世界,正是需求,不是製造,也不是基建。這也是我的觀點。
(二)製造業是基礎,但它也只是基礎,只要有了具有一定規模的製造業,就可以有一個穩定的物質基礎;服務業,才是在基礎上體現出國家實力的關鍵所在,也是產業升級,拉動經濟發展的重點。
基建的作用只是提供一個容納發展規模的場所,如今,這個場所規模已經很大。它所存在的品質和結構問題,必須利用市場調節。而市場的力量,來自於需求。發揮需求的作用,必須靠服務業支撐!
製造業的作用是保證國家能夠生產市場消費的足量、多樣的產品,僅此而已。服務業則是將這些產品多樣化,豐富化,提供給所需的個人和單位,提升分配效率,這才是價值鏈高端。郎咸平老師和王福重老師都提及了這一點。王福重老師也提到,會生產合格的產品就行,這也是硬道理。
說製造業升級,大家都提及要向高價值的生產鏈上端走。向上端走,就必須充分挖掘市場需求,這就是服務業的地位所在。製造業能夠提供一個穩定的產能,足矣。
小結:儘管中國經濟形勢不好,只要能夠完善中國的製造業體系,積極發展服務業,中國的產業升級就一定有希望,就能走出當下的經濟困境。
產業越升級,社會分工越細,越需要更多的人口。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荷蘭千萬級人口國家就可以支撐全產業鏈,從採礦、鋼鐵、紡織、機械到運輸等行業。那時候一個工業品可能只有幾十個零件。
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化,只有美國、蘇聯這樣億級人口的國家可以保持全產業鏈,因為工業門類更多了,需要的細分行業更龐大。這時候一個產品可能有上千個零件。
到了第三次信息化工業革命之後,目前只有美國、中國能夠支撐全產業鏈。這時候可能一些工業產品有幾萬個零件。
自動化只是產業升級的一個方面,同樣自動化的背後是更龐大的體系的支撐,以前只需要機械吧,現在需要編程、IC、機械...因為量大了還要有倉儲、物流、物流也涉及各種ERP系統之類的....這些也屬於服務業。
產業升級是全社會整體的升級,從教育開始,就要有產業人口準備,不然只能給人代工。類似你說的那種。難在於企業和人天生的惰性,以及目光的短淺和對維持現狀的理所當然
企業升級新產品,學生升級學歷,在職人員提升知識,居民省吃儉用攢首付買房子,這些都是困難重重的事,都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痛苦事(一旦投資失敗還不一定能享受得到),所以產業升級一定要有政府對外匯用途(外匯優先購買國外先進生產設備和技術而不是進口奢侈品和消費品)和產能過剩領域(阻止資金往低端產業投資)以及居民奢侈品消費(提高奢侈品稅,鼓勵居民買房買商鋪投資產業而不是消費奢侈品)的嚴格管控與審批,這就相當於老師和家長都要嚴格管控學生貪玩,趕緊催促學生學習新知識,趕緊做作業鞏固知識,趕緊成長起來。
通過投資高端產業,提高勞動生產率(單位時間內勞動者通過更高級的產業能創造出比以往更多的產品或者創造出以往創造不出來的產品),勞動者分得的蛋糕也會多一些了,社會物資變得豐富了,人民才能擺脫貧困。
軍隊要打贏敵人,必須先用軍法嚴格要求自己,學生要出人頭地,必須嚴格要求學生努力學習,落後國家要趕超發達國家,必須先用各種政策嚴格管理社會資金和各種不可流動資源的用途,好鋼必須先用在刀刃上。40年前我國是農業國,通過各種管制,我國已經從農業產業國成功升級成工業產業國,如果能繼續執行這些管制,我國未來將從工業國轉型成為高端工業服務業強國,變成發達國家。不再被人欺負了我一直認為這是個悖論,如果哪天中國變天了,根源還要從總設計師那裡找,技術的革新,經濟的發展必定要帶來政治變革,馬克思就講,發展就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我認為目前中國在很多領域已經比較成功,但是在精密製造,微電子,發動機,自動化領域仍有較大差距,顯然都突出了精,這些行業有兩個要求,一是需要大批高質量人才,二是經年累月才有可能成功,回報周期長(這是區分於互聯網和軟體的關鍵點)。然而這些行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這些領域中國想要取得進步比較困難一來教育模式有所欠缺,高質量人才不足且對其配套的資源和環境也往往不夠好,此外中國失去了很多年,迎頭趕上需要很多時間
缺人才缺科技 大眾福利低 體制在抵抗改革 腐敗嚴重 人心浮躁……
我一直有一個問題可能聽起來很可笑,但是我真的很想問下,你說再過幾十年如果機器和工廠都是自動化了,不需要人了,那會不會造成大規模的就業危機啊,你可能會回答經濟結構的轉型,大力發展服務業,可是進去服務業相較加工製造業收入會降低的,居民生活水平就下降了,社會會更加動蕩的
推薦閱讀:
TAG:產業升級 |